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风月-第4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重意思却昭然若揭。而且;其中涉及宥州胡户的时候;更是罔顾国之大义;生民存亡;简直是荒谬至极
冒名?这么说杜士仪洞察了他那个小小的陷阱;上奏的时候就揭开此为冒他之名?
李林甫刚刚生出这么一个念头;李隆基便又不紧不慢地说道:“说来也巧;此奏疏刚刚送到朕的面前;就有你家书童意图私出城门。”
李林甫只觉仿佛一个霹雳当头炸响;尽管脸上还满是错愕;心中却不由得掀起了惊涛骇浪。不好;怪不得之前兴庆宫中那么久方才相召;是他大意了
第八百七十五章 以退为进,以死为生()
李林甫素来谨慎;除非是给自己真正心腹的人写信;时而会亲笔之外;余者都是书童代劳。那些都是他从小养到大的私人;忠心耿耿守口如瓶;等闲绝不会泄露他所交待的事情;而正因为他总不能让人人都能惟妙惟肖模仿自己的笔迹;这样的人也不会养太多;更不会动辄灭口了。当然;若真的要痛下杀手的时候;他也绝不会手软。
可谁曾想;杜士仪的动作来得太急太快;他甚至还没得到半点风声;一场风暴已然来临。即便他手中捏着那书童的所有家人;可也保不准人为了自己活命而供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来
电光火石之间;李林甫心中也不知道转过了多少念头。他那张笑容可掬使人平生好感的脸只是微微色变;随即就义愤填膺地说道:“陛下;臣对家中人素来极其优厚;尤其是在书斋中伺候的侍童更是如此。因往来各方私信不少;臣常有委他们代笔;却没想到有人竟敢如此胆大妄为;竟敢冒臣之名交接边将
臣本待请陛下严查背后主使;给朔方杜君礼一个交待;也给臣一个交待。可这等匪夷所思之事若是大肆追查;恐怕传言太烈;一来朔方军心不稳;二来朝中议论纷纷;因此;臣请陛下便以交接边将之罪罢臣相位;如此百官无话;杜君礼亦能安定朔方。”
李林甫毫不犹豫地把这些书童往日代笔之事挑明了;却还是把自己推得一于二净;可临到末了却来了一招以退为进;以死为生之计。他很清楚;即便使人代笔;自己在信上的含义仍然极其含糊隐晦;除却拉拢这些将领之外;并没有具体让他们和杜士仪作对这样的暗示;因为那些话都是让信使往来之间口授的。每一个这样的信使回来;他都会把人安置到那些偏僻的地方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谨慎;他自信天子就算追查也追查不出什么问题。
可要借此把张九龄拉下马;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他可以说张九龄千般不是;可谁也不会相信为人正派的张九龄会去收买他家里的书童说来说去;都是杜士仪太狡诈至于自请罢相;想来天子刚刚尝到不用费心操劳政务的甜头;怎会舍得放他走?
果然;在他这种得体的反应下;就只见李隆基挑了挑眉;面上渐渐露出了几分怒气:“杜君礼在奏疏上自陈用人不明;失察不谨;由是让那三人钻了空子。若非谢智甚至怒而行刺于他;他也不难将其瞒下;如今却不得不奏明;因而自请罢职处分。你也是如此;杜君礼也是如此;你们两个碰到大事就都给朕撂挑子;这就是朕的肱股大臣?”
李林甫没想到杜士仪和他用了如出一辙的计策;不禁又惊愕又警惕。倘若杜士仪直指这是他李林甫和朔方兵将勾结;他还可以反制一手;可杜士仪很痛快地依着他的意思说那是冒名。现如今对方竟也痛心疾地自请处分;把他这个宰相的话都给抢光了;他对朔方竟是不好再插进手去。
于是;李林甫只能唯唯请罪;还得捏着鼻子给杜士仪说两句好话;心里委实恼怒;暗自思量着如何从别的地方报复回来。
而侍立在天子身侧的高力士面对眼前这一幕;不禁暗叹杜士仪的老到。天子没说;李林甫不知道;他却已经得到了消息;城门口那个私自出走的李林甫家书童;眼见难逃时竟是咬断了舌头撞墙;虽说如今人没死;却也已经痴呆浑噩;根本不可能问出什么来。如果杜士仪上书的时候太过急功近利;那恐怕反而会在李林甫不动声色的反击下;落得个进退维谷的下场。
数年以来;李隆基对李林甫这个宰相很满意;既能将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又能时时刻刻说自己最爱听的话;这样的宰相对于如今的他来说;比事事诤谏直谏的宰相要可爱多了。而杜士仪刚到朔方就奉献了那样一个大胜仗;而且另辟蹊径在西受降城和突厥互市;节省了绢帛;让朝中财力不至于入不敷出;而就在不久前的上元节;更是在灵州放出了开元盛世万载太平的彩灯;让朔方上下无不颂圣;这就让他更满意了。
所以;见李林甫谢罪;他便放缓和了语气道:“杜君礼在奏疏上说;朝中有贤臣在;而他正当盛年;满腔热血;愿为朕长守边疆;御羌狄于国门之外。年纪轻轻如他这样肯担重任的;着实不多见。而你亦年富力强;身为宰相;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朕也很期许。你们文武相济;大唐方才能永保太平盛世。”
“臣必不负陛下厚望”
李林甫感激涕零地谢了天子的嘉赏;又说了无数绞尽脑汁方才想出来的好话;等退出大殿的时候;竟已经有些汗流浃背。倒不是天子的威压以及陡然生的这档子事;而是因为殿中的地龙烧得太热;杜士仪的慷慨陈词又太过肉麻;简直让他有些忍受不住了。
这两年天子年岁渐渐大了;越畏寒;故而才不像开元之初那样容易听得进人言;他自能投其所好;可杜士仪竟然也知道怎么拣好听的说;不能不说令人意外。什么长守边疆;御羌狄于国门之外;他就不信杜士仪能够抵挡出将入相的诱惑;如今只不过是觉得太年轻;拜相必定被人指摘资历不够罢了
走出去十几步远;李林甫突然再次站住了。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巍峨的大殿;随即喃喃自语道:“坏了;此事如何善后;陛下竟是未出一言”
李隆基确实没在李林甫面前提及具体的处置;但很快;他就命人传话给了政事堂。朔方经略军正将曹相东副将谢智陈永;以妖言惑众;动乱民心之罪;分别决重杖六十;曹相东流崖州文昌;陈永流岭南雷州海康;谢智虽已死;与其他两人一样;追夺官爵告身。至于冒名写信和他们交接的李林甫那个书童;虽失去了神智;仍命京兆府廨就地杖杀。一整件事;竟是就到此为止了。
尽管此事不可避免地在朝中散布开来;也不是没人试图就此动摇李林甫的相位;但是;在一个拾遗一个御史因此左迁之后;顿时再也没了其他声音。对此;好容易把那书童连哄带吓诳出了李家的固安公主就是再扼腕叹息;也不得不命人快马加鞭前往朔方见杜士仪;告知此次事情不了了之的经过。即便李林甫动不了;凭着那个书童;她甚至连下一个替罪羊都想好了;奈何天子竟是不追究下去;她也没有办法。
更何况;她如今最关心的已经不是这个;而是杜士仪派人送信来说;竟要把女儿杜仙蕙送回来
虽则如此;对于朔方;李隆基也不无安抚;在处分了曹相东和谢智陈永之外;拔郭子仪为经略军正将;至于空缺的另一副将;令杜士仪由朔方另外选拔;仆固怀恩为兵马使。至于宥州胡户;又拨绢安抚;其中听信蛊惑而险些从逆者;则是悉数宽宥;而散布谣言者的处置却极其严厉——康无延等胡酋中;有的流岭南;有的流幽州;总之是被扔到了天南地北。而杜士仪因安抚宥州诸胡有功;再荫一子为七品官。
当来自长安的信使千里迢迢抵达灵州时;已经是二月初的事情了。杜士仪拿下曹相东和陈永;谢智又被曹相东当场杀了;经略军中一度人心浮动;他以李俭署理正将全力安抚;又把曾在经略军中多年的郭子仪给派了回去;历经半个月;终于算是让人心渐渐安定了下来。而随着天子的圣命抵达;军中自是更加凛然无话;而当曹相东和陈永分别闻听圣命之后;反应却大不相同。
陈永是已经认命了;见能逃得一命便长舒一口气;曹相东却突然向来传命的王昌龄问了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杜大帅可安好?”
王昌龄嫉恶如仇;对这两个兴风作浪的武将大为不忿;当即冷笑道:“大帅好得很陛下因大帅安抚宥州诸胡有功;已经下旨再荫大帅一子为七品官。
这在陈永看来;只是意料中事;曹相东却仿佛一下子失去了力气似的;整个人瘫软在地。等到有兵卒上来架了他二人出去;从昏暗的牢房中出来;重见天日的一刹那;陈杆就只见曹相东竟是仿佛苍老了十岁似的;眼睛浑浊而无神。那一瞬间;他猛地明白了曹相东之前为何杀了谢智。
只怕曹相东是还寄希望于李林甫会念在他们是朔方大将;只要留在灵州就能够制衡杜士仪;兴许会替他们说话;故而才不顾多年交情;对出手坏事;肯定逃不了性命的谢智下了杀手;希望能有个戴罪立功的机会。可谁曾想;就连李林甫也没能挡住杜士仪;谢智死了;他二人决杖流岭南;经略军中竟无人为他们说话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当重重的刑杖落在身上时;陈永忍不住喃喃自语了一句;至于那刺心的痛楚;他竟是仿佛没有感觉到。瞥了瞥身侧的曹相东;见其亦是回过神来;正咬牙切齿地忍受着那切肤之痛;他不禁冲着其咧嘴笑了笑。
曹相东却看见了;咬牙苦忍的同时;不禁问道:“你笑什么?”
“笑咱们罪有应得”陈永说到这里;只觉一杖落在大腿上;不禁嘴角一阵抽搐;紧跟着才冷冷说道;“曹相东;从今往后;你我割袍断义”
第八百七十六章 送女回长安,热肠李光弼()
“哦,陈永那会儿竟然对曹相东说;要和他割袍断义?”
见王昌龄回报的时候满脸鄙夷不屑,杜士仪不禁笑了。w;w;w;.;p;i;n;w;e;n;b;a;.;c;o;m;品★;文★;吧而身在灵武堂中的其他文武,也有不少露出了轻蔑的表情。曹相东为将这么多年,往日在人前雄肃严谨,可没想到骨子里竟是;这样一个自私的人,以至于谢智含恨身死,陈永在决杖的时候说;出要与其割袍断义的话,足可见人品已经被人唾弃到极点了。于是;,来圣严忍不住叹道:“真是;何苦来由!”
“不用去说;他们了!”
杜士仪摆了摆手,算是;结束了这个话题。他很清楚,李隆基看似是;留了这两人一条命,然后把他们分别流放到岭南恶处,但若是;真的按照那位天子的本性,是;绝对不容他们留得性命的。之所以没有像当初授意他杀了郭英乂那次一样,是;因为郭家已经在陇右渐渐丧失了人心,而曹陈二将若在朔方处死。是;否会激起军中动荡还不得而知。正如同当年李隆基分明已经有杀王毛仲之心,却还把人弄出京后许久方才鸩杀一样,这位天子一向不啻忍耐片刻。
总而言之,出了朔方灵州,便是;曹相东和陈永的死期,所以陈永是;否和曹相东割袍断义,那也已经不重要了!
所以,他环视一眼堂上文武,见经略军中从偏裨别将新提拔上来的两员先锋使正襟危坐,他冲着这两个第一次灵武堂议事,有些紧张的中年武将微微颔首,随即才开口说;道:“突厥使团已然出发前往长安,而宥州诸胡总算渐渐安定了下来。然则陛下既然对康无延等人各有处分,那么,子仪,你亲自跑一趟。米罗诗等人毕竟对这些族酋满腹怨恨,虽说;如今各族大多日月换新天,还需提防骚乱,其中分寸需要你这个老成持重的人掌握。”
郭子仪连忙起身应命。对于升官犹如坐火箭的他,旁人纵使有殷羡的,可绝没有不服气的。不说;凭着一股乌合之众取得狼山大捷,这是;旁人无法复制的,就说;曹相东等人去职之后,郭子仪竟是;以一年前还只是;偏裨的资历,用最快的速度辅佐李佺掌控了局势,这样的帅才就实在是;太难得了。等到杜士仪有序地将丰州、胜州以及夏州盐州等地的各种军务有条不紊地分派下去,最终散会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不禁百感交集。
尤其是;之前和郭子仪一同最先受了杜士仪简拔的芮怀珍,出门时就不禁对郭子仪低声说;道:“郭将军,恕我直言,陈永素来智计出色,倘若不是;跟着曹相东一条道走到黑,而是;能够真心服膺杜大帅,断然不至于如此。真的是;太可惜了。”
经略军那么多人,两人从前并不太熟识,更谈不上多少私交,可如今因为都是;杜士仪初来乍到提拔之人,少不得就走得近了些。可对于芮怀珍的感慨,郭子仪却摇头道:“若只能谋人却不能谋己,算不上大智。换成真正的聪明人,断然不至于到曹相东原形毕露的时候,才知道与其割袍断义,那已经太晚了。不管如何,曹、谢、陈都已经过去了,今后的经略军绝不会再有这种目光短浅之徒。当初陇右诸将得到何等甜头,如今你我又是;如何被简拔的?”
目送了众多文武离开,当杜士仪自己也出了灵武堂回到正寝,见王容正将杜仙蕙抱在怀里痛哭失声的时候,他刚刚那一丝轻松的心情立刻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痛楚。他有两个儿子,却只有一个女儿,当年视若女儿的玉奴如今已经嫁为人妇,而且显然婚后并不怎么和谐,现如今他的亲生女儿又要与自己分别,也不知道多久能见上一面,他又不是;草木,怎能轻易割舍得下?
“今天就要送蕙娘走?”
“阿爷……”杜仙蕙过了年已经五岁了,娇小的她泫然欲涕地看着父亲,见杜士仪大步走上前来一把抱起了她,她不禁把头埋在父亲的肩膀上啜泣了起来,“蕙娘不要走,蕙娘不会再生病了……”
“小傻瓜,日后如果想念我们了,可以到灵州来看望阿爷和阿娘,你阿兄和阿弟长大了,也会去长安看你。还记得之前灵州沙尘漫天的时候,你都成什么样子了?”杜士仪温言对小丫头说;着冬日旧事,见她果然鼻子眼睛皱成了一团,最后异常可怜巴巴,他便伸出手指,揉了揉她的眉心道,“你阿兄和阿弟以后都要学习经史和武艺,日后要上战场的,你呢,就要和你阿娘一样,在后头给他们摇旗呐喊,所以说;,你的责任很大。”
这种话杜仙蕙听不懂,唯一明白的就是;自己在长安也有自己的作用。一时间,她死死咬着自己的嘴唇,眼巴巴地转头看向了王容。见母亲走了过来,默不做声地亲了亲自己的额头,她终于明白连日以来秋娘唠叨的事情已经变成了现实,这下子再也忍不住,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她这一哭,杜幼麟不明所以,也跟着同样嚎啕大哭,以至于杜广元都觉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等到杜仙蕙启程的那一天,杜士仪特意去送了一程,眼看着那一辆载了秋娘和杜仙蕙的马车在随从的簇拥下,渐行渐远,最后完全看不见了,他不由觉得心头沉重十分。在这个年代,孩子的夭折率高得惊人,就在上元节之后,崔俭玄来了一封信,告诉他杜十三娘刚刚怀上的一胎小产了,大夫说;可能日后若再怀孕也许都有这样的危险,他那时候就只觉得满心都是;恐慌,原本常在王容面前提起的儿女满堂那戏言竟再也不挂在嘴边了。
身为他的女儿,也许落地就能有锦衣玉食,可同样逃脱不了生老病死,而且注定了日后会担惊受怕!
朔方的军务民政渐渐恢复了正轨,杜士仪又收到了封常清从安西都护府所在的龟兹镇送来的消息,言说;四镇节度使来曜辟署了他为巡官。尽管只是;低级的幕府官,却足以让出身寒微相貌鄙陋的封常清为之大喜过望了。尽管他在信上洋洋洒洒写了自己如今承担的职责,但杜士仪还是;能看出来,来曜对其说;不上极其重视,但至少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倒是;封常清和杜黯之二人之间交往日多,他对此大为高兴。
可好消息的同时还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吐蕃终究没有被他和牛仙客二人的缓兵之计给绊住,业已出兵攻取了小勃律。小勃律的地理位置距离吐蕃近,距离安西都护府却远,要出兵去救鞭长莫及,而且如今他已然不在陇右,唯有叹息而已。好在和他同姓的杜希望上任之后,鄯州通往吐蕃的商道并未断绝,赤岭互市仍在进行,一队队的商旅经由赤岭进入吐蕃,即便其中真正的唐人很少,可终究能给金城公主一些安慰。
至于如今的河西,也同样太平得很。如果说;牛仙客是;干吏,崔希逸就是;君子,上任之后检视仓廪后就上书对牛仙客这位前任好一番褒扬,如今和吐蕃约定息兵,一边屯田,一边放牧,两边井水不犯河水。因而,尽管因为小勃律之事,李隆基对此大为愤怒,可两国并未立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