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此,就是圣人和平阳长公主也没有话说。
更不用说李寿这个当事人了,他根本没资格主导自己的婚事。
李寿暗自苦恼了好几个月,他先是跟阿舅通了气。
所幸阿舅是真的疼他,好容易才松了口,可以帮李寿拖一拖,却不能保证拖太久。
毕竟李寿姓李,就是皇帝,也没有插手臣子家事的道理。
“回父亲,阿舅说,儿年纪还小,还需历练两年,待弱冠后再成亲也不迟。”
李寿斟酌着措辞,缓缓说道,“至于阿娘,她说全凭儿自己的心意。”
李其琛眉头微蹙,李寿这话的意思很明白了,郑家兄妹不想李寿现在就议亲。
唔,他们这么说,到底是真的不想让阿寿太早成亲,还是信不过李家的眼光,觉得李家挑的亲家不够好?
“父亲,儿、儿也觉得现在议亲太早了,”
李寿觑了眼李其琛的表情,低声说:“儿去年才入亲卫,仕途刚刚起步,儿想等仕途稳定了,再寻亲事也不迟。”
胖丫头太小啊,他还要等个十年八年呢。
唔,就等他做了虎贲中郎将,手握实权之后,再谈亲事吧。
估计到那时,胖丫头也该及笄了。
李寿对于自己的仕途很有筹划,他知道以自己的出身,绝对少不了官儿做,可问题是,他不是混吃等死的纨绔,他也有抱负。
正好胖丫头还小,在等她成长的这几年,他可以放手拼搏,靠自己的努力挣个前程回来。
到那时,去王家求娶,也够资本不是?!
李其琛没有说话,定定的看着李寿。
李寿也不躲避,坦然的迎接父亲的目光。
良久,李其琛叹道:“好吧。那就先等一等。”
对儿子,他亏欠太多,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满足儿子的要求。
至于父亲那边,李其琛决定再好好谈一谈。
李其琛自己的婚姻已经成了家族利益的牺牲品,他不想儿子再重蹈他的覆辙。
李寿眼睛一亮,赶忙躬身:“多谢父亲!”这一声“父亲”,明显要比平时多了几分真心。
李其琛多聪明的人啊,如何察觉不到?偏偏他无力改变,唯有一记无声的叹息。
……
寸心堂。
王怀瑾跪坐在榻上,低声与坐在主位上的赵氏说话。
“……阿叔主动提出想分家。”
王怀瑾将王鼎的话转述了一遍,而后道:“树大分枝,如今阿婆和父亲去了,王家分家也在情理之中。”
他倒不是急着把亲生父母赶出去,只是想在赵氏面前表个态。
赵氏端着茶盅,轻啜两口茶汤,没有就王怀瑾说的话继续往下说,而是猛不丁的说了句:“昨天,你二婶来我这里讨要阿婉的嫁妆。”
“哈?昨天?”王怀瑾一怔。
阿爹说分家是在三天前,他还以为阿爹就算没有跟阿娘商量妥当,也应该给阿娘通了气。
可如果阿娘知道王家要分家了,为何还要跑来寻大伯母要嫁妆?
这是阿娘自己的主意?还是跟阿爹商量过了?
王怀瑾满脑门的问号,表情也有些不自在。
赵氏继续道:“你二叔想分家,我信。但你二婶——”
赵氏摇了摇头。
她明白,王鼎之所以想分家,是想帮王怀瑾腾空国公府。
即王鼎先分出去,然后再把王怀恩一家也分出去。
这样一来,安国公府便只有王怀瑾一个主人,自此,王怀瑾的安国公也能坐得稳当。
而李氏不想分家的原因,赵氏也明白:“阿婉年纪大了,眼瞅着要议亲。最快明年,她就要出阁了。阿婉从国公府出嫁,你二叔二婶的脸上也好看些,阿婉的婆家也能高看阿婉一眼。”
提到妹妹,王怀瑾也沉默了。
赵氏见王怀瑾这般,忽的笑了,“二郎,不必太过在意,一切顺其自然就好。我们家是丧家,现在还在服丧,有什么事,等出了孝也不迟。”
外人都知道王怀恩的身份,如果现在就急吼吼的把他们一家扫地出门,外人只会说王怀瑾不厚道。
待过了孝期,事情淡了下来,王家再分家,任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王怀瑾迎上赵氏的目光,缓缓点头,“好,儿听阿娘的!”
又与赵氏说了些家中的闲事,王怀瑾方告辞离去。
走出堂屋,王怀瑾的心情很是复杂:父亲要分家,是为了他好;母亲不肯分家,是为了妹妹。两人都是为了儿女,谈不上谁对谁错,可不知为何,王怀瑾的心里就是有些别扭。
……
别扭的不止王怀瑾一个,还有李寿。
这日清晨,李寿又翘班来到了平康坊。
抽着李先生课间休息的当儿,李寿捉住了唐宓的小鬏鬏。
“二九兄,有心事啊?”唐宓一巴掌拍掉李寿的狼爪,歪着小脑袋问道。
李寿一脸苦闷,点点头,“是有点儿麻烦。”
唐宓瞪大了眼睛,饶有兴致的问道:“莫非李家人又为难你了?”
为什么是个“又”字呢。
因为自李寿回李家,他那个只有三间屋的小院就很热闹。
叔叔婶婶、堂叔堂婶、堂兄堂弟……李家不到二百个主子,竟有三分之一跑到李寿这里刷存在感。
话里话外的暗示李寿:亲,你舅舅疼你,把你弄到了亲卫,你的堂叔、堂兄、堂弟还有好几个至今都没有差事呢,不如帮个小忙,给你堂叔、堂兄、堂弟啥的也推荐个差事呗。
李寿又不是吏部尚书,更不是宰相,哪来这么大的权利推荐人?
再者,大梁不比前朝,除了举荐,还能考试。
除了每三年的朝廷科举,各省部还有小范围的招考。
李家人若是想入仕途,大可自己去考嘛,何必来为难他一个骚年?
心里这么想,李寿却不能话说死,只能含糊应对。
是以,他的小院热闹依旧,这也是他不愿回李家住的原因之一。
“阿翁要给我议亲,已经看了好几个人家,而我却不想——”娶别人,所以,为难啊。
碍于自己的小心思,李寿说一半藏一半,可他这幅模样落在唐宓眼中,却成了另外一个意思。
唐宓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略带同情的看着李寿,“我明白了,你是不想让你祖父操控你的亲事!”
李家是什么人,除了能忍之外,最著名的还是“审时度势”。
李家结亲家,就跟商人做买卖一样,早早的把利弊计算清楚,然后挑最有利于家族利益的那一个。
而李寿,生得好、又有强势的外家,如今仕途也有了,在婚姻市场上,妥妥的钻石王老五。
李家手握李寿这么一个好资源,定会想方设法的将他“卖”个好价钱。
可李寿是活生生的人啊,不是货物,怎么能任由李家如此糟践?
但在彼时,宗法、孝道等重重压制,李寿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只能任由长辈做主。
唉,难怪二九兄会如此纠结、难过。
唐宓揉着细如凝脂的小下巴,脑子开始飞快的转动。
不多会儿,她眼睛一亮,“二九兄,你真的不想成亲?”
李寿点点头。至少他现在不想。
唐宓冲着李寿勾勾手指,那得意的小模样,仿佛吃了鸡的小狐狸。
李寿凑到唐宓近前。
唐宓对着他耳朵轻声说,“真笨!你怎么就不学学先生?”
他们的先生,李克己,堂堂海内名士,今年都五十多了,依然未婚!
李寿瞬间明白了:何为名士?有才学、性旷达、不拘小节、遵从本心……靠,当名士果然好处多多!
第098章 烂桃花
名士,字面上的解释便是有名的才学之士。
所以想要成为名士:第一,你得有才;第二,你要出名。
唐宓摇着笔杆子,在澄心纸上写下这两点,接着她又在“有才”这一项后面划了个勾。
开玩笑,李克己的首席大弟子会是个没有才学的大草包?
李寿天赋极高,又有李先生的悉心教导,在京城,论才学,他在同辈人中排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
接着唐宓又将目光落到“有名”这个选项上。
唔,李寿被誉为“京城四大才子”,按理说名气也是足够的。
但这是与别人共同的称号,远不能突出李寿。
按照唐宓的想法,什么四大才子,一枝独秀才是王道。
二九兄的名望值还不够啊,必须再刷一刷。
唐宓郑重的跟李寿说:“二九兄啊,你的名气还不够响亮。咱们必须做到,以后但凡提起你李寿,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名士李寿,而不是什么四大才子。”
而且唐宓觉得,所谓的“四大才子”的水分太大。
这年头,只要长得好一些,出身世家,又有些才识,便会被人冠以XX才子的名头。
事实上,这些“才子”们有真才实学的又有几个?
还不是坊间为了噱头而故意弄出来的花样儿?
李寿眼里带着笑意,纵容的看着唐宓给他出主意。
每每唐宓说出什么意见时,他还十分狗腿的点头附和,并作出一副“这你都想得出来”、“你真是太聪明了”之类的表情。
弄得唐宓信心爆棚,愈发来劲儿的给李寿出谋划策。
况且唐宓出的建议也没错,名士,名士,不出名,又如何称得上名士?
唐宓歪着小脑袋,笔杆轻轻敲着脸颊,“怎么样才能扩大知名度哩——”
出名?
放在后世,小学生都会告诉你,想要出名还不简单?
炒作啊!
没错,就是找话题、弄噱头,炒作自己!
而古人,并不似现代人想得那般含蓄、谦逊,亦懂得炒作。
举个例子——
唐代那位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便是位炒作大师。
最初他去京城的时候,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读书人。去京城,也是为了求得某位高官或是名士的赏识,继而举荐他入朝。
按照当时最流行的做法,读书人想要得到举荐,必须拿着自己写的文章去给那些高官显贵看,这便是所谓的“行卷”。
但每年来京城谋前程的读书人何其多?
高官显贵们每天收到的行卷又有多少?
陈子昂行卷并不成功,随后他便想了个办法,花天价买了一把琴,然后在京中有名的酒楼弹唱,引来大批人围观。
弹唱完,陈子昂便当众将这把贵得离谱的琴摔了。
众人哗然,引来更多人围观。
陈子昂见气氛炒得差不多了,便发出怀才不遇的感慨,然后将自己写的文章分发给众人。
短短时间内,陈子昂便名扬京师。
李寿想要出名,却不必像陈子昂这般麻烦。
他有个最大的优势。
唐宓想到这一点,唇角勾起一抹坏笑,“二九兄,干脆你直接宣布跟先生的关系得了!”
名士李克己的首席大弟子,说出去就能引爆京城的文化圈。
唐宓说这话,只是一句玩笑。
她知道,李寿有着自己的骄傲,不会借用先生的名号来刷声望值。
让她没想到的是,李寿居然点了下头,颇为认真的说道:“是个好办法!”
唐宓的小嘴儿张成了个菱形,“啊?你、你——”居然真想借先生的名号打出自己的名声?
这,这不符合李寿的性格啊。
李寿笑了,揉了揉唐宓的小鬏鬏,“因为这是事实啊,我确实是先生的学生。过去不公布,只是碍于我年幼,阿舅和先生怕李家过多的干涉我,可能会导致我心性受影响,这才隐瞒下来。”
李寿因为父母和离,父族抛弃的往事,小小的人儿便变得敏感、多思,更逼得他早慧起来。
圣人和李克己非常心疼。
倘或他是李氏门徒的消息传出去后,李家势必会有所反应,兴许还会做出一些让李寿更加难堪、更加伤心的举动。
李寿年纪小,万一受不住这些刺激,再来个心理扭曲、性情大变啥的,一不小心变成个“小变态”,圣人和李克己后悔都没地儿买药去。
而现在他已经长大,心性也日渐成熟,此时公开他与李克己的关系,倒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李寿又道,“再者,我是先生的学生,这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没必要一直瞒着。”
唐宓想了想,点头,“也对。”
李寿是骄傲,可也不能为了骄傲,而故意抹杀事实。
若李寿真的这般,那就不是骄傲了,而是自卑。
唯有心理真正的强大,才能坦然的接受并承认“我确实沾了xxx的光”。
这就好像她的阿爹,人前人后,从来不避讳一个事实:他娶了世家唐氏女,也受到了先岳父唐太府的余荫庇护。
而他越是如此坦然,那些因羡慕、嫉妒而生出恶意的人越是不好攻击他“沾妻族光”、“吃软饭”之类的话。
时间久了,反而有人会敬佩他心胸豁达,是个不忘恩义的性情中人。
唐宓放下笔,揉了揉下巴,“话虽如此,但怎样公开这个消息却要好好想一想。”
既然要帮李寿刷声望值,那就必须好好运作一番。
如果简简单单的说一句“李寿是李克己的大弟子”,未免太不出奇了。
京中那些高官、世家和读书人乍闻此事,或许会惊讶、会好奇,但用不了多久,这个新闻便会被新的八卦取代。
而自此,李寿的头上便会顶着一个“李克己学生”的名头。
至于李寿,则会成为李克己先生的附庸。
以后不管李寿表现得再出色、再有才华,世人也只会牢牢记住这一点:哦,李寿啊,不就是名士李克己的学生嘛!
如此非但没有达到让李寿“一枝独秀”的目标,反而让李寿变得更没有存在感。
唐宓决不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李寿故作困惑,追问道:“猫儿觉得该如何操作?”
唐宓皱起一双好看的眉毛,大脑飞快的运转。
叮咚~~
脑子里仿佛亮起了一盏灯,唐宓的杏眼里染上笑意,“有了!”
李寿赶忙凑到唐宓跟前,距离唐宓那细如凝脂的肌肤只有几寸之遥,他甚至可以闻到小萝莉身上好闻的香味儿。
只听他急急的问:“猫儿可是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唐宓的笑意愈发浓了,一双大眼弯成了小月牙,附到李寿的耳边低语几句。
李寿连连点头。
最后,他直接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猫儿,想出来的主意就是好!”
唐宓一扬下巴,得意的说:“那是自然!”
唐宓太得意了,一时忽略掉了心底的那丝不对劲。
等到兄妹三个结束了今天的课程,一起乘坐马车回家的时候,唐宓才发觉了那丝不对劲。
她努力回想了一下与李寿的谈话过程,以及李寿的面部表情,最后咬牙跺脚:“好你个李二九,居然捉弄我!”
唐宓这时才想起,李寿不是普通人,他聪明,自幼在复杂的宫廷长大,如今更是入了亲卫的十七岁少年,如何会想不出“出名”的好办法?
至于让他那般讨好的询问一个七岁女娃?
经过一番回忆、思索,唐宓可以断定,李寿早已有了主意,之前他那般表现,不过是在逗弄自己罢了!
偏偏自己毫无所察,还得意洋洋、屁颠屁颠的给人家出主意。
啊、啊、啊~~~
唐宓那个气啊,她身为聪明绝顶的神童,居然被李寿给骗了,真是、真是——
唐宓又用力的跺了好几脚,只把马车地板跺得咚咚响。
王令仪和王令齐很是诧异,他们这个妹子,平日里最是沉稳、安静,就是玩闹的时候也颇有分寸。
他们何曾见过妹子如此小女儿的模样?
“猫儿,怎么了?”王令仪放下手里的书,沉声询问。
这几日他就觉得不对劲,大师兄怎么有事没事就往猫儿身边凑?
难道他不知道什么叫做“男女大防”、“七岁不同席”?
好吧,就算因着阿婆的关系,自家妹子和李寿非常熟悉,但现在猫儿已经长大了,不再是懵懂幼童,该注意的忌讳也当注意起来。
猫儿年纪小不懂这些,难道你李寿还不懂?
王令仪暗暗下定决心,回家后就跟父母谈这件事。哼,管你李寿是不是公主之子、先生高徒,反正就是不能欺负他们家的小娘子!
唐宓对上大兄杀气腾腾的双眸,不禁有些纳闷,咦,大哥在气什么?还是大哥有什么仇家?
怎么这么一副表情。
暗自想着,她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摇摇头,道:“没事,就是有个难题,现在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她出了个大糗,怎么好意思跟哥哥们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