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怀淑的信很简单,只有十几个字:“楚氏预产期将至,兄不必急于回京!”

    王怀恩不是傻子,京里发生的事,他虽在数百里之外,却也得到了消息。

    父亲残了,祖母和父亲都埋怨他这个祸头子,此时进京,等待他的定是祖母和父亲的冷言恶语,乃至惩罚。

    他只有寄希望于楚氏的肚子,唯有楚氏生了女儿,或者一尸两命,他在王家才能有一席之地。

    要不说夫妻同心呢,王怀恩在驿站对着漫天大雪祈祷的同时,小万氏也在小佛堂烧香不止——

    佛祖、观音菩萨,漫天的神佛啊,求诸位大神保佑,一定要让楚氏生个女儿!

    或许王怀恩夫妇的怨念太深了,竟真的惊动了天上的神佛。

    就在小万氏磕头如捣蒜的时候,外面跑进来一个小丫鬟,人还没进小佛堂,已经急吼吼的喊上了:“娘、娘子,楚姨娘生、生了!”

    小万氏猛地站起来,冲上前一把揪住小丫鬟,“生了个什么?”

    小丫鬟气喘吁吁,结结巴巴的说:“她生、生了个小、小娘子!”

    小万氏高兴得险些跳起来,“真的?”

    小丫鬟已经说不出话来,干脆点头。

    小万氏松开小丫鬟,赶紧扑到神龛前,再次跪倒在地,嘴里不住的说:“多谢菩萨保佑,多谢佛祖保佑!”

    小万氏开心的跪谢神佛,万氏却哭得老泪纵横:“呜呜,菩萨啊,佛祖啊,你们怎么就不开眼呐~~”

    而王鼐早已颓然的坐在了地上,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寡妇死儿子,没了指望啊!

 第061章 泼妇VS悍妇

    王家添了个小娘子,却无半点喜庆。

    楚姨娘一反往日的嚣张,整日抱着刚出生的女儿啜泣。

    万氏瞧了,愈发骂她“晦气”,没用的东西,好好的小郎君被她给弄没了。

    按照万氏的意思,生个赔钱货,不溺死都是她这个做祖母的心地慈善了,哪里肯张罗什么洗三、满月?

    赵氏不同意,寻了个没人的机会,悄悄与万氏说:“阿家,这个孩子可能是将军最后的一点血脉了,就算是看在将军的面子上,也不能薄待了啊。”

    楚氏的这个女儿,可是压倒王鼐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此重要的存在,如何能让她悄然淹没在后宅?

    若不是实在恶心,赵氏都想把这个孩子养在自己身边,好时时提醒王鼐:这是你最后一个孩子,你,是个没种的男人!

    万氏一听“最后的血脉”,不禁再次悲从中来,抹了把眼泪,道:“你说的有理,唉,全看狗儿的面子了。”

    说罢,万氏也不知道触动了那根弦,竟拉着赵氏的手,十分感慨的说道:“阿赵啊,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你是个好的。如今家里家外都需要你操持,你可要注意身子,切莫累坏了。”

    赵氏忍着将手抽回来的冲动,温和的笑着:“瞧您说的,咱们是一家人,说这些客套话做什么?”

    “对、对,咱们是一家人。”万氏见赵氏待自己一如既往的尊敬,对王鼐也没有半点嫌弃、瞧不起,心中悬起的大石这才落了地。

    唉,婆媳斗了这么多年,她也不想跟赵氏低头。

    奈何形势比人强,狗儿残了,成了废人,且消息弄得满京城都知道了。

    同为女人,万氏觉得自己很能理解赵氏的心事:好好的丈夫成了太监,自己却连个儿子都没有,对丈夫能没有怨言?换个性子烈的,没准儿还会跟王鼐闹和离哩。

    一旦赵氏要跟王鼐和离,满京城的人估计都不会怪她,谁愿意陪个太监过日子啊!

    王鼐的仕途眼瞅着就要到头了,王家虽还有个爵位,但在权贵遍地的京城,实在算不得什么。

    万氏想来想去,家中唯一能支撑门庭的就是赵氏。

    所以,万氏这才硬逼着自己跟赵氏服软,只求赵氏看在与狗儿夫妻二十多年的份上,看在还有个女儿的份上,能继续留在王家,帮扶王家!

    想到远嫁的那个孙女,万氏又道:“听说柳家亲家升官了?明年要到豫中当县令?”

    赵氏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神色很淡,“是啊。做了十几年的主簿,总算是熬到一县主官了。”而且还是豫中的上县,品级虽还是七品,但仕途却比同级的顺遂许多。

    赵氏知道这是圣人的意思,虽然她从未为女儿求过什么,但圣人全都记在了心上。

    不能直接恩赏王怀媛,便间接的给她公爹升官,王怀媛跟着柳家人去豫中赴任,如此也能距离赵氏近一些。

    万氏没有发现赵氏走神了,仍在絮叨:“怀媛那丫头真是个狠心的,出嫁这些年也不说回家看看。柳亲家去了豫中,她也能一起赴任吧?到时候,你派个人把她接回家来住些日子吧。对了,还有她那个闺女,一起接来。”

    赵氏回过神来,微微颔首:“我代大娘谢过阿家。”

    万氏摆摆手,“哎呀,不管怎么说,怀媛也是我身边长大的,是我嫡亲的孙女,我还真能忘了她?”

    能!您太能了!

    赵氏心里冷笑,王鼐废了,王家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她赵氏。

    万氏这才临时抱佛脚的想来讨好,然后顺便想起了远嫁的王怀媛。

    若非如此,万氏这样高高在上的老祖宗,又岂会在意一个小小的王怀媛?!

    想到女儿幼时受的苦,赵氏愈发坚定了想法:将复仇进行到底!

    ……

    草草的给新鲜出炉的王五娘过了满月宴,时间已经进入了年底。

    整个京城都处于喜庆的忙碌之中,王家亦不例外。

    不过有了王鼐这档子事儿,王家只有繁忙,却不见丝毫喜气。

    连刚刚回家没多久的王怀恩,也一反往日的高调,两口子悄无声息的躲在西园。

    王鼐经历了连番打击,人老了十多岁,头上添了白发,壮硕的身形迅速瘦了下来。

    没精打采、佝偻着身子驼着背,远远望去,活似一只没了水分的老虾。

    “阿爹,这是这正旦宴请的名单,请您过目!”

    王怀瑾从袖袋里掏出一份名单,双手捧给王鼐。

    王鼐摆摆手,根本不去看,反而盯着王怀瑾帅破天际的美颜,“听说你家娘子酿了新酒?”

    唐家烧春,近几年来风靡京城。据说是唐元贞改良了唐氏酿酒的方子,经过十几次的实验才酿制成功。

    唐家烧春浓烈醇香,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直称不愧是名门唐氏的秘方,果然霸道!

    王鼐曾经喝过一两次,非常喜欢,不过他不是个酗酒的人,除了节日宴饮,他很少碰酒杯。

    所以,王怀瑾也很少给他的这个便宜阿爹送酒喝。

    今天猛不丁的提出来,王怀瑾有些纳闷,不过他还是乖乖点头:“今年唐家庄子上的粮食丰收,娘子便用新粮酿了一批酒,这不过年了嘛,娘子命人送了些到府上,准备新春宴请的时候——”待客用。

    王鼐大手一挥,“都给我搬过来!“

    王怀瑾一怔,“阿爹,都、都给您搬过来?”话说,上百坛子的酒,您老想一个人都喝了喽?

    那、那还不把人给喝坏了啊。

    殊不知王鼐还真想把自己喝醉了,躲开京里的那些流言蜚语、各色眼神。

    儿子犟不过老子,尤其是个深受打击、一心求醉的蛮不讲理的老子,王怀瑾只好命人将酒都搬到了王鼐的书房。

    酒来了,王鼐也不客气,一巴掌拍去坛子上的泥封,抓起坛口,仰脖就往嘴里灌。

    “咳、咳咳!”经过穿越女改良的高度蒸馏酒是那么容易灌的?

    王鼐直接被呛得眼泪、鼻涕齐流。

    王怀瑾见王鼐如此狼狈,心下有些不忍,刚要命人给他收拾一下。不想王鼐豪迈的用袖子一擦,哽咽道:“好、好酒!”

    自此,王鼐便跟酒混做一处。

    每日里,饭可以不吃,但酒绝对不可以不喝。

    就连除夕祭祖的时候,他都喝得摇摇晃晃,若非王怀瑾扶着,他定会一个脚软扑到供桌上去。

    万氏看着儿子颓废的模样,心疼得直抹眼泪。

    王鼎却是一如既往的安静,仿佛在祠堂里耍酒疯的不是自己的亲大哥。

    而李氏,则眼底闪着惊喜——啧,照王鼐这个喝法,用不了多久就能把自己喝死啊,到那时,她的二郎(即王怀瑾)便能承继爵位,成为新一任的安国公!

    “放、放手,我、我没醉!”

    王家的除夕夜,就在王鼐醉醺醺的哭喊声中过去了。

    第二天是正旦朝贺,京中所有够品级的官员、命妇都要进宫给圣人、娘子恭贺新春。

    唐元贞也有了五品的诰命,便跟万氏、赵氏、李氏一起进宫。

    当然还有常乐乡君唐宓,被唐元贞收拾妥当,一并打包坐上了去皇城的马车。

    按照规制,众外命妇去两仪殿参见皇后。

    姜皇后一身正装,端坐在大殿上。

    众外命妇大礼参拜后,姜皇后说了一些客套话,然后便留一些亲近的官眷在两仪殿说话。

    头一个便是赵氏。

    皇帝看重赵氏,作为妻子,姜皇后不管心里怎么想,面儿上也要表现得跟赵氏十分亲近。

    赵氏在近前坐了,膝头上还抱着唐宓,李氏和唐元贞已经随大部队退了出去。

    姜皇后见状,眸光闪烁了下。

    正欲跟赵氏说些家常话,外面忽的响起了一阵股噪声,以及女子尖声叫骂的声音。

    姜皇后不禁皱紧了眉头,什么人竟敢在两仪殿喧哗?

    赵氏心里微微一动,来了!

    一个小宫女匆匆的跑进来,草草行了一礼,便急急的说道:“娘子,不好了,安国太夫人和韩王太妃打起来了!”

    姜皇后闻言,额角便是一阵狠抽:一个泼妇,一个悍妇,她们怎么就打起来啦?!

 第062章 小豆丁,快长大

    韩王太妃?

    唐宓的大脑运转着,很快就翻到了宗室资料库。

    唔,韩王太妃屈氏,乃已故韩王的发妻,是当今圣人的嫡亲伯母。

    老韩王是先帝的同母兄长,当年先帝在梁州起兵,老韩王夫妇倾尽所有帮助先帝。

    七个儿子,三个战死,就连老韩王也因救先帝而亡。

    先帝登基后,感念兄长的恩德,追封其为韩王,并特许韩王这一支不必降级袭爵。

    韩王太妃因年龄、辈分以及战功等原因,在新朝建立后,一直是郑氏宗亲的领军人物之一。

    当今圣人还是太子的时候,没少受这位伯母的庇护。

    要知道,先帝不止圣人一个儿子,圣人同母的弟弟就有三个。

    况且圣人自幼便被送到了京城当质子,与父母、亲人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密。

    相较于圣人这个不在身边长大的嫡长子,先帝夫妇更喜欢嫡次子郑宽。

    尤其是在起兵过程中,郑宽一马当先,率领部曲、私兵,立下了不少战功。

    在军伍之中颇有些威望。

    先帝就曾经动过另立太子的念头,被宗室和宰相们拦了下来。

    其中,韩王太妃的反对尤为激烈,她不止一次的对先帝说:阿宥是嫡长子,宗法自古以来都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阿宥从未有过劣迹,圣人无端废除,岂不乱了宗法?再者,阿宥自幼便被送往京城为质子,为咱们郑家吃了多少苦,最后连亲事都这般寒酸,圣人不说补偿他,竟还要废了他的太子之位,是何道理?

    屈氏是先帝的长嫂,在辈分上就能压制先帝一头。

    有时候说得急了,屈氏甚至根本忘了先帝的皇帝身份,直接揪着他的脖领子喝问他。

    先帝当时被气得不行,但事后一想,却又觉得阿嫂耿直、爽利,再思及长兄为救他而死,愈发敬重、怜惜长嫂。

    在屈氏等宗室的强力护航下,当今圣人这才有惊无险的顺利继承皇位。

    可想而知,圣人对这位伯母的感激之情有多么深厚了。

    登基后,圣人对韩王府恩赏不断,对韩王太妃更是无比尊敬。也纵得这位原就有些骄纵的悍妇愈发强悍、跋扈。

    后宫的太妃、皇后对这位老太妃也是又敬又怕,唯恐一个弄不好惹恼了这位老祖宗,再让她闹将起来,届时,吃亏的肯定是自己。

    一听万氏和屈氏打了起来,姜皇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头疼:万氏是京中有名的老泼妇,连八面玲珑的赵氏都不敢直接与她交锋;而屈氏,对大梁两代君王都有恩,又是个从不吃亏的悍妇,这两位对上了,场面还不定怎样的火爆哩。

    赵氏垂下眼睑,掩住眼底的异彩,待她抬起头时,又是端庄和煦的懿德夫人。

    “娘子,我、我去看看吧。”

    事关自己婆母,赵氏肯定不能置身事外。与其让姜皇后“点名”,还不如主动站出来的好。

    “……我也去吧。”姜皇后很想把事情推给赵氏,但她是一宫之主,万氏和屈氏又是在她的地盘上打架,她根本就躲不过去。

    唐宓眨巴着大眼睛,小尾巴一样跟着赵氏出了正殿。

    姜清也紧紧跟着姜皇后,但在转身的时候,狠狠的瞪了唐宓一眼。

    唐宓好无辜,今天自己又没招惹她,她干嘛一副看到仇人的模样?

    姜清见唐宓这般,愈发气急。

    哼,都怪这个小胖子,那日如果不是唐宓捣鬼,姑母怎会生她的气?还把她送回了姜家?

    足足两个月都不肯再接她进宫。

    家里人也都埋怨她,怪她不懂事、不听话,惹怒了姑母,家中那个几个庶出的小贱人,更是没少嘲笑她。

    姜清每天都躲在被子里哭,她是真不知道自己哪儿错了,思来想去,干脆把所有的错处都归到了唐宓身上。

    今天是正旦,姜皇后想着过节,又想起阿嫂前些日子进宫的时候说阿清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便命人将姜清接了回来。

    姜清瘦了很多,小脸蜡黄,可怜兮兮的看着姜皇后。

    姜皇后一下子就心软了,到底是自己嫡亲的侄女儿,她把姜清送回家,也是为了姜清好。

    如今见她小心翼翼、可怜巴巴的模样,姜皇后早将姜清犯的错丢到了九霄云外,姜清又成了姜皇后最宠爱的侄女儿。

    姜清认为自己受了这么多苦,全都是唐宓害得,这会儿见了“仇人”,她自然没有好脸色。

    “姓唐的,你别得意,我定会让你好看!”

    姜清握着小拳头,恶狠狠的想着。

    唐宓毫无察觉,拉着赵氏的手,哒哒的跑出去围观热闹。

    好吧,这么说好像有点不孝,但万氏素日的做派,实在让唐宓无法将她当成长辈去尊敬。

    “你个克夫克子的扫把星,还敢辱骂我狗儿?”

    一行人刚刚走到殿外,便听到了万氏尖利的叫骂声。

    姜皇后的脸色登时变了,屈氏有个逆鳞,任谁也不能碰,那就是她死去的丈夫和三个儿子。

    当年先帝还在的时候,有个小宠妃说闲话的时候提到了老韩王,恰好被屈氏听了正着,她硬是抓着小宠妃的头发,啪啪啪的扇了对方十几个耳光。

    打了人还不算,屈氏拖着那小宠妃一路哭嚎着进了御书房,当着先帝和宰相、老将的面儿,质问皇帝:圣人是不是厌弃了韩王府,否则为何纵容一个小贱人侮辱她的先夫?

    先帝当众被屈氏喷了一脸的口水,却不敢发火,温言好语的劝住了屈氏,而后又低声下气的询问阿嫂受了什么委屈。

    待了解完事情后,先帝非但没有责怪屈氏擅闯御书房,反而赐下了不少好东西做补偿,而那个小宠妃则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了后宫里。

    这次万氏倒好,不但提到了老韩王,连屈氏最心疼的三个战死的儿子也捎带上了,姜皇后不敢想象,屈氏会怎样的发狂。

    果然,就听得屈氏“嗷”的一声,推开扶着她的两个贵妇,张牙舞爪的朝万氏扑去。

    “啊~~”万氏一声惨叫,一张肥硕的老脸被屈氏抓了个满脸花。

    偏万氏也被拉架的贵妇搀着,根本动弹不得,眼瞧着屈氏又将爪子招呼到了她的脸上。

    “你个没口德、没福气的老村妇,好好的儿子都被连累的成了太监,孙子也被你教得成了害人精,你不说藏在家里躲丑,还敢出来招摇,我打死你个老婆子!”

    屈氏一边打,一边骂。

    此时,围观的贵妇见姜皇后来了,匆匆行了一礼,便将两位老人家打架的原因说了出来。

    其实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屈氏的一句话,让万氏误会了。

    话说屈氏出正殿的时候,两仪殿的小内侍机灵,凑上来搀扶。

    屈氏满心得意,赏了小内侍一个鼓鼓的荷包。

    小内侍自是满口子的谢赏,吉祥话更是一套一套的。

    屈氏愈发开心,便说了一句:“你个猴儿,怪机灵的。你说你连根儿都没了,还要这些黄白之物做什么?”

    屈氏纯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