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时空错位-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些海子平静如一面镜子,两岸的山峰映照在水面下,像人工细心雕琢的盆景。

  除偶尔可以听到几声鸟叫外,四周寂静得无一丝声息。

  悬岩绝壁上有许多瀑布泻下,但大多数都成了擎天玉柱,水被冻住了。

  路上有的地方树木参天蔽日,阴深可怕。

  真担心,有什么野兽,忽然从树林里蹿出来伤人。

  有的地方因山崩形成泥石流,风化后是一片砂砾。

  人走在上面,脚下的沙石不断向下滑落,很危险,不小心,人会随沙石梭下去。

  走了半天,见到了几队运货的马帮。

  每队马帮,有螺马数十匹,赶马的马帮只有二三个人。

  马帮穿戴特别,用自制的土布做成的长衫,袖边掉着许多布丝,

  长衫外面套了一件用羊皮做成的背心,背心边露出白白的羊毛。

  他们头发和胡子都很长,乱糟糟的,满脸都是灰尘。

  腰间挂着光亮的长刀或匕首,很想电影中看到的土匪。

  他们盯人的眼光锐利,凶巴巴的,使人心寒。

  骡马脖子上都挂有响铃,马队在山间走动,铃声一串,非常清脆,老远就可以听见。

  开始,我怕遇到他们,怕他们杀人掠货。

  抢了东西,杀了人后,甩在山沟里,有谁知道呵?

  遇到的次数多了,也不怕了,

  同方向走的骡马队,我还跟着跑一段,但他们走得快,我追不上他们。

  90年代,九寨沟、牟泥沟、四姑娘山被媒体和旅游部门吹得神乎其神,我都跑去看了,感到所见仙景,和我63年去丹金路上看到的风景差不多,只是九寨沟把好看的地方集中了一些。

  走到一个称为木坡的小镇,天全黑了。

  木坡离丹金还有一半路程。

  木坡镇有两户人家,一户是邮电所,一户是驿店。

  驿店前面是饭馆,后面是旅店。

  旅店只有一间房间。

  房间里的床铺,是在羊圈上搭上木板,再用毛粘摊在上面形成的通铺。

  通铺分成两排,

  人睡下去,头靠墙,脚放在中间走道上。

  每排可以睡七、八个人,

  是不是分男女睡,我不清楚。

  当晚没有女客,只有三个男客,

  毛粘破旧,被盖很脏,发出霉汗臭味,

  可能有半年没有洗换了。

  我带的于粮早在路上吃光了。

  到木坡后,因无粮票,只好在饭店里花了一元钱,买了一份烧牛肉吃,吃得半饱。

  饭后,在店小二的指引下,找到了铺位,不管脏不脏,合衣钻进被子里,

  因太困倦,马上就睡着了。

  早上起来,想到饭店再买一份牛肉当早饭吃,但饭店早上只有玉米馍。

  真后悔昨晚为什么不多买一份牛肉吃?

  可是,昨天晚上买肉吃时,想到自己身上只剩四元钱,要省着用,所以没敢多买。

  没办法,只好空着肚子赶路。

  希望前面路边会遇到饭店,能买上一份肉或菜吃。

  走了十多里路,就是没有看见买东西吃的小店,肚子开始感到饿了。

  步几步,就想坐下来息一下,喝几口路边山沟水,

  我就不相信这么远的山路,就找不到买饭的地方?!

  站起来,再走,

  近中午了,路上遇到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妇女,是从后面来,追上我的。

  她主动向我打招呼:

  “你去哪里?”

  我见她面善,又是个老太婆,便放松警惕地说:

  “去丹金。你呢?”

  她说:

  “回家,就在前面不远。”

  她见我穿着,又问到:

  “你是外地人吧,从哪儿来。”

  我说:

  “从江口县”

  她说:

  “解放前,我去过,那是个好地方。”

  她又问:

  “是学生吧?还没有放寒假,怎么就出来了?”

  我说:

  “刚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去丹金看亲戚”。

  她高兴地说:

  “我们一起走,有人说话,走路不累”。

  我说:

  “我可能走不赢你。”

  她说:

  “慢慢走,我陪你走”。

  她背了个背兜,用一块花布盖着,不知装的是什么东西,看样子不重。

  她走得很快,向前走不到几步,总要停下来等我。

  有人说话,注意力分散,我没有感觉到肚子特别饿了。

  走了三、四里,我的饥饿感再次袭来,比以前更强烈,虚汗直冒,我坐下说:

  “我肚子饿了,想休息一下,你前面走吧!”

  她看了看我说:

  “这么早就饿了,早上没有吃早饭?”

  我只好实话实说。

  她听后充满同情地安慰我说:

  “没关系,我陪你,慢慢走,到前面想办法”。

  她的话立刻给我力量。

  一个老太婆,背上还背着东西,都不怕走,我一个大小伙子还怕什么?

  便挣扎着和她一道走起来。

  她问了一些外面的情况,注意力又被分散了,饥饿感开始淡下去。

  又走了二、三里路,见前面路边有一户人家,她高兴地说:

  “到了,进去休息一会”。

  我问:

  “你家到了?”

  她笑着说:

  “还远,要翻过这座山才到”。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见路边有一座高矗的山峰,有几朵白云罩在山峰上。

  我说:

  “这山太高了,我们不能同路了”。

  她说:

  “休息会儿,就分手”。

  我实在走不动了,虚汗又冒了出来,双腿软得快站不住了,真想躺到地上去。

  屋里女主人和她很熟悉。

  她叫我坐到火膛边烤火,自己走进屋里和女主人咕噜了几句。

  见女主人从厨房里拿了半袋玉米面出来,向木升子平平地倒了一升玉米面。

  女主人把玉米面递给她说:

  “借给你一升,过几天一定还我。”

  她接过升子说:

  “放心,我后天就给你还来。”

  见她非常熟练地把玉米面倒入面盆里,渗了些水,合了合,做成了两个半尺大小的玉米饼。

  她将火膛的红灰掏开,把生玉米饼放了进去,又用火灰盖上。

  约半小时,从火膛灰里冒出阵阵玉米馍的清香气。


时空错位(5)
她用铁钳把烧好的玉米饼挟出来,放在桌子上,拍了拍上面的灰,

  两个黄晶晶的玉米饼呈现在眼前。

  我马上感到她要请我吃饭了。

  但她没动,过了会儿,饼可能冷了,

  她将两个玉米饼全部拿起来,重叠着一齐递给我说:

  “你拿去,路上作干粮”。

  我一下呆住了,不知所措,忙说:

  “不行,一升玉米面,有几斤重,我没法还你”。

  她微笑着说:

  “送给你的,不用你还!”

  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眼泪快流出来了,连声说:

  “谢谢!太谢谢了!”

  我和蔼地说到:

  “不用谢,算是我做件好事吧”。

  我深深地向她鞠了一躬,把玉米饼接了过来。

  她催我说:

  “你快走,边走边吃,这里到丹金还有60多里路,要擦黑才赶得到,路上要小心点”。

  我再次向她鞠躬致谢,她只是一再催我快走。

  那年头粮食比人民币重要。

  粮食是按月定量供应。

  如不到一月就把本月粮食吃完了,这月余下时间就只能饿肚子。

  我吃了她跟别人借的粮食,她要拿粮食即时还给别人,

  这月她吃什么呵?

  一路上,我总感不安和愧疚,

  同时心中又充满了对她的感激和敬重。

  玉米饼的确是雪中送炭,是救命的呵!

  四十多年过去了,她的像貌已在我脑海中模糊,

  但两块黄晶晶的玉米饼,却始终清晰地呈现在我眼前,

  这是一生都不会忘掉的!

  距丹金还有20里左右,又遇到位同路人,是个女学生。

  从她的嘴里知道当天是星期天。

  她在丹金县中学上高中并住校,所以晚饭前必须赶回学校,晚上要上自息课。

  因为大家都是学生,有共同语言,肚子也装饱了,一路上有说有笑,走得如风一般快。

  我问她:

  “你知不知道丹金观音阁,它在丹金什么位置”。

  她笑着说:

  “观音阁,谁都知道,它就在我们去丹金的路边,距县城还有三里路,一会儿我们就要从它下面走过”。

  我又问:

  “观音阁有位姓魏的道士,你认不认识?”

  她扭头诧异地看看我说:

  “我不认识”。

  她的意思很明白:

  我都不只道,你一个外地人怎么知道庙上有位姓魏的道士?

  我不好意思向她说:

  魏道士就是我伯父。

  因为在那个年头,家里有人出家去当和尚、道士,就如同有家人去参加反革命组织一样可怕。

  是极不光彩,让人瞧不起的事情。

  别人会对你产生怀疑,提高警惕性。

  因人们都认为:

  和尚、道士们搞的是封建迷信活动。

  封建迷信活动就是搞反革命活动。

  女学生感到惊异,可能是怀疑我和当地道士有什么勾结,想搞什么封建迷信活动罢?

  傍晚,快到丹金县城了。

  她指着路边悬岩上一座庙宇说:

  “那就是观音阁,从这条小路可以上去”。

  我一下子停下来,高兴地对她说:

  “我到了,就在上面,再见!”

  她惊呆了,看着我沿她指的小路爬上去。

  我敲打庙门,大声叫喊:

  “伯爹,开门!”

  半天才听到庙里有响动,一个苍老的声音问:

  “是谁?”

  我大声说:

  “是我,是朝宏!”

  “哦,是宏儿到了!”

  老人高声应答说:

  “你等着,我下来给你开门”。

  过了十多分钟,听到门内拐杖着地的走动声,我非常激动地在门外大声问道:

  “伯爹,你睡了吗?”

  “我在床上打坐”。伯父回答说。

  门打开了,一个我完全陌生的老人,出现在我面前。

  我没有亲眼看见过伯父,只是在照片上见到过:

  一副仙风道骨,神采奕奕的样子。

  但现在我面前的怎么是个佝偻着腰的老翁?

  他头上没有道士们特有的发结,

  头发粘结成一块,如道士帽子,搭在前额上。

  为何这种装扮?

  伯父举着清油灯,照了照我亲切地说:

  “是宏儿吗?长大成人了!”

  声音有些哽咽。

  我动情地说:

  “是,伯爹你好?!”

  我终于看清了他的脸,跟父亲很像,只是鼻梁高些,鼻头尖点。

  我马上爬到地上向伯父磕头。

  伯父忙着:

  “别这样,快起来”

  他想用劲拉我起来,没拉动。

  他说:

  “我脚不方便,你自己起来罢!”

  我接连给他磕了几个头,

  他不断喊:

  “可以了!可以了!”

  我站起来,接过他手上的油灯,

  搀扶着他往庙里走。

  他问我:

  “吃饭没有?”

  我说:

  “吃了,我带了干粮,还没有吃完”。

  他走路不方便,一拐一拐的。

  我扶着他走过前殿、正殿、后殿。

  庙里漆黑,

  不知殿里塑了些什么菩萨,

  一盏小油灯,除能照亮脚下的台阶,门坎外,

  什么也看不清。

  伯父眼睛很近视,总是用手摸着走。

  但他熟习,凭感觉也知道那儿会有台阶、门坎,应该如何走。

  伯父的寝舍,有20平方米左右。

  靠里墙边有一张很大的老式黑漆木床,有细木雕琢的床头、屏风和床架,一条长长的踏脚凳放在床前。

  床对面,窗前放置了张长大的书桌,也是黑漆的,书桌上堆满书籍、纸张、笔墨。

  桌前一把藤椅,旁边地上有个铜火盆,火盆中木炭的余火还没有熄尽。

  床脚边靠墙处,重叠放置了三个红漆木箱,一大二小。

  伯父叫我把带来的糯米,连袋子放入上面的木箱中。

  木箱盖很重,有股木香气味,木质很好。

  伯父见我放完东西后说:

  “我还要打坐做功,你先睡,就在这大床上睡。”

  伯父见我还没动,又说:

  “有话明天再谈”。

  说着就坐在床头,盘起脚,闭上眼睛,做起功来。

  我没敢打扰他。也没有洗脸洗脚,脱了衣服,轻轻地爬到床里边睡了。

  床上的被褥软和,凭感觉洗得很干净,没有一丝异味。

  身体稍动,便有股淡淡松柏树技的幽香沁入鼻孔,很畅心,

  床上垫有松柏技叶,睡在上面有弹性,非常舒服。

  第二天醒来,见伯父还坐在床头做功,我惊奇地问:

  “伯爹你昨夜没有睡吗?”

  等了很久不见伯父开腔,动也不动。

  我有点慌了,大声喊了一声:

  “伯父,你怎么了?”

  只见伯父闭目说道:

  “出家人坐功就是睡觉,你自己起来吧,我还要坐一会儿”。

  太玄妙了!今后我定要向伯父好好请教。

  起来后,我走出庙门,把观音阁仔细地观察了一遍。

  观音阁修建在去丹金县路边的悬崖峭壁上,距路面有100多米高。

  庙坐南向北,正前方可以眺望到远山上的雪峰。

  庙前路外边的悬崖下,有一洼500平方米大的深水潭。

  两条河水以垂直方向涌入潭中。

  一条源于正北的蒙毕山,

  一条源于正东的夹金山,

  因为都是从高山峡谷中流出,水流喘急,所以汇入潭中便形成巨大漩涡,

  涛声宏伟,浪花拔岸, 其力量使人感到心灵震撼。

  河水在潭中打了几个圈后,又从岩石的裂缝中挤了出去,向丹金县城方向奔去。

  庙背面的悬崖峭壁成90度直立,抬头望不见顶,只看见凌空悬着巨大的石块,摇摇欲坠。

  庙下陡坡也有七、八十度。

  庙的正殿最大,有60多平方米,是修建在峭壁的一处凹地上。

  前、后殿,走廓,过道,参房(伯父寝室),及其它配套房间,全是因地势而造,很多处都是用木柱支撑在岩壁上,再在木柱上搭架修建的。

  建筑风格跟湖北武当山的庙宇相似。

  庙虽不大,但修得相当精致,雕龙画柱,翘檐凌空。

  前殿、正殿、后殿,都塑有不同的菩萨,菩萨的样子和外面庙宇塑的菩萨差不多。

  除正殿的观音菩萨,我能叫出名字外,其它的全不认识。

  伯父的参房〔寝舍〕悬在半空中,下面用木柱支撑着,旁边的几间客房已垮塌。

  庙门边有一口用人工砌成的泉水井,能看见泉水从岩缝隙中不断涌出,水井装满了,水从井口淌出,漫到岩石边,形成终年滴水的一道雨帘,

  这是观音阁一道景观。

  后来知道,庙内的设施和收藏也十分了得:

  有1米3高,全用白汉玉雕琢的观音玉佛,算是镇庙宝贝了;

  另外有清明两代的花瓶、香炉,尿壶,

  做法事用道具、法器等,

  很多都是纯金、纯银或白玉做的。

  后听伯父说:

  解放后,除玉佛保留住,其它值钱的东西,土改时全被大大小小的干部拿跑了。

  但从留下的桌椅板凳来看,打造得非常精美,有大家风范。

  如伯父睡的大床,解放前,只能豪门大户家才有。

  2004年,我去浙江乌镇旅游,在其古床博览室里,见过这类似的大床。

  伯父做功完毕,起来对我说:

  “朝宏,庙里没有醋了,你去丹金县城买瓶醋回来,吃早饭要用”。

  我说:

  “好!”

  转身就跑。

  伯父喊道:

  “还没有拿钱!”

  我边跑边说:

  “我身上还有钱”

  已经跑出庙门,又听伯父在庙内大声喊:

  “到路上,顺河流方向走,绕过大弯就到了”

  我大声回应:

  “知道了”。

  丹金县城所在地称为丹青镇,

  镇不大,只有一条宽两米宽的狭窄街道,街道很长,两边房屋铺面全是石块加木板修建成的,街心也是石块铺的路。

  石块路是便于骡马通行。

  因吃早饭要用醋,没敢在街多停留,找到一家杂货店,买了一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