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女吏日常-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百九十七尾声 (一 我只有你了)

皇帝死了。
    盖棺定论,他一生碌碌无为,只是在生命最后的那几天确定了对倭国用兵的政策,这也让他在以后的百年间被称作中兴之主。
    他是个没什么大志的人,性格懦弱,从小生母就是宫中小透明,他也是一个毫不起眼的皇子,住在皇子所。只有一个贴身大宫女对他是真心实意。做了皇帝也是规规矩矩,不算贪财也不算好色,唯一的缺点是有个比自己大十七岁的妃子,这个妃子还曾经独宠后宫,他的儿子以雷霆手段著称,这也越发显出他的懦弱。
    夜深了,郁世钊一个人坐在灵堂,太监都守在外面,知道里面的这位杀伐决断,不敢探头去看这位爷。
    皇帝活着的时候,郁世钊对他的感情非常复杂,从小就和这位亲爹没什么感情,后来又在他手下做事,一边享受着隐秘的皇子特权,一边又为自己的身世无法公布于人前而自卑愤怒,两种矛盾的情绪交织在一起,那段时间他变得格外偏激,只有在锦衣卫拿人上刑时才能发泄内心的痛苦。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什么良心什么正义对他而言全都无所谓,为达目的就要不择手段,哪怕拉着无辜人下地狱!
    而现在,尘归尘土归土,这个制造了自己的生命,给自己带来自卑也带来无比荣耀的人就这样走了,一句话都没留下。
    只有郁世钊自己清楚,皇帝是怎么死的。他只有四十来岁,还是壮年时期,那次中毒后体内余毒未清,痛苦难忍。郁世钊出于私心给他使用了福寿膏。这种东西只能暂时麻痹神经舒缓疼痛,长期使用毕竟造成身体更大的亏空。
    没人知道他换掉柔嫔的毒药,又将福寿膏奉给皇帝时的心情。那是与他感情淡薄的亲生父亲,也是高高在上随时能将别人的梦想打碎的主宰。
    “你放心,我会做的比你更好。”
    郁世钊将一把纸钱扔进火盆,看着它们燃烧殆尽,从红彤彤到灰白色只是一瞬。
    莲生走进来时就看到郁世钊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那。
    她走上前。也拿起一边的纸钱。蹲下身子扔进火盆。
    郁世钊看着火盆中的火光,低声问:“你说,他会不会怪我?”
    别人不知道。莲生心里明镜似的,他心里纠结着呢。
    该怎么说呢?毕竟皇帝的死和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会怪你吧,毕竟你换了……”
    郁世钊浑身一震:“这些年,我好像就叫过他一次父皇……我也是……唉……“
    “我知道你心里苦。你从小巴望着父母之爱可是什么都得不到,慢慢的这心就冷了硬了。被人扎一锥子看着不会出血,可也会疼,疼的睡不着觉,想发泄想呼喊。却只能咽下去,埋在心里。”
    郁世钊眼底一热,低下头。不想叫莲生看到他的泪。
    莲生轻轻伸出手臂,搂了他一下。拍拍他的背说:“我明白你。”
    是的,她是明白他的。
    她前世家道中落,进了孤儿院,难以体会世间的亲情,这一世刚穿来母亲杨氏就被害死了,万幸还有芳生相依为命有待她如亲妹的表哥一家。人都会有遗憾的吧,渴望那份遥不可及的亲情,一旦那份渴望被冷酷现实击打的米分碎,内心的憋屈和痛苦,该向谁去诉说?
    就像她前世那位女作家说的那般: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而现在,只有她是懂他的。
    懂他少年时对亲情的渴望,懂他被残酷现实米分碎的希望,也懂他内心的纠结。
    两个人都不说话,就这样依偎在一起,满眼是白色,白色的帐子白色的花朵,大行皇帝的棺木在这满眼的白色中格外触目惊心。
    “只是委屈了你了,现在要守孝,我们的事情又要向后拖了。”
    “这样也好,我还想多做点事,能够堂堂正正的和你站在一起。只要你给我足够的时间。”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目光交缠在一起,这在大行皇帝的棺木前似乎有些不妥。
    这时就听着外面的太监声音尖利地说着什么,郁世钊怒道:”给我滚进来。”
    他手下的太监总管猫腰进来,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殿下,太后娘娘她……娘娘她宾天了……”
    郁世钊闭上眼睛,挥挥手说:“知道了。”
    莲生听到太后,微微一愣才明白说的是王贵妃,急忙问:“怎么会这样?白天不是还好好的吗?”那太监跪在地上不敢吭声。
    “别难为她了。娘娘恐怕是……恐怕是自己要去的。”
    郁世钊挥挥手,示意太监下去。
    他的脸色苍白,对着莲生勉强一笑:“你看这就是我的父母,两个人都不肯好好地陪我走一段,这么自私,一个走了,另一个就跟着去了。”他说到这里忽然大声咆哮起来,指着皇帝的棺木质问:“你想没想过我!有没有想过我!你们为什么这样对我,既然这样当初为何生下我,为何!”
    他用力拽下腰间的一块玉佩扔出去,砸到棺木上发出咚的一声,那玉佩接着掉到地上,哐当一声摔碎了。
    郁世钊又急忙扑过去看着玉佩,委屈地叫了一声:“娘,为什么要这样。”
    这玉佩还是他小时候王贵妃挂在他脖子上的,他一直戴在身边,只是她从没有再问过一句。
    莲生掏出块帕子,蹲下身,一点点将玉佩的遗骸捡起,包好了放在怀中,然后轻轻拉着他的手说:“娘娘是一辈子都离不开万岁,他们一起走也好,到了下面有个伴。”
    “是,她那么笨那么蠢,还无知,没他护着该闹多大笑话。走了好,给我省心了。”
    郁世钊牙缝里挤出冷冰冰的话。
    真是个别捏孩子,莲生知道他心里难受,便不再说话,拉着他胳膊问:“去看娘娘最后一眼吧,天亮了就得装殓了。”
    郁世钊点点头便往外走,走出几步,忽然转身紧紧搂住莲生,将头埋在她的肩膀上,嘴里呢喃着:“从今往后我只有你了。”
    “我知道,我也只有你和芳生这两个亲人,我们都要好好的。”
    推开门,东边的天空已经渐渐浮现出灰白的颜色,天就要亮了。
    宫里的钟声再一次被敲响,很快大家都知道,王贵妃竟然跟着大行皇帝去了。一个时代彻底结束,从太阳再升起的那一刻起,属于大顺的新时代已经到来了。
    同样是盖棺定论,昔日的妖婆王贵妃,从此和皇帝成为后世歌咏的爱情典范。

☆、四百九十八尾声 (二 天命所归)

皇帝的的葬礼是全国的大事。小殓大殓之后,梓宫停在乾清宫正殿,设大行皇帝灵堂,供人祭奠。
    现在的灵堂上赫然放着两付棺木,稍微小一点的是王贵妃的棺材,只要来祭奠的人就必须要连带着一同祭奠王贵妃。
    一些勋贵和家属们对此虽然腹诽却又不得不去每天祭拜。
    因为第一天发现王贵妃的棺木和皇帝在一起时,有位超品夫人当即提出反对,认为这违背祖制。
    莲生当时正在殿上主持祭祀礼,听到那位夫人拒绝祭拜便上前劝说,没想到那位夫人当即表示你还不是太子妃也不是皇后,在这里主持祭祀也违反祖制。
    莲生火了,心道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直接命人送那位夫人出去,不管是大行皇帝还是贵妃都不需要她来祭拜。
    这位夫人还没到家,圣旨就已经到了:这位夫人的丈夫和儿子被御前是失仪等罪名革职查办,这位夫人自己也被夺走了诰封。
    什么叫雷厉风行?没人敢提出质疑,新皇帝可不像老皇帝那么懦弱,心狠手辣着呢。虽然需要守孝,暂时不能大婚,可莲生已经掌握宫内的一切权利。
    紧接着便是新皇登基,郁世钊以哀思过度以及国家还有战事不适合大办等理由,要求一切从简,甚至没有召回在沿海前线作战的王恒等人,要求他们一鼓作气,拿下倭国。
    倭国这次碰瓷被打的灰头土脸,本想借着大顺新皇登基的时候来京城庆贺,试探一下大顺口风,被郁世钊直接以两国交战不必惺忪作态拒绝了。他就是这样的人。完全不顾及对方的脸面,以坚决的姿势告诉所有人,这场战必须要打,而且还必须要打赢!
    大顺的一切事情都有条不紊地继续着,死去一个皇帝和新皇帝登基对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
    沿海的战事还在继续,倭国的海上力量在大顺和朝鲜国的合力围攻下损失殆尽,据说倭国国内已经乱成一团。很多大臣要求向倭国求和。并且迎回在倭国的大羽皇子回国继承帝位。
    大顺的大臣们都松口气,毕竟这是一百多年来首次和他国发生战争,就算是前明也不过是中后期因为倭寇侵扰边境有过一些小规模的冲突。两个国家都没有直接宣战。这次战事,是新皇帝做太子时发动的,战争能非常顺利,这对大顺而言也是一个吉兆。
    很快。新皇帝颁布了登基以来的第一项政策,那就是女子科考细则。天下的女子都可以和男子一起参加科考。因为是才开始实行。为了避免一些卫道士的反对和口水,女子虽然是和男子一同报名参加院试,但是设立女子考舍,单独派人监考;通过院试的女秀才在参加乡试、会试的时候便是和男子在同一考院。只是区域划分严格,避免男女混杂过夜的情况发生,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女孝廉作为女吏。以备将来做监考用。
    这项举措一颁布,各大书院的书生首先起来反对。他们认为女子科考有违祖制,还有一些秀才联名上书,声称自己拒绝和女子一起考试。
    地方学官将这些折子报到了礼部,礼部不敢怠慢派人送到军机处,据说那位顾大人随意翻了翻便说:“既然这些书生这么坚决那就如他们所愿吧,革去他们的功名,这辈子都不用参加科举了。”
    礼部的官员大惊失色,急忙看向站在一边的礼部侍郎顾芳生,希望他能帮自己说句话。
    却听着顾大人继续问:“天下读书的女子多还是男子多?”
    “自然是男子多。”
    “这世间对女子多有约束,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你也知道读书的女子和男子相比那简直是凤毛麟角,这些书生,枉为七尺男儿,连和女子同场考试的勇气都没有,他们怕什么?怕考不过女子被女子抢了饭碗?这种小肚鸡肠的读书人,就算将来做官也是目光短浅之辈,我大顺要他何用?不如现在就彻底不用考试,各自谋出路避免资源浪费才是。”
    顾大人冷冷地横了礼部官员一眼,那人吓得浑身一哆嗦:“是,是,下官明白。”
    等到这人和芳生一同走出去,擦着额头冷汗道:“侍郎也不为我说点话,我要被顾大人吓死了。”
    芳生摇摇头:“你也知道,我姐姐是做刑名出身,最是铁面无私,我要是开口恐怕你被训的更惨哩。”
    那人想想也是,心里想,这位大人果然是将来要母仪天下的,积威甚重,怪不得万岁登基第一条便是女子科考律令,想必也是这位的主意,这些书生,这是踢到铁板上咯。
    女子科举颁布以后不久,朝廷又接连在京师和各大州府建立了新式学堂,教授西洋的算法格致等,甚至还有军事科、番话科、经济科律法科等等,广招人才,并鼓励年轻人报考。这些新式学堂因为是顾大人顾莲生亲自负责,各州府没人敢敷衍,都当做一件大事来做,莲生身边的许嫣、李青青左南等人都被派遣到基层,负责新式学堂的筹划建立之事。而且据礼部那边传来的消息说,新帝正打算将这些科目将来也算入科举之中,按照成绩高低和擅长的科目录取官员。
    一时间,大顺的气象为之一新,很多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纷纷报名要考新式学堂,甚至有前明时期为躲避迫害渡海到东南亚的建文臣子后裔们,听说大顺这边颁布新政,很多人想着自己在语言和一些技艺上有优势,可以来大顺做新式学堂的教员,因此纷纷回国,甚至一些倭国的中国人后裔也看到大顺强大,决心回国效力。
    倭国在大顺和朝鲜国的联合攻击下最后举旗投降,派出新的使团到大顺京城签订投降书并迎接大羽回国继承天皇位。
    “我舍得不你啊,莲生!”
    大羽皇子回国前,拉着顾大人不放,哭的稀里哗啦。
    新皇帝脸色发黑,真想上前敲晕他。
    大羽接着喊道:“你吃了随侯珠,那就得对我负责,我要是回去有什么不妥,你可一定要派人来救我。”
    旁边的倭国使臣听到这话,面露尴尬之色。周围的大顺官员都纷纷看向顾大人,钦天监的官员直接跪下对新皇帝贺喜道:“原来顾大人得到了随侯珠,那可是同和氏璧并列的宝贝,既然为我国所得这是天意啊,顾大人实乃天命之人!”
    “天命之人!天命之人啊!”
    几名大臣跟着一起喊道。
    新皇帝点点头,轻轻揽过莲生的肩膀道:“朕当然知道,她就是我的天命之人。”

☆、四百九十九 番外 意在寻僧不在花(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山路上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低声吟诵着。
    “娘,你看我哥哥这摇头晃脑的样子像不像老学究。”一个俊俏的女孩子回头指着那少年,还用手指刮刮自己的脸羞他。
    “王琪,不可嘲笑哥哥。”许嫣回手轻轻拍了女儿脑袋一下:“你何时能如你哥哥一般用心读书呢?”
    王琪调皮地挎着王恒的胳膊撒娇地晃了晃道:“我才不要读书,我要像爹爹一样做个威武的大将军。”
    “将军也要看兵书的呀,到时候你连行军图都看不懂,打仗可不是靠哭鼻子的。”王恒不被她蛊惑。
    王琪闻言一愣,是啊,好像打仗也得看什么书什么图的。她眼睛骨碌一转:“那我将来嫁给勉哥哥好了,以后也做皇后娘娘,只管吃喝玩乐什么都不用操心,每天打扮漂亮的坐在哪里就好,皇帝大伯和勉哥哥,臻哥哥都围着娘娘讨好。”
    “哈哈,皇后娘娘只知道吃喝玩乐什么都不操心?”许嫣指着女儿笑的弯下腰去:“不行,笑死我了,这话要是被师傅听到,哈哈……琪儿,你可不知娘娘当初有多么的彪悍。”
    王恒扶额,这老的小的都没个正形,他于是板着脸说:‘琪儿,你可知道我朝有二圣临朝?”
    “知道啊就是皇后娘娘打扮漂亮坐在哪里,一瞪眼睛大家就都害怕了,娘,我瞪眼睛好看吗?是不是娘娘眼睛长得比我美,为何一瞪眼睛大家都怕她?”
    许嫣已经笑的直不起腰来。嘴里喊着:“哎呦呦,王恒,你女儿可说真心话了,笑死我了。你扶我一把,肚子疼。”
    “你可真笨。”王彧比妹妹大五岁,今年已经十一岁了,见妹妹在那冒傻气。亲妈光顾得笑。便走过来正色道:“你这番话已经是大逆不道,就算念在你年纪小,娘娘不怪罪。以后也不可这么说了。你可知道现在女子从政,新式学堂都是娘娘大力提倡才促成的?娘娘还组织精于刑狱的官员完善了我朝律法,现在又在全国实行入学补贴制度,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多了不起的事情,你竟然以为娘娘只能坐在朝堂瞪眼睛。肤浅肤浅之极。”王彧一脸孺子不可教的悲痛神情,又无奈地看了许嫣一眼,摇头叹息道“唉,也怪不得你。有其母必有其女。”许嫣正在笑,听到儿子这话愣了一下,问:“王恒。你儿子这话是什么意思?”王恒耸耸肩,决定不掺合母子争端。和稀泥道:”你想他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意思。”
    许嫣正要和儿子理论,王彧已经大步走到前面去了。
    许嫣喊道:“王彧,你别瞧不起人,你老娘我可是做过三年学政的。”
    “那是因为当时才鼓励女子科考,朝廷内女官凤毛麟角。”
    王彧头也不回反驳。
    “可是我还是为国家选拔不少女官了嘛,现在那些女官,哪个见到我不得叫声恩师,哼哼,也就你小子不晓得你老娘的本事。”
    这一家人来到明光寺前,早有僧人听说是镇东候到了出来迎接。
    “阿弥陀佛,侯爷我们又见面了。”
    眼前这位中年僧人正是明镜,如今他已经是寺内的监院,地位仅次于主持。
    ‘明镜法师别来无恙。”
    “一别十二年,侯爷如今名动天下,小僧也是与有荣焉。”
    王家这一行人跟着明镜进入寺内,许嫣指着院子里的几个孩子问:“明镜法师,怎么这几个孩子却不剃头?”
    原来那几个孩子也穿着褐色僧衣,却都留着头发。
    “他们并不是我寺内的僧人,也不是居士,侯爷和夫人有所不知,自从皇后娘娘鼓励民间孩童入学,我们主持就在寺内成立了一座学堂,提供食宿和四季衣物,聘请城内的名师大儒任教,这附近的普通百姓都将孩子送到这里读书,这几个孩子就是寺内学堂的学生。”
    这明光寺前些年曾经发生过血案,严重影响了名声。自从新任主持明空上任以来,给周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