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知国舅是女郎-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窦景宁呆愣看着邓弥取了剑来,然后他飞快回过神来,生气斥责说:“你是想和来人硬拼吗?这样做,只怕最后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邓弥一心要救这个人。
但雨中追兵十有九成是来者不善。
窦景宁连忙将重伤之人拖近墙角,再将干草平整堆叠到他身上,邓弥明白过来,也赶紧帮忙将人掩藏好。
透窗望去,人马已近,果然足有十余,竟清一色全是武卫装扮,窦景宁大惊,不知所救之人犯了什么事,但回首看着藏人之处,就算不显得突兀,也难保武卫进来不会翻查这一处,正心急如焚手足无措间,邓弥亦近窗来窥望。
“阿弥——”
窦景宁侧头看她,犹豫似有言语。
“他们有多少……”
“权宜之计,请你勿怪!”
邓弥的话没有问完就被截断了,紧接着她手中的剑被人夺下,她错愕伸手去抓,腰却被人牢牢揽住,她的发冠被扯去,一头青丝散落下来。
邓弥挣扎,惨白着脸怒吼:“窦景宁!”
“你不是想救他吗?”
呆愣的瞬间,有一只手解开了她的腰带,她骇异按住那只手。
“别动,别说话。”
他脱下她的湿衣裳。
一时间,两个人都愣住了。
邓弥愣住,是因对方动作粗蛮,陡然惊心。
窦景宁愣住,是他发现邓弥比旁人多穿了一层衣裳——人声马嘶已经很近了——管不了那么多,衣裳扯不开,只好摸了防身匕首出来。
里衣被扯下肩头,贴身束胸暴露在对方眼中,邓弥羞愤至极,血红着脸,抬手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窦景宁,你混蛋!”
窦景宁挨打后,飞快制住了她的双手,欺下身道:“你安静些,我不会对你怎样,但你要敢再乱动乱叫,我不仅会把方才那人拱手送出,而且今夜一定会睡了你!”
窦景宁收起匕首,利落脱掉了自己的衣裳。
颤抖噤声的邓弥惊恐看他俯下身来。
斜长的剑眉,墨黑的双瞳。
世无其二,俊美无极的一张脸,一分分地靠近了。
她心如擂鼓,狂跳不止——
“什么人?”
庙门被踹开的同时,窦景宁拧眉怒喝。
门前一阵骚动。
谁也不曾料到,荒野破庙半座,正有一男一女衣衫半解缠绵交卧其中。
男人支身侧坐,容貌姣好,举手投足,贵气雍雅。
女人则显得慌张许多,匆匆拉起衣裳,长发垂下,遮住了半张脸。
撞见了庙中这香艳的一幕,众武卫甚是尴尬。
“你们扰了我的雅兴。”
冷冷的一道话语落入耳中,为首武卫连忙拱手道明了来意:“这位公子,委实抱歉,我等是东莱郡官府中人,正在缉拿一名要犯。”
“哦?要犯?难道你是指我们两个?”
武卫的目光在男人身上探寻:“这……公子当然不是。”
“我不是,那我的这位爱妾呢?她是吗?”
因逃犯事关重大,武卫不敢掉以轻心,故此十分谨慎:“能否请姑娘抬起脸来?”
女人不肯,反而将身侧过。
“我的这位姬妾,向来怕生,阁下如果心存疑虑,不如走近几步来瞧瞧?”
为首武卫示意身后一人上前。
此人受命,走近前看了看,确定虽未着裙裾,但这的确是一位妙龄女子,女子衣裳凌乱,满面羞红,然而绮龄玉貌,容华端妙,素纤风致有如小仙,那人不由得贪看了几眼。
男人皱眉,抽剑直指近旁武卫:“你再敢盯着她看一眼,我就挖掉你双目。”
该武卫将怒,被首领呵止,悻悻回返。
为首之人审量得出对方的语态霸道嚣张,却也识得他的一身衣饰考究华贵,身份不寻常,他担心得罪对方,便恭敬躬身探问道:“唐突了。不知公子怎样称呼?”
男人将一件外袍覆在妙龄女子身上,未转面,只淡冷道:“蠡吾人,丰宣。”
武卫们闻名,皆大骇,忙罪责不已,连道失敬,惶恐退出破庙。
第二十八章 情牵
庙外慌乱嘈杂了片刻,后人马俱散,唯听雨声哗哗。
窦景宁松下一口气,转头正对上邓弥的双目,他脸上一热,急忙背过身去:“伤药在……在包袱里,我去拿。”
去到火堆旁翻包袱,再故意磨蹭,直到听见干草翻动的沙沙声,知道她已将衣裳穿好,他才拿着伤药过去。
窦景宁帮重伤昏迷的人清理了伤口,然后上药包扎,又看其遍身湿透,便拿出自己的干净衣衫与他换上,一切忙完,他跪在旁边擦擦额上的汗,盯着那一动不动的人看了好久。
“他真的不是杨馥吗?”
“不是。”
邓弥烧了一些热水拿来,拧了热帕子给昏迷的人擦脸。
窦景宁看着她,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时瞟见湿漉漉的黑衣,蓦地想起那天从松竹馆出来,遇到的两个飞檐走壁相追逐的人。
……长相清雅,瘦高英气。
当日邓弥去追的人,是眼前这一个。
去年陛下颁旨大赦天下,松竹馆宴饮,邓弥始终在看杨馥,原来是因为那杨馥,长得酷似她认识的某位故人。
而这位故人,是个皮相不错的小子。
窦景宁越想越难受:“你和他,是如何结识的?”
邓弥没回答他。
他心内遽然一酸,跟着再问:“你喜欢他?”
照旧是没有回答。
但是他看见她的手抖了一下。
窦景宁只觉得自己心里也受了一道伤,比那一动不动的人所受的伤还要深、还要重,疼得整颗心像要完全碎裂了:“你看看他的衣着,再看看那些追缉他的官兵!你猜不到他是什么人吗?”
邓弥垂下眼,继续拧洗布帕:“不用猜,我知道,是刺客。”
“刺客!”他急怒立身起来,“他这样的人,过的都是刀口舔血的日子,你图他什么!”
“不图什么。”
窦景宁被气得无话可说,转身怒走。
邓弥看他坐到火堆边去了,掰断枯枝胡乱往火里丢,没过一会儿,他闷闷地说:“换过衣裳,湿了的拿过来,我替你烤干。”
庙外雨下得瓢泼,没有变小之势,更不知几时会停。
邓弥转回头看着昏迷的杨洋。
“我让你把衣服脱下来,”窦景宁侧过脸,对着身后的人说,“你不脱,是不是要我帮你?”
一刻钟后,邓弥抱着湿衣坐到火堆边。
窦景宁抬眼看她。
邓弥展开衣裳,伸近火堆,神色尴尬:“我知道你是好意,担心我穿着湿衣裳会着凉……”
窦景宁拈酸:“不去照顾你的情哥哥?”
邓弥脸色倏变:“你说话别这么难听。”
“我说错了吗?”
“你……对,你没说错,我就是喜欢他!”
邓弥置气,扭头不再理睬他。
窦景宁戚戚然,亦不知该作何言语,过了一会儿,他从包袱里取出干粮递给邓弥:“吃点东西,填填肚子。”
邓弥的确是饿了,干粮虽然不是她准备的,但她不想争这口小气。
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和行路,这是硬道理。
两个人于是就着陶罐里的热水啃着冷饼。
彼此默默无话了好久,邓弥轻声问窦景宁:“你会说出去吗?”
窦景宁望着火堆,心不在焉:“什么?”
“我的事。”
“你有什么事。”
“……”
没听到邓弥说话,窦景宁转头看了她一眼,见她面色泛红,抿唇勾着头,顿时就明白过来:“哦,你说你是……不会。”
“谢谢。”
“但我不懂,你明明就是个女……为什么要假扮成男儿?”
邓弥却想问他:“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窦景宁略为沉吟:“很早。”
“多早?”
“一开始只是觉得你像个姑娘,可是大家都说你是男孩子,连邓康都笃定得很,所以我不敢深想,后来云娘道,觉得你不对劲,使我再次起疑,真正确定,是和你到过松竹馆的几天后,云娘传信暗示于我。”
邓弥笑容微涩:“云娘的一番轻浮作为,原来是受你所托?我竟怪错人了。”
窦景宁赧然,默了默,问她:“该你回答我的问题了吧?”
邓弥一双清亮的眸子转望向他,复又垂眼于地,良久无言。
窦景宁揣测道:“你年岁幼小,自己想不了太多,是不是昆阳君让你这样做的?”
邓弥迟疑地点点头,盯着跃动的火焰出神:“我阿娘她,在我身上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在我看来,昆阳君很糊涂。”
“什么意思?”
“她会害了你。”
邓弥笑了笑:“不,阿娘其实很爱护我。”
窦景宁摇头:“真正爱护你,不会让你冒充另一个人活着。昆阳君要你这样做,只不过是成全了自己的私心。”
“阿娘的私心,就是我的私心。”
“你确定这是你的真心话?”
“……是。”
窦景宁回过头,看了看躺在干草堆上人:“当遇到喜欢的人,你能做什么?”
邓弥听得不是很懂,她神色显出迷茫来:“什么?”
窦景宁凝视她年少的脸,笑笑:“算了,这话是对我自己说的。”
天色不早,各自歇下。
一夜听雨,点点滴滴到天明。
次日早,天阴。
窦景宁骑马出去了一趟,回来的时候拎了两尾鲜鱼。
“跑了十里地,废屋不少,但一户人家也没瞧见。”
“所以?”
“所以如你所见,去河里捉了两条鱼来。”
鱼剖干净,才扔到陶罐里,受伤的人就醒了。
陶罐里的水烧开,渐渐炖出鱼汤的香味。
窦景宁靠在旁边,盯着沉敛少言的刺客看了半天。
真的太沉敛了,醒来到现在,半个时辰里,就说过三句话,五个字。
第一句是对邓弥说的,两个字:“是你。”
第二句是回答邓弥的,两个字:“不痛。”
第三句还是对邓弥说的,一个字:“水。”
杨洋注意到了他冷冰冰的目光,他也望着窦景宁。
窦景宁走近,问:“能告诉我,为什么会有官府的人追缉你吗?”
杨洋冷静道:“我杀了东莱郡太守。”
邓弥震惊。
窦景宁淡然点点头,又问:“杀一个太守,赏银高吗?”
杨洋压抑着咳嗽,回答他:“我只奉命办事,不过问赏银高低。”
邓弥望向他的目光显出哀伤来。
窦景宁指指邓弥,问杨洋:“你认识她?”
杨洋看着邓弥,沉默半晌,点了点头。
“你们怎么认识的?”窦景宁继续问道,“你和她交情很深吗?为了救你,她倒愿意拿命相拼。”
杨洋神色错愕。
“窦景宁!”邓弥脸颊绯红,即刻出声低斥,“你闭嘴,莫再胡言了!”
窦景宁瞧瞧她,再瞧瞧杨洋,隐约冷哼了一声:“不过到头来,你小子还是最应该感谢我,没有我,你死定了,她死不死未必,但肯定不能全身而退。”
杨洋挣扎坐起,向他抱拳:“多谢兄台救命之恩。”
“不是为你,是为了她。”
话说完,窦景宁走掉,去看火炖汤了。
邓弥尴尬扯动嘴角:“你不用理他,他从来就是个奇怪的人,人奇怪,说话做事都很奇怪。”
杨洋垂首笑笑,细声与她说道:“看得出,他很在乎你啊。”
邓弥微愣。
“你的身份,他知道了?”
“……知道。”
“那很好啊,他在乎你,你也关心他。”
邓弥红了脸,激动反驳道:“谁关心他了!”
窦景宁侧颜望过来。
她脸上更红了。
杨洋靠坐着,轻声地笑:“我来的时候,不过是用剑鞘抵着想威吓他一下,你却急切地出来维护他,这不是关心是什么?”
邓弥气恼,顾忌着庙内的第三双耳朵,不得不压低了声音:“我说不是就不是。他那样放诞无状的人,才不会有人关心他,我就更不会了!”
稍后,鱼汤煮好,窦景宁盛了一碗过来。
杨洋接过时,不当心牵动了伤口,虽强忍痛楚,并未出声,但神色却是不大好看的。
邓弥心里一阵难过,央求他道:“你不要回去了,跟我回洛阳吧!”
相同的话,她对他说过两遍,这是第三遍。
窦景宁听在耳中,刺在心上,但只低头当作没听见。
“别说傻话了,”先前杨洋始终不予回应,但此刻他摇头,满怀无奈地对她说道,“我从小,就是被当作刺客和杀手训练大的,走了这条路,永远都不能再回头。就算我跟你回洛阳,那也无济于事,我很快就会死,甚至还会连累你和你的家人。阿弥,我别无选择,必须回去复命。”
邓弥垂其双睫,含红欲滴,忽起身跑出去了。
窦景宁叹了口气,再将汤碗递稳到他手里:“趁热喝吧。希望你的伤能快点好起来。”
杨洋道谢接过,喃喃说道:“不管这伤多久才能好,明日我不可再逗留于此了。”
“你走了,她会难过的。”
“一时的伤怀而已。”
尽可能地远离她,做一个不再出现的人,慢慢地,她会忘了他。
忘记了,就不会难过了。
滞留的一日,杨洋大部分时间都在闭目调息,他极少开口说话。
长夜眨眼过去,天边才泛鱼肚白,三人都已走出了庙门。
杨洋已换回了他自己的一袭黑衣,衬着他的脸色,更显憔悴苍白。
“就此别过了。”
除了谢,便只剩辞别的话。
邓弥自始至终都默然,直到看到杨洋转过身去,即将离开,她匆匆喊道:“等等!”
杨洋停下来,但没有回头。
“骑我的马走,万一在路上遇见了抓你的人,你……也好走得快些。”
“不用了。”
“你不是急着回去复命吗?”
……
杨洋临走前,说了最后一句话。
他对邓弥说:“你是好人家的孩子,不该和我这样的人有所牵扯。”
破晓,清风拂面。
金光万丈,山川寂寥。
“你喜欢他什么?”窦景宁问。
没有人回答他。
他心里酸涩,但还是故作笑容地说道:“就剩一匹马了,我带着你吧?我骑马很快的,一会儿记得抱紧我。”
第二十九章 衣袍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清河郡旧王府紧闭的大门被拍响了。
周婆婆叠声应着,拄杖前去开门。
门外站着两个俊秀的郎君,一个特别高,一个瘦瘦单单看上去还是个孩子。
高个子的没说话,那瘦单的小少年朝门内人一礼,问道:“婆婆,这里可是清河王旧宅?”
周婆婆点头:“是啊,是啊,你们……找谁?”
小少年笑了,细白整齐的牙露出来,是一副极乖巧的模样:“婆婆,我是渭阳侯,从京城来的。”
早已有小吏来旧王府知会过,说不日有贵人前来。
周婆婆人虽然老了,却还没有老糊涂,听到“渭阳侯”的名号,一面连忙将门打开,“哎哟哟,是从京城里来的贵人,老身怠慢了,怠慢了!”一面回头朝里喊道,“赵总管、桂嫂、柱子,快出来,贵客到了!”
高个子的年轻人和小少年走进了旧王府。
周婆婆一喊完,陆续有人跑了出来,足有七八人,有华发满头的阿翁,有中年的妇人,还有年轻的小伙子,甚至还有两个头上扎着小鬏的稚童。
白发阿翁眼神不好,但激动摸出屋门来,四处张望问道:“贵客到了?贵客到了?”
周婆婆为众人引见锦衣的小少年:“这是渭阳侯。”
周婆婆说着就跪下了,其他众人也都近前来跪拜。
小少年连声道“不必多礼”,亲自弯腰扶起了周婆婆。
周婆婆又向小少年介绍了前院里的所有人:华发老翁是赵总管,是旧王府的总管;中年妇人是桂嫂,管灶房的;小伙子是柱子,桂嫂的儿子,自小在王府里长大;带着两个孩子的银钗少妇,那是柱子的妻子和儿女;另外一个白发婆婆姓曹,原是王府里打理花草的。
周婆婆最后介绍自己:“老身姓周,是清河,不,是尉氏侯的乳母。我们这些,都是没有去处的人,因此甘愿在旧王府里留下了。”
原清河王刘蒜,受谋反者的牵连,朝廷下令贬其为尉氏侯。
清河王府外面,鎏金匾额已经拆掉了,灰扑扑一座大宅,孤单冷寂,没什么生气,府内也是,凋敝极了,不过四下打理得整齐干净。
赵总管打量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