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说她开书院的想法极好,教书育人,乃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他李克己没有别的本事,就是有一肚子的学问,届时,只要唐宓需要,他便会来给她掠阵!
王氏也满脸激动,她是个内宅妇人,这些年守寡,很少外出交际,冯谯、柳俊、李贤之类的名讳,她并未听说。
但李克己的名号太响了,且成名二三十年,就连王氏也听闻了他许多传说。
一听唐宓的书院竟然有这尊大佛坐镇,王氏恨不能立刻把孙子送过去。
“十、十八娘,李先生真的会在你的书院教书?”
她的声音都开始发抖了,满眼热切的看着唐宓。
唐宓对上她的目光,轻轻点了下头。
王氏刚刚已经被族中女眷搀了起来,这会儿,她忽然噗通一声,朝着唐宓就跪了下来,“十八娘,刚才是我老糊涂了,明明知道你与家学的事没什么相干,却硬要找你讨要说法。十八娘啊,看在我一心为了孙子,又上了年纪的份儿上,你千万别跟我计较啊——”
唐宓被唬了一跳,慌忙躲避开来。
开玩笑,王氏是祖母辈分的人,在这祠堂里,李家列祖列宗都看着呢,唐宓若是受了她的礼,不用老天爷降下神雷劈她,只李家老祖宗们都不会放过她。
看着王氏倒向唐宓这一边,柳氏的脸黑如锅底,险些扶不住拐杖。
萧氏却有种“果然如此”的表情,心里有些发酸:这唐氏,怎么什么事都难不倒她?
而刚才出言非议过唐宓的族人,脸上讪讪的,心里却有些惴惴。
眼见王氏跪地谢罪,他们也在想,呃,要不要先给十八娘服个软?
毕竟这是关乎子孙学业的大事,自己弯个腰,却能换来儿孙们拜名师的机会,这买卖,不亏!
唐宓不管别人的想法,她躲开王氏的跪拜,与李寿一起,两人一左一右亲自将王氏扶了起来。
“叔祖母,您要折煞晚辈啊。”
唐宓能明白王氏为何这么做,愈发觉得这个女人不容易。
或许她泼妇了些,但说到底,她也只是个一心为了儿孙的可怜妇人。
王氏抓住唐宓的胳膊,急急的说道:“十八娘,你别误会,我、我不是有意的。”
这会儿王氏也反应过来了,她确实不该跪求唐宓,她这样做,根本就是用道德绑架了唐宓,有逼迫的嫌疑啊。
天地良心,她是真的想求唐宓,绝无半点其它的想法!
唐宓轻轻拍拍她的手,绝美的脸上写满了理解,“叔祖母,我知道您不是有意的。您放心,只要阿年想读书,就可以来我的书院。”
唐宓又抬起头,环视四周,朗声说道:“还有诸位族人,若是家中有适龄的孩子,都可以送到我东庐书院。”
“真的?咱们家的孩子也能去读书?”
“哎哟哟,我家二郎也能成为李先生的学生了!”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过了年我就把家里的臭小子送去。”
李氏族人欣喜不已,祠堂顿时热闹如菜市场。
不过,一片欢喜声中却夹杂着几个不和谐的声音。
“有什么好?那个什么东庐书院能提供免费的饭食?免费的笔墨纸砚?”
“对啊,还有份例钱,每个孩子一个月至少一贯钱哩。”
免费的吃食、文具以及读书贴补,是李家家学的福利,很多族人也正是惦记这些东西,才会将家学弄得乌烟瘴气。
这几个人一说,热闹的气氛略略停滞了片刻,但很快又热闹起来。
那些免费的东西固然吸引人,可李克己更加有吸引力啊。
不就是没有福利了嘛,还有可能需要自家花一些钱,可这些跟孩子的前程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结果,唐宓却给了他们另外一个惊喜,“是的,我的书院没有免费的东西,还要交学费,不过,李氏子弟就读,可以免除学费。若是学得好,还有奖学金,奖学金从二十贯到二贯不止……”
“这么好?”
王氏脸上的惊喜却褪去了,她在担心啊,担心唐宓的东庐书院会成为第二个家学,再次被李氏族人弄得一团糟!
第384章 战栗
就这么好!
唐宓精致的小脸上满是自信,她的书院,还有更多的福利呢。
“诸位都知道,我唐氏藏书丰富,”唐宓一边说,一边扫视在场众人。
果然,大家听了“唐氏藏书”四个字后,脸上都露出了激动。
唐氏藏书嗳,许多只存在于传说当中的珍品、孤品,还有市面上根本就见不到的绝品,统统都在唐氏藏书的书目里。
李家老祖宗当初会同意李寿和唐宓的婚事,一部分是因为跟李寿的赌约,而更大一部分,则是为了唐氏藏书。
那可是无价的珍宝啊,引得无数人垂涎,哪怕是那些世家豪门,也眼热不已!
而听唐宓这话的意思,她这是要把唐氏藏书拿出来?
老祖宗浑浊的老眼里闪过一道道精光。
唐宓缓缓说道:“书院建成后,我将拿出一部分的唐氏藏书填充到书院的藏书阁。凡是书院的先生和学生,都可以免费借阅、抄录。”
轰~~
李氏族人兴奋得不知说什么好。
这年头讲究敝帚自珍,尤其是世家门阀,他们的东西,哪怕是个菜谱,都要小心的藏起来,绝不会流到外面去。
藏书什么的,更是家族守护的重点,就算是世交好友,想要借书,也需要耗费极大的人情。
抄录之类的,不要轻易去想,因为这需要人家主人的同意。
一般情况下,书主人是不会同意的,让你看看就不错了,还想抄录?这么能耐,你咋不上天呢!
如果没有得到人家的许可就抄书,无异于盗窃!
似唐宓这般,将藏书拿出来供书院的先生、学生免费阅读、抄录,绝对是天大的福利啊。
李家家学那点子福利跟这个比起来,真真是不算什么。
唐宓又道:“书院还会推出助学金,帮扶那些家境贫寒的子弟。另外,还有勤工奖学的机会,也就是学生帮书院做事,书院付给学生酬劳。大家可以放心,书院是清贵之地,不会让学生们做太重的体力活,而是类似一些抄书啊、整理宿舍啊、膳房帮工的活计……”
唐宓每说一项,李氏族人就惊叹一番。
有心思活络的人,已经偷偷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如果唐宓说得都是真的,那么自家孩子去她的书院读书,只要用心读,非但花不到家里半文钱,反而会赚钱。
而那些赖在家学吸血的族人听了,眼睛也是一亮:嘿,这个东庐书院,可比家学油水大多了。
唯有王氏、及那些深受家学寄生虫坑害的人,脸上却满是担忧之色。
王氏嘴巴张了又张,数次想开口,都找不到插嘴的合适机会。
唐宓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底,对王氏这个李家“极品”的观感更加好了。
不管王氏为书院担心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但她确实是在为书院考虑。
唐宓勾了勾唇角,她的大饼已经画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讲条件。
只听她话锋一转,来了个“但是”,“书院不是东西二市,可以随意来去。我的书院,入院可以免试,但每个月都有考核,连续三个月通不过考核,将会被直接劝退!”
哈?
还、还有劝退一说?
众人心思各异,有人欢喜有人愁。
但不管大家是个什么心思,唐宓哪所现在还没影儿的书院,已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至于刚才的混乱,再无人关注。
柳氏看到唐宓在人前谈笑风生、应对自如,心里的怨恨达到了顶点。
连李家最麻烦的泼妇都没能成功为难住唐宓,这唐氏,居然如此难缠!
萧氏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出,所以并不意外。
她甚至比柳氏多想了一层,如果唐宓的书院真如她所说的那般,那么李家族人将会争前恐后的将自家孩子送到书院。
至于李家家学,或许还有一些寄生虫继续赖着不走,但他们的好日子也长不了。
试想一下,一边是有名士坐镇、福利满满的书院,一边是有些许福利、更多的却是纷乱的家学,但凡是稍微为孩子考虑的家长,都会选择前者。
李家族人并不是所有人都贪恋家学那点子福利,过去他们是没有其它选择,只能让孩子在家学读书。
既然没得选择,又眼瞧着有人在家学捞油水,很多人心有不甘,就跟着一起捞。
正所谓法不责众,家学吸血虫多了,家学便成了宗族里绝大多数族人的共同利益,有人想动,族人第一个不答应。
可一旦家学的人少了,吸血虫成为少数派,没有占到好处的族人反倒成了多数派,不用主家出手整治,大多数的族人都会先跳出来要求整治。
如此,家学的问题便彻底解决了!
李家家学将会慢慢退出舞台,而唐宓的东庐书院将会成为新的家学。
李氏族人的子弟慢慢都会成为唐宓的学生。
唐宓的威信自然而然的就立了起来。
连带着,李寿和唐宓在李氏宗族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直至他们彻底掌握李氏!
想到这里,萧氏的神情严肃起来,看向唐宓的眼光中甚至带着一丝敬畏。
唐宓,根本就是早有预谋!
定是在管家的时候,唐宓发现了家学的种种乱象,然后便想办法解决。
开书院,其根本就是为了解决家学的问题,继而在族中树立他们夫妻的威信。
她,竟想得这般透、计划得这般深远?
不愧是自幼便有神童之名啊,之前自己母女输给她,真是一点儿都不冤。
萧氏暗自感叹的同时,也不忘去看老祖宗。
这个老不死的可还没糊涂呢,应该能看出唐宓的真正意图吧。
他这辈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掌控李家的一切。
萧氏暗自观察了二十多年,早已摸透了老祖宗的心思。
在萧氏看来,老祖宗竟与柳氏有些相似,对于权力有着无比的执着。
如今,还不等他咽气,李寿两口子便开始有计划的“接管”李家,嘿嘿,老祖宗岂能容许?
果然,李家老祖宗脸上已经没了刚才的惊喜,一双幽深的眸子在李寿、唐宓身上转来转去。
侃侃而谈的唐宓忽然一阵战栗,仿佛被毒蛇盯住了一般……
第385章 和解?
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李氏族人们兴高采烈的离开了李家大宅。
柳氏一脸颓然,直说自己累了,要去休息,便被下人们抬着回了百忍堂。
萧氏和顾氏作为管家主母,不能立刻回去休息,她们还要命人将前庭的一切都收拾稳妥。
唐宓原本也想留在来看着下人们将祠堂收拾好,并整理祭器等物,然后完好无损的入库。
如此,她的差事才算是圆满完成。
李寿却笑着说不用,他当着萧氏的面,笑得杀气腾腾,“这不是还有娘子嘛,她会帮着照看的。”
唐宓觉得李寿好天真,心里说:这位不给使绊子就不错了,你居然还想让人家帮忙?
“阿赫与我是亲兄弟,咱们是一家人,理当相互扶持,”李寿不管唐宓心里如何吐槽,转头看向萧氏,“娘子,您说是也不是?”
听李寿提及李赫,萧氏的脸顿时变得有些难看,心中也暗暗升起警觉。
李寿这是什么意思?
拿阿赫威胁她?!
李寿没急着说话,而是望了眼供桌后一层层的牌位,那些牌位透着岁月的痕迹,古朴而庄重。
每每站到它们面前,李寿血管里的血便流动得特别快,他与那些牌位甚至有种莫名的共鸣,仿佛他能跟先祖们沟通一般。
萧氏发现了李寿的动作,也回头扫视了一眼。
没什么嘛,不就是一堆历史悠久的木牌牌。
好吧,李家祠堂摆放的牌位全是用上好的乌木雕琢而成,不褪色、不变形、不生虫,百年不坏、千年不损,单是这木牌的本身价值就不菲。
就更不用说它所承载的意义了。
据说,李氏开山第一代先祖的牌位,距今已经近千年,是李家名副其实的宝贝,其地位仅次于李氏族谱。
千年来,数次战乱,李家几次迁徙,他们丢了金银珠宝、舍了房子田庄,也从未将祖先的牌位丢掉。
放眼众世家豪门,能像李家这般,将祖先牌位保护得这般好的家族,真心不多。
这也是李家傲视诸世家的原因之一。
萧氏到底是个从外面嫁进来的媳妇,无法理解李家人对先祖牌位的执着与信仰。
李寿见她这般,也不恼,淡淡的说,“东宫属官有空缺,我欲推荐阿赫入东宫。”
李寿说完,瞥了眼萧氏,又丢出一句,“当然,如果娘子觉得二皇子处更好,我也可以推荐阿赫去那里。”
萧氏眼里倏地迸射出一道亮光,“你可以让阿赫入东宫?”
很多人都看好二皇子,而远离东宫。
萧氏却不这么想,她自己就是前朝皇族,所以分外知道这份血脉带来的尴尬与危机。
萧贵妃、安乐侯他们是被野心迷了心窍,一味的幻想,根本没有考虑现实,所以才会生出让郑烨上位的想法。
相较于“血统高贵”的郑烨,萧氏更看好太子。
当今圣人就是太子即位,他分外看重这种传承,除非太子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否则他绝不会轻易废太子。
而就萧氏的观察,太子除了有个野心勃勃的亲娘外,并无任何劣迹。
监国的时候,兢兢业业;办差的时候,认认真真。
虽然没有多么惊艳的成绩,但胜在持重、沉稳。
太子还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孝顺,听父亲的话。
庚辰之乱时,姜皇后都被权利晃花了眼,太子却能抵挡住“君临天下”的诱惑,继续守着病危的父亲。
这份孝心,足以让圣人心里的天平偏向太子。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太子的母家虽是世家,但姜氏式微,太子与姜家并不十分亲厚。
太子妃亦是勋贵出身,跟世家没什么牵扯。
所以,太子更能秉承圣人的意志,继续推行削弱世家的政策。
反观二皇子,为了招揽更多的人心,也为了扬名,故意做出温润如水、礼贤下士的模样。
寒门士子、世家贵公子还有勋贵子弟,都是他极力结交的对象。
二皇子还受其母萧贵妃的影响,对世家非常亲近。
这、就严重不符合圣人的心意啊。
萧氏虽不在朝堂,却有她自己的消息来源,将这一切都分析得很透。
最后,她得出结论:如无重大变故,他日继承皇位的,定是太子!
这会儿一听李寿居然愿意推荐李赫入东宫,她欢喜的心都要飞起来了。
但很快,她的理智提醒她:李寿素来不喜他们母子,如今却无端帮阿赫,内里定有什么阴谋。
李寿看到萧氏戒备的模样,不禁有些好笑,暗暗摇了摇头,缓声道:“阿赫,虽与我不是同母所出,却也是我唯一的亲弟弟。”
李寿对自己的定位,是整个李家的掌舵人,为了家族计,就是普通的族人,他也会主动相帮。
更不用说与自己同父所出的亲弟弟了。
当然,这还有个大前提,那就是李赫也懂得身为李氏子的责任,而不是像个无知内宅妇人般,只盯着那点儿蝇头小利,或是一味的嫉妒。
萧氏定定的看着李寿,试图从他的眼中看出些什么。
李寿坦然的回视,目光坦荡,神情淡然。
良久,萧氏才苦涩一笑,自嘲的说了句:“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十八郎,我代二十郎谢谢你。”
接着她又看了眼唐宓,喃喃道:“我没有其它的奢望,只希望二十郎和二十四娘好好的。”
亲眼目睹刚才的那一幕,再加上管家这些天,萧氏终于看清一个事实:李家水太深,真心不是她一个毫无靠山的人所能搅动的。
就算她能哄得李其琛支持,她也未必能站稳脚跟。
因为,李其琛本身在李家就没有多大的话语权!
柳氏还好说,真正麻烦的是那位老祖宗。
萧氏只管了半个月的家,便感觉到老祖宗的无处不在。
老祖宗一日不去,李家就一日摆脱不了他的控制,当家主母也顶多是个帮老祖宗管事的大丫鬟。
家学、书院什么的,是李寿和唐宓强势出击的第一步,这表明,他们夫妇渐渐开始插手李氏宗族的事。
李寿和李其琛不同,他年轻、有靠山、有能力,就算对上老祖宗,也未必会输!
现在,李寿又表示,他愿意提携异母兄弟,萧氏的心总算有一丝的松动。
罢了罢了,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