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东庐书院的学费,也就没有什么概念。
王氏勾了勾唇,吐出一个让自己都心颤的数字:“一年一千二百贯钱!”
一、一千二百贯钱?
老妇脑袋里轰的一下,整个人都有些摇摇欲坠。
佛祖啊,他们家也算是族人中生活较好的人家,可一年的收益也没有一千二百贯钱呢。
这样的数目,放到寻常百姓人家,几乎是一家人一辈子的积蓄!
而在东庐书院,却只是一年的学费?
啪~
老妇猛地抬起手,用力扇了自己一个嘴巴。
她有三个孙子,除夕过后,儿子儿媳便提议,待东庐书院开学了,便把孩子们送去。
她家郎君也同意了,就是她死活拦着,唯恐去了东庐书院会得罪了老祖宗。
现在好了,一个孩子一千二百贯钱,三个就是三千六百贯啊。
啊啊啊,三千六百贯就这么没了!!
她真是败家婆娘,生生损失了这么多钱。
老妇下意识的将学费跟自家孩子画了等号,等算清账目后,她恨不得拿头去撞墙。
王氏还嫌不够,“这只是吃食和衣裳,课间还有茶水、糕点,无一不是上品。”
王氏瞥了悔得恨不能死的模样,一阵的快意。
想当初她执意要送阿年去东庐书院的时候,这些邻居,没少说风凉话。
说什么十八郎还不是家主呢,李家是老祖宗说了算,你若是去了十八娘的书院,定会得罪老祖宗,日后定没有好果子吃。
又说什么只要人聪明、愿意努力,在哪儿读书不是读书,何苦冒着得罪老祖宗的风险去什么东庐书院?
更有人暗搓搓的怀疑,十八娘一个年近十六岁的女子,如何担得起一个书院的重任,别弄到最后,连家学都不如!
尤其是今天早晨,见王氏还是带着阿年去了东庐书院,左右邻居没少笑话。
那眼睛里满是嘲讽以及坐等看热闹的恶意!
王氏年少守寡,带大儿子,又养孙子,心思格外敏感。
最见不得别人看不起或是嘲笑自己。
今天为了上学的事,着实吃了不少闲气,她若不把这口气发泄出来,那就太憋屈了。
“十八娘收了这么高的学费,书院里的一切自然都是最好的,否则,你当那些名门世家都是傻子啊。”
王氏越说越畅快,眼见右侧的邻居也探出半个脑袋,加大嗓门的说着:“吃食、午休的学舍还有茶水点心,这些还不算什么,最最难得的,还是书院的先生啊。”
说着,王氏还故意低头询问孙子,“阿年,李先生讲得如何?”
李敬年年纪虽小,却分外懂事,知道祖母这些日子因着他上学的事,明里暗里被人嘲笑,胸中积攒了不少怨气。
这会儿有机会发泄,作为孝顺的好孙儿,他自不会给祖母拖后腿。
他扬起稚嫩的小脸,清澈的大眼里写满崇敬,“李先生不愧是海内名士,听他上课,孙儿受益良多。”
王氏又道:“除了李先生,其它的先生如何?”
东庐书院扯着李克己的大旗,却不能总靠他。毕竟李克己就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也大不了太多的钉。
“其它的先生也都很好,”李敬年用力点头,掰着小手指,一一点评,“唐山长左右同书、书画双绝;柳俊柳先生最善算学;萧德音萧大家剑法出众……”
今天一共上了四节课,接触了四位先生,李敬年将每一位先生都赞了一遍。
最后总结,“书院的先生比咱们家学的先生好!”
环境更好,同学什么的更是好到没得挑!
李敬年有信心,在这样的书院读上几年书,他定能在科举中取得好名次。
这些话,李敬年虽然没有说出口,但王氏和老妇都能从他欣喜、自信的小脸上看出来。
越是如此,老妇越是后悔。
啊啊啊,果然就像她家夫君所言,她就是个无知蠢妇:丢了三千多贯钱也就罢了,还耽搁了孙儿们的前程!
“另外,我午休结束后,我还去了书院的藏书阁,里面确实收藏了许多珍贵典籍,还有先秦的竹简、两汉的帛书,以及南朝的卷轴,”
李敬年不愧是王氏的亲孙子,继续往老妇碎成渣渣的心上捅刀子,“可惜书院有规定,每个学生只能借阅两本,我今天也只看了两本,唉,那么多好书,只能以后慢慢看了……”
第415章 来得及?
李敬年是个好少年,自然不会说谎,只不过省去了些许内容。
东庐书院确实开放了藏书阁,而藏书阁里也确实收藏了唐氏藏书,这些书也确实任由学生们免费借阅。
但,也不是一点儿条件都没有。
唐宓不是傻子,她拿出来的唐氏藏书价值几何,没有人比她更清楚。
这样珍贵的藏书,她也不可能随意任人借阅。
想看书,可以,必须遵守藏书阁的规定。
东庐书院的藏书阁一共有三层,第一层书籍很多,但大多都是市面上可以看到的。
这一层的书,书院的所有先生、学生都能凭书院发放的借书证借阅,每次两本,每个月可以借四次。
第二层书籍略少些,却是价值很高的古籍,市面上很难看到,只在某些大家族或是皇家收藏。
这一层的书,书院的先生可以随意借阅,每次一本,每个月可借阅两次。
而学生们想要借阅,那么必须连续三个月月考都评定为优等。也是每次一本,每月可借两次。
第三层的书籍最少,却卷卷价值连城,是只存在于传说当中的绝版、孤本。
想要借阅这一层的图书,先生们必须在学院教书满一年,而学生们则需要连续八个月月考成绩为优等。
每次只能借一本,每个月可借一次!
要知道,一年里扣除春假、秋假以及各种重大节日假期,满打满算也就上八个月的学。
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在这一年里,每次月考都要拿到优等,才能有机会登上藏书阁的三楼。
这还只是借阅,想要抄书,还有更加严苛的条件。
对于唐宓制定的种种条件,不管是先生还是学生、家长都能理解。
毕竟唐氏藏书太过珍贵,万一有人心怀叵测,交上一年的学费,却不去上课,整日里泡在藏书阁。
用不了多久,这人便能将藏书阁的书看一个遍,没准儿还会偷偷抄录。
唐宓之所以拿出藏书,为得是给自己学院的学生发放福利,而不是敞开大门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窃取唐氏典藏!
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唐宓早早就命人将藏书阁的藏书目录印成册子,每个学生发放一本。
册子上详细注明了每一层都有什么书籍,并说明想要看某一层的书籍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条件。
李敬年也收到了一本,趁着午休的当儿,他大致翻阅了一遍。
所以,此刻,他才能对邻居们侃侃而谈。
虽然李敬年隐瞒了借书的条件,但闻声纷纷走出家门的邻居们,听了这话,忍不住惊呼出声——
“老天爷,十八娘竟真的将唐氏藏书都拿了出来?”
“真有先秦的古籍,两汉的珍藏,以及南朝的绝版书?”
“哎哟哟,除夕那晚,我还当她只是随口说说,没想到她真舍得啊。”
后街住着的李氏族人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最先跟王氏说话的老妇也反应过来,瞪大眼睛看着李敬年,“真、真有那么多珍贵的藏书?书院的学生可以随便借阅?不要钱?”
她和大多数人想得一样,觉得除夕那晚唐宓为了吸引人,故意丢出唐氏藏书这个噱头。
而事实上,唐宓极有可能只拿出几本来装装门面。
可现在听李敬年这么一说,似乎她们都猜错了,人家十八娘就是这么“大方”!
“很多,书院专门发了藏书阁的藏书目录,我数过了,足足万卷!”
李敬年挺起小胸脯,目光灼灼的说道:“其中绝版、孤本书籍达到一千余卷。”
哗~~
围观的族人们惊呼出声,“天哪,竟有这么多书?”
“这些都给学生们看?还准许抄录?”老妇颤着声音再三确认。
李敬年澄澈的大眼对上老妇急切的双眼,用力点着小脑袋。
老妇脚下一个踉跄,险些跌倒在地上。
“啊啊啊~~”老妇恨得用手直捶自己的胸口,她真是个蠢妇啊,怎么就拦着孙儿们不去东庐书院?
呜呜,没了三千多贯钱不说,还错过了李克己这位海内名士。
最最要紧的是,他们更是错过了唐氏藏书啊。
之前她家郎君就曾经嘀咕过,唐氏藏书价值连城,慢说那些原本了,就是随便一份手抄本拿到市面上,也能卖出个好价格。
若是她的孙子进了东庐书院,便能随时去藏书阁看书,到时趁机抄录了一两卷,拿回来便能换成大把的银钱。
弄不好,家里一年的花销就够了。
而藏书阁里还有一千多卷的绝版书哩,若是都抄录下来,那、那又能换回多少银钱?
她有三个孙子,轮番去抄书,既不会耽误了学业,还能给家里赚钱……
老妇越想越后悔,悔得心肝脾肺肾都针扎的疼。
其它族人也都懊悔不已,只是没有老妇这般失态。
王氏看得十分畅快,显摆完了,胸中的气也都出的差不多了,这才拉着孙子的手,笑盈盈的跟族人们告辞:“时辰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家了。明日一早,我们阿年还要去上课哩。”
说罢,在族人们羡慕的目光中,王氏祖孙两个进了自家大门。
王氏进了门,家中老仆便将大门关上了。
嘭!
黑漆大门发出一声闷响,让陷入无边悔恨当中的老妇醒过神来。
她望着紧闭的大门,拿帕子擤了擤鼻涕,用力跺了跺脚,一路朝李家大宅而去。
“咦,五娘,你这是干什么去?”
围观的族人见王氏这个猪脚都退场了,他们正欲散去,却看到老妇疾步往外走,不由得扬声问了一句。
老妇,也就是族人口中的五娘,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去主宅。”
去主宅干什么?
难道她要去求十八郎或是十八娘?!
族人们互视一眼,从对方的眼眸中都看到了热切与希冀:对啊,他们可以再去求一求十八郎夫妇啊。
之前他们判断有误,以为老祖宗厌弃了李祐堂这一支,便没有把孩子送去东庐书院。
现在老祖宗又将李祐明父子赶出了大宅,李祐堂未来家主的位子坐得很稳当,想必那件风波已经过去,而东庐书院又刚刚开学,他们现在送去,应该还来得及啊……
第416章 无耻
“今年来不及了!”想入学,请等明年!
李寿面对一群围拢上来的族人,干脆利索的帮唐宓拒绝。
“怎么会来不及?”
“对啊,书院不是今天才开学吗?只晚了一天而已。”
“是啊是啊,十八郎,之前家里有事,这才耽搁了。”
“都是一家人,何必这般计较?”
族人们七嘴八舌的说着,那表情,仿佛在责怪李寿太不近人情。
嘭!
李寿将茶盏重重的放到小几上,发出一声闷响。
众人被吓了一跳。
李寿表情很冷,声音更冷,“去岁除夕,我家娘子便告诉诸位,她欲开办书院,并拟定开学时间为来年二月。”
他的目光在众族人面前一一掠过,如同锋利的宝剑,刺得众人纷纷避了开来。
“今年二月初二,东庐书院正式开始招生,我家娘子担心诸位不知道,便特意命人挨家挨户的通知,”
李寿的语调没有起伏,“还特意提醒诸位,自二月初二起截止月底,都可以去报名。报名也简单,只需带着孩子去平康坊的书院登记一下名讳即可。结果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只有几位族人去报名,其他人,竟似半点回应都没有。”
家里有事?
忙?
哈,真是开玩笑,什么要紧的事能一忙就是一个月?
“……那、那什么,之前是我们做得不对,”
人群中有跟李寿关系略好些的,不好意思的说道:“可、可十八郎,咱们到底是一家人啊。书院才开学一日,再加入几个学生,应该也不是什么麻烦事吧?”
“对啊,十八娘若是恼了我们,我们亲去给她道歉也成。”
“对、对对,咱们什么都好说,就是别耽误了孩子的课业啊。”
一群人经过短暂的沉默后,又叽叽喳喳的叫嚷起来。
李寿抬起一只手。
众人方渐渐住了口。
李寿道,“不过是加几个学生进去?你们都是这么想的?”
众人迟疑了一下,但还是点了点头。
李寿嗤笑道:“今天加几个进去,明天又有人觉得书院里规矩严苛不想去了,后日又后悔了、想再去……诸位,无规矩不成方圆啊。”
众人还要再说什么,李寿又道:“再者,东庐书院不比普通书院。诸位可能也听说了,东庐书院的束脩不便宜,相对的,书院将针对每个学生配备院服、学舍、以及教材、教具。这些,都需要提前订制。”
李寿的意思很明白,你们若非要中途加入,也不是不可以,但东庐书院的一切福利,你家孩子都享受不到。
没有福利?
开什么玩笑!
他们火急火燎的来求十八郎,为得不就是想享受东庐书院的超好福利。
现在却告诉他们,想去听课,可以,但也仅止于听课,其它的,木有!!
“十八郎,你说的这些我们都懂,不就是订制需要时间嘛,嘿嘿,没关系,我们可以等。”
有心思灵透的,很快反应过来,舔着脸笑道。
“对啊——”
众人正要附和,却看到李寿嘴角扬起一抹嘲讽,他们硬生生的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诸位,东庐书院是我家娘子的产业,她肯免费接纳李氏宗族的子弟,已是看在大家同根同源的份儿上,结果——”你们还不领情。
李寿摇了摇头,一副很无奈的样子。
众人的表情都有些讪讪。
李寿接着说:“我家娘子开的是书院,而书院是什么地方?教书育人,最是讲究诚信!诸位的做法,让我很难相信你们能遵守书院的规定。”
免费的东西,人们往往会不珍惜。
如果他轻易开了口,任由那些族人想来就来,那么日后,他们也会想走就走!
因为他们觉得,只要他们愿意,东庐书院便是可以任意来去的地方。
如果唐山长不同意,他们便会闹。
反正只要他们一闹,便能达成目的!
如此,东庐书院也就没有什么规矩可言了。
唐宓的心血也将付诸东水。
李寿不开这个先例,也不纵容族人:都是成年人了,既然做出了选择,那么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众人又是一番求情,结果李寿根本不为所动。
最后,众族人只得怏怏而归。
待他们走出李家大宅,返回后街的时候,才猛然发觉:咦,怎么少了一个人?!
对啊,五娘呢,怎么不见五娘?
五娘在哪里?
答曰:益康堂!
这位五娘,最善算计,族中人称“算筹子”。
大到祖产、家业,小到鸡毛蒜皮,就没有她不算计、算计不到的。
平白“损失”几千贯乃至更多的钱,她如何能受得了?
不过,五娘向来精明,深知一个道理,站队就要立场坚定,墙头草什么的最要不得。
她既然在老祖宗和十八郎之间选择了老祖宗,那么就要坚定的站在老祖宗这一边。
所以,她来李家大宅,并不是众人所猜测的那般是来求十八郎夫妇的,她是来找老祖宗滴。
“老祖宗,事情就是这样,”
五娘恭敬的跪坐在下首,先细细的将王氏祖孙说的话复述了一边。
老祖宗慵懒的靠在隐囊上,眯着眼睛,远远看去仿佛睡着一般。
五娘却知道,这位正认真听着呢。
你没见他的耳朵微微动了一下?
“嗯~”老祖宗从鼻子里哼了一声,权作回应。
五娘似是得到了激励,继续说道:“都是李家子孙,没道理东庐书院这般优厚,家学里却甚是惨淡啊。”
老祖宗缓缓睁开眼,深深的看着五娘。
五娘毫不畏惧,反而掰着手指说:“一年四季、每季两套衣裳;每日提供两餐,餐餐三素一荤一汤;上万卷唐氏藏书,可随意借阅……这些,咱们家学也要有哇!”
老祖宗挑眉,凉凉的说了句:“五娘,天才黑你就睡着了?”还做出这样的美梦?
话说,这些东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