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负娇宠-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圣人沉声说道,“朕马上就下旨,自即日起,唐氏山庄正式被锦鳞卫接管,常乐郡君只负责督促病人治病,具体执行事宜统统由锦鳞卫负责。”
这是李寿的办法,让唐宓挂名,可以记录病人的解毒情况,并根据具体的情况给出下一步诊治的方案。
而直接接触病人的却是锦鳞卫,有什么秘密,锦鳞卫会直接挖掘。
与唐宓并没有什么干系!
“是,谨遵命!”李寿躬身应道。
圣人继续下着命令,“那件事,你继续跟进。他们折腾出这么大的阵仗,定不会就此偃旗息鼓,接下来定会还有其它的招数。”
总有人在暗地里窥视,圣人睡觉都不安稳。
三年前的事尚未查清楚,如今又冒出一个无忧散,再次将京城弄得人心惶惶。
圣人下了决心,这次定要将那隐在暗中的黑手抓出来!
……
“阿爹,阿爹,不好了!”
齐王世子急匆匆的从外面进来,嘴里喊着不吉利的话。
“慌什么?天塌不下来!”
此刻的齐王,没了在人前的贪婪、痴肥,被肥肉挤成一条线的眼睛里精光闪烁。
齐王世子却顾不得跟父亲分辨,直接说道:“阿爹,圣人刚刚下了旨,责令锦鳞卫接手唐氏戒毒所。”
“什么?”齐王猛地站起来,巨大的吨位直接挤翻了身前的矮几。
“圣人起疑心了,或者说,程季或是二郎说了什么。”
齐王世子抹了把额上的汗,低声说道。
齐王定定的看着长子,好一会儿,才颓然的点点头,“是本王托大了,本以为这样可以消除皇帝的戒心,没想到竟引来更大的麻烦。也罢,通知那边,计划提前——”
“阿爹,您的意思是?”
“虽然提前了,但也准备了这些年,足够了,动手吧!”
第220章 走了
六月,草原上草肥马壮。
阿史那部落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如今已经恢复到了鼎盛时期。
看着部落里那一群群嗷嗷叫的汉子,阿史那王沉寂三年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
于是,没几天,朝廷便收到了八百里加急战报——胡人犯边!
阿史那王此次的行动非常迅速,几乎在大梁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迅速占领了边城。
西北军猝不及防,尤其是主帅不在,被胡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在付出阵亡半数将士的代价下,才勉强将胡人赶出边城。
但,西北军已经没有了再战的实力。
而胡人却如一群野狼般包围着边城,随时都有可能扑上去将守城的兵卒撕碎。
边城燃起了烽烟……
而阿史那王不止只有这么一支进攻部队,他还有另外两支也在袭扰着大梁的城池。
一时间,西北线上烽烟四起。
战报送到京城,朝廷上自是一番忙碌。
坊间更是流言不断。
什么胡人一夜之间强占三座城池,烧杀抢掠,把三地祸害得不行。
又是什么大将军染了药瘾,整个人都废了,就算勉强回到前线,也无法跟虎狼般的胡人作战。
更有人恶意的中伤:无忧散已然传播到了西北军,不少将士都上了瘾,战斗力直线下降,否则怎么会被胡人一击即溃?
边城距离京城并不算太远,在有心人的误导下,许多百姓都隐约闻到了战火的味道。
更多的谣言随之而流传开来。
甚至有的谣言还隐隐指向了圣人——
都怪郑宥,如果不是他为了独揽大权而刻意打压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将,大梁又岂会面临“无将可派”的境地?
遥想当年先帝还在的时候,大梁何等的威武霸气。
朝堂里能征善战的将军数不胜数,像王鼐、王鼎、霍顺……随便哪一个,都能打得胡人屁滚尿流。
可现在呢,除了一个蒋忠,竟再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悍将了。
偏偏这个蒋忠,也被无忧散害得成了废人,再难去战场。
等等,无忧散?
没准儿这个无忧散也是圣人弄出来的呢。
没听说嘛,最初卖无忧散的就是圣人的亲弟弟。
莫非……无忧散是圣人故意放出来的,为得就是对付蒋忠?
不可能?
为了控制朝堂,郑宥有什么做不出来?
想想当年的王鼐,再想想现在的霍顺,不都是被郑宥逼得上缴了兵权,从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军变成了只知吃喝玩乐的老废物?!
发展到最后,坊间竟有人说“郑宥昏聩”的混话。
紧接着,又有人散布谣言,直指当今圣人的继承有问题。
什么先帝临终前看透了郑宥的为人,几欲想废除他,无奈朝中奸佞拦阻。
什么先帝死得不明不白,十之八/九是郑宥下了黑手。
什么……
反正吧,在那些流言里,圣人这个由太子而名正言顺继承皇位的人,竟成了弑父的暴君!
得,先是昏聩误国,接着就是皇位继承有问题,坊间那些人是不把圣人“骂”到人神共愤决不罢休啊。
圣人设立锦鳞卫,为得就是监察百官、监控百姓,外面流言刚刚兴起的时候,他便通过锦鳞卫知道了。
知道后,圣人生气之余,心中还有些期待——终于来了!
这次,朕定要好好看一看,到底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企图谋夺朕的皇位!
明面上,圣人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一副把全部精力放到西北战乱上的架势。
暗地里他调派锦鳞卫,命他们加大追查力度,顺着流言查找幕后黑手。
接着,又命令西山、南山等几大营的将军进入紧急待命状态,随时率领兵马拱卫京城。
南衙十六卫的兵马也都调动起来,太极宫、京城全都处于重点保护位置。
……
外面纷扰不断,唐氏戒毒所里安静如常。
唐宓继续她的实验,每天都详细记录三位病人的情况。
蒋忠、郑二郎和程季三人中,蒋忠的药瘾最轻。
毕竟他之所以吸食无忧散,只是为了镇痛。
郑二郎略重些,这也好理解,他引诱别人吸食,首先他要做榜样,所以每拉拢一个纨绔下水,他都要先吸食一剂。
积攒得多了,他的药瘾也就重了些。
却没有再加重下去。
前头咱也说了,郑二郎表面看着吊儿郎当,实质上却心性坚韧,哪怕药瘾发作,他也能咬牙忍着。
舌头咬破了,也绝不会向人哀求,也更谈不上被无忧散控制了。
程季的药瘾最严重,这、也是有原因的。
王令齐从程季口中问到了他吸食的无忧散是从何而来。
锦鳞卫接手山庄后,又将程季提溜出来。
每次询问,都以无忧散为诱饵。
程季忍受不了药瘾发作时的痛苦,每次都能吐露些许。
虽然不是什么要紧的信息,但也是一条线索。
锦鳞卫不是王令齐,为了得到情报,他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是些许无忧散嘛,他们给,只要程季肯开口!
所以,程季进了戒毒所,非但没有戒除毒瘾,反而加重了!
对于这些,唐宓很是无奈,但她不能对锦鳞卫指手画脚,只能默默的做记录,请大夫给他们定时诊脉,开一些滋补的药。
如此了半个月,药瘾最轻的蒋忠率先戒除了药瘾。
“蒋大将军,恭喜您了!”
唐宓很兴奋,蒋忠的成功表明她的推测没有错,只要能忍住药瘾的折磨,长时间不服用无忧散,那么药瘾便会消退。
如果能够一直坚持下去,或许,无忧散对人将会彻底失效!
“多谢唐小娘子。”蒋忠发自内心的笑了。
原因无他,在戒毒所,他非但戒除了药瘾,还治愈了箭伤。
真是不敢相信,太医院的太医、以及京中诸多名医都对他的箭伤束手无策,可偏偏在这个小小的唐氏山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大夫,就将他的箭伤治好了!
真真是意外之喜啊。
走出病房,唐宓有点心虚的摸了摸胸口的白玉葫芦。
那啥,蒋大将军是大梁的栋梁,是胡人的克星,偷偷用一次救命良药也是值得的。
蒋忠病愈了,消息却没有传开,他是被李寿悄悄接走的。
而他原来的病房里,依然安排了一个人住着。
李寿走了。
不是回京,而是要跟随蒋忠奔赴西北前线……
第221章 二皇子
李寿走了,走得无声无息。
唐宓是为数不多的知情人之一,她忍着各种担心,亲自给李寿收拾了行礼,又准备了大量的外伤药、内服丹药以及白玉葫芦。
捏着小巧的白玉葫芦,李寿的心里暖暖的,“猫儿,你放心吧,我会平安归来的。”
唐宓用力点头,“我知道,你一定会没事的。”
也必须没事,她还要等着做他的新妇哩!
背上唐宓给他准备的大包裹,李寿想了又想,忽道:“蒋大将军痊愈了,证明猫儿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而且你手里也有了真实的实验数据,唐氏山庄,你没必要再住下去了。”
唐宓多聪明啊,顿时听出李寿话里的意思,“你担心我在山庄不安全?”
李寿回头,看了眼寂静的院落,“有人想借无忧散生事,唐氏山庄有这么几个病人,自然会被人惦记。”
西北忽然爆发战事,京城又是流言满天飞,种种迹象表明,大梁将面临一场大乱。
而蒋忠也好,郑二郎也罢,都是这次事件的关键人物。
李寿相信,藏在幕后的那些人,绝不会任由他们平平稳稳的住在唐氏山庄里。
一旦山庄出了事,住在这里的唐宓也会受到波及。
李寿可不想他的猫儿处于危险之中。
什么狗屁实验,哪里比得上他的猫儿重要?
所以,李寿想在他离京前,先将猫儿护送回京。
李寿能想到的事,唐宓也能想到。
而且她也不是那种不听劝,固执的为了所谓“理想”、“事业”而抛弃一切的人。
她沉吟片刻,点头道:“你说的没错,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这里可能会不太平。左右实验有了结果,我也得到了控制无忧散的办法,没必要留在这里。”
她回京还有一个理由:李寿要上战场了,她必须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就这样,李寿将唐宓送回了京城。
唐宓却无法给李寿送行,只能默默的在心里祈祷他的平安、顺利。
李寿刚走,边城又传来噩耗——
城破了,阿史那王率部在城中劫掠了三天,得到充分的战略补给后带兵深入,直往中原而来。
这下子京中的流言更多了,胡人不日就会兵临城下的话都喊了出来。
这也不是没有先例。
先帝时,新朝新建,大梁四处征伐地方武装,中原兵力空虚。
胡人趁机入侵,战火烧到了距离京城仅四十里的泾阳,而京城余兵不足一万。
京城险些被胡人所破。
所幸先帝英明神武,以疑兵之计骗过胡人,又与胡人立约,暂时令胡人退了兵。
今时不同往日,当今也不是先帝。
尤其是有了前一波流言打底,有些百姓对圣人的能力产生了质疑。
虽然众人不会傻乎乎的说出口,但心底里都存了疑虑。
当今不如先帝啊,如今胡人再次入侵,战火从边城一路烧到了中原,并朝京城蔓延而来。
没准儿明天一睁眼,胡人就又打到泾阳了。
只是不知到那时,当今能不能仅凭几个人就能骗退胡人!
百姓们人心惶惶,京城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原本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没了人影儿,繁华喧闹的东西二市也稀稀落落。
城墙上,街道上,倒是多了许多巡视的兵卒,愈发添加了几分紧张。
“情况不太对,京中恐有大变啊。”
赵氏盘膝坐在主位上,忧心忡忡的说道。
“母亲说的是,我今天从衙门回来,发现外头多了一些形色可疑的人。”
王怀瑾跪坐在下首,沉声说道,“游侠儿,市井泼皮也比往日多了许多。”
唐元贞没有出门,却也通过些许细节,知道了外头的事,“粮价又涨了!”
太平盛世,无祸无灾,粮价却一天一个价的往上涨,绝逼不正常啊。
“唉,胡人入侵,圣人那边已经忧心不已了,偏偏京中还有宵小趁机作乱,”
赵氏恨得不行。
她是妥妥的帝党啊,只有圣人好了,她才有富贵日子。
所以,对于那些意图颠覆圣人统治的人,她绝对有理由憎恨。
“母亲,儿已经调集一百部曲入京。您看,要不要再增调一些?”
王怀瑾身为大家长,首先考虑的是家族的安全问题。
“嗯,再多调派五十人吧。”
赵氏点了点头,这种时候,家里有足够多的人手,既能保护家人,必要时候,还能驰援皇宫!
“是!”王怀瑾答应下来。
赵氏又对唐元贞道:“京城可能要乱了,咱们不能不做准备。粮食,家里还有吗?不行的话,就从庄子上调拨一些过来。”
赵氏经历的大风大浪太多了,应对“大乱”的经验也很丰富。
唐元贞赶忙坐直身子,回道:“是,我省的。”
赵氏满意的点点头,“你做事,我是放心的。”
说着,赵氏的目光又扫向下首的王令仪夫妇、王令齐夫妇、唐宓和王令平。
“你们也要多加小心。咱们现在帮不上圣人,却也不能给他添乱。”
赵氏说话的时候,重点关注了一下王令齐夫妇。
王令齐和长安夫妻两个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眸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苦笑。
好吧,他们两口子确实爱玩儿,可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分寸的人,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的。
当然啦,之前的无忧庵事件只是个意外。对,意外!
王令齐和长安暗暗的点了点头,拒绝承认自己险些犯了蠢!
不过,对于赵氏的重点关注,他们夫妻还是乖乖的答应,“是,阿婆!”
至于唐宓,她则干脆的表示:“我要整理资料,近期内都不会出门。”
外面再乱也乱不到家里,她不出门总行了吧?
不行!
她不出门,并不意味着,别人不会叫她出门。
这不,唐宓回京的第三天,宫中便来了个内侍:“贵妃娘娘请唐小娘子进宫一叙。”
哈?萧贵妃?
话说,不管是王家还是唐家,都跟萧贵妃没啥私人关系啊。
就是赵氏,跟萧贵妃也不怎么熟。
萧贵妃实在没理由召唐宓进宫“叙话”。
但人家请了,唐宓不可能不去,除非王家打定主意跟萧贵妃和二皇子撕破脸。
没错,萧贵妃为圣人生的皇子排行第二,论实力、论威望,仅次于太子。
第222章 惊艳
二皇子郑烨,今年十六岁,是萧贵妃唯一的儿子。
也是圣人最宠爱的儿子。
这是有原因的——
其一,爱屋及乌。圣人宠爱萧贵妃,连带着,对她所出的儿子也疼爱有加。
说起圣人郑宥和萧贵妃的经历,也是乱世的一段传奇。
想当年,郑宥在京中为质子,朝不保夕,生活得很是艰辛。
他与姜皇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居然连乳母都请不来(不是请不起,而是无人敢来应征),还是赵氏想方设法用羊奶喂养的。
就是羊奶,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最后孩子还是夭折了。
足见郑宥当年的处境都多么艰难。
而萧贵妃呢,那时可是戾帝最宠爱的女儿,在京城贵女圈,那是最顶级的存在。
每日里围在她身边巴结的贵公子、贵女不知凡几。
萧贵妃却独独对郑宥暗生情愫,平日里没少暗地里照顾他。
随后,戾帝暴政,义军四起,纷纷来造戾帝的反。
郑氏也起兵了。
不过,郑氏没有明着反对朝廷,而是以“平叛”为借口,四处征讨所谓的义军。
郑氏不肯轻易背负“反贼”的骂名,戾帝如果聪明,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对郑氏多加安抚,将郑氏拉拢回来。
至少可以利用郑氏平定叛乱。
哪怕郑氏心里不乐意,但也绝不会明着反抗朝廷。
戾帝却偏不这么做,该怎么打压还是怎么打压,该怎么克扣还是继续克扣。
甚至于,戾帝还想杀死郑宥一家,以震慑郑氏!
关键时刻,是萧贵妃救了郑宥。
很快,戾帝被麾下大将屈通觉所杀,前朝覆灭。
先帝所代表的郑氏平定了四方叛乱,诛杀屈通觉,在一干世家、门阀的拥戴下,建立了大梁。
一夜之间,萧贵妃从高高在上的皇家贵女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