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抚琴探案录-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州方能一切顺逐。”

  苏氏最信这个,一旦菩萨有所示下,她势必会退让遵从。

  韶南还不知道安兴在燕如海眼中已是龙潭虎穴,盘算着只要伯母点头,自己说服父亲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慧明摇头:“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更不可假借菩萨之言招摇撞骗。”

  韶南哪肯轻易放过他:“别这么认死理嘛,大师见多识广,似我这样的,可曾听说过第二个?”

  慧明神色一肃:“闻所未闻。”

  这么一说,他到是理解了韶南的顾虑,暗忖对方难怪要谨言慎行,连家人也瞒着,以免招来祸端。

  至于韶南方才开玩笑的那句“杀人灭口”他到没往心里去。

  韶南又纠缠道:“我学了旁人没有的本事,怎知不是菩萨的意思?想菩萨给我这桩本事,不是叫我在闺中自娱自乐的,我爹要去邺州,那么我跟去保护他也是顺理成章,求大师帮忙美言几句,成全则个。”说话间她学着成年男子,两手作揖,郑重一礼。

  慧明连忙退后两步,合十还礼,却未当即答应,只是道:“待贫僧相机行事吧。”

  对方说了个活络话儿,韶南不好再求,放过慧明,等了好一会儿,才见苏氏一手扶着腰,在大儿媳妇的搀扶下白着脸回来。

  韶南吓了一跳,连忙迎上去:“伯母,您这是怎么了?”

  苏氏站定,接过她递来的手帕,擦了擦额上的汗:“也不知道怎么了,不停地跑肚拉稀,这么一会儿工夫已经拉了三回,拉得腿都软了。你嫂子也觉着肚子有些不舒服,你没事吧?”

  韶南摇了摇头,扶住她另一边手臂,道:“先找个禅房歇一歇,讨点热水喝,待我问问慧明大师这寺里可有懂医的,请来号下脉再说。”

  若说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几人都是一样的吃食,没道理她这里好端端的没事人一样,就怕是什么别的病症。

  想到这里,韶南不敢耽搁,急忙和大伯、堂哥说了一声,安置好苏氏便分头找人。

  慧明和尚并未走远,这会儿正在大雄宝殿外头的回廊里。

  他站立的地方是个角落,少有人至。不过这会儿正有人拦在前面,同他说话。

  不是旁人,正是早晨在寺外粥铺刚认识的林贞贞。

  因为伯母的病情,韶南不得不上前打断他们。

  她心中有事,无暇多看,只匆匆一瞥,发现林贞贞手里拿了一根签子,两眼眨红,似是刚刚哭过,脸上犹带着激动之色。

  慧明反应出乎韶南意料:“是腹泻不止么,真是奇哉怪也,这半天寺里到有好几位来上香的施主腹泻,带我去看看吧。”

  “大师竟然懂医?”韶南还是头一回听说。

  慧明谦道:“不敢说懂,寺里没有大夫,大伙有个头疼脑热都是贫僧来看过开药。若是治不好,再去外头找大夫。”

  韶南顿时想起林贞贞家便是开医馆的,而且似是就开在这附近,揣测她与慧明原本就认识,忍不住多看了她一眼。

  林贞贞已是神色如常,关切地凑过来:“太太不舒服?我也去瞧瞧吧,看有什么能帮把手的。”

  检查过后,苏氏到是没什么大碍。

  只是汤药见效慢,腹泻一时止不住,燕如海不得不改变了主意,燕家众人暂留寺里,准备借住一宿。

  这天在东华寺留宿的香客不少,禅房几乎住满,就连原本不相干的林贞贞也想要住下来。

  “太太,贞娘这两日原在犹豫,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要回安兴老家,去的话,路途遥远,贞娘一个弱女子恐怕不方便,可不去,这边的家当都是堂哥的,我同他不熟,心里别扭。偏生这么巧,遇见太太一家,可见是冥冥中自有佛祖在指点信女,不知燕大人去上任,可需要帮佣?”

  猛听此言,燕家几个女眷都有些吃惊。

  林贞贞又接着毛遂自荐:“贞娘从小也是吃过苦的,什么活儿都能干。不需佣金,只要叫贞娘搭个顺风车,至于到了安兴之后,待小女见了姐姐,商量过再做决定。”

  苏氏这会儿已经不觉着肚子难受,闻言将林贞贞由头打量到脚,露出满意之色,便要替小叔子做主答应下来。

  “咳,咳!”慧明和尚在门口咳嗽两声,将她打断。

  他对林贞贞道:“寺里己经住满了,不知为何,有这么多人腹泻不止。施主孤身一人,又是女客,实在不方便安排,还请趁着天未黑,早早离开吧。”

  林贞贞咬着唇未应,看上去有几分委屈。

  慧明和尚合什一礼,退步便要离开。

  韶南觉得他神色不对,仗着几分熟悉,叫了声:“大师且慢。”自屋里追了出来。

  “可是出了什么事?”她低声问慧明。

  “没事,别担心。”

  韶南不信。

  慧明也知道适才失态瞒不过人,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大殿的功德箱又遭贼了,一个月被偷五六回,真叫人忍无可忍。”

  “这贼这么嚣张?”

  “谁说不是。这样吧,施主若能圆满解决此事,贫僧便帮你说服家人,叫燕大人带着你赴任。”

 第5章 功德箱之谜

  慧明开出了一个条件。

  韶南在心里稍作盘算,不过抓个窃贼,不是什么难事。唯一可虑的是时间太赶了,父亲下个月底之前便要赶到安兴,想也知道,他们一家不可能在东华寺停留太久。

  撑破天留给自己的时间,不过是今明两天。

  不过这样才有意思。

  就当是一个考验吧,若是连这点小事都解决不好,自己跟去安兴,也不过是父亲的累赘。

  她脸上绽开春花般的笑容,点头应承:“那咱们一言为定。大师先带我去看看那个被窃的功德箱吧。”

  招贼的功德箱本身没什么可看的,就在大雄宝殿一进门的角落里,差不多有半人高,用厚实的松木打造,外刷清漆,上方有道长长的开口,底下用一把很大的铜锁锁着。

  韶南着意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布局。

  此时刚刚过午,香客和僧众们都去用饭了,大殿周围显得有些冷清。

  可韶南记得清楚,上午他们一家由此经过的时候,这大殿门口人来人往,一直十分热闹。

  韶南上前,把手伸到入口处试探了一下。

  早上是伯母苏氏代表一家人从这里投了半吊钱到箱子里。

  哪怕似她这么纤细的手掌,也只堪堪插进四根手指去。

  慧明在旁道:“那贼应该是觑着旁人不注意,打开锁,大模大样把钱取走了。”

  韶南诧异地瞥他一眼,蹲下身细看那把铜锁。

  慧明懂她的意思,有些苦恼地解释道:“锁好好的,没有撬刮的痕迹。每回都这样,我原以为是自己哪次大意,被贼人偷配了钥匙,哪知道前段时间换了把好锁,也是一样的结果。”

  “既然如此,又怎知丢了钱?”

  “寺里每逢一五香火旺盛,往常一天下来,功德箱里银钱几乎装满,可最近几个月箱子里只剩薄薄一层,我今日特意还往里面放了枚带记号的元成通宝,也一并不见了。”

  韶南点了点头,心道原来慧明大和尚也十分精明。

  “主持怎么说?”功德箱被盗这么多回,慧明肯定要说给守玄知道。

  慧明念了声佛,面无表情:“师父说,若不是实在穷到吃不上饭,急等着用钱,也不会有人去偷功德箱,且随他去吧。”

  韶南闻言到是佩服守玄老和尚不沾烟火气,忍不住笑道:“主持笃定是外人做的么,竟不担心寺里的僧众有人手脚不干净。”

  “阿弥陀佛,师父对大伙向来十分信任,但愿是贫僧同施主多虑了。”

  韶南没有接言,微微颦了两道秀眉,思索着如何找出那偷儿。

  她深信慧明这次拜托自己解决失窃的事,不但是为了出个难题考验她,也是担心寺里出了内贼。

  按说僧人们吃住都在东华寺,有清规戒律管着,平时没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功德箱失窃的虽大多是铜钱,可照慧明所说,算下来每次数目都不小,这些钱去了哪里?

  事出反常必有妖,想不通才是最可怕的。

  她在大雄宝殿内外转着看了半晌,也不兜圈子,直接问慧明:“大师有怀疑的人选吗,这大殿平时有哪几位僧人常作逗留,最方便进出接触这功德箱的又是哪些人?”

  “人选尚没有。常在大殿进出的僧人是慧观和慧智两位师弟,还有师侄圆风、圆真、圆和几个。”

  韶南听他张嘴就是一连串的名字,暗道大和尚忒不实在,口是心非,明显他提到的这几个师弟师侄便是怀疑的对象了。

  这时候时间渐至午后,太阳稍稍西移,阳光变得不再那么刺眼,檀香的气息飘散过来,站在大殿门口向外看,寺院中高高低低的房檐院墙好似披上了一层淡黄色的圣衣。

  只有大雄宝殿这边楼阁幽深,光线照射不进,显得有些昏暗。

  难得静谧,不见旁的人影,韶南找了个蒲团,拍打干净坐下来。

  “来,坐会儿。”

  “阿弥陀佛,怎么了?”慧明看她不着急,有些意外。

  他不肯坐,韶南也不坚持,盘膝坐在蒲团上,两手托着腮怔怔望着殿外。

  “大师,出了家都说是四大皆空,与世无争,心里真的会觉着平静,忘记所有的痛苦么?”

  “有时候会。”

  “整日咏经参禅,会无聊么?”

  “不会,等你到了贫僧的年纪,自然就知道了。”

  “这么说来,那些小师父呢?说说你这几位师弟、师侄吧,一个一个的来。”

  说这话时韶南露出无奈之色,这东华寺总共有四五十号僧人,慧明点到名字的五个不过因为方便作案,在慧明看来嫌疑重些,不是说旁人便没有可能,若是按部就班一个个排除,不知要查到什么时候。

  “僧门之中各有职司,慧观师弟乃是寺里的执事僧,统管总务,慧智师弟管着大殿的香烛、解签,圆风他们负责大殿内外洒扫,另外还有那管茶饭的……”

  韶南有时打断他,插嘴问上两句,多半时候静静听着。

  慧明讲了差不多有一盏茶的工夫,叹息道:“看来师父是对的,除非是能当场抓住窃贼,不然的话没有证据这么妄加猜测,只会叫大伙彼此猜忌,全寺上下人心浮动。是贫僧想的差了,等今天晚课过后,我召集了他们提醒几句,那偷儿知道寺里有所察觉,也该有所收敛,先这样,看看后效吧。”

  他这里打起了退堂鼓,韶南没有不满,保持着刚才的姿势坐了片刻,突道:“东华寺里半路出家的僧人多么?”

  “十有六七。”

  “这么多?”她听说守玄大师以及前任主持都慈悲为怀,收养了很多孤儿弃婴,今天在寺里还见到几个小沙弥,方才有此一问。

  慧明长眉低垂:“不瞒女施主,连贫僧都是老大年纪才皈依佛门的。”

  “我听爹爹说起过。”

  慧明年轻的时候十余年寒窗苦读,在靖西也算小有文名,可惜科考上的运气太过糟糕,屡次名落孙山,心灰意冷之余便在东华寺出了家。

  若非如此,燕如海父女也不会同他言语投机,有这么多来往。

  “大师有顾虑,想着警告一番,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韶南也能理解,这是大师不欲查,不是韶南无能查不出,你答应帮我美言的事,可不要说了不算。”

  慧明面现苦笑,摇了摇头,正待说话,韶南却嘻嘻一笑,将他打断。

  “这个贼此刻就在寺里,真想揪他出来到没有大师想的那么难。”

  她站起来,跺了跺脚,弯腰将蒲团拿起来,放回原处,口里道:“铜锁上毫无硬撬的痕迹,可见是个老手,这人年纪不会很大,但也必定不是那些小沙弥,既然有这等手艺活儿,为何不去做个正经营生,却要藏身寺里呢,我猜他在外头犯过事,身上多半有案底。”

  慧明叫她说的脸上变色,若真是一个官府缉拿的大盗藏身在东华寺,姑息下去那就太可怕了。

  “怎么揪他出来?可要向师父说一声,赶紧报官?”

  “先不要打草惊蛇。若是方便,我想见见大师你说的那几位,其实也不一定就在他们当中,此人在寺里职司不是很高,但行动方便,能经常出寺。我猜他在东华寺出家的时间不长,很可能是外地人,性情么……多半表面上随和,人缘不错,但能这样毫无顾忌地连续出手,假相之下内里必然桀骜不驯。”

  慧明有些怔然。

  他早知这位小施主有些特异之处,不同于同龄的那些少男少女,却也没想到,她只是到场瞧了瞧,就推断出这么多东西。

  怪不得她那么急切的想随父亲去安兴赴任。

  慧明心里信了大半,道:“想见的话,今日晚课施主可以在旁边听着,只是你若是有所发现,千万莫要轻举妄动,万一真是飞贼大盗,逼急了铤而走险,不好收拾。”

  韶南点头应承:“放心吧,我有数。”顿了顿,又有些遗憾地道,“要是我带着琴来就好了。”

  慧明暗自心焦,盘算着该当如何说服师父,妥善安排,若真能将人找出来如何抓捕,如何善后。

  不等他理顺清楚,大殿前回廊处响起脚步声,一个三十来岁的大和尚匆匆而来,到了殿前台阶下,抬头看到慧明,松了口气,合十行礼:“师兄,太好了,你在这里。”

  “慧行师弟,可是有什么事?”

  慧行是寺里的知客僧,管着迎来送往,不像旁的和尚那么木讷,瞥了旁边的韶南一眼,欲言又止。

  慧明见他神色有异,迈步出了大殿,又问一遍:“怎么了?”

  慧行压低了声音:“师兄,官府来人了。”

  慧明大是意外:“谁报的官?”

  慧行怔了怔,一时竟未接上话茬。

  慧明方才意识到是自己会错了意,连忙又问:“来的是谁?所为何事?”

  慧行脸色颇为难看:“县衙的林县丞和朱捕头,说是今日好多人在咱们的粥铺吃过饭之后闹肚子,一个个上吐下泻的,有两位原本上了年纪,身体孱弱,竟而一命呜呼,家里人不肯罢休,找上县衙,叫咱们东华寺给个说法。”

 第6章 一波未平

  出人命了!

  慧行说话的声音虽低,架不住韶南练琴已有六七年,听觉极为敏锐,慧明大师脸色大变的同时,她也暗吃了一惊。

  怪不得伯母腹泻不止,原来是清晨在粥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

  可自己也喝了那粥,怎么一点不适也没有呢?

  慧明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向着韶南望过来。

  慧行和尚还在等他答复,既是衙门的人到了,慧明做为玄守大师的高徒,内定的下任主持,自要代师父出面应对。

  这么多年,东华寺还是第一次卷入人命官司里面,慧明从对方的寥寥数语已经预感到等着他的怕是个不小的麻烦,强自定了定神,道:“林县丞他们现在何处?”

  “已经让在山门殿旁的禅房里了。”

  慧明微微点头:“我这便过去,你与我……”

  话说中途,他多看了一眼慧行,不知怎的心中一动,将剩下的半句话咽了回去,目光微闪:“师弟,我记得你并非是靖西人?”

  慧行不知他因何有此一问,但仍是恭恭敬敬地敛眉答道:“师兄说得没错,彗行俗家在邺州太康府,早些年闹饥荒家里已是死绝了,来东华寺之前曾在邺州的净元寺呆过。”

  慧明闻言合十:“世道不靖,我佛慈悲。”

  慧行亦跟着道了声:“我佛慈悲。”

  短短几句话的工夫,慧明已经拿定了主意,同站立一旁的韶南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色,为她介绍道:“燕施主,这是我师弟慧行。师弟,这位燕小施主的父亲已被朝廷铨选为安兴县令,不日就要上任,今日一家人来寺里还愿,不巧有女眷因腹泻而病倒,你代我照应一下,看看她们有什么需要的,尽量满足。”

  韶南心里如明镜一样,知道慧明和尚被自己说动,正是看谁都可疑的时候,因着自己刚才提出想私下里见见有嫌疑的几位,索性将慧行留给她试探。

  不过话说回来,东华寺里的外地和尚不会太多,这慧行既是知客僧,在寺里来往自由,确实值得怀疑。

  慧明之前未将他考虑在内,不知是什么原因。

  韶南自己生了兴趣,也就不觉着这是在惹麻烦上身,规规矩矩见礼:“见过大师。”

  慧行合十回礼,他往日见过韶南几回,也认识燕如海,虽是自慧明处领了差事,却未太当一回事,随口道:“小僧恭喜令尊了。”望着慧明匆匆而去的背影,眼神有些奇特。

  韶南打量他两眼,故作好奇地问:“大师,能讲讲邺州的风土人情么,您之前呆的净元寺比之东华寺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