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秋烈焰-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小石头打破大水缸”的形象比喻,从此留在大家的脑海中……
  九、
  毛泽东微笑着又接着说道:
  “我给中国革命‘算个八字’。当前中国革命正处在低潮,但高潮一定会到来的,要看我们的工作和形势发展了。因为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日子很不好过。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地主阶级、买办阶级,还没有被推倒,各种矛盾相互交错,这些矛盾都没有得到解决。现在中国大地像堆满了干柴,只要点上一把火,就会燃烧起来。中国革命是前仆后继的,从来都没有间断过,我们的革命困难也很多。但我们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共产国际和世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有国内各民族兄弟的支持,只要把工作做好,把革命势力发展起来,困难是暂时的,革命最终取得胜利是必定无疑的。”
  听了毛委员的这一些话,广大官兵心情激动,情不自禁地再次鼓起掌来。
  接着,毛泽东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大家继续阐述着一些丰富而又深刻的革命道理。
  整个会场上静悄悄的,不少官兵都在聚精会神地倾听着,努力地捕捉着毛泽东的每一句话。
  官兵们的情绪很快便被毛泽东的讲话激荡起来,脸上露出了笑容,浑身充满了力量,心胸也豁然开朗。不少人感到虽然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又有办法了,知道中国革命又有奔头了!
  “秋收起义原计划要打长沙,大家都想打进长沙去,给国民党新军阀一个沉重的打击。长沙好不好呢?长沙好。可是长沙现在凭我们的力量还是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既然那样,我们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是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毛泽东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然后大声向大家问道:“你们看这个想法对不对呢?”
  
第十一章  会师文家市(12)
“对!”会场里一片赞同声。
  毛泽东见大家都表示赞同,心情非常高兴。因这时的部队疲劳得很,得病的很多,违反纪律的也很多,毛泽东针对这些情况又说道:
  “我们是工人农民的军队,大家都是贫苦人出身,不能自己打自己人,要有纪律。我们到了乡下,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一根禾草、一个鸡蛋也不能拿,一针一线也不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就好比是鱼水关系,失去了群众,我们就像鱼失去了水,无法生存。只要我们跟老百姓同生死共患难,血肉相连,站在一条战线上,我们就会在群众中生根,就能够得到广大群众拥护,我们也就必然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最后,毛泽东郑重地说:“中国历朝历代都没能把‘土匪’问题解决得了,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落后,交通通讯不发达。这一点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我们也上山去当‘山大王’。反革命骂我们是‘土匪’,但是,我们不是打家劫舍的土匪,也不只是那种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有正确的政治主张和政策。敌人消灭不了我们,我们却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消灭人吃人的剥削制度,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
  讲到这里,毛泽东显得十分兴奋和激动,他的眼睛里闪射出诱人的光彩,还用手指着大家诙谐地说:
  “你们年轻人,嘴上还没有毛哩!我比你们年纪大,都想看到中国革命胜利,何况你们年轻人呢!我希望革命胜利后,大家都健在,我们一起来庆贺自己的胜利!”
  他的这一番话,犹如黑暗中射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之窗。在革命处于低潮时,第一次把远大的革命理想和通向目标的道路,都展现在大家面前,着实令人振奋。尤其是那些刚刚参加革命的青年,为自己遇到这样的领路人,内心都感到格外幸运和自豪。秋收起义失败后,一些人沮丧和灰暗的心情开始得到振作,心头像点燃了一把火炬。
  毛泽东的这次讲话,像讲故事一样,既精彩又生动,初次见面和听讲的人,大都为他的魅力所倾倒。
  参加大会的还有三百多名群众。在听完毛泽东的这次讲话后,有的人也深受激励和鼓舞,要求参加革命队伍。
  毛泽东的讲话完了之后,卢德铭便宣布了部队向南进军的命令。
  9月21日上午,工农革命军休整了两天后,与文家市的革命群众告别。
  在毛泽东亲自率领下,高举红旗,离开文家市,开始了向罗霄山脉中段的伟大战略进军。
  这是一次伟大的战略退却,却保留了大革命的遗产,为中国共产党保存了重要的军事骨干,积蓄了力量,保留了前一段用鲜血换来的几点火种,随后终于点燃了井冈山的燎原之火。

()免费TXT小说下载
  在革命的危难之际,毛泽东将这支队伍领上了一条正确道路。这恰恰也是一次打破共产国际代表和当时中共中央某些领导人照搬俄国革命模式所设立的条条框框,走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思想解放的伟大开端。
  
第十二章 碧血罗霄(1)
一、
  离开文家市后,毛泽东要求部队沿湘赣边界的江西一侧行军,主要目的是避免与湖南军队交战。
  毛泽东很清楚,在近代自曾国藩建湘军后,湖南人就以强悍著名于全国。在军阀混战中,人称“无湘不成军”,南方的各派军队中往往都有湖南人,而且都以能打仗著称。在北伐战争中,湖南军的战斗力也很强,前一段秋收暴动的队伍与湖南军交手也吃了亏。特别由于湖南军官们与当地土豪们关系甚深,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作战格外卖力,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是不好对付的。
  江西的情况则不同,那里驻扎的是云南军阀朱培德的部队,当地又是北伐后蒋介石赏给滇军的一块地盘。由于朱培德是“外来户”,与当地豪绅并无密切关系,“客军”为保卫乡土打仗的积极性也就不太高。加上这支云南军有很多人抽大烟,缺乏训练,战斗力历来不强。
  从文家市出发之时,毛泽东还命令当时随军的朱建胜奉命先行。
  他原是浏阳工会主席,又是浏阳人,对安源、萍乡一带的情况颇为熟悉,于是,师部让他和当时在师部当参谋的罗荣桓一起负责为部队打前站。
  受领了任务后,朱建胜便来找罗荣桓,罗荣恒一见是朱建胜当向导,非常高兴。罗荣桓说:“有你这位本地通,我就放心地跟着你走了。老朱,我们先到街上弄点饭吃,由我来请客。”
  朱建胜说:“那也好,吃饱了肚子,就好走路。一边吃,还可一边打听一下行进的道路。”
  吃完饭后,朱建胜说:“隔壁就是杨家大屋,我带你去见一位少年,他叫杨勇,是我的老朋友,有不有兴趣呀?”
  罗荣桓见时候还早,便说:“去就去吧,行程由你安排,什么样的少年,使你非得去看看啊!”便和朱建胜一起来到了杨勇家。
  这时杨勇只有15岁,不过已经参加过浏阳工农义勇队打长沙。其时,他家中还有一个小个子的少年,就是他的表弟胡耀邦。
  朱建胜与杨勇家很熟,一进门见到杨勇就说:“给你介绍一个朋友,这是罗荣桓,我们师部的参谋,原来是武汉的大学生。”
  杨勇见朱建胜带来一名气质不凡的军人来到家中,赶紧请他们坐下。又听说罗荣桓是大学生,感到非常敬佩。在20年代的中国农村,见到一个大学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杨勇小小年纪,为自己见到了一名大学生感到分外荣幸。他那亮亮的眼里,不禁流露出一种倾羡之情。
  罗荣桓一看杨勇的恭敬态度,便笑着招呼他也坐下,说:“什么大学生不大学生的,大家都是革命同志吗!”
  杨勇一见罗荣桓没有什么架子,心里更是钦佩,便和罗荣桓交谈起来,两人谈得很融洽。也许很多年以后,他们都不会忘记最初的这次相见……
  毕竟有任务在身,朱建胜和罗荣桓只坐了一会儿,便告辞回来了。从杨勇家回去后,便急忙化装成商人模样,赶赴江西萍乡附近的上栗镇打探敌情,大部队随后前进。
  走了一天,9月22日部队到达江西萍乡县的上栗镇。
  这时罗荣桓、朱建胜赶了回来,向毛泽东和师里领导报告情况。
  朱建胜有些忧心忡忡地说:“萍乡街上,还有车站,都驻扎了国民党的军队,到处都是兵。看来,我们如果经过,必要交火。”
  罗荣桓插话说:“据一位卖烧饼的老乡说,这些兵,是早几天开过来的队伍。我们估摸了一下,有不少于一个团的兵力。”
  听完报告后,毛泽东用商量的口吻,问几个师部负责人:“你们看,怎么走好啊?”
  “部队现在很疲劳,打不了大仗。一交火,必然会被他们缠住,吃亏的是我们。”卢德铭说道。
  毛泽东连连点头:“对。如果现在我们去萍乡,势必要打一大仗。那我们就不是用石头砸水缸,而是以卵击石了。”
  他又对卢德铭和余洒度说道:“我看我们还是应该‘避敌锐气’,部队改道从萍乡东边绕过去。”
  
第十二章 碧血罗霄(2)
“我完全同意!”卢德铭当即表态。


  余洒度对于向罗霄山脉转移的计划是满不高兴的,自然也不赞成绕过萍乡的敌人。但他见卢德铭已同意毛泽东的意见,自己也不好再表示反对,便来了个一言不发。
  毛泽东见此情景,便道:“那就这样决定了。”
  二、
  根据萍乡的敌情,改变原来计划,决定转向东方,从芦溪一带折向往南。
  于是,部队在上栗稍作休息,便转向东开进。毛泽东亲自率领一团担任前卫部队,卢德铭和余洒度则率领师部居中,苏先骏率领三团断后。
  部队一路上没有发现任何敌情,随即向芦溪进军。
  由于连日急行军,再加上天气炎热、水土不服,一些官兵纷纷病倒了。
  从文家市出发时,起义军带的粮食就很少,而沿途的老百姓又不了解这支部队,一看见来了当兵的,就吓得四处躲藏,所以,部队的给养也日渐困难。
  面对这种困难局面,余洒度、苏先骏等人不仅继续坚持自己的主张,而且乘机向广大指战员们吹冷风,
  苏先骏对他那几个平时一起喝酒的朋友说:“这样走下去,是要把部队带进死胡同啊!”
  余洒度也是憋了一肚子的气,当着战士的面唉声叹气。
  本来士气就不高的士兵们,他们此时的情绪便可想而知。一部分平江、浏阳的农军害怕远离家乡.此时思想波动更大,部队不断发生逃跑现象,特别是三团余部逃跑现象更严重。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卢德铭等不顾自己的极度疲劳,今天到这个连,明天到那个连,边走边和指战员们谈心,竭力做好思想工作。
  毛泽东每到一地,不是找当地老表了解情况,就是让战士到学校和绅士家里找来最近的报纸,从字里行间细心地研究目前全国的形势和斗争动态。
  官兵们看到毛泽东、卢德铭等领导人不顾自己的疲劳,到处做思想工作,在言行中处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十足信心,又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一些动摇的人又受到鼓舞,行军速度也明显加快。
  9月24日这一天,部队到达芦溪镇。
  这里是萍乡县与宜春县交界的一个小镇。虽说镇子不大,由于是交界地带,所以平时也还热闹。
  到达芦溪时已是傍晚,就在部队准备宿营之际,毛泽东环视了镇子一圈,担心在镇内宿营目标太大,随后又临时作出决定,部队转移到镇外东南侧的一个村庄里扎营。
  第二天天未亮,部队就奉命出发。当时月黑风高,秋风萧瑟,官兵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忍不住你呼我喊,相互提醒,这一下无疑便暴露了目标。
  头一天晚上宿营时,师部只警戒了几条通道,未对周围的敌情侦察清楚,甚至发现远处山上有一长溜火把运动,也未引起应有的警惕。
  其实,拿着这些火把运动的正是江西军阀朱培德部的两个团和地主武装保安团。
  他们在听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官兵向罗霄山脉中段挺进的消息后,极为恐慌。也根据国民党湖南当局的通报,派兵来“协剿”。云南军虽然战斗力不很强,却善于走山路,打仗比较滑,喜欢干一些偷袭之类的勾当。
  头一天晚上,滇军从地方反动民团那里已经了解到有共产党的部队在附近宿营。天未亮,又从工农革命军的叫喊声中发现了目标,于是赶向工农革命军前进的路边,准备中途截击。
  这也是云南军狡猾之处,不正面拦阻打硬仗,想中道而击拣便宜。
  一团的陈浩带领前卫营先行出发,毛泽东随之行动,师部主力随后依次前进,苏先骏继续率领三团断后。
  当毛泽东等人率领部队从芦溪出发行至15华里的山石岩时,突然从后面传来一阵阵的枪声。
  听到枪响,卢德铭内心知道情况危急,便赶紧命令参谋长何坚:“我率领第一团第二营占领左前方的山头,掩护后面部队的到来,参谋长,你速派人前去查询后卫情况和响枪的原因。”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二章 碧血罗霄(3)
何坚却不以为然地说:“我看这种枪声,大概也就是几个土匪在山上打冷枪而已,我们不用去理会。”

()
  “我叫你马上去查!”卢德铭对于何坚这种麻痹的思想显然有些火了。在这种危急的临战状态下,何坚的这种态度实在让他有些不能容忍。
  就在何坚准备派人前去查看情况之际,后面的枪声越来越紧,还传来机枪的吼叫,这显然不是遇到了土匪。
  接着,只见三团士兵零零落落地向莲花方向跑来。原来是他们遭到了中途截击,而苏先骏行军时又不注意侦察和两侧警戒,遇到袭击一时就乱了阵脚。
  这时余洒度也见到在溃退人群中的苏先骏,便命令他立即集合起三团部队,阻击从萍乡方向追击而来的朱培德部特务营和保安团。
  但是受平时苏先骏的消极言论和情绪的影响,这时三团的部队纪律涣散,奔跑的士兵根本不听苏先骏指挥,继续往后溃退。苏先骏本人也慌了神,束手无策,敌军随后追上来,一时间敌我部队交错在一起。
  有一伙敌人一见余洒度、卢德铭正在指挥部队作战,便知是共产党的大官,便大喊着:“抓到共产党的大官有大赏!”一边叫喊着,一边猖狂地向师部扑来。
  起义军掩护部队一见这种情景,立即架起机枪,把疯狂扑过来的敌人撂倒不少。
  苏先骏这时已经神智不清,一见面前倒下去一大批人,还以为是自己的部队,大叫道:“打错了!打的是自家人,快停止射击!”
  余洒度听到叫喊,立即下令部队停止射击。
  敌人利用机枪停止射击这一瞬间的机会,立即又向师部扑来。
  三、
  余洒度一见情况不妙,一面命令警卫班凭借田埂继续抵抗,一面率领师部往后撤退。敌人一见余洒度率部撤退,便不顾警卫班的火力掩护,向师部追击而来。
  在这紧急关头,卢德铭挺身而出,率领一个营要去抢占路旁高地。
  “总指挥,你下去,这里危险,我来指挥!”副师长余贲民率领一支人马正好赶过来支援。
  “不行,你赶快去掩护师部转移,保护毛委员安全!”卢德铭头也不回地回答道。
  卢德铭率领一个营的兵力,顽强地抵抗住了敌人的进攻。敌人连续几次冲击,都以留下大片尸体而告终。
  不知不觉天亮了,东方山脊的开空出现了一片绯红。山林里的鸟雀在急风暴雨般的枪声中,惊叫着四处飞窜。
  卢德铭看到后续部队全部转移进山时,这才率部从高地撤退。
  可是就在卢德铭率部撤下高地,通过一片开阔地向后继续撤退之时,树林深处的一挺敌人的机枪,突然疯狂地朝着撤退的起义军扫射……
  子弹击中了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胸膛!
  卢德铭一边大叫着:“同志们快撤,撤……”一边朝敌人开枪射击,鲜血从胸口汩汩地冒出来,灰白色的军装立即被鲜血染红。
  卢德铭终于倒了下去,倒在泸溪的一条河沟边。河水淙淙地向前流淌,一缕缕红色,随水而去……
  就在卢德铭被子弹击中,倒下去的那一瞬间,一名起义军战士忽然从撤退的队伍中掉转头来,跌跌撞撞地朝着他奔跑,一边奔跑一边呼喊着:“德铭!德铭啊!……我是小雪啊!……”
  呼喊声带着血带着泪,仿佛从地平线的那一边飘来,从遥远的历史中飘来。呼喊声惊天动地,震落了天边的云霞,落在河水里,河水被染成一片胭脂红……
  卢德铭好像听见了小雪的呼喊,在他倒下去的那一瞬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