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非有李其珏及时搀扶,他差一点就站不起来了。

    “唔,这一餐用得甚是舒心啊。”

    老祖宗人老成精,哪里看不到李祐明父子的小动作,他浑浊的老眼里闪过精光。

    若是仔细观察的话,便会发现,他的那道眼神里充满了得意,以及丝丝的不屑。

    他继续用慈爱的语气说道:“二郎啊,几个孩子里,还是你最孝顺!”

    李祐明的腰都要断掉了,疼得他冷汗直冒,听了这话,仿佛三伏天喝冰水,浑身的毛孔都舒展开来。

    他裂开嘴,满是皱纹的脸上却有着孩子般满足的笑容,“只要阿爹舒心,我就放心了。”

    “好孩子!”不过是些不费力气的口头表扬,老祖宗说起来很是轻便。

    父子两个有说有笑,远远看去,早已须发皆白的李祐明躬身立在更加老态的老祖宗榻前,父慈子孝,这画面简直就是“孝道”的最美诠释啊。

    李祐堂一脚踏进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这样一幅场景。

    他用力攥了攥拳头,脑海里一遍遍的回放着李寿跟他说的话。

    没错,他现在可比李祐明有用多了。

    李祐明只能像个奴仆一样在父亲面前卖好,而他却在为李氏的未来努力。

    想到这里,李祐堂扯出一抹笑,大步走到榻前。

    “儿请阿爹安,”李祐堂恭敬的行礼,“阿爹,您的身体好些了吗?”

    老祖宗松弛的眼皮耷拉着,冷冷的说了句,“终于知道来探望我这个老汉了?”

    这话说得,很不客气啊。

    几乎是在指责李祐堂“不孝”!

    李祐明听了十分兴奋,适时的在一旁煽风点火,“哎呀,阿兄,你怎么才来啊。你这是有多忙啊,竟连给父亲端碗汤药的时间都没有?”

    李祐堂气得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这个双生弟弟,简直生来就是跟他作对的。

    从小到老,六十多年了,李祐明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想方设法的针对他、陷害他!

    在父亲跟前上眼药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

    不气,我不气,我不跟老废物一般见识。

    李祐堂深深吸了口气,不理李祐明,恭敬的对老祖宗说,“阿爹,今天儿去议事堂了。”

    老祖宗抬起了眼皮,目光灼灼的盯着李祐堂,“怎么,氏族志定稿了?”

    说实话,氏族志年前就已经编订了差不多了,就差拿出来在大朝会上讨论了。

    李祐堂想起李寿的话,故意做出气愤的样子,“阿爹,您老不知道啊,那个李鸿锦甚是可恶,竟然说、说——”

    事关自家在世家的排名,老祖宗不再跟儿子置气,他坐直了身子,冷静的问道:“李鸿锦说了什么!”

    李鸿锦也姓李,却不是赵郡李氏,而是前朝时才进入世家行列的陇右李氏。

    陇右李氏是北地大族,与胡人通婚,家族中融入了一定的胡风,那就是彪悍。

    与老牌世家不同,李氏军功起家,且几代以来都是武将。

    唯有李鸿锦是个例外,他没有从军,而是选择了读书。

    如今已经做到了宰相,虽然在五相中的排行靠后,却也是实打实的权臣。

    同为李氏,两家却不是一个祖宗,且互看不顺眼。

    赵郡李氏觉得陇右李氏是暴发户,是粗鄙军汉,根本不配做世家。

    而陇右李氏嫌弃赵郡李氏酸臭腐朽,不思进取,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应该早日踢出世家甲等行列!

    两家积怨已久,现在重修氏族志,李鸿锦会朝李氏发难,老祖宗一点儿都不奇怪。

    “李鸿锦说、说咱们李氏三代无公卿,早已不复祖上的荣耀,该、该退出甲等!”

    李祐堂起初是做戏,但想到李鸿锦说这话是的模样,他也忍不住真的生起气来。

    老祖宗一拳砸在小桌上,力道很大,震得桌上的盘盏叮当作响。

    “竖子,尔敢辱我李氏?!”

    老祖宗恨声道,“谁说我李氏无人?如今十八郎不是已经位居三品?!”

 第402章 还得靠李寿哇

    “对啊,我们还有十八郎!”

    李祐堂挺起腰杆,轻蔑的看了李祐明父子一眼。

    像个奴婢一样在老祖宗榻前侍奉算什么?

    阿寿说得对,老祖宗最看重李氏。唯有对李氏的发展有用,老祖宗才会器重。

    就算李祐明比奴婢侍奉得都好,也比不过他家阿寿的一句话!

    老祖宗就像个修行千年的老狐狸,眼睛毒得很,哪里看不出李祐堂的小得意。

    不过,李祐堂确实有得意的本钱,谁让他有李寿这个好孙子呢。

    老祖宗垂下眼睑,掩藏住眼底的冷意,再抬起眼时,眼中满是慈爱:“说起来,我也有好几日没有看到十八郎了。大郎啊,你命人把十八郎叫来,我有话问他。”

    “是!”李祐堂的声音比谁都洪亮。

    前些日子,因着家学和书院的事,老祖宗恼了他们这一房。

    紧接着又把李祐明父子两个叫了回来,却不许他李祐堂近身,对李寿夫妇更是十分冷漠。

    李祐堂不是傻子,当然知道父亲的意思。

    现在,父亲忽然改口,还命他把十八郎叫过来,这、这是不是意味着家学这件事已经过去了?

    李祐堂暗自窃喜,效率非常高,不多时,便让心腹常随将李寿唤了来。

    “儿请老祖宗安!”

    李寿恭敬的行礼,俊美的脸上如往常一样亲切,全然看不出,他已经在暗中跟曾祖父交过一回手了。

    “嗯,起来吧。”

    老祖宗一指榻前的鼓墩,“坐。”

    李寿谢了座,在李祐堂下首坐下。

    而他们祖孙对面,则是李祐明父子。

    四个人,相对而坐,仿佛对垒的两军。

    事实上他们跟敌人也没啥区别了,至少李祐明和李其珏恨不得生吃了李寿!

    “大郎,你把今日在议事堂的事仔细说一遍。”老祖宗靠在隐囊上,沉声说道。

    李家三代没有出公卿,这是事实,李氏在没落,这也是事实。

    这样的李氏,却依然居于世家甲等,除了陇右李氏,相信其它的世家也都看着不舒服吧。

    李祐堂回想起今日在议事堂,脸上的得意之色全部褪去,只剩下了颓然与愤恨,“李鸿锦辱我李氏,顾、郑两人坐视,王氏子言语中对我李氏也多有不敬!”

    世家的位置就这些,可外面有那么多人想挤进来,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每次编订氏族志,对于世家而言,真真是一场硬仗。

    李祐堂底气不足,在一众宰相、九卿中间,实在是没有多大的话语权。

    今日被围攻,更不是稀罕事。

    往日他在外面吃了瘪,都不敢回来告诉老祖宗,唯恐让老父觉得他没用。

    可经过李寿的一番提点,李祐堂觉得,他是该让族里人知道,他们李氏如今的处境是何等艰难。

    更让老祖宗明白,他李祐堂为了帮李家争取利益,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所幸我们还有十八郎,最后顾琰帮着说了句公道话,今天才算有个善了。”

    李祐堂满脸灰败,叹气道:“否则,唉——”

    他们李家怎么就陷入这般尴尬的境地了?!

    老祖宗脸上晦暗莫名,他当然知道李家为何会衰败。

    只是,当着儿孙的面,自己肯定不能说是他这个做老祖宗的无能,这才让李家沦落至此。

    扭头看向李寿,老祖宗道:“十八郎,你怎么说?”

    “最了解世家的肯定是世家,”

    李寿双手搭在膝头上,淡淡的说道:“李氏确实三代没有出过公卿了,但也从未在朝堂上消失!”

    “没错,咱们李家离衰败还远着呢。”老祖宗满意的点头,别人想踩李家,也要看看李家的儿孙们答不答应。

    别人不说,单是自己面前的李十八就不是好相与的。

    老祖宗就不信了,李寿会任由外人欺侮李氏。

    果然,就听李寿低沉的嗓音响起,“陇右李氏也不是完美无缺。”

    都是豪门望族,谁家还没个不肖子孙?没点子污糟事儿?

    老祖宗眼睛一亮,“你查到什么了?”他就知道李寿不会坐视不理。

    李寿看了眼老祖宗,然后说道:“去年腊月,李鸿锦的侄子为了个胡姬与人争执,打伤了户部一主簿的儿子,那主簿惧怕李氏势大,含恨忍了下来,并未声张开来;李鸿锦门下的管事,谋夺他人良田,逼得无辜农户险些家破人亡……”

    仗势欺人什么的,哪个豪门里没有那么一两件?就算世家家教森严,但也防不住还有狐假虎威的狗腿子啊。

    只要想找茬,总会有办法。

    老祖宗愈发满意了,“好、好,哈哈,我就知道十八郎是个能干的。”

    被老祖宗夸奖,李寿也没有露出什么惊喜的表情。

    继续掰着手指说道:“顾家,顾氏族长在老家比当地县令还要威风,顾氏祠堂被戏称为‘二衙门’;顾琰的庶孙被先生训斥,竟暗地里指使人将先生打伤;顾琰的堂侄女儿给人做继室,却虐待原配所出的一双儿女……”

    老祖宗唇边的笑意愈发浓郁。

    李寿还在说:“郑家,郑文洲的族弟打着他的旗号,借‘行卷’之名,专门欺骗勒索外地学子;郑文洲一堂侄,气死发妻,竟将伎子出身的侍妾扶作正妻……”

    李祐堂越听越开心,恨不得大喊几个好。

    哈哈,不愧是他的好孙子啊,短短的时间里,竟查出这么多豪门隐秘。

    李祐堂已经可以想象,待明日再去议事堂,他将各家的丑事摔到他们脸上的时候,他们将会有怎样的气急败坏。

    李祐明和李其珏父子却面沉似水,目光森寒的看着侃侃而谈的李寿。

    李寿感觉到了这对父子的目光,却丝毫不在乎,他甚至还十分挑衅的看了两人一眼。

    “十八郎好手段,”李其珏被气得不轻,咬牙道,“我竟不知,堂堂侯爷竟比锦鳞卫都尉还要消息灵通。”

    李祐明不愧是李其珏的父亲,很快就明白了他说这话的意思,也笑着说:“是啊,十八郎,我真是有些好奇,这世间还有你不知道的秘密吗?”

    这话,有些居心叵测。竟是暗指李寿是圣人豢养的鹰犬,专门替皇家搜集情报。

    话说情报人员,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都不是多么光彩的存在。

    尤其是李寿,世家贵公子、三品安西侯,李祐明父子这般说他,绝对是最大的羞辱。

    老祖宗笑容有点儿冷,或许李祐明自己都不知道,他的这句话,对老祖宗的触动最大。

    不过,就目前而言,李家还要靠李寿,老祖宗暂时按下心底的猜测与惊疑,笑着说:“十八郎,你继续说……”

 第403章 盐(一)

    “圣人命我入户部。”李寿神色平静,并无半分炫耀的意思。

    “什么官职?”老祖宗眼睛biubiu直放光

    应该不是尚书一职,李寿太年轻了,满打满算也才不过二十七岁。

    就是做侍郎,也、也有些不够啊。

    倒不是说他资历浅,李寿十三四岁就入了仕,禁卫、虎贲、西北军……做了十多年的官,官阶也一直做到了正三品。

    户部侍郎也是正三品,却比李寿副将的官职分量重多了。

    且意义也不同。

    现在不比新朝建立那会儿,那时先帝重武轻文,同品级的武将要比文臣更有实权。

    当今圣人登基后,有计划的收拢兵权,全力推行科举,文官的地位日益提高,而武将们渐渐被削弱。

    连那些开国老将们都只剩下了尊荣的爵位,没了实权,更不用说那些小字辈的中青代了。

    在如今,同品级的官职,文官隐隐的比武官要高出半阶。

    最最要紧的是,文臣可以登顶做宰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朝管理者。

    而武将呢,撑破天就是大将军,可现在的大将军能跟过去相比吗,手下没兵的大将军顶多就是个虚职啊。

    老祖宗一直想让李寿转回做文臣,为得就是能让李家再出一个宰相。

    “户部侍郎。”

    “竟是户部侍郎?”老祖宗喜出望外,别有深意的说道:“圣人果然待你不同啊。”

    现在虽只是二月,但旱灾已经有了苗头。

    冬日无雪,春日无雨,老天仿佛格外吝啬,四五个月了,半点水都没降下。

    天灾避无可避!

    所幸圣人早已得知消息,提前做好了准备。

    一旦天灾降临,朝廷便会赈灾、抚民。

    而这些都是户部的差事,李寿入了户部,还是二把手的户部侍郎。

    什么?

    你说户部还有尚书这个一把手?!

    老祖宗浑浊的老眼里精光闪烁,别看他足不出户,可朝中的事根本就瞒不过他。

    户部尚书柳大明,今年已经六十九岁了。

    而在大梁,如无特殊情况,官员年满七十岁便要致仕。

    柳大明距离退休不足一年时间,这位也是个心思通透的,眼看自己要致仕了,便不再整日里操劳,省得自己做官几十年在最后一年上栽了跟头。

    不是今天告个假,就是明天称个病,反正要紧的、得罪人的差事,他是半点不沾。

    这样一个擎等着退休的老臣,你能指望他做出什么样的政绩?

    等天灾爆发,柳大明不直接病倒就不错了,他根本不会冲锋在前。

    如此,户部便会由二把手说了算!

    只要李寿去户部后好好办差,待天灾过去,圣人论功行赏,定不会亏待了他。

    来年柳大明致仕,李寿身上又有大功劳,接任户部尚书也不是没有可能。

    或许,圣人就是打着这个主意,才把李寿调入户部!

    老祖宗越想越兴奋。

    李寿做了一部尚书,距离拜相还远吗?

    没准儿在他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李氏重现荣耀的那一天!

    李祐堂也不傻,老祖宗想到的事,他也意识到了。

    唔,老父年近九旬,许是看不到十八郎拜相了,但他还不算老,只要努力活着,定能等到。

    想到这里,李祐堂兴奋不已,看向李寿的目光满是慈爱与欣慰。

    这一幕,只把李祐明父子刺得眼睛生疼、心里泛酸。

    尤其是李其珏,自己拼命算计,如今却只能靠个女人。

    而李寿呢,就因为出身好,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得到一切。

    贼老天,你真是太不公平了!

    李寿若是听到李其珏的心声,定会嗤笑一声:公平?当年他一落地就没有父亲,宗族不肯承认他的存在,最后只得在外家长大,那时,怎么没人跟他说“公平”二字?!

    “阿寿啊,圣人这般待你,你可要仔细当差才是。”

    老祖宗不知李祐明父子的感受,就算知道了,他也不在乎。

    他笑眯眯的看着李寿,声音轻柔得不像话。

    李寿点头,“是,儿省得。”

    “阿爹,时辰不早了,儿子服侍您洗漱吧。”

    李祐明实在不想看到老祖宗跟李祐堂一系和睦的画面,出声提醒道。

    老祖宗看了眼沙漏,唔,时辰确实不早了。

    作为一个重视养生的人瑞,老祖宗一向是早睡早起。

    不过,他却没有接受次子的殷勤,摆手推开李祐明搀扶的手,沉声道:“二郎啊,你也不是小年岁的人了,这几日一直在我榻前侍奉,着实辛苦。这样吧,今个儿你和阿珏便回去吧,好生休息——”

    “阿爹,”李祐明傻眼了,老祖宗这是什么意思,要赶他走?

    话说,今天早上老爹还提了句,让他一家搬回大宅呢。

    怎么现在——

    李祐明也不笨,眼珠子在李祐堂、李寿这对祖孙身上转了转,心里暗骂一声“该死”,脸上却仍是一副担心老父康健的表情,“您身体还没有彻底康复呢,跟前怎么能少了伺候的人?再者,儿子不累。侍奉您老人家,儿开心还来不及,哪里会有什么辛苦?!”

    李祐明一边说着,还不忘给儿子使眼色。

    李其珏却没有开口,因为他了解老祖宗,知道他既做出了决定,便不会轻易更改。

    “好了,二郎,我知道你孝顺,但你若是累病了,难道我这个做父亲的就能安心?”

    这年头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儿子若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那也是对父母的不孝。

    老祖宗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李祐明再有不甘,也不能多说什么了。

    只得怏怏的跟李其珏告辞离去。

    李祐堂“好心”的亲自将弟弟、侄子送出了益康堂。

    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李祐堂得意的哈哈大笑。

    李寿却没心思计较这些,从益康堂出来,又跟李祐堂行了礼,便快步回了桂院。

    唐宓含笑迎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