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一个“又”字!
“哼,还不是东园的那位!”
阿陈将托盘放在桌上,她虽生着气,但到底知道分寸,放托盘的时候并未发出声响。
走到榻边,探身看了看,阿陈好奇的说:“咦?小三娘还没睡?”
大中午的,连没差事的小丫鬟都歇晌了,她家小三娘怎么还精神十足的模样?!
不是说小奶娃儿整日都要睡吗,可瞧小三娘竟是醒着的时候更多哩。
唐宓暗自翻了个白眼:这还不怪你?如果不是为了听你说八卦,咱早就睡了。
“东园那位又来闹咱们二娘了?”
阿姜扇扇子的手顿了顿,旋即又轻轻摇起来。
“可不是,”
阿陈一屁股坐到榻前的脚踏上,气呼呼的说:“就没见过这么眼皮子浅的人。她好歹也是府上的大娘啊,二夫人当家又最是公道,从来不曾亏待她,她怎么就、就这么——”不要脸!
阿陈是唐妈妈一手调教出来的,虽然不是在世家长大的世仆,但起码的规矩和教养还是有的,有些话,她还真不好意思说出口。
偏偏东园的小万氏就能做得出来。
“这回她又朝咱们二娘要什么了?”
阿姜心里暗暗数着:唔,上回大娘觉得二娘屋子里的熏香好闻,死乞白赖的要了一盒子去;上上回,大娘见二娘新做的缭绫裙子好看,哭天抹泪的分了半匹;上上上回……
反正吧,二娘不管是吃的用的穿的,在大娘看来都是极好的,然后,她便会想方设法的要了去。
不给,大娘就会各种闹腾,而且是那种死不要脸的闹腾。
大娘不要脸,二娘还要呢,所以,大娘总能沾到二娘的便宜。
这让二娘的丫鬟们十分不满,提起大娘小万氏来,也是非常不屑。
“前天,咱们二娘在兰陵的庄子不是遣人送了些瓜果来吗,其中有一车寒瓜,大娘不知从哪里听说了,抱着小二娘来寻二娘说话。”
“哼,说是找二娘聊天,可话里话外都说什么天气热,小大娘和小二娘想吃瓜儿了,偏今年京城市面上的瓜儿上得晚,有银子也没处买去,只馋得小大娘哭。”
听听,这说的都是什么话?阿陈越说越气。
什么叫孩子馋得直哭?
这不是怪二夫人这个当家人没本事嘛。
这还不是最气人的,小万氏说这话的时候,还故意往西园的小厨房瞟。
幸好唐元贞坐月子不能吃性寒的东西,外头只是搬了十来个寒瓜到小厨房,备着给二郎和两个小郎吃,并没有切了果盘送到上房。
阿陈可以确定,如果大娘在二娘的房间里看到了寒瓜,定能抱着孩子跟二娘哭诉“可怜”。
“二娘怎么说?”
阿姜无语,碰到这么一位堂嫂,她们家二娘真是辛苦。
“二娘正忙着跟庄子上的人对账,哪有功夫听她掰扯,命厨房装了一篓子瓜,让大娘带了回去。”
阿陈说完,气也消了大半。她不是心疼几个瓜,实在是看不惯大娘的行径。
“不就是几个瓜嘛,左右是庄子上自己种的,给大房一些也就给了。”
阿姜到底年长些,多少能猜到二娘的心思——如果能用东西堵住小万氏的破嘴,舍弃一些也无妨。反正她唐元贞也不差这点儿东西。
但,唐元贞也好、阿姜也罢,她们都想不到,有些人,即便拿了你的好处,也未必念你的好。
没准儿,她还会借此生事……
第011章 将军府的八卦(二)
阿陈很想吼一句,这不是几个瓜的问题,而是不该纵容小万氏。
没得让她变本加厉、得寸进尺!
就在这时,外面响起了咚咚咚的脚步声。
与之相伴的还有紧张的轻呼:“小二郎,慢些!”
阿姜和阿陈对视一眼,赶忙起身。
啪嗒一声,竹帘晃动。
王令齐迈着小短腿跑了进来。
他的乳母紧紧跟着,“小二郎,小声些,切莫吵到小三娘。”
王令齐熟门熟路的爬上脚踏,踢掉鞋子,扑腾着两只小脚,嘿咻嘿咻的上了床。
“阿妹没睡,她对我笑呢。”
王令齐趴在一边,小手捏了捏妹妹嫩呼呼的小脸,高兴的跟乳母喊道。
“那也要小声些,小三娘还小呢。”乳母冲着阿姜歉意的笑了笑,然后立在榻前,小心的看顾着。
唐宓被二哥捏得生疼,大眼里很快便浮现出水光。
王令齐见闯了祸,赶忙松开手,藏到身后。然后又似想到了什么,对唐宓说,“阿妹,今天阿兄教我背《急就章》了,我背给你听啊。”
唐宓听八卦听得正热闹,乍一被兄长打断还有些气恼。
这会儿一听“背书”,她又来了兴趣。
大兄说过,“背书”是正经事,须得每日复习。
虽然唐宓还不懂什么是背书,什么是正经事,但听二兄背诵还是蛮有意思的。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王令齐奶声奶气的背诵着,小家伙记性很不错,背了几遍便背熟了。
然而唐宓是更加逆天的存在,只听二兄背了这一遍,便将整篇《急就章》牢牢的记在了脑海中。
王令齐背诵完,又跟唐宓叽叽咕咕的说了些孩子间的玩笑话,这才恋恋不舍的被乳母抱走。
唐宓也有些困了,打了个小哈欠,眼皮便慢慢合上了。
阿姜和阿陈见小主子睡了,不敢再发出响动,一个继续坐在榻边扇扇子,一个则去外间整理玩具。
美美的睡了一下午,唐宓慢慢的睁开了眼睛,耳边依然是丰富多彩的王家八卦。
“说起小万氏,东边的大郎也是一肚子的委屈呢。”
阿姜拿着个绣绷,一边绣着,一边和阿姜小声说话。
“委屈?大郎还委屈?”阿陈帮阿姜劈绣线,听了这话,不禁翻了个白眼。
王家大郎赵怀恩,侍妾所出的庶子,若是搁在真正的世家,能不能上族谱还要看主母的意思。
就算上了族谱,也无法跟正房所出的嫡子相比。
毕竟这年头主仆之分、嫡庶之别不是一般的大。
在她们大梁朝的《梁律》中,有明确法文规定:毋以妾为妻,违者,妾打回原形,夫流徙。嫡妻对庶子不慈,会引非议;但庶子若对嫡母不孝,则会被问罪判刑。
碰到绝一点的嫡妻,不认婢妾所出的子女,那孩子便只能从母入贱籍。
王家倒好,纳妾、生庶子……竟全都瞒着大房主母,瞒着也就瞒着了,阖家竟还把一个庶子捧上了天。
万氏动辄“宝贝大孙子”、“王家长子长孙”的称呼王怀恩,心肝儿般宠着。
她也就罢了,不过是个无知老村妇。
可王鼐,好歹是入朝做官的人,竟也无视法律、惯例,将王怀恩当成唯一的继承人培养。
他们这一捧、一宠不要紧,弄得王怀恩也真把自己当成真命天子了。
当年王怀恩议亲的时候,王鼐已然跟着先帝混出了头,大小是个领军的校尉。
有了官身,王鼐便想给儿子找个体面的岳家。
世家不敢想,但寻常官宦小姐还是可以的。
王怀恩比王鼐有志气,心心念念的想娶世家女。一二三等的攀不上,末等的旁支贵女,应该能聘来当娘子吧?
可惜王怀恩有个把他疼入骨髓的好祖母,亲手打破了王怀恩的美梦,还自以为为王怀恩好的给他选了个“极好的”媳妇儿。
万氏是真心疼爱王怀恩这个“长孙”,但她的想法着实有些与众不同。
在万氏看来,那些娇滴滴的官家小姐有什么好?嘁,不能干活,身子骨还弱,一看就不是好生养的。
她王家要子孙繁茂,必须娶个好生养、有福气的媳妇。
而万氏认为有福气的人选,不是旁人,恰是她嫡亲大哥的孙女——地道农户出身,不识字,没见过世面的小村姑!
王鼐自是不同意,他好歹已经做了官,不高攀世家是他有自知之明,可反过来去娶个一穷二白的农家女算怎么回事?
王鼐好声好气的跟母亲商量,万氏却祭出了必杀技:双腿一出溜,坐在地上就开始嚎。
从死去的老头子哭到她寡妇可怜,从一把屎一把尿养大孩子到儿子不孝……没几下,王鼐便败下阵来。
得,娶就娶吧,反正是自家亲戚,倒也没便宜了外人。
亲耳听到祖母欢天喜地的告诉“喜讯”,王怀恩好悬一口血没喷出来。
他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啊,偏偏还不敢说。
因为王怀恩知道,自己在王家能有如此地位,老祖母功不可没。
最后,王怀恩只能捏着鼻子娶了小万氏。
娶是娶了,但王怀恩一点儿都不喜欢这个媳妇儿,每天一副怨男的模样,就差逮人就说自己委屈了。
阿陈却觉得王怀恩真心算不得委屈:出身有问题,相貌又不出挑,文不成武不就。整个儿一废柴纨绔,和小万氏相配的很哪。
“瞧你这张嘴,真真不饶人。”
阿姜无奈的笑了笑,而后道:“至少在大夫人归家前,大郎还是王家的长孙,而依着王家现在的地位,大娘的出身确实差了些。”
最要命的不是出身低微,而是人品堪忧啊。
阿陈忽的想起一事,凑到阿姜耳边,“听说大夫人下个月就要回来了?你说,她就真的不知道大郎的事儿?”
早年,王家贫寒,大夫人赵氏为了补贴家里,无奈去了大户人家当乳母。
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
期间偶尔有机会回家探亲,也是匆匆两三日,根本无法长住。
所以,王鼐和赵氏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也就是王家大娘王怀媛。
王怀恩和王怀淑兄妹两个全都是侍妾杨姨娘所出,杨姨娘也不是外人,是万氏娘家的远房侄女儿。
当初万氏惦记赵氏手里的钱,不敢得罪,可又不愿儿子绝后,便悄悄寻娘家找来了杨姨娘。
没有任何手续,杨姨娘悄无声息的住进了王家。
当年年底便生了王怀恩,随后儿子女儿生了好几个,可惜都夭折了,最后只留住了王怀恩、王怀淑两个。
但,这也够了。
至少杨氏觉得自己是王家的大功臣,整天想着母以子贵的扶正当大房,万氏也被她撺掇得动了心思。
就在万氏想找赵氏摊牌的时候,赵氏当差的大户人家起兵,成为前朝末期的义军首领,王鼐、王鼎兄弟跟着一起混前程,万氏哪里敢得罪赵氏?
休妻、扶正杨姨娘的事儿,更是连想都不敢想。
直到现在,赵氏奶大的郎君做了皇帝,被皇帝荣养在宫里,万氏已经不敢主动去招惹赵氏了。
只求赵氏别发现家里的猫腻,别借着圣人的威势报复王家!
“谁知道呢?二娘嫁入王家后,我也只见过大夫人一回,”
阿姜回想了下,面色略带凝重的说,“啧啧,怎么说呢,大夫人看着和善,可绝非普通人。”
想想也是,一个村妇,能跟着郑家从梁州走到京城,如今还被圣人尊为“吾家老人”,普通人能做到吗?
这样一个厉害的角色,就真的对王家的污糟事儿一无所知?
一想到大夫人即将回归,阿姜不禁担忧起来:王家,要起风了!
第012章 黑猫
却说小万氏,命小丫鬟拿了寒瓜,没有回自己的东园,而是去了福寿堂。
奇怪的是,今天万氏居然没有睡午觉,而是倚在榻上,眼睛半眯着听王怀淑念《心经》。
小万氏不敢打扰,悄悄的立在一旁。
她倒没干站着,两只眼睛仿佛探照灯一般,将堂屋里仔仔细细打量了遍。
哟,屋子里的瓷器又换了一茬啊。
小万氏记得,西园那个小毒崽子洗三的时候,福寿堂就换了一批瓷器。
她悄悄命人打探过,原来是老太太的黑猫不见了,老人家生气呢。
可今天,这又是怎么了?
莫非黑猫又不见了?
啧啧,这可真是奇了怪了,放眼整个王家,谁不知道那小畜生是老太太的心头肉,地位比“金孙”王怀恩还要高那么一点儿。
好端端的,谁会去招惹那只小祖宗?
心里存着疑问,小万氏的眼睛却不闲着,继续在屋里扫视。
当目光接触到王怀淑的时候,她不禁撇了撇嘴:呸,马屁精!
王怀淑本来是跟着生母杨姨娘住,去年腊月里,老太太得了风寒,王怀淑便一副孝顺孙女的模样,直接在老太太的榻前打起了地铺。
衣不解带的伺候了十来天,只把老太太感动的啊,见人就夸自己有个好孙女儿,随后便把王怀淑留在了福寿堂。
小万氏挺纳闷的,话说小姑子是个老实性子,从来不在人前掐尖好强。
结果自打去年夏天中了一回暑,昏睡了两天,等人清醒后,就变得愈发伶俐。
最让小万氏看不过(或说嫉妒)的是,王怀淑一个刚满十二岁的小姑娘,居然对付万氏颇有一手。
哼,也不知道这死妮子都是怎么糊弄的,硬是把老太太哄得团团转。
往常,万氏得了什么好东西,头一份会留给王怀恩。
可现在呢,万氏还是会记得王怀恩,但却会再给王怀淑一份。
万氏宠王怀恩,也让小万氏生出了一种“老太太的东西都是他们东园”的想法。
眼见着属于自己的东西被王怀淑分走了好大一部分,小万氏看王怀淑顺眼才怪呢。
“祖母,天太热了,孙女让厨房准备了解暑的茶汤,您用一盏?”
念完心经,王怀淑轻声细语的对万氏说道。
她的乳母阿肖忙乖觉,为自家主子表功,“好叫老祖宗知道,这茶汤啊,还是咱们三娘自己研制的方子呢。这些日子三娘总说,老太太耐不得暑热,眼瞧着一日比一日的消瘦。她呀心疼得不得了,翻了不少书,又问了家里供奉的大夫,反复试了好几回,这才成功。今天新做的,老祖宗一定要尝一尝啊!”
“奶娘,说这些做什么?阿婆喜欢喝,我再辛苦些也愿意。”
王怀淑嘴上埋怨乳母多嘴,话里话外却不忘彰显自己的“孝顺”。
“好好好,我家三娘最孝顺了。既是你弄出来的方子,阿婆肯定捧场。”
墨玉又丢了,万氏明知道小家伙在哪儿,却不能去闹,憋屈得肝火旺盛。
哪怕听了好几遍的《心经》,她的心也静不下来。
这会儿见孙女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想到他素日的孝顺,只得强打起精神。
阿肖赶忙吩咐小丫鬟去小厨房端茶汤。
小万氏眼瞧着王怀淑又要在老太太面前露脸,不甘落后,急急凑上前来,“阿婆,您瞧瞧,我给您带什么来了?”
说着就让小丫鬟把装寒瓜的篓子抬了上来。
“咦,这不是寒瓜吗?这么早就熟了?”万氏眼睛一亮,一扫刚才的没精打采。
她不是多喜欢吃寒瓜。而是在当下,寒瓜数量极少,只有宫里和权贵人家才有。
说句不夸张的话,这年头,能吃上寒瓜,绝对是身份的象征啊。
万氏因为出身而自卑,现在最喜欢做的就是能提高地位,证明自己和过去不一样了!
有了象征地位的寒瓜,万氏哪里还顾得上什么酸梅汤。她一叠声的命人去切瓜。
风头被人抢了去,王怀淑眼底闪过一抹厉色。
但一想这寒瓜可能的来历,她又有了主意。
只听她笑着说:“刚才祖母夸我孝顺,要我说,最孝顺的还是二娘。”
万氏一愣,“二娘?”唐氏怎么孝顺了?这会儿还扣着她的墨玉当“猫质”呢。
小万氏也急了,“三娘,瓜可以随便吃,话可不能随便说啊。这瓜明明是我送来的,怎么反而成了二娘的功劳?”
其实她更想知道的,是王怀淑怎么知道这瓜不是她小万氏的,而是从唐元贞那儿要来的?
“咦?难道是我听错了?早晨的时候,外头来人回禀,说是二娘兰陵的庄子送果蔬来了。我仿佛记得,二娘曾经重金向西域的商人买过寒瓜的良种,去年就在兰陵试种。试了一年,想着应该种成功了吧。”
没人喝她的酸梅汤,她自己喝!王怀淑端着一杯冒着凉气的酸梅汤,一边喝着,一边说道。
让王怀淑这么一说,万氏也想起来了。去年她还因为这事,背地里骂唐氏“败家”。
“也就是说,这瓜是唐家种的?”
万氏的笑容褪去,用力剜了小万氏一眼。
小万氏机灵,赶忙陪笑道:“妹妹的记性真好,我都忘了这事儿呢。刚才我去西园寻二娘聊天,正好碰到庄子上的人送瓜,便厚着脸皮要了几个。等出了门,又惦记阿婆,所以就把瓜先送到您这儿来了。”
小万氏越说越顺嘴儿,明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