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宫燕-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顿时全身一震,差点站立不稳,忙摆手示意御医退下。
    夜色渐浓,皇上和太子站在山庄楼顶的阳台上吹风。
    天上有一轮明月缓缓升起,透过丝丝缕缕的云,逐渐清晰地出现在夜空。
    皇上仰望着那轮明月,轻声道:“中秋节快到了。”
    太子也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银盘般的月亮,道:“是。”
    “你母后,她在朕的心中就如月神一样,朕看了她二十年,依然觉得她是如此的美,如此的奇妙。”
    太子扭头望向皇上,见皇上脸上带着一抹凄美的微笑,心里也颇受触动,轻声道:“儿臣理解。”
    “在你之后,她还怀过两次孕,但后来都流产了,御医说她的身体太差了,不适宜再怀孕,朕就特别留心房/事上的细节,不让她再怀孕。她陪朕走过人生的低谷和巅峰,默默地承受这贵重身份带来的各种压力,从无怨言,从不出错……如果没有她,朕不知道自己能否撑得下去。朕这一生,虽然也为其他女子动过情,但若论最能进到心里的,始终是你母后……朕希望能和她一直走下去,走到很老很老。”说着说着,皇上便流了泪。
    “朕算不上一个完美的丈夫,而她却算得上是个完美的妻子,朕是因为有她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才可以这般心无旁骛地治理国家的。朕很感激她。”
    皇上边说边流泪。
    这是赵聿梁第一次看见皇上流泪。
    不管以往有多少真真假假,但这一刻,赵聿梁相信,他说的是真心话。
    赵聿梁也流了泪。
    “父皇,母后也很爱您。母后跟儿臣说过。”赵聿梁走到皇上的身边拍着皇上的肩头说。
    皇上将手覆在赵聿梁的手上,说:“朕知道。”
    夜凉如水,不适宜人长久地呆在室外了,皇上和赵聿梁便回了屋。
    今晚,他们父子两都不回皇宫里了,就在这里陪着敬庄皇后。
    吃过了药加上短暂的休息,敬庄皇后感觉好受些了,便拿了个抱枕枕在后背,斜躺着默念心经。
    自信佛之后,她每天早中晚都会默念一遍心经,从不间断。
    皇上和太子进来时正好看到她在闭眼默念心经。
    他们便轻手轻脚地在一侧的座位上坐下,静等她念完。
    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她睁眼,看见了正朝自己看的皇上和太子。
    她的脸上便露出了温和的微笑。
    正欲说话,她忽觉喉咙微痒,忍不住掩嘴咳嗽起来。
    皇上立即亲自端了杯温水给她,并轻拍她的后背。
    他好害怕她会再次大吐血。
    待喝了半杯温水,她终于又能顺畅地呼吸了,便抬眼望向皇上,说:“陛下明日得早起,现在赶紧去歇下吧。”
    皇上将她紧搂入怀,柔声说:“朕还不困,朕想再陪陪你。”
    敬庄皇后没有反对,她将头埋进了他的怀中,默默地闭上眼。
    二十年了,她习惯了他温暖的怀抱。只有在他的怀抱中她才感觉安心、踏实。
    “今晚朕想和你一起睡。”皇上亲着她的鬓角说。
    敬庄皇后忙推辞道:“妾夜里会咳嗽,恐怕会影响到陛下。”
    确实,她最近夜里咳嗽得比较频繁,所以已经有一段时间不让皇上晚上来坤仪宫了。
    皇上却摇头道:“朕正好可以给你递水,帮你拍背。”
    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了大半辈子的今上赵乾,从来没有服侍过人的赵乾,如今却主动说要照顾她,这让她忽然无比的感动,眼泪便瞬间盈满了眼眶。
    赵乾紧紧地抱着他的皇后,像抱着一件稀世的珍宝。
    他将脸紧贴着她的脸说:“朕打算这个月里每天批完奏折就过来陪你,好不好?”
    敬庄皇后点头,也紧紧地抱住他。
    赵乾温柔地亲着她的额头、脸颊,最后是她苍白的唇。
    这一辈子,除了江山之外,他最怕的就是失去她。
    他的眼泪滴落在了她的脸上,与她的泪水混合在了一起。
    赵聿梁轻轻起身离开了房间。
    次日,父子两很早便起床了,他们须得在上朝前赶回皇宫。
    敬庄皇后知道他们要早起,所以也早早醒来,亲自指挥厨房的给他们做早点。
    待得他们起来时,桌面上已经摆满了他们爱吃的菜式。
    皇上见状又免不了温声批评了她几句,要她马上躺回床上歇着。
    敬庄皇后便果真乖乖地躺回了床上。
    皇上临走前又走进房间来俯身亲了亲她的脸,语气温柔地说:“朕晚上会回这边来。”
    敬庄皇后紧搂着他的脖子说:“好,妾等您回来。”
    皇上见她气色有所好转,心里也放心了些。
    而她也定定地望着他,目光里满是依恋。
    他与她唇齿纠缠了好一阵才起身走出去。
    他们刚成亲时也是这样的亲/密/缠/绵。如今,敬庄皇后忽然又找回了当年的感觉,脸上便不自觉地泛起了红晕。(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步步试探

闻莹愫背上的伤终于好了。
    这天,她主动到林帧那里去报道。
    林帧从满堆的账本中抬眼看向她。
    见她面色红润,神采奕奕,便知她经过这十五天的休养后身体已无大碍了。
    林帧放了心,道:“那你从明天起值班吧,先值十天的早班。”
    “好,多谢林公公。”
    闻莹愫走出林帧的办事厅后没有马上往自己的住处去,而是立在小湖边朝太子的住处看去。
    这段时间里她已经想好了。
    她决定留下来,继续查找那件事的真相。
    到现在为止,她还不敢完全否定太子不是那件事的主使人。
    那个额头上长痣的人那天亮出的是东宫的令牌,在没有确定那令牌的真假之前她就不能免除对太子的怀疑。这也算是她决定留下来的一个理由。
    她留在东宫总比一个人在外头漫无目的地查找来得明智些,况且她总得有一份收入来养活自己。
    人生最难走的那段路往往是需要一个人咬紧牙关独自撑过的。
    她不退缩,她静静努力。
    由于上的是早班,闻莹愫寅时一到便起了床。
    和往时一样,当早班的人到达太子的住处时太子已经起床了,正由两名宫女侍候着更衣。
    闻莹愫朝他望去的时候他正好也抬眼望向她。她忙垂下头去。
    事隔了十几天,两人再次见面,闻莹愫总感觉气氛和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待晚班的那两名宫女退下,司馔部的人便端着早点进来了。
    闻莹愫和瑶雪遂服侍太子用餐。
    “你既已伤愈,今日起依然由你来给本宫制定每日的食谱吧。”赵聿梁忽然开口道。
    “好。”
    赵聿梁夹了几根蕹菜1放进嘴里吃,吞下之后道:“这菜是好菜,可惜厨房那边的没做好,若是由你来做,你会怎么做?”
    说完望向闻莹愫。
    蕹菜在南方比较常见,在北方则比较稀有,因此司馔部那边的人也不知该怎么做才好吃,所以便只是清炒,然后放了点芝麻油。
    文都县盛产蕹菜。
    而这个地方又正好是闻莹愫个人档案里的出生地。
    闻莹愫察觉到了他这话里的另一层意思,镇定答道:“有几种做法,一、可用腐乳和蒜蓉来做配料——先将腐乳加入少量开水搅成糊状,再加入蒜蓉,待蕹菜炒至八成熟时倒入腐乳蒜蓉、油盐,再翻炒几下即可。二、用其根部炖鸡肉——将鸡肉切成片状或者丝状,加入香油、姜丝、豆豉和盐腌一腌,然后用瓦锅炖,炖至七成熟时放入蕹菜根……五、将蕹菜根切成短粒状,和肉丝、红辣椒、蒜蓉一起爆炒……”
    赵聿梁似乎对她的回答很感满意,笑着说:“你将这些做法全写在食谱上,让司馔部那边照着做。”
    “是。”闻莹愫忙点头,并在心里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她其实只在文都县呆过五天,那是在她进东宫之前去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的个人档案能显得真实些。
    她当时只了解了蕹菜的两种做法,其余的做法是她从一本书上看到的。那是她进东宫之后的事。
    她很庆幸自己进东宫之后有不断地买烹饪类的书籍来看,不然被他这么一问就很容易露陷了。
    他实在比她想象的要狡黠得多。
    赵聿梁又继续吃起饭来。
    饭毕,赵聿梁对瑶雪说:“今日所有手脚功夫的活都由你做吧,本宫会让林公公那边多支付你钱。”
    瑶雪忙说:“是。”
    赵聿梁又对闻莹愫说:“本宫书房里有几本烹饪类的书,你今天就负责将它们看完吧。”
    这也算是任务吗?
    还没待闻莹愫说话他便起身走了出去。
    他方才注意着听她讲蕹菜的做法,都差点误了上朝的时辰了,所以现在很赶时间。
    闻莹愫只好对瑶雪说:“那今日就辛苦姐姐了。”
    瑶雪却毫不介意地说:“没事没事。”
    反正她又不是白辛苦的。
    莹愫便进了赵聿梁的书房。
    书桌上已赫然放着几本烹饪类的书。
    显然,他是早有准备的。
    闻莹愫拿了一本走到临窗处的罗汉床上坐着看。
    天还没完全亮,所以即使她临近窗边也看不清楚书里的字,她便索性将书放下,去了走廊那边观看那窝燕子。
    那五只雏燕如今已会飞了,正由它们的父母带着在屋檐下飞来飞去。
    如今已是秋天,它们估计不久便要飞到南方去过冬了。
    明年飞回来的还会是它们这一窝或者这一窝的后代吗?
    闻莹愫望着它们在心里想。
    即使在教孩子飞翔,燕子爸爸仍然时不时地用嘴触一触燕子妈妈的嘴并用翅膀拍一拍它的身子,动作极其亲昵。
    闻莹愫再一次被它们的恩爱触动,心里也顿时变得一片柔软。
    自己爱的人幸好也爱着自己,幸福不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吗?
    瑶雪在屋里望了望一脸痴迷的闻莹愫,笑着说:“殿下和你一样,常常望着它们发呆。”
    闻莹愫见自己的心思被人识破,顿时满脸通红,忙收回了视线。
    回得书房,闻莹愫的心还砰砰砰地跳个不停。
    他也那么喜欢观察这窝燕子,难道他也很憧憬着那般恩爱的生活吗?
    这不是她该想的。她忙强迫自己打住。
    …………………
    京城城东,正午,空荡荡的朝阳古道上走来了一位十七八岁的书生。
    书生一身普通的装束,背上背着一个竹编的箱笼,身边并无书童。
    走近些时,可见书生眉宇俊秀、气度非凡,只是右侧脸上有一道一指长的疤痕,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面目透出几分狰狞之气。
    此时正是正午,这书生想必是饿了,所以在犹豫了一下之后便抬脚进了路边的一间酒馆。
    “小二,给我来三两米饭、一碟炒花生米、一碟青菜、半斤白酒。”书生对店小二如是说。
    语气十分的温和。
    对店小二尚能如此,可见是个颇有涵养之人。
    话音刚落,坐在他邻桌的一位年轻男子便道:“兄弟,不来点肉吗?”
    …………
    备注1:蕹菜现在比较普及,四川人称其为通心菜、福建人称蓊菜,江浙地区称藤藤菜,广东人称通菜。(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 一见如故

这名书生忙朝邻桌看去,见是一位浓眉大眼、气宇轩昂的青年男子。对方同样是一身书生装扮。
    书生只快速地瞄了他一眼便收回了视线,并下意识地将脸微微扭开。
    那青年男子便呵呵笑了几声,道:“堂堂男子汉这么害羞可不是太好。”
    书生没有理他,自顾自地将背在背后的箱笼放在桌子上,又拿了条方巾出来擦汗。
    那男子见他的袍子的下摆和衣袖上都有了几处破损,鞋头也破了,便知他经济上应是比较拮据。
    不过虽然他的衣装有些破损,但却收拾得十分的干净整洁,因此倒也没有给人衣衫褴褛之感。
    店小二将书生的酒和饭菜端上来了,书生立即拿起碗筷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看这样子应该是从早上到现在还没吃过一口饭吧。
    青年男子什么话也没有说,默默地将自己桌面上的那盘红烧肉给递了过去。
    书生看了那盘红烧肉一眼,道:“不用了,谢谢!”
    “我吃不完,你帮我吃点吧,不然浪费了。”青年男子说。
    书生依然淡定地喝着自己的白酒,道:“你可以打包拿走的。”
    “喂,你这人……”那男子干脆直接坐到了书生这桌来,将那盘红烧肉往他跟前一放道:“我虽然也很穷,不过每天一顿肉还是吃得起的。”
    书生抬眼望了望他,微微一笑,依旧只静静地喝自己的酒。
    那男子见他桌上的酒已所剩无几,便让店小二再上三斤,笑道:“有酒、有朋友、还有故事,那才叫好人生啊。”
    那书生依旧只是微微笑着,并不作答。
    男子给书生和自己的碗各斟满了酒,道:“你是进京赶考的?”
    书生似乎终于来了兴趣,问:“你也是?”
    男子的脸上露出了喜色,笑着点头道:“这下终于找到伴了。我叫沈祝,你呢?”
    书生自得知他也是进京赶考的考生后心里的戒备便放松了些,微笑道:“姓李,名元。”
    “李元,好名字!来来来,不打不相识,干了。”沈祝端起碗道。
    李元便也端起碗来碰了碰他的碗,然后将碗里的酒一饮而尽。
    这碗酒下肚,书生脸上微露红晕。
    看来平时是不常喝酒的。
    沈祝笑了笑,问:“元弟从哪里来?”
    “广西。”
    沈祝放下酒碗,望着李元道:“那地方离京城好远哦,元弟恐怕花了很长时间才来到这里吧?”
    “不多不少,正好三十八天。”李元答道。
    “啧啧啧……路上没有遇到强盗之类的?”
    “有遇到,不过我一穷书生家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们的。”
    “他们没有抢你的盘缠?”
    “我把盘缠藏在了这里。”李元边说边从行李袋里取出一个馒头来。
    沈祝噗的笑出了声来,竖起大拇指道:“我听说过有人把钱银藏鞋子里的,也听说过藏小裤里的,就是没听说过有藏馒头里的,你这招真高。”
    李元也笑了,道:“放鞋子和小裤里有汗臭味,且弄得自己浑身不舒服,所以我才想了这个办法,我还特意找了个有点发馊的馒头来装。”
    沈祝又忍不住一阵低笑,笑毕伸手拍了拍李元的肩膀,说:“今日我又学到了一招,多谢。”
    李元笑着将那个馒头放进了行李袋中,问:“沈兄从哪里来?”
    “四川。”
    “那地方离这里也不近。”
    “嗯嗯,也走了二十天,其中还有五天是骑马走的。”沈祝答道。
    由于他在四川地震期间破了一桩官员贪赃灾款的案子,当时亲临四川指挥救灾事宜的太子便赏了他一笔钱,因此他的盘缠还是比较充足的。
    若没有太子的那笔赏钱,沈祝知道自己恐怕得三年后才有机会进京来赶考了。
    所以,沈祝一直很感念太子对他的知遇之恩,暗下决心此次进京一定要考出好成绩来,以便它日见到太子时能有个交代。
    如果此次会试能考上,沈祝便会直接留在京城准备殿试,之后,无论殿试能不能考上他都会在京城谋份事做。
    他的亲人们已经在地震中丧生,他此次离开四川便也做好了可能几年内都不再回去的打算,所以他特别希望能在京城里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今见李元也是来赶考的,且双方都很谈得来,沈祝心里的高兴可想而知。
    “你乡试成绩排名多少?”沈祝问李元。
    “排名第二。”
    “哇。”沈祝顿时两眼发光,无比兴奋地道:“我也是第二,真巧!”
    沈祝边说边笑。
    李元也笑。
    “你说这次会试我们谁的排名会前一点?”沈祝又问。
    既然乡试的排名相当,沈祝便知道两人的实力是相当的。
    “这不好说。”李元道,又给沈祝斟了一碗酒。
    沈祝将那盘红烧肉再往他面前推了推,道:“既然已是朋友,元弟就不要和我客气了。”
    李元想了想,终于没再客气,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
    “会试要到明年二月份才举行,元弟缘何这么早便进京了?”沈祝问。
    “冬天下雪,路会难走许多,所以便赶在入冬之前来了。”
    李元听说过有人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冻死的。
    沈祝点头道:“也是。”
    “你呢?你又为何来得这么早?”李元望着他问。
    “我是因为亲人们都不在了,家也倒塌了,再没什么困身的了,所以便想着早点进京来找点事做,然后一边做事一边复习。”
    李元神色微凛,问:“你的家人都不在了?”
    “是啊,现在我是孤零零一个人了,所以去哪里闯荡都无所谓了。”
    李元的眼睛里闪过一抹同情,随即又掩饰掉了。
    沈祝又喝了半碗酒,问李元:“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只有祖父一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