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初唐第一猛将-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缸な厮赡堑淖急浮N迦蘸螅柿炝酵虼缶巴赡恰

    与此同时,原本驻扎在大唐与契丹交界处的三处兵营也领到了任务,三座兵营合并为两座兵营,使得每处兵营的兵员达到了三千人并且迁移到原来契丹与回纥交界处的区域,也就是大兴安岭的余脉狐狸头山和南台岭,这一南一北两座山上驻扎。两山之间相距约四十里,可以遥相呼应,而且山梁之上建有大量的烽火台。回纥一旦来攻的话,距离兵营一百里以外便可以通过烽火台及时的得到消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方突然袭击的可能。

第五十章 积极备战

    第五十章积极备战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回纥方面则是毫无动静,好像是李恪率队的千里突袭,对他们所造成的打击比较严重,使得他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再一次组织起人力和物理,发动新一轮的进攻。

    对方越是平静,李恪的心里就越是忐忑不安,早在回到沈阳之初就已经派出了十几路的游商,前往草原之上探听消息,但是却至今也没有一个游商回到沈阳。也正是这样,才使得李恪更加的怀疑,目前的平静时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大唐的骑兵大多都驻扎在长城沿线各州府之内,李恪的营州府辖下的骑兵队伍只有区区的五千人马。一直以来都是在同高句丽作战,用到骑兵的机会并不多。虽说年初在与回纥的作战其间,李恪曾经通过千里奔袭的手段,出其不意的从东温可汗的大帐,抢来了两万多匹上等的好马,并且已经着手开始训练骑兵,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但是和那些个自幼便在马背上长大的回纥人比起来,两者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

    虽说所有的营州士卒,都可以通过滑雪板在移动当中,熟练的使用弓箭和弩箭,但是一旦骑到马背之上,就完全是另外的一种感觉。

    首先来讲,在滑雪板上无论怎么改变方向,总体来说都是平稳的,但是到了马背之上就不一样了,上下起伏颠簸使得绝大多数士卒很难熟练地使用手中的弓箭或者弩箭。

    其次就是,回纥人可以长时间的生活在马背之上,甚至可以在行军之时在马背之上睡觉。不要小看这一点,在平时作战的时候可能还觉不出它的重要性,但是一旦需要千里追击或者千里逃亡的时候,这一点就显得无比的重要。一方可以在马匹还有体力的前提下,进行无休止的前进,而另一方却必须要停下来宿营,这其中的差距也就不言自明了。根本就没办法相比较。

    在广袤的草原之上作战,如果对方故意要躲避的话,即便是大唐的军队拥有在强大的武力,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被对方一点点的拖垮。这也是为什么农耕民族不管有多么的强大,在机械时代到来之前,一直无法从根本上将游牧民族打败击垮的根本原因。

    拥有着这个时代的人所不具备的丰富的知识的李恪,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所以在制定策略之初,他便没有想过要通过一场战争便可以征服对方。他所采取的策略是,在训练自己的骑兵队伍的同时,一点点的蚕食对方的生存空间。也就是稳扎稳打,打下一片地方来就在那里建立一座城池,等到草原之上遍地都是城池的时候,也就是草原游牧民族的末日来临之时。

    当然,要想实现这个目的,绝非短时间内便可以实现的,不过李恪最不缺乏的就是时间,时间拖得越久,大唐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相反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管是回纥还是突厥,随着他们生存空间的日益萎缩,人口只会是越来越少。所以与回纥的战争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场纯粹的消耗战。

    经过上一年的大水灾,今年的夏收居然是个丰收之年,粮食的产量比起正常年份来要高出近两成,不得不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但是高兴之余,农民们又忍不住要为之发愁。丰收就意味着产量大增,随之而来的将是粮食的价格贬值。但是等到出售粮食的时候,整个东北地区的农民们惊喜的发现粮食的价格不但没有下降,每担粮食反倒比往年高出了五文钱。

    江南以及两场战争使得李恪存放于药瓶内的粮食,早就消耗的一干二净。为了不打击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及尽快的使自己的粮食储备充盈起来,同时也是为了即将到来的,与回纥间的第二轮交战做准备。李恪一反常态的将粮食的收购价格做了少许的提高,并且以布告的形式告诉农民,如果不是歉收之年,这个价格将维持至少五年时间不会变动,如果遇到灾年的话,政府收购价格将会做出相应的提高,但是销售的价格则会相应的降低。他之所以会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是有钱没处花,而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他可不想仗打到一半的时候,因为断粮而不得不中途停止。

    李恪刚回到沈阳城的时候,就曾经交代给营州城外清风观的张老道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研制水泥。如今的清风观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穷得要依靠卖假药维持生计了。自打李恪将大都督府迁徙到沈阳以后,清风观便也迁徙到了沈阳城内。如今的清风观可谓是大变样,前后八进的大院子内有近千出家人居住在内。张老道如今虽然还挂着个观主的名号,实际上早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由清风去处理,自己则在一处专门划分出来的院落内,按照李恪的吩咐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他所居住的这个院落一般人是不得入内的,如果进入其中不难发现,这里面到处都是瓶瓶罐罐,就像是个后世的科学实验室。

    李恪当年在上学的时候,曾经在化学实验课上做过制造水泥的实验,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经不记得正确的比例了。不过有一个整日里无所事事的张道长在这里,而且还是个炼丹的高手,这种活正好适合他去做。凭借不太清晰的记忆,水泥中的石灰石好像要占据百分之**十的份额,粘土好像也需要一些以及微量的铁矿粉。把这些都交代给张老道以后,李恪就像个甩手大掌柜的,什么都不去管了。

    这个张老道还是个很不错的老同志,不管领导布置的工作有多么的辛苦,都会任劳任怨的去完成。居然只用了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就成功的研制出了第一种水泥,并且当着李恪的面进行了一番实验,效果虽然比起后世来讲要差了很多,但是已经令李恪非常的满意了。

    要知道那个时代建造城墙所用的城墙专用砖,那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一块砖从最初的取土到最终的烤制完毕,通常要花费三年左右的时间,程序非常的繁琐和复杂。如今有了水泥,一切都将变得简单,只要水泥的生产供应的上,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城墙砖。如果不是因为现在的钢铁还是依靠手工锻造的话,他甚至会考虑在城墙砖内增加钢筋,以增加水泥城墙砖的坚固度。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一转眼间便到了深秋。回纥方面还没有任何的动静,李恪的老婆们却开始有些迫不及待,一个个的肚子上就如同扣了个大铁锅一般。也不知道是不是李恪当初交给房遗爱的那些个丹药发挥了作用,高阳公主的肚子,经过房遗爱临走前的那几日辛勤耕耘,也日益的大了起来。房遗爱由于要戍守松漠城,不能在她的身边照顾她,于是李恪便把自己的这个妹子接到了自己的府中,和自己的那几个老婆们住在一起,俗话说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反正都是挺着大肚子等着生产的孕妇,每日里凑到一起闲聊,倒也是个打发时光的好办法。

    不过这倒是苦了李恪,整日里一大群美女为在自己眼前晃,却是只许看不许吃,心里别提有多懊恼了。善解人意的杨怞云倒是想让几个模样长得还算清秀,人也还算得上机巧的婢女来侍寝,却被李恪给拒绝了。这倒并非是他有多么的正经,不屑于此,实在是对于那些没有感觉的女人,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当初和格根塔娜的新婚之夜,他不就是把自己灌得烂醉,然后才稀里糊涂的进得洞房吗。没有任何感情交流,单纯的为了发泄,实在是让他无法提起一丝一毫的兴趣来。这种事对于他来讲有一次便足以,实在是不想有第二次。

    经过近一年的调理,柴绍和秦琼已经彻底的摆脱了昔日伤病的困扰。重新恢复了活力的秦琼,再也忍耐不住心中渴望战斗的**,经过了多次的请求,李世民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在北魏时代建立,如今早已经废弃的怀朔镇上,重新建立一座城池并取名北宁,并设立都督府,任命秦琼为北宁府都督,麾下统领骑兵一万人,步卒两万人。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只能先发动五万民工在短时间内,先筑起一道三丈左右高的土墙作为临时的城墙。

    李世民做出这一决定,还是因为李恪的缘故。他在给李世民的一封信中,详细的阐述了目前东北与草原的形势,又再三的强调与回纥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并且说明了战争的起因,以及自己所要采取的作战方式。希望朝廷能够及早的做好准备,以免到时候会被回纥突然间发动的战争打个措手不及。

    在李世民的心里,回纥是个永远挥之不去的伤疤,也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够彻底地将这道伤疤抹平。只不过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时机让他去对回纥发动战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关于草原作战的诸多问题)。此刻自己的儿子主动的承担起这个任务,而且是在不用朝廷增加任何开支的前提下,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李世民又怎么会不去全力的支持。

第五十一章 大战在即

    第五十一章大战在即

    贞观十四年九月,李恪来到大唐的第六个年头,终于有了他的第一个儿子,原本还想给自己的儿子起一个,结果吭哧吭哧的想了一整天,最后还是决定按照史书上的记载,取名为李仁。李仁的母亲是杨怞云,加上他又是自己的长子,李恪自然是对他格外的疼爱。

    随同李仁前后脚出生的还有四个姐妹,由于史书中没有记载,所以李恪按照出生的先后顺序,分别给她们取名紫烟、寒云、丹雪以及凝露。五个小家伙出生的日期相隔不到十日,虽说一个个的长得粉嫩动人,但是一旦发起脾气来,那可就是惊天动地的五人小合唱。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心有灵犀,只要有一个人张口,也不管事白天还是晚上,另外四个立即便会予以配合。

    这一日,被家中的五个小家伙,吵得一夜都没有正经合眼的李恪,正在都督府内的休息厅内补觉,一名黑人亲卫轻轻地将他摇醒。如今他手下的黑人军团,所辖的人数已经激增至六千五百人。除此之外还有八百名新到的黑人奴隶,正在进行新兵训练。

    前些日子据亲自押运这批奴隶来此的唐金平说,由于他们大量的收购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而且价格也高,从而导致当地的各个部族都为之心动,于是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多个部族间的混战。虽说这场混战中伤亡无数,但是也使得黑人奴隶的数量激增,估计过一段时间送来的奴隶数量将会超过一千人。这个消息着实令正在为军队人员不足的李恪高兴了几天。

    尽管被人从睡梦中惊醒,李恪却知道除非有重要的事情发生,否则手下的亲卫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打扰自己的。伸了个懒腰后,问道:“是不是有什么紧急的情报啊?”

    “是的,殿下。房将军那边送来了六百里加急快报。”

    “哦?”李恪伸手接过对方毕恭毕敬的举到自己面前的信件,打开看了两眼后,不由得皱紧了眉头。信中说根据一名逃回到松漠城的草原游商报告,草原上的回纥各部族可汗前不久聚集在一起,召开了一次秘密的会议,具体的内容并不清楚。不过根据前一段时间,草原上的各个部族间的大规模的人员调动,不难判断出他们很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有比较大的行动。发现情况不对以后,那名游商便日夜兼程的往回赶。他的一张举动也引起了回纥方面的怀疑,一路之上都被人追杀,他也是拼尽最后一口力气,这才逃回大唐境内。目前由于伤势过重,加之劳累过度正在松漠城内养伤,短时间内无法返回沈阳。

    看完信后,李恪感觉到事态严重。如果说还是东温可汗一家发动攻势,他还有很大的把握将之击溃甚至全歼,但是再联合其他的部族一同发起攻势,他就没有丝毫的获胜把握了。自己的麾下虽说有九万士卒,但是要镇守诺大的东北地区,尤其是刚刚吃过败仗的高句丽,一旦得知这个消息,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这样一来,自己能够拿出来与回纥作战的兵力,绝对不会超过六万。而回纥方面,单只是东温可汗帐下就有超过十万的战士,如果再加上其他的各个部族的话,总兵力将肯定超过二十万。

    猛然间,李恪想到了一个问题:回纥这一次既然能够出动如此规模的兵力,是否就一定是向自己进行报复呢?相对来讲,东北地区要贫瘠得多。如果仅仅是要进行报复,他又怎么可能会招来如此多的部族和他一起行动。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其他的部族真的就是想帮他报仇那么简单吗?没有足够的利益在后面驱使,谁会冒着损失实力的风险,去发动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呢?他们很有可能会另有所图!

    想到这里,李恪连忙给朝廷发了一份八百里加急,信中详细的介绍了回纥近期的动态,以及自己对于这件事的分析,希望朝廷方面能够引起重视,并且做出有针对性的布置。

    写完信并且交给亲卫让他尽快派人将信送出后,来到了院中仰望着天空半天也没有动。亲卫安排好送信事宜回来后,见到李恪仰望着天空,也好奇的抬起头往天上看,只见天上只有几朵白云,除此之外便什么都没有。

    “你在看什么呢?”李恪问道。

    “我看殿下一直在看着天上,就有些好奇。可是什么都没有看到啊!”亲卫有些不解地问道。

    “我是在想事情,你当然什么都看不到了。”

    “哦。”亲卫听后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我在想时间过得还真是快啊,转眼间已经又是一年的冬天了。对了,你还没有见到过下雪的场面吧?已经十月中旬,也该下雪了。”

    “回殿下的话,我是去年底到的广州的。经过两个月的大唐话培训后,才动身来的这里。来到沈阳的时候已经是三月初六了,只是听他们说过,却没有亲眼见到过。”

    “在这里生活的还习惯吗?有没有想家?”

    “我没有家,从记事的时候起,就是在族长家的牲口棚里长大的。他们老打我,所以我一点都不想那个地方。这里的生活比我们那里好得太多了,族长家还不如我们队长家好。不过就是到了冬天比较冷。在屋子里还好些,到了外面就不行了,太难受了。”

    “哈哈……这才刚刚进入冬季,距离大冷的日子还早着呢!现在你就觉得受不了了,等到了三九天还不活活的把你给冻死啊!”说到这里突然间反应过来,这些个第一次经历东北冬季的黑人士卒,恐怕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是不是应该把他们冬装加厚一些呢?

    正好这个时候多古扎走了进来,经过几次的战争考验,表现优异的多古扎、纳什耶等人都已经按照军功获得了晋升,成为了从七品的校尉,这已经可以在中下县城出任县令一职。如今的多古扎已经是李恪的亲卫队副队长,而纳什耶和唐克则已经成为了统帅五百名黑人士卒的大队长。

    见到多古扎走了进来,李恪说道:“我正好有事要找你。你说是不是应该给今年新来的那些个黑珍珠军团的士卒们,把冬装的厚度再加厚一些呢?我怕他们会不了这里的温度。”

    “回殿下,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他们既然已经来到这里,就必须要适应这里的气温,我们当初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过多的照顾他们,会让他们的心里产生不该有的想法,这些想法要不得。”

    李恪听后点了点头,他说的也是有道理的。于是不再考虑这个问题,转而问道:“你怎么过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

    “殿下,李靖将军来了,此刻正在议事厅等候。”

    李恪听后整理了一番衣服,然后快步走向议事厅。刚刚来到门口,便向着正在厅中喝茶等候自己的李靖说道:“李伯父,这么冷的天儿,您怎么过来了?如果有什么事的话,只管叫手下前来之应一声便可,何必要亲自过来呢?最近身体可曾好些?”

    看到李恪进来,李靖起身施礼道:“多谢殿下关心。这些日子经过孙神医的调理,已经没有大碍了。适才听到松漠城发来六百里加急,想必是有什么突发情况,这才过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替殿下分忧的地方。”

    自从按照李恪的吩咐,给柴绍和秦琼医治好了陈年旧伤以后,孙思邈便来到了沈阳,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