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巧的是,唐元贞手头上便有城郊的十顷良田,折合市价,正好能抵得过隔壁的那套五进宅院。

    唐元贞便跟王怀瑾商量着将那套宅院“换”了下来。

    这套院子,唐元贞也有打算,她想留给王令平。

    她是做母亲的,心中对每一个儿女都是一样的疼爱。

    但,大梁的律法却不允许她一碗水端平,王令仪是嫡长,不管是律法还是旧俗,他都应该继承爵位以及王家一半以上的家产。

    王令齐是驸马都尉,与长安夫妻琴瑟和鸣,有长安在,他以及儿女们的日子就不会过得太差。

    只剩下一个王令平,年纪最小,一没爵位、二没高贵的妻族,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他们这对做父母的。

    唐元贞便想着,等小儿子娶妻后,便给三个儿子分家,到时候,多给小儿子一些私房好让他傍身。

    她还计划着,分家的时候,直接把隔壁这套院子分给幼子,分家后就让他一家搬到隔壁去住。

    这样,不管是他们老两口,还是以后王令仪当家,都能多照看他一些。

    王怀瑾也心疼小儿子,便同意了唐元贞的计划。

    不过这会儿王令平才十三四岁,还不到成婚的年纪,那套院子就暂时空着。

    把李氏送到这边去住,倒也合适:距离国公府很近,又不算真的住在国公府,就算是赵氏,也不会挑出理儿来。

    “好,好,还是娘子考虑周全。”

    王怀瑾连连点头,心道:果然还是娘子靠谱啊,事事都能帮他料理妥帖。

    唐元贞提前一步回到国公府,仔细将李氏的病情禀明赵氏,然后又略带歉意的对赵氏说了他们夫妻的决定。

    赵氏倒是没计较王怀瑾亲近生母,她更关注李氏的身体,“她竟病到了这步田地?”

    到底是做了几十年的妯娌,赵氏也记恨过李氏,但她早已利索的报复过了,再加上她上了年纪,愈发的怜老惜贫,所以对李氏,只有同情。

    唐元贞点点头,叹道,“无忧散的毒性太大,这几年婶娘总也断不了,身体早就被那害人的丸药掏空了。山庄的大夫给看过了,说若是好生调理,或许还能多活些时日。”

    但这个时日,不会太多,最多一年。

    “唉~~”赵氏长叹一声,默默的念了几句佛,权当给李氏祈福了。

    至于唐元贞夫妇的请求,赵氏没有丁点儿不满,还叮嘱唐元贞,“待会儿让阿瑾请太医再给她好好瞧瞧。若是需要什么药材,只管来家里拿。”

    唐元贞连连答应,并替李氏跟赵氏道谢。

    “……这、不是挺好的吗?”

    听完唐元贞讲述,唐宓不解的问道。

    唐元贞却苦着一张脸,道:“是啊,原本都安排的很好,可谁都没想到,你阿婆刚在隔壁住下,你阿翁便带着侍妾一起过来住了……”

 第544章 猫儿,对不起

    唐宓:……

    她真是不知该如何评价自己的亲祖父了。

    王怀瑾夫妇为何要把李氏安排到国公府隔壁?还不是想让她远离王鼎的那些侍妾,让她好生静养?!

    结果呢,李氏刚住下,王鼎就追了过来,还、还带着侍妾!

    “或许,多年不见,他、他老人家也记挂阿婆——”

    饶是唐宓聪明,也实在帮祖父想不出更好的借口。

    这话,她自己说着都没底气。

    唐元贞直接翻了个白眼,语带讥讽的说:“他若真是记挂,也不会三四年都不去山庄探望一下。”

    李氏作天作地的固然可恨,可王鼎也是真自私凉薄。

    他与李氏夫妻几十年,共同生育了三个儿女。

    虽然因为过继一事而夫妻生了嫌隙,可几十年的感情,也不能说断就断啊。

    王鼎倒好,偏宠侍妾也就罢了,还对李氏不管不顾。

    如今李氏都要死了,他却巴巴的凑上来。

    好吧,或许你真是记挂发妻,可你来就来吧,作甚还带着侍妾?

    你确定你是来探望病危的妻子,还是来故意气她的?

    这些,唐宓当然明白,她只是不想把自己的嫡亲祖父想得太差劲。

    其实,王鼎为何会追来,唐宓早就猜到了。

    无非就是觉得王怀瑾既然能管李氏,想来还是心里记挂亲生父母的。王鼎就想了,连那么能作死的李氏都能接回来,就更不用说他这没有过错的亲爹了。

    王鼎自从被分出国公府后,顿时觉得生活一落千丈。

    之前的社交圈,他挤不进去了,而那些与他平级或是比他低一层级的武将们他又瞧不上。

    高不成低不就的,直接结果就是他远离了所有的亲友。

    正好那时李氏又染上无忧散,王鼎更觉得丢人,不主动与人交际。

    话说,王鼎又不是位高权重的人,没有利益牵扯的话,谁也不会巴结、讨好他。

    慢慢的,王鼎便成了京城权贵圈的边缘人物,最后只能窝在院子里跟侍妾、丫鬟们厮混。

    如此便陷入了恶性循环,他越是这般,人家越是瞧他不上,也越不会跟他来往,而他也越绝迹与社交圈儿。

    若王鼎没有过过那种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富贵、热闹生活,整日里跟俏丫鬟、美艳侍妾玩耍,吃喝不愁,倒也惬意。

    可他在国公府呆了那么多年,虽然总是生活在兄长的阴影下,可走出门去,到底是受人尊敬的王将军。

    不管是朝臣还是勋贵,乃至世家,都会对他和颜悦色。

    每每玩累了,被一群年轻、俏丽的女子簇拥着,王鼎却有种莫名的失落与孤寂。

    时间久了,王鼎算是明白过来:他这是怀念过往的生活啊。

    偏偏他没了兵权,爵位又低,出息的长子已经过继,次子虽然才能不差,但远不能跟长子相比。

    靠着次子,王鼎估计自己有生之年都不会恢复往昔的体面。思来想去,他能依仗的只有长子。

    就在他苦思如何跟长子重叙“父子亲情”的时候,王怀瑾夫妇竟将李氏接了回来。

    王鼎大喜,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根本不顾次子和周氏的阻拦,直接带着两个新选的小丫鬟杀到了王家。

    王鼎自以为掩饰的很好,殊不知他的心思早已昭然若揭。

    王怀瑾和唐元贞都被恶心的不行,偏又骂不得、拦不得,只能任由王鼎大摇大摆的进了隔壁的院子。

    “有这样的父母,我真是心疼你阿爹。”

    当着自己的女儿,唐元贞没有什么忌讳,低声说了句实话。

    唐宓叹气,她也心疼啊。

    阿爹从小就疼她,最近她出了这样的事,阿爹也不顾身份的几次上门来看她。

    私下里,阿爹特意翻找出平康郡王和平宜的一些不法事,狠狠的参了他们几本。

    若不是唐元贞拦着,估计王怀瑾还会去找平康郡王切磋功夫哩。

    除此之外,王怀瑾又借着职务之便,翻阅了前朝至今足足一百多年的卷宗,详细研究了多子丸案件的各种细节。

    他甚至还找到了最近一例多子丸案件的受害者,再三询问产妇生产时遇到的各种问题。

    幸亏他是顶着大理寺卿的身份去的,这才没被人家产妇家属打出来。

    饶是如此,王怀瑾也是受尽了白眼。

    要知道,那位产妇怀了三胎,只有一个正常的孩子,结果一出生就夭折了。

    而那位产妇也疯了,被父母接了回去。

    王怀瑾去跟人家父母询问这些,无异于往人家的伤口上撒盐。

    就算人家父母没有打他、骂他,王怀瑾自己也清楚,他这么做十分的不君子。若消息传出去,外人还不定怎么骂他呢。

    可他并不在乎,继续查找,并且四处寻访名医,只希望关键时候,能救女儿一命。

    这般慈父,唐宓如何不心疼、不敬爱?!

    “这种事儿,阿爹实在不好出面,”

    想了想,唐宓开始帮父母出主意,“还是需要祖母出面啊。”

    她口中的祖母,不是李氏,而是赵氏。

    “我知道,只是也不能总让你祖母做恶人,”

    唐元贞捏了捏眉心,低声道:“且你阿婆还病着,不知能有多少时日,就算是赶人,也要等她的事过去了。”

    李氏这一病,倒是变得和善了,面对唐元贞的时候,不再恶言相向,反而能说几句暖人心的话语。

    见她这般小心翼翼,唐元贞对她的怨恨也渐渐消了,剩下的只有同情与怜悯。

    再看在王怀瑾的份上,唐元贞也想让李氏顺顺心心、没有太多痛苦的离开。

    “阿婆,真的不行了?”

    唐宓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

    唐元贞点头,“太医给瞧过了,确实不成了。最多只能活一年。”

    这还是调理得当,没有任何闪失的情况下。

    “那我要不要回去看看?”

    还是那句话,就是看在王怀瑾的份儿上,唐宓也不能对李氏太冷漠。

    “不行,你不能回去。”

    唐元贞连连摆手,“你现在是什么情况?好生养着才是正经。就是你阿爹,知道你孝顺,也反复交代我,让我决不能放你回去。”

    唐元贞再怜悯李氏,也不会让女儿为了她而去沾染病气。

    ……

    傍晚,李寿回来了,又是满身的疲倦。

    唐宓心疼不已,正待劝李寿不要太过辛劳。

    李寿已经满脸歉意的说道,“猫儿,对不起——”

 第545章 最大的隐秘

    对不起?

    唐宓一怔,抬眼去看李寿的眼睛。

    很快,她就想到了什么,轻声问了句:“你什么时候走?”

    李寿丝毫不惊讶唐宓会这么说,因为猫儿的聪慧,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就知道瞒不过你。”李寿抹了把脸,低声叹道。

    “这有什么难猜的,”

    唐宓扯了扯嘴角,极力露出一抹笑,“前些日子你就忙着筹集粮草,给军器监调拨大笔银钱,圣人有意第二次东征,这都筹划了半年,约莫明年一开春就会出兵。”

    李寿从未隐瞒过唐宓任何事,包括他在衙门里的事儿。

    所以,哪怕唐宓身处内宅,依然知道朝堂上的风云变幻。

    而圣人想要二次东征,亦不是什么新鲜事。

    早在去年,圣人便想出征。

    奈何去年黄河泛滥,沿途十几个郡县都受了灾。

    圣人只得先赈济灾民,东征的事暂且搁浅。

    今年风调雨顺,是这三四年来,难得的一个丰年。粮食堆满了官仓。

    而盐和福利卡片这两大个收税大户,每年都给国库收来巨额银钱,哪怕前两年又是用兵又是水灾,国库依然充盈。

    有粮有钱,圣人东征的那颗心又开始蠢蠢欲动。

    所以,这段时间李寿这个户部尚书格外忙碌。

    这都快过年了,其它衙门已经开始封印,而李寿依然连轴转着。

    唐宓便有预感,最早明年开春,东征大军便会开拔。

    而李寿作为最大的后勤保障,又是圣人最信任的臣子,或许会跟随大军一起出发。

    果然,她的预感没有错。

    李寿蹲在唐宓跟前,手轻轻放在她的肚皮上,“你出了这样的事,原本我该留在家里守着你,直到你顺利生产。只是——”

    唐宓也有些失望,却强作镇定,“我明白,国事重要。”

    李寿是她的夫君,是她腹中孩儿的父亲,可也是这大梁帝国的臣民。

    他有属于他的职责和义务!

    李寿打断她的话,“不,国事确实重要,可也越不过你去。是阿舅,他要御驾亲征。”

    唐宓瞪大眼睛,“哈?圣人要亲征?”

    唐宓知道,圣人一心想做个好皇帝,更是想超越先帝做个万世明君。

    但先帝是开国之君,功绩远不是后继之君所能比拟的。

    圣人退而求其次,希望能与先帝不分伯仲。

    而要跟先帝相提并论,那就必须立下不世功勋,比如开疆破土。

    高句丽窃取的中原疆土,自前朝时就被皇帝们惦记。

    只可惜,前朝戾帝失败了,江山也因此而断送。

    先帝也有意东征,但经历了前朝的战乱,国家和百姓们都困苦不堪,需要休养生息。

    直到先帝驾崩,他还念念不忘东征。

    圣人作为继承者,自然知道父亲的心事,也有意完成这项前朝和先帝都没有完成的事业。

    圣人甚至觉得,只要他顺利收回那片疆土,他便超越,哦不,是与先帝一样,被后世子孙称颂!

    圣人对东征无比执着,唐宓这个内宅妇人都知道。

    只是唐宓怎么都没想到,圣人会御驾亲征。

    首先,圣人已经不年轻了,五十多岁的人,在大梁已经算是“老朽”了。

    其次,圣人虽然也跟着先帝打过仗,但也只是寥寥几次。

    他甚至都不如平阳经历的战阵多。

    相较于先帝,圣人更像是个文雅之士。

    这样的人去亲征,确信不是开玩笑?!

    唐宓大逆不道的想着。

    “没错,圣人力排众议,决定亲征高句丽。”

    李寿淡淡的说道,“而我阿娘,则被圣人留下来守护京畿。”

    唐宓的瞳孔猛地一缩。

    平阳要坐镇京城,所以,不管圣人需不需要李寿这个“后勤总管”,都必须带上他。

    有些话,大家都心知肚明,却不能说不出口。

    因为一旦说破,很多人、很多事便再也回不到从前。

    “什么时候走?”

    唐宓深深吸了口气,将心底的那团郁结压下,低声问道。

    “正如猫儿你预计的那般,明年出了正月就出发。”

    李寿原不想把那件事点给唐宓,但自己这一走,就留下猫儿一个人在京城了。

    猫儿又处于这样一个状态……算着时间,猫儿生产的时候,他根本就赶不回来。

    李寿唯恐有什么意外,将会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他不敢赌,索性将心底最隐秘的那件事变相“告诉”唐宓。

    唐宓心中对某些人存了戒心,自然也能便宜行事。

    “……”唐宓静默片刻,一双明媚的杏眼中已经浮现出水雾。

    吸了吸鼻子,唐宓道:“已经很好了,还能陪我和孩子们过个年呢。”

    “不只是过年,还有上元节,我也能和你一起去看花灯。”

    李寿握住唐宓的手,贴到自己脸上,柔嫩的掌心暖暖的,仿佛能暖到他的心里。

    第二天,唐元贞便知道了李寿年后要出征的消息,顿时变了脸色。

    “这、这——”什么个情况啊,圣人又不是不知道猫儿的情况,他怎么还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唐宓怕阿娘说出不妥的话,赶忙打断道:“圣人要御驾亲征,十八郎岂能在后方待着,自然要随圣人一道。”

    一边说着,她还一边冲着唐元贞使眼色。

    唐元贞多精明的人哪,虽然不明白女儿为何要这么说,但女儿的眼神她还是读懂了。

    “唉,知道十八郎心忧圣人,可、可你不是有情况特殊嘛,这个阿寿啊,”

    唐元贞嘴里说着体谅,可到底忍不住心底的埋怨,“好歹等个几个月,陪着你生产啊。”

    唐宓这次没有阻拦,因为这才是一个做母亲的真实反应。

    如果唐元贞表现得太过“大度”,反而过犹不及,引人怀疑了。

    “放心吧,阿娘,十八郎虽然走了,但给我留了人手,我不是还有您和阿爹嘛,有你们在,我定会无恙的。”

    唐宓适时的点出李寿“留了人”这个事实。

    表面上,李寿将他身边的护卫全都留给了唐宓。

    其实也不过五十人。

    而事实上呢,李寿将整个玄字营、黄字营都留了下来,两个营的暗卫加起来,足有四五百人。

    另外,还有平阳那边,也送来了一百久经战阵的女兵。这是过了明路的。

    暗地里,平阳做了诸多安排。

    反正吧,就算是有人趁着圣人不在,伺机造反,也轻易打不破李家的家门……

 第546章 提醒

    平阳长公主将平康郡王府砸了个稀巴烂之后,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她命人准备了一大牛车的药材,正准备亲自给唐宓送去。

    结果,她刚带着娘子军走出郡王府所在的巷子,便迎头碰上了太极宫的内侍。

    “奴婢叩见长公主。”内侍恭敬的行了个礼。

    平阳摆摆手,“什么事?可是圣人唤我?”

    “好叫长公主知道,圣人请您过去叙话。”

    “嗯,知道了。”

    平阳也没跟内侍打听圣人为何唤她,直接牵过自己的马,轻盈的跃上马背,用力一磕马磴子,快速的朝太极宫方向奔去。

    她身后的二百娘子军没有骑马,列队整齐后,一路小跑,追着平阳的背影来到宫城外。

    “你们就在这儿等着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