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空错位-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过后,从郭部长和其他同志的口中了解到:

  解放后,魏朝纲他们那批,刚解放就离乡背井,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在历届政治运动中,都因家庭出身或解放前有一点问题,几乎全部被清理掉了。

  先后被打成右派、反革命、坏分子、叛徒、特务、阶级异己分子……

  劳改、劳教、批斗游街、下放劳动、开除公职……什么处分都有。

  最后搞得死的死、亡的亡或流放他乡、清除回家。

  像郭部长那样,能混成一官半职的,是极少数,属凤毛鳞骨了。

  另外,还从一些退队的公安人员处打听到:

  大哥临死前,哭着请求能让他见父母一面,都没有同意,死得很悲惨!

  按政策,我们拿到了大哥的抚恤金200多元。

  那次去,最大的收获是:

  经郭部长的帮忙,找到存放在大哥档案里《打冤家》的部分手稿。

  当天,在羌县县委招待所,我和大姐连夜读完了《打冤家》手稿的内容。

  从这株“毒草”中,我们真正了解了大哥的冤屈。

  《打冤家》这首长诗是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内容上,本文有所改动)

  在一千多年前,某少数民族在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建立起了自己的部落。

  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宿,以耕种、狩猎、放牧、纺织、捕鱼等的生产方式,过上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生活。

  他们有自己的部落酋长,有部落的法规和道德水准。

  他们很少跟外界交往,属世外桃源。

  在酋长的带领,他的繁衍生息了几十代人,

  部落的人数,由原来的几百人增加到几万人。

  人们非常敬重自己的领袖,绝对服从酋长的领导,

  人与人之间也是相互尊敬、充满关爱;

  他们心地善良、诚信、单纯;

  他们很少仇恨,更不知道战争。

  日子过得平和、安详。

  酋长是世袭的,按规定老酋长死后,由他的长子继承袭位。

  几百年过去了,

  到一位名叫卡拉的酋长执政时,卡拉的夫人第一胎,就生下一对双胞胎,同时分娩落地,两个都是胖胖的小男孩,

  全部落人人都惊喜若狂,认为是上天降福给了他们,举行了三天三夜的庆祝活动。

  两孩子分别取名为福银和福金。

  二十年过去了,

  福银和福金长成英俊、勇敢、剽悍的大小伙子了,

  他们都天资聪明,身材外貌都长的非常相象。

  可是问题出现了,随着卡拉酋长一天天衰老,今后让两个儿子谁来继位?

  问题让卡拉困扰,每天寝食难安;

  问题也引起全部落人的关心和讨论。

  最后卡拉决定:

  以部落所在地的一条大河为界,将部落一为二,由福银和福金分别领导,各自为王。

  这样既解决了继承酋长位的问题;

  也解决部落需要发展壮大的问题。

  因为人口的迅速增长,受地域资源的限制,阻碍着部落的发展壮大。

  卡拉酋长的英明决定受到了全部落群众的一致拥护,

  在自愿的原则下,原部落一分为二,

  在福银和福金的带领,各自安家落户。

  卡拉老酋长在一遍颂扬声中,

  含笑离去。

  福银和福金以非凡的能力,很快理顺了各种关系,

  使自己的部落得到迅猛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两部落都袭用老部落的法规,遵守相同的道德标准,

  大家礼尚往来,做生意,联姻交友,……

  和平共处了几十年。

  福银和福金在生前都为自己的子孙留下遗训:

  要两个部落永远亲如一家,

  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但天有不测风云。

  在福银和福金儿子继位的那个年代,

  天降灾害,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界河干枯,人畜无处饮水。

  后发现,在界河边,地处福银部落的山坳上,有一口山泉有水可供饮用,

  两岸饥民蜂拥而至,

  但人多水少,双方发生了争执:

  福银部落认为山泉地处自己领地内,福金部落的人无权饮用;

  福金部落不服,认为大家是一个祖宗一个民族,现在有难,应同舟共济克服困难。

  为抢水,

  两部落人开始发生械斗,

  最后发展成整个部落间的杀戮。

  从此双方结下血海深仇,

  年年争战。

  大家都

  以杀死对方的男人为是光荣,

  以能奸淫对方的女人为乐事。

  几百年,

  两个部落都以前人为榜样,

  把复仇作为生活目标,

  前仆后继,

  打冤家便世代相传了。

  到了工业化时期,

  先进的科技文化也开始在两个部落间传播开来,

  他们都争相学习,购置枪炮,发展生产,

  目的也只有一个──打冤家,复仇。

  琴玛是福银部落二十六代酋长,福丹酋长的独生女。

  她出生时,百鸟飞临,在她母亲房顶,呜唱了三天,人们都说是仙女降临了。

  果然,十多年过去,

  琴玛长成了亭亭立玉,美如天仙的少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球,百般宠爱。

  在琴玛15岁那年,国外友人邀请琴玛去国外读书,开始福丹酋长夫妻不同意,但在琴玛的苦苦哀求下,福丹酋长犟不过女儿,终于同意了。

  在老管家福奴的陪同下,15岁的瑟玛踏上出国留学之路。

  光阴冉冉,四年过去了,

  美丽聪明的琴玛,在国外已从中学上到了大学,

  是qw大学校,品学兼优的出名校花。

  在一次学校联欢的舞会上,

  平时就喜欢唱歌跳舞的琴玛,出尽了风头:

  她清脆美妙的歌喉,如森林中的小乌在歌唱,赢得了满堂喝彩,

  她优美动人的舞技,光彩照人的形象,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很快,她身边就簇拥着一大群不同肤色年轻小伙子,大家围着她翩翩起舞。

  瑟玛十分高兴,

  她跳得如醉如痴,全然陶醉!

  突然,

  她发现舞池边有一位穿着她民族服装的男学生,

  静静地坐在那儿看她跳舞,

  看得十分专注,出神。

  她立刻停了下来,跳到他面前,大声问道:

  “喂,你是哪里来的,叫什么名字?”

  青年学生被吓了一大跳,又紧张又面腆地站起来回答说:

  “我叫亚瑟,来至A地区,B民族”

  “哈,我们是家乡人呵!”琴玛兴奋大叫起来,

  亚瑟也很兴奋,说:

  “我们真的是‘他乡遇故人’了!”

  亚瑟非常感叹地又说:

  “我到这里六、七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了故乡人。”

  琴玛高兴地说:

  “我也是。在国外第一次碰到同乡人。”

  “真太巧了!”

  亚瑟望着琴玛说:

  “你的舞跳得太美了……我真为我们民族能出你这一位美如天仙的舞神而骄傲……”

  亚瑟不停的赞美,

  琴玛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来,

  这时她才注意到站在她面前的小伙子是多么的英俊,

  他高高身材、肤色健美;一

  双浓浓的眉毛配一对凤眼、眼光有神;

  鼻梁高高的,很直,嘴唇宽厚性感,

  他脸带笑容,

  已经没有刚才见面那种紧张感,

  他谈吐不俗,动作潇洒……

  “唉!他真像我心头的白马王子!”

  琴玛心里想。

  就这样他们认识了,

  感情迅速升温,

  开始热恋起来。

  后来,

  琴玛知道亚瑟是她家乡对岸部落酋长的独生子时,心中涌发出了一阵不安:

  “他是仇人的儿子呵?!”。

  亚瑟也对琴玛的身世大吃一惊。

  “上天怎么这样来安排,让世代仇人的儿女在异国他乡相爱,真是时空轮回了。”

  亚瑟比琴玛年长2岁,也比琴玛早2年出国留学。

  亚瑟在er大学学军事专业,还有2年毕业。

  er大学和qw大学是在同一个城市,

  他们交往起来非常方便。

  有异国风俗的感染,

  有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思想的影响,

  有点燃了的爱情之火,

  潜留他们在心中的那点仇恨,很快就被燃烧起来的爱情烈焰,烧得荡然无影。

  他们

  花前月下、

  湖畔海边,

  相依相拥,

  爱得你死我活。

  最后,

  他们瞒着家人,在琴玛老管家福奴的默许下,终于走到了一起,同居了。

  老光棍福奴照顾琴玛多年,

  已经把琴玛看成他亲身女儿,

  琴玛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

  他为他们的结合祈祷,

  祝他们美满幸福。

  一年后,

  他们有了儿子,取名和平。

  瑟玛和亚瑟

  从小就看到,

  两部落间的长期战乱,

  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给家乡造成的灾难

  人们期望和平

  反对战争。

  他们立志:

  今生今世

  一定要化解两个部落之间的仇恨,

  早日结束打冤家的历史,

  还给人民和平,自由,民主的生活。

  还差半年亚瑟就毕业了,

  但他和瑟玛都先后收到家里的来信,

  说到两部落间又暴发了战争,

  仗打得很激烈,双方伤亡惨重,尸首都快把界河截断了。

  亚瑟的父亲在战斗中腿受了伤,

  希望儿子马上回去,替他指挥打仗,报仇雪恨。

  家乡的来信让琴玛和亚瑟心急如焚,

  他们决定提前回家,

  共同去阻止这场战争。

  他们匆匆地将儿子寄放在外国朋友家中,带着福奴赶回老家。

  家乡的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去送死,尸骨成堆,血流成河。

  他们心如刀割,

  向民众大声呼吁,

  长跪到各自父亲面前,

  哀求放下武器,双方议和。

  琴玛的父亲福丹,

  没有想到心爱的女儿留学归来,不但不支持自己的行动,反而聚众闹事,扰乱军心,公开反对跟仇敌的战斗,,

  猛然大怒,命令手下将她看管起来;

  亚瑟父亲更是大骂儿子,

  大逆不道。

  一脚将他踢倒,

  拖着受伤的腿,挣扎着要去界河边,与福丹部落作最后的决战,拚个你死我活。

  看到这种情况,

  亚瑟决心

  用生命来阻止这场战争。

  他追到界河边,

  两岸枪声一遍

  见界河心有一巨石,位于双方阵地之间,

  他奋力爬了上去,立在巨石上,脱下衣服,挥动着、

  大声呐喊:

  “双方不要打了,坐下来谈判”。

  “双方不要打了,坐下来谈判” 。

  突然,

  一排罪恶的子弹从福丹部落的队伍里射出,

  穿透了他的胸膛,

  亚瑟的身体僵持了一下,昂然倒到了河里,河水马上被殷红的血水染红;

  琴玛在对岸目睹了一切,挣脱了束缚,哭喊着亚瑟的名字,跑到河边,见巨浪卷走了亚瑟的尸体,纵身跳进了河里。

  大家被发生眼前的悲壮场面惊呆了,枪声一下子停了下来,随后便是一遍惊天动地的哭喊声!

  电闪雷鸣,

  暴雨倾盆而至。

  真是泣天地、惊鬼神,

  动地感天!

  事后,

  双方都没有打捞到琴玛和亚瑟的尸体,

  大家的心灵却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双方父母悲痛不已,

  开始反思自己所犯的过错。

  老管家福奴哭着,

  讲述了琴玛和亚瑟恋爱结合的经过。

  告诉他们儿子和平寄养在国外的消息,

  大家更是大哭一场,

  福丹酋长派人将这一消息告诉了亚瑟父亲,

  两个部落都为瑟玛和亚瑟的爱情故事所感动,

  决心不再违背他俩的遗愿,

  停止争斗,

  结束打冤家的历史。

  在界河心,亚瑟牺牲的巨石上,

  双方合力修筑了座的纪念碑,

  碑上记录了琴玛和亚瑟的故事,

  要让他俩的精神永远鼓励和鞭策两岸人民,

  要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两位酋长死后。

  琴玛和亚瑟的儿子和平已长大成人,

  从国外学成回来了,

  两边民众欢欣鼓舞

  一致同意,

  两部落重新合为一个国家,

  推选了和平为新国王,

  人民终于过上了,民主、自由、平等的新生活。

  《打冤家》这首长诗,

  以磅礴的气势,可歌可泣的感人的画面

  赞美了伟大的爱情,

  歌颂了人们追求和平、民主、自由的英雄本色。

  故事美丽动人,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文笔优美流畅。

  读后让人绕梁三日,感慨唏嘘不止!

  从九寨沟回来,汽车又在海子边停下来,

  我凝望着深深的湖水,

  大哥蒙受的冤屈,如这清澈的湖水,万丈深沉呵!

  他和父亲不正是两个政治集团,为自己的主义,打冤家而成的冤死鬼吗?

  敢问高山流水,你们能作证吗?!

  (未完待续)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去丹金
时空错位(三)

  去丹金

  1963年我高中毕业,因家庭出身,没有被大学录取,去城关镇民政股找工作,也因家里出了一个历史反革命和一个右派分子,被拒之门外。

  看到班上很多没有考上大学的同学,去教育局拿表,当代课教师,想去试试,一问姓名,就被拒绝了。

  我已是满19岁的青年,没书读,又找不到工作,总不能在家吃闲饭,等死呵。

  63年冬,家里接伯父从丹金县的来信说,他摔着了。

  母亲让我去丹金看望我伯父。

  当时丹金还没有通汽车,从江口县去丹金虽要坐汽车翻越两座高山,先到马尔康,从马尔康乘车去丹金县两路口,两路口到丹金县还需要走两天山路。

  家里决定,找人找车,先让我坐车到两路口,再自己走路去丹金。

  我从读县二小开始,到文庙中学高中毕业,还没有出过远门,连成都市都没有去过。

  这次让我一个人走这么远的地方去,还要走二三天的山路,去闯荡冒险, 让人兴奋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当时,同院住的唐清平,因经常给森工局抬木头,哥哥又在马尔康森工局招待所里当伙事员,认识进山拉木头的师傅,答应帮忙找不要钱的货车。

  唐清平说:

  “朝宏先随车坐到马尔康,到马尔康后,住在我哥哥家,再由我哥哥找去丹金两路口的顺路车,到两路口后自己走路去丹金。”

  为了保险,大姐夫付永明也写信给他好朋友肖忠良的弟弟肖忠贤,叫肖忠贤在马尔康也帮忙找车去两路口。

  因肖忠贤是马尔康森工局某分局的书记,想来他更容易找到车。

  姐夫还写了一封亲笔信,叫我带到马尔康后交给肖忠贤,并嘱咐我吃住都可以在他家里。

  找车的日子,每天都在焦虑中熬过。

  半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消息,真让人失望和沮丧。

  一天下午终于等到了消息,

  第二凌晨,有两辆车要去马尔康拉木材,驾驶室坐满了,只能坐货箱内。

  傍晚,唐清平将我带到文庙街,一位姓张的师傅家,叫我们相互认识一下。

  张师傅有30多岁,面善。

  张师傅叫我第二天早上5点半来上他的车,6点钟准时出发。

  我要带的东西,早在半月前就准备好了,

  除我自己的换洗衣服外,给伯父带了10多斤糯米,

  另外就是10多元钱和8斤全国粮票。

  当时在饭馆里吃饭,除了给钱外,还得给粮票,吃多少两米饭,就给多少两粮票。

  因真的要动身了,我一晚上都睡不着,

  4点过钟起了床,母亲早起来了,

  她在给我热饭,我匆匆吃了点饭,拿起背包就要走,母亲说:

  “你在慌啥?唐清平还在吃饭。路上要小心点,有事情马上写信回来!”

  我说:

  “知道了,我去唐伯伯家里等”。

  我去唐清平家,唐伯伯还在吃饭,他说:

  “货车上很冷,要多穿衣服,货车上有他们放的被盖卷,太冷了可以打开来裹在身上”

  还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