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准儿人家会看在你“坦诚”的面子上,不与你计较。
可若是你既想沾光,还想摆架子,那就别怪人家跟你翻脸了。
当然,阿慧那死丫头说这话的时候,嘴巴略毒,连“既想当XX又想立贞节牌坊”的混话都说了出来。
小万氏捶了小女儿好几下,但还是将她的建议记在心上。
因为小万氏发现,最近几年来,只要她按照小女儿说的去做,面子上虽不太好看,却得了许多实惠。
面子跟里子哪个重要?
出身农家、过过苦日子的小万氏表示,脸面值几个钱,只要能得到实惠,说两句恭维的话又能怎地?
果然,她这么一说,唐元贞心中刚刚生出的几分不喜也淡了。
罢了罢了,左右她不在京里,国公府却需要交际,只要小万氏不太出格,去参加宴饮就去参加吧!
小万氏觑着唐元贞的脸色,见她神色如常,这才稍稍松了口气。
王令佩跟在人群中,非常看不过母亲低三下四的模样。
她用力扯着帕子,心道:国公府明明是她父亲的,可恨王怀瑾勾结赵氏,这才抢夺了去。
偏偏母亲为了点儿蝇头小利,在唐氏面前伏低做小,真真丢人!
父亲不上进,母亲靠不住,再如此下去,他们一家早晚会被赶出国公府。
不行,她必须采取行动!
王令慧感觉到姐姐身上的低气压,眉头微蹙,唉,有个蠢货姐姐,她真的很无奈啊。
最可气的是,王令佩蠢也就罢了,却还以为自己聪明,时不时办一些令人啼笑皆非又无可奈何的事。
关键是,她犯了错,自己处理不了,最后给她擦屁股的还是她王令慧!
王令慧暗暗决定,这次她一定盯紧了王令佩,决不能让她再折腾!
一行人簇拥着来到了朝晖院。
唐妈妈早已命人收拾妥当,丫鬟婆子也井然有序的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
唐元贞目光扫过,很是满意。
来到正堂,众人分主宾落座。
一队队的小丫鬟们走了进来,她们有的端着热水,有的端着茶盘,有的则端着点心。
唐元贞跟小万氏道了句“失礼”,从小丫鬟手里接过湿帕子擦了擦手和脸。
唐宓和柳氏姐妹也是如此,擦脸、净手、漱口,又涂了些润肤的珍珠膏,这才端起茶盅吃茶。
小万氏和王令慧含笑看着,唯有王令佩撇了撇嘴:穷讲究!
小万氏见唐元贞收拾妥当了,便捡着最近京里发生的新鲜事说了说。
这些八卦,唐元贞早就从唐妈妈那儿知道了,甚至知道得比小万氏说得还要多、还要详细。
不过,唐元贞看出,小万氏是诚心想跟自己交好,她也就没有拦着,故意做出一副感兴趣的模样,小万氏说到精彩的地方,她还会插上一两句。
妯娌两个谈得十分热络,堂内的气氛也很和谐。
王令慧也笑着跟唐宓、柳氏姐妹闲聊,问一些路上的趣事。
都是年龄相仿的小姊妹,也曾同在一个学堂里上课,彼此间很有些共同语言。
几个小少女回忆起当年在梁州的情景,更是时不时的发出一阵笑声。
小万氏见小女儿和唐宓如此谈得来,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唐元贞也含笑看着。
就在这时,外头响起小丫鬟的通传声。
“万姨娘、楚姨娘、吴姨娘来了!”
唐元贞笑容敛去。
唐宓却有些好奇,万姨娘和楚姨娘是王鼐的妾侍,因为有女儿,又不肯改嫁,便留在了国公府。
赵氏不是个喜欢迁怒的人,真正与她有仇的,她都报复了回去。
对于两个侍妾和两个庶女,却没想着为难。
不过是多及双筷子、多养几个人,偌大一个国公府,还真不在乎。
所以,赵氏并没有苛待万、楚两个姨娘和她们的女儿,她们在国公府住得还算舒适。
如今赵氏没回来,唐元贞这个主母回归,两个姨娘商量一番,还是决定来请个安。
可、可这吴姨娘又是谁?
唐宓一双好看的眉毛微微蹙起。
王令慧一直关注着唐宓,见她这般,便知道她在想什么。
凑到唐宓的耳边,王令慧轻声道:“吴姨娘,是、是叔祖父去年新纳的妾。说起来也不是外人,你还记得阿祖身边的那个女冠,道号妙仪的那人?”
唐宓恍然,原来妙仪就是吴姨娘啊。
她也凑近王令慧,两个小姑娘几乎脸贴着脸。
唐宓小小声的问道:“她不是女冠吗?怎么忽然就做了妾?”
其实她很想问,妙仪怎么跟王鼎混到一起去了?
在她的印象中,王鼎并不贪恋女色,是个愚孝却耿直、老实的人哪。
还有,李氏又不是死人,又怎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
说起这件事,王令慧一脸惨不忍睹,“这事,唉,还真是有些匪夷所思……”
第117章 果然够狗血
两年前,王鼎的孝期刚满,李氏便吵吵着要回京。
她不能不急啊,王怀婉守孝耽搁了两三年,程家那边每年都写信催李氏。
如果再拖下去,这门亲事肯定要黄。
王鼎也不想在梁州呆着了,没回老家之前,总觉得老家哪儿哪儿都好,可真正回来了,却发现处处不方便。
虽然有些老兄弟陪他说话,但到底身份有别,每每看到昔日的小兄弟、小伙伴小心翼翼的哄自己开心,继而拐弯抹角的求他办事的时候,王鼎就觉得腻烦得慌。
话说他丁忧三年,自己的前程还没保证呢,哪里还顾得上别人。
所以,刚除了服,李氏那边一吆喝“回京”,王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正巧王怀恩一家也要回京,王怀瑾便直接安排人,将这两家全都送回了京城。
回京后,王鼎还不等安顿好,就找几个同袍、世交走关系,希望有人能去圣人那儿提醒两句:他,王鼎已经丁完了忧,可以重新为朝廷效力了。
霍家和段家是王家的通家之好,尤其是霍顺,虽没了兵权,但还是车骑将军,每次朝会都能站在最前头。
王鼎便求到了霍顺跟前。
霍顺没说二话,直接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
霍顺也确实那么做了,某次朝会结束后,圣人留几位宰相和老将去御书房议政。
待议政结束后,霍顺故意磨蹭了一会儿,待其他人离去后,悄悄跟圣人提起了王鼎。
圣人沉吟,相较于王鼐,王鼎的人品还是很不错的。
但问题是,圣人刚刚提拔了王怀瑾,本着不想一家独大的原则,圣人不准备再给王鼎什么实缺。
霍顺听完圣人委婉的说辞,不禁有些默然。
其实他现在的境遇跟王鼎差不多。
圣人重用了他的嫡长子霍延年,而他这个老子就要给儿子让路,只担了车骑将军的虚职。
心里憋屈,霍顺却还要感激圣人。至少圣人没有忘记霍家,更没有将霍家踢出朝堂。
圣人只是提前让他霍顺退休了而已。
如今,王鼎竟也是如此下场。
唉,不肯服老的霍顺只能无声的叹口气,佝偻着身子离开了御书房。
刚回到家,王鼎便火急火燎的赶了来,追问他事情怎么样了。
霍顺想到王鼎和王怀瑾这对父子复杂的关系,没有将实情相告,只推说已经将王家除服的事禀明了圣人,圣人却没有表示。
其它的,霍顺没多说。
王鼎见霍顺这般,还以为他故意拿捏,不肯帮自己。
胸口堵着一口气,王鼎黑着一张脸回到了家。
李氏忙完了王怀婉的事,看到王鼎,赶忙追问差事的事办得如何了。
还能如何?
王鼎自觉在霍家碰了钉子,心里正烦着,没好气的吼了李氏一顿。
事关自家富贵,李氏被王鼎骂了,却没有生气,反而冷静下来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忽然,她脑中灵光一闪,用力拍着桌子,道:“好个杀猪匠,嘴上说着跟你是兄弟,帮个忙却还想着要好处。”
王鼎听李氏这么说,不禁有些纳闷,“这话怎么说?”
李氏就把刚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王鼎:“王怀恩那小子不是刚补了个从六品的校尉吗?你以为他的官职是怎么来的?”
王怀恩当年犯了那么大的错,若非王鼐“救驾”,他早就被弄到牢里问罪了。
罪责免了,可他的仕途也毁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王怀恩这辈子都不会当官的时候,王怀恩却得了个校尉的闲职。
没有实权,却是一个信号:王怀恩当年的事儿过去了,他,可以走仕途了。
王鼎忙追问:“你不说我都忘了问,是啊,他的官职怎么来的?”
李氏哼了一记,“能怎么来的?还不是霍顺帮的忙!”
王鼎沉吟道,“阿兄和霍顺的关系很好,看在阿兄的面子上,霍顺会帮忙倒也在情理之中。”
“狗屁的关系好!”李氏爆了个粗口,没好气的说道:“还不是王怀恩给霍顺送了礼。啧啧,听说小万氏不知从哪里寻了个极美的小娘子,请人调教了二三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关键是骨子里带媚……一下子就把霍顺给迷住了。”
得,后头的话不用说了,王鼎全明白了。
霍顺不缺钱,也不缺势,被家里的母大虫压制了二十多年,唯一缺的就是合心意的娇妾美婢。
王怀恩送礼送到了人家心坎上,难怪得到了霍顺的大力支持。
王鼎迟疑的说:“难道我也要给他送女人?”可问题是,他去哪儿找寻合适的人选。
李氏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我倒是有个人选——”
她凑到王鼎耳边,小声低语了几句。
王鼎更加迟疑,“她?合适吗?”
最关键的是,人家是自由身啊,又不是王家的客女、奴婢,如何能将她送人?
李氏不以为然,“怎么不合适?我养了她三四年,如今到了用人的时候,她合该回报我。”
原本李氏想留着她给王怀瑾做妾。
可问题是,王怀瑾被圣人钦点为梁州折冲府将军,掌管一府军务,还不知要在梁州待多久。
当初李氏回京的时候,不是没想过留下她,可李氏实在想不出合适的理由。
唐元贞不是好相与的,若没有恰当的理由,她绝不会留下一个妙龄女子。
若就这么拖下去,她的年岁就大了,李氏可不想养这么个闲人一辈子。
尤其是最近和程家谈论婚事,李氏无意间发现,“她”竟然借着两边说和的机会,跟程季勾勾搭搭。
李氏如何能容忍?
不管“她”有没有勾引程季,但无风不起浪,“她”绝对不安分就是了。
既是这样,李氏就更容不下了。
索性借此机会,将“她”送到霍家,既能当个礼物,还能打发祸害出门,真真是两全其美。
李氏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殊不知,就在当夜,便有人悄悄将她与王鼎的商议内容透漏了给妙仪。
没错,李氏选中的对象就是妙仪。
妙仪听完小丫鬟的回禀,细长的眼眸闪过一抹寒光:李氏,好样的!你竟敢这般算计我!
三天后,李氏非但没能将妙仪打包送到霍家,反而黑着一张脸,喝了妙仪奉上的茶。
“……叔祖父无意间碰到了阿祖养的那只黑猫,便想起了阿祖,正巧这只猫现在归妙仪饲养,叔祖父便跟妙仪有了来往,一来二去,咳咳,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王令佩半遮半掩的将事情说了出来,只把唐宓听得目瞪口呆。
第118章 打劫!(求订阅)
王鼎到底是家中长辈,更是唐宓嫡亲的祖父,王令慧不好说太多。
很快便转移了话题,她问道:“猫儿,你还记得姜家的那个姜清吗?”
“姜清?”唐宓楞了一下,旋即便想了起来,“显新县君姜清?”姜皇后最宠爱的侄女儿?
王令慧点点头,“可不就是她。哎呀,这位县君真是——”
唐宓挑眉,“她怎么了?”
唐宓可没忘了当年在皇宫发生的事,虽然用蛇吓唬人的是熊孩子杨谏,但姜清绝对脱不了干系。
事后,赵氏曾跟她说过,杨谏因着杨太妃的关系也自幼养在宫里,与姜清一起长大,彼此的感情十分好。
姜家式微,姜皇后要看顾整个后宫,根本无法时时关照姜清。但姜清娇娇弱弱的,依然在皇宫里过得顺顺当当,其中少不了杨谏的帮忙。
姜清柔弱“不敢”跟人发生争执,杨谏熊,他敢啊。
所以,每次都是杨谏冲锋在前,姜清躲在他身后悄悄的出点子。
两个外姓人,硬是在郑家的皇宫里混得风生水起。
唐宓听完赵氏的话,瞬间脑补出了这两个人“狼狈为奸”的画面。也更加确定姜清绝不似她表现得那般柔弱、无害。
这不禁让她心生怀疑——
正旦那日,万氏和韩王太妃在皇宫掐架,自己前排围观,却被人推进了战圈,险些被毁容。
事后皇后和赵氏都查了又查,依然没能查出下黑手的是谁。
唐宓反复回想那日的情景,最后将嫌疑人锁定到了姜清身上。
原因很简单,那时唐宓才三岁,根本谈不上得罪人。
王鼐树敌颇多,但那些人绝不会把气撒在一个奶娃子身上。
唯一有作案动机的便是姜清。
唐宓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姜清那双含恨的双眸。
是了,就算不是她亲自动手,也有可能是杨谏那熊孩子冲锋陷阵。
但不管是谁,都跟姜清撇不清关系。
唐宓猜到了凶手,却没有说出来。
因为没有证据啊。
再者,自家阿婆和姜皇后的关系有点儿微妙,若是她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指证姜清,某些个有心人没准儿还会利用此事兴风作浪。
左思右想了许久,唐宓最终还是将那份猜测压在了心底。
反正她不经常进宫,也不会跟姜清太过接触,即使偶尔接触了,她躲着也就是了。
在这种想法下,唐宓刻意淡化了姜清的记忆。
平日里也很少打听她的消息。
时隔多年,忽然听到这个名字,而且还是王令慧用八卦兮兮的口吻说出来,她不免也好奇起来。
“说来也怪,姜清就跟得罪了月老一般,亲事真真是一波好几折啊。”
回京这两年,王令慧没少参加聚会、宴饮,她性子活泼,人也聪明,着实认识了几个好友,也着实听了不少豪门新闻、市井八卦。
“话说自她及笄后,姜皇后便着手给她相看亲事,第一次是看中了奉恩公家的柳三郎,结果还没提亲事呢,柳三郎便在打马球的时候摔断了腿。”
姜皇后自然不会让心爱的侄女儿嫁给一个瘸子,于是,此事便就此作罢。
“接着,姜皇后又觉得太仆寺少卿郑家的五郎不错,正想召郑家夫人贺氏进宫‘闲聊’,郑五郎便闹出了在平康坊与人争胡姬的事。”
姜皇后把姜清当女儿养,根本不会把她交给一个浪荡子、纨绔子弟。所以,郑五郎直接上了黑名单。
“随后,姜皇后相中了蒋将军家的蒋四郎——”
唐宓听着都替姜清郁闷了,呆呆的接了句,“蒋四郎也出问题了?”
王令慧摇了摇头,“他倒没出什么问题,人品好、家世清白,本人也努力上进,姜皇后左看右看,最后定下了他。”
唐宓蹙眉,“这、这亲事莫非又有什么波折?”
王令慧点点头,叹口气,“唉,两家刚换了庚帖,蒋四郎便出了事,与兄长一起去剿匪的时候,不慎受了伤,脸上落下好大一个疤,看着就吓人。姜清偷偷去看了看,回来后就哭着喊着要退亲。”
唐宓无语了。姜清这运气,不是“一波好几折”这么简单了,简直就是扫把星附体啊。
王令慧继续道:“姜皇后起初不答应,蒋四郎虽破了相,可人没事儿啊,而且还入了圣人的眼,直接被选拔入了虎贲,前途正好。怎奈姜清抵死要退亲,又是上吊、又是绝食,闹得姜皇后也有些烦了,直接跟蒋家退了亲。”
唐宓扯了扯嘴角,姜皇后说是烦了,其实还不是心疼侄女儿?!
王令慧似乎看出了唐宓的心声,道:“大家也明白,姜皇后心疼侄女儿,这才一次又一次的给她相看。其实很多人都背地里说,姜清命硬,是扫把星哩。”
自那以后,姜清的婚事就愈发艰难。
姜皇后刚刚看好某个小郎君,刚露出点儿苗头,人家家里就宣布自家孩子定亲了。
这种事一多,姜皇后也明白了,大家这是在嫌弃姜清哇。
姜皇后气得不行,可也没办法,结亲是结两姓之好,讲究的是你情我愿。
慢说她只是皇后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