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负娇宠-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是皇家垂涎,也只能讨要成品,而不是索取方子。

    食谱、秘方俨然成了世家底蕴丰厚的一种象征。

    两位小娘子提起自家的秘方,李家二娘也不甘示弱,自豪的说起了李家的烹茶秘技,还大方的表示,“下次去我家,我亲手煮给大家喝。”

    众人笑着应答,直说一定要去。

    气氛终于缓和了下来。

    王怀淑对郑家小大娘投以感激的目光,又在心里给李家二娘记了一笔。

    经过这一遭,她不敢轻易显摆了。

    小姑娘的话题从茶饮聊到了衣服布料,又从服饰聊到了诗词。

    说到最近才子们流传出来的文章,李家二娘眼珠子转了转,对王怀淑说:“王家大郎的才名享誉京师,阿王是‘王玉郎’的妹妹,想来文采也不会太差吧。”

    她的话刚说完,顾家小十一娘已经捂嘴笑了。

    郑家小三娘和李家五娘眼中也闪烁着笑意:京中谁人不知,王家农户出身,王鼐兄弟又是粗鄙的武夫,家中唯一的读书人便是王怀瑾。而王怀淑,不过是小小的庶女,听说还是跟着目不识丁的泼妇祖母长大,这样的人能有“文采”?

    王怀淑虽气恼李家二娘的不怀好意,却也感激她给了自己机会。

    哼,你们瞧不起我,那我就好好让你们知道知道厉害!

    她轻啜了一口暗香汤,缓缓的放下琉璃盏,慢悠悠的说道:“文采谈不上,不过是读了几年书,些许认得几个字罢了。”

    “阿王太谦虚了。”李家二娘见王怀淑似有推辞,赶忙笑着催促,“好阿王,就随便拿一篇文章让我们赏析一二吧!”

    王怀淑看了她一眼,淡淡的说:“阿李都这般说了,我若是再推辞就显得矫情。正巧前些日子给我家小侄女启蒙,我写了一篇蒙学的文章,在此读来请诸位斧正。”

    “蒙学的文章?”竟然真是文章,而不是诗词?

    众贵女都有些惊讶。

    王怀淑微微抬起下巴,轻声诵读:“人之初,性本善……”

    郑家小大娘只听了几句,脸色就变了。

    郑家诗书传家,她的祖父乃弘文馆学士,学识极其渊博。

    郑家小大娘自幼受熏陶,对诗书文章一道十分精通。

    只短短几句话,她便听出了这篇蒙学的精妙之处。

    此时大梁流行的蒙学教材不过《急就章》、《太公家教》等极少数的几篇文章,与王怀淑诵读的这篇相比,王怀淑的更简单易懂,且朗朗上口,内容也不是单纯的堆砌文字、只为押韵。

    “这、这篇文章叫什么名字?何人所做?”郑家小大娘颤声问道。

    “《三字经》,是小妹我闲暇时所做。”王怀淑读了一小段,扬起脑袋,神情很是自得。

    “你写的?怎么可能?”

    李家二娘跳起来质疑,“就凭你?一个寒门庶族出身的庶女?祖上十八代都没有出过读书人,偏你就能写书?”而且还是写的这种出色的蒙学文章?

    王怀淑的脸顿时黑了下来。

    李家二娘还在嚷嚷,“哼,别是你听了旁人做的文章觉得好,便偷偷拿来用吧。对了,你的阿嫂便是唐氏女,兰陵唐氏家学渊源,唐元贞的父亲更是已故唐太府,一生著书立说、教书育人,这篇文章定是唐元贞所做!”

    李二娘的一通胡乱嚷嚷,反倒给旁人提了醒。

    一直没有说话的平阳大长公主的女儿王十九娘忽的说了句,“提到唐家,我倒想起一事。前些日子太仆寺郑少卿的夫人过寿,我们姐妹去拜寿,郑家大娘唐氏便用‘暗香汤’招待我们。”

    说罢,王十九娘又恢复了安静。

    她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郑家的儿媳妇亦是出自兰陵唐氏,而唐绣却用“暗香汤”招待女眷,显然“暗香汤”是唐氏的秘方。

    而王怀淑,定是从阿嫂唐氏那里借来的秘方。

    由此再往下推理,王怀淑所谓的《三字经》也极有可能是“借来”的!

    李家二娘满眼鄙夷的看着王怀淑,“出身不好也就罢了,偏偏还要行盗窃之事。真丢人!”

    “……这篇文章确实是我写的,你、你们不要胡说。”

    王怀淑急了,怎么跟她想好的不一样?她都说了是自己所做,而且《三字经》从未出现过,这些人怎么就不信?

    就在这时,一个小丫鬟跑了过来,“诸位小娘子,抓周吉时已到,我们夫人请诸位移步正堂。”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整了整衣服上的褶皱,也不管王怀淑这个主人,直接跟着那小丫鬟往正堂而去。

    王怀淑气急败坏,咬牙追了上去。

    然而一行人刚刚踏入堂屋,便听到了奶声奶气的童音,正口齿清晰的诵读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李二娘回过头,眼含讥诮的看向王怀淑。

    而王怀淑却脸色煞白,身体摇晃起来。

    堂屋里,唐宓坐在方榻上,周遭摆了许多精致的小东西,她却看都没看,抬头挺胸的读着《三字经》,接收到众位女眷惊讶的目光,她内心有点儿骄傲:嘿,我就是如此神奇!

 第033章 十八郎

    “好,读得好,文章更好!”

    郑家大夫人击掌,满眼称赞的看向唐元贞,“阿唐,这是你写的?”

    唐元贞忙摆手,“我哪里有这样的本事?这篇文章乃家父生前所创,只可惜遭遇兵祸,尚未写完就——”

    唐元贞眼中浮现水雾,略带哽咽的说:“我有了三个儿女,方知道父母恩深,正巧要给猫儿启蒙,便想起了父亲的这篇未完成的文章,斗胆尝试续写。幸好父亲虽为写完,却已经将史料、素材等整理完毕,我照着父亲的手稿,勉强将这篇文章写完。”

    郑家、李家和顾家的几位夫人都暗暗点头。

    这才对嘛,这篇名为《三字经》的蒙学,听着简单,内容却极为丰富。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历史非常多。

    没有几十年的学问功底,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来。

    唐元贞虽家学渊源,但到底年轻啊。

    唐太府就不同了,那位可是前朝有名的大儒啊,宏文巨著都写的,更不用说这种蒙学了。

    “原来是唐太府的遗作啊~~”李家二娘故意拖长尾音,瞥了眼摇摇欲坠的王怀淑,冷笑道:“不知某人哪来那么大的胆子,连唐太府的文章都敢‘借用’,哼,还有脸说自己写的,我呸,真真没有自知之明!”

    郑家两位小娘子没有说话,但眼中的不屑却十分明显。

    还有李家和大长公主家的小娘子们,纷纷离王怀淑远远的,仿佛她得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传染病一般。

    王怀淑哪里还能待下去,用帕子捂住脸,踉跄着跑出了正堂。

    念完了《三字经》,唐宓用她的实际表现证实了她“神童”之名是名不虚传。

    众人惊讶过后,便是无尽的赞誉。

    什么不愧是唐氏后人啊,什么家学渊源啊,什么有福气啊……反正是什么好听说什么。

    有了唐家这块招牌,唐宓是神童的事实,众人也更容易的接受了。没办法,谁让人家基因好咧!

    接下来便是抓周。

    赵氏看了看案几上的沙漏,估算着时间,正准备宣布“抓周开始”,外头却跑来一个小丫鬟——

    “回禀大夫人,宫、宫里来人了!”

    赵氏一怔,旋即笑着迎了出来。

    堂客们也都愣了下,与亲近的人交换了个眼色:啧,传闻说得一点儿都没错,圣人对赵氏这个乳母果然不一般,连赵氏孙女抓周这种小事,圣人都还记得。

    来人是太极宫的内侍赵福,走在他前面的是个十一二岁的小郎君。

    赵氏看到那小郎君很是惊喜,“哎呀,十八郎怎么来了?”

    被唤做十八郎的小郎君腰身挺直、面容沉静,那冷峻的模样,根本不像个孩童。

    他在赵氏跟前站定,躬身行礼,“十八郎见过阿婆。”

    赵氏赶忙扶住十八郎的双手,上下打量着他,眼中的慈爱遮都遮不住,“几个月不见,十八郎又长高了!这些日子还好吗?”

    十八郎对上赵氏,冷峻的面容难得的柔和几分,“我很好。阿婆,您呢?诸事顺心否?”

    “顺心,我事事都顺心。对了,你今天怎么出宫了?可是圣人有何旨意?”

    惊喜过后,赵氏方想起堂屋里还有一群贵客,忙把话题拉回来。

    十八郎点点头,“舅舅听说阿婆的孙女抓周,特意让我带了些礼物。”

    赵福见两位寒暄完毕,极有眼色的凑过来,先给赵氏见了礼,然后才说道:“好叫夫人知道,圣人听闻王家出了个小神童,甚是惊奇,命小的前来观礼,并赏赐文房四宝一套、新书四套及缭綾、蹙金绣若干。”

    万氏、赵氏和唐元贞等王家女眷赶忙上前谢赏。

    十八郎亲自扶起赵氏,“阿婆请起,吉时快到了吧?府上还是照常进行仪式吧,千万别耽搁了。”

    赵氏反手拉着十八郎的手,携众人一起来到方榻前。

    李家的两个小娘子站在人群中,神色复杂的看着十八郎。李五娘甚至轻声唤了声:“十八弟!”

    而大长公主家的十九娘和二十二娘却欢喜的跑了过来,凑到近前,开心的叫着:“阿兄,阿兄,你出宫啦!”

    十八郎微微笑了笑,“小十九、小二十二,你们也来了。”

    “恩恩,阿兄,我给你说啊,王家的小三娘可厉害了,才刚满周岁呢,就会读书了。”

    王二十二娘亲昵的挽住十八郎的一个胳膊,笑嘻嘻的跟兄长八卦。

    赵氏见他们兄妹亲热,不欲打扰,给十八郎递了个眼色,便去主持抓周了。

    王十九娘等赵氏一走,迅速的抱住十八郎的另一只胳膊,“对啊、对啊,可惜阿兄你来晚了,刚才还有个大笑话呢,待会儿我说给你听。”

    十八郎含笑听着,任由两个妹妹拥簇着向前走。

    众人围站在方榻前,赵氏一声“吉时到”,宣告唐宓的抓周仪式正式开始。

    唐元贞立在近前,指了指榻上琳琅满目的小物件,笑着对唐宓说:“猫儿,喜欢哪个就抓哪个!”

    王令仪和王令齐也兴奋的说:“阿妹,快抓啊。好多好东西呢。”

    唐宓撅着小屁股爬了起来,站在正中间,大眼睛眨呀眨的,将榻上的物什全都看了一个遍。

    然后,她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晃晃悠悠的走到一个精美异常的首饰盒面前。

    首饰盒是三层的,黑漆银平脱,精致的锁扣搭在锁上,唐宓轻轻掀起,露出满满的金银珠翠。

    唐宓咧嘴,嘿,就是它了!

    在众人怪异的注视下,唐宓合上盖子,扣上锁扣,嘿咻嘿咻的将首饰盒抱在怀里,粉嫩的小脸上满是开心与餍足。

    唐元贞嘴角抽搐,她的猫儿不抓笔墨纸砚、不抓印章针线,怎么就相中这些首饰了?

    难道她生了个爱臭美的女儿?或喜爱黄白之物的小财迷?

    众人也是一阵静默。刚才还是个会读书的神童哩,转眼小家伙就变身“财迷”,这、这画风转变得也太快了吧?

    不过,大家到底是见过世面的人,经过短暂的沉默,开始有人夸奖:“好,好,手抓宝盒,一生富贵!”

    “对、对,小三娘定会大富大贵。”

    “好呀好~~”

    众人纷纷附和。

    抓周就是这样,不管小孩子抓了什么,大家都有对应的吉利话。

    唯有十八郎玩味的看着这一幕,嘀咕了一声:“胖丫头还挺伶俐的。”刚满周岁就知道藏拙,不简单啊!

    唐宓耳朵尖,听到了十八郎的低语,顿时瞪大眼睛看过去:谁,哪个胆大的家伙,居然当众说她“胖”?

    哼,你才胖,你全家都胖!我、我这是有福气,好吧?!

 第034章 难道是宿命?

    除了王怀淑这个小插曲,唐宓的抓周宴圆满的结束了。

    送完宾客,唐元贞抱着唐宓来到了寸心堂。

    赵氏半躺在榻上,靠着翠色绣暗纹的隐囊,榻前跪坐着一个小丫鬟,正拿着美人锤给她按摩双腿。

    见唐元贞进来,赵氏挥退了小丫鬟,坐直身子,笑道:“二娘来了。外头都忙完了?”

    唐元贞将唐宓放到地上,欠身行了一礼,方回道:“好叫阿家知道,外面都收拾妥当了。今天事多,辛苦阿家了!”

    赵氏摆摆手,“都是自家人,说什么辛苦不辛苦的。猫儿,过来,到阿婆这儿来。”

    唐宓折腾了一整天,居然还不累,听到赵氏的召唤,扭头看了看母亲,见母亲点头,就哒哒哒的跑到榻前。

    也不用赵氏伸手,唐宓已经熟练的扭着小肥屁股爬上了榻。

    很显然,小丫头做这事儿不是一次两次了。

    赵氏伸手将唐宓抱在身前,摸了摸她柔软的头发,笑着说:“今天我们猫儿真争气,想必过了今日,满京城都知道咱们王家出了个小神童呢。”

    赵氏倒不是想借用唐宓的“神童”之名做些什么,而是由衷的觉得,在当下,女子立身不易。

    唐宓虽然姓“唐”,但到底不是根红苗正的世家女。尤其是王家还有这么一群极品和一堆的烂事儿,赵氏真怕会误了唐宓的前程。

    有个“神童”的名声,长大后再得个“才女”的头衔,唐宓说亲时也能好一些。

    不知怎的,赵氏对唐宓特别喜欢,虽然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可她就是稀罕这个眼睛澄澈、聪明伶俐的小胖丫头!

    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赵氏为了报复,强硬的过继了王怀瑾。从决定的那一天起,她就没想着会跟王怀瑾“母子情深”。

    正常来说,赵氏为了更好的控制嗣子、确保自己后半生有依靠,她就应该将王怀瑾的儿子抱到身边抚养。

    王怀瑾成年了,她再用心也无法跟他养出多深的感情来。

    孙子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王怀瑾的次子,今年才三岁,只要她仔细教养,长大后定会亲近她这个养祖母,而不是亲生父母。

    但赵氏并没有这么做,因为她不稀罕。

    对王怀瑾夫妇,她完全按照规矩来,不拉拢、不压制,没有过分亲近,也没有特意疏远。

    王怀瑾是个坦荡的人,他很重感情,短期内,面对伯父伯母的时候还有些不自然。

    几个月相处下来,他对同样行事坦荡的伯母,反而生出许多敬意。尤其是赵氏并不阻拦他去亲近生父生母,这让他很是感激,甚至还隐隐的生出几分愧疚。

    最近一段时间,王怀瑾给赵氏请安的时候,那声“母亲”不再唤得生硬、排斥了。

    至于唐元贞就更不用说了,对她而言,婆母是亲的还是过继的,根本不重要。两者都跟她没有血缘关系,她孝顺,只是孝顺“婆母”这个名分,而不是专指某个人。

    而且说句“不孝”的话,唐元贞更愿意有赵氏这样的婆婆。

    李氏,不能说她不好,唐元贞只是觉得这个婆婆有时太假。

    明明不是什么大家闺秀,却硬要端着书香小姐的架子。

    明明心里并不喜欢王怀瑾对唐元贞的事事顺从,却硬要表现出大度、不计较。

    明明重男轻女、不喜欢唐宓,却硬要装着稀罕小孙女儿的模样。

    ……

    唐元贞活了两辈子,李氏的种种做派根本就瞒不过她的眼睛。

    别说唐元贞了,就是唐宓,也敏锐的发现了这一点:亲阿婆并不如她说的那般疼爱自己,而新祖母就不一样了,她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

    所以,唐宓也非常亲近赵氏。

    “神童不神童的不重要,我只希望猫儿能平安健康的长大。”

    唐元贞疼惜的看着唐宓,柔声说道。

    “是啊,做娘的都希望儿女能平安康乐。”

    赵氏从一旁的匣子里摸出一个布老虎塞给唐宓玩儿,一边看着小孙女咯咯笑着流口水,一边幽幽的叹息道。

    唐元贞知道赵氏在担心什么,思忖片刻,试探的问:“阿家,阿姊出嫁也有七八年了,从未归省,咱们要不要派人去接她回家住些日子?”

    王怀媛是赵氏唯一的骨血,如今远嫁他乡,赵氏不可能不惦记。

    赵氏抬起眼,深深的看了唐元贞一眼,“我知道你是个有心的人。这几年,你每年都会打发人去瞧大娘,还送了不少东西,让柳家知道,大娘是有娘家的人,也让柳家收敛了不少。”

    唐元贞是王家唯一一个还记挂着王怀淑的人。

    这也是赵氏想过继王怀瑾的原因之一。

    “柳家,呃,阿家,他们家似乎有些、有些——”唐元贞想起前去柳家送礼的人回来说的话,有些犹豫,不知该不该告诉赵氏。

    “呵呵,不过是个妄想跟世家攀附的小人罢了。没什么可说的。”

    赵氏撇撇嘴,柳家的事,她一清二楚。出身不高却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