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牺牲;董袭是老革命,在孙策刚起兵时就已经是别部司马,后来吴夫人死的时候,把孙权托付给他和张昭。贫二代吕蒙,获得了与他们并驾齐驱的机会。
  草根要崛起,必须把握住每一次机会。因为,机会对草根来说尤其显得吝啬。
  黄祖一直不好对付,是因为他有一支难以对付的水军部队。黄祖把两只艨艟横在汉口江面上,切断了水路。艨艟是当时大规模的战舰,狭而长,以生牛皮蒙背,左右开弩窗矛穴,敌人不能靠近,对矢石有极强的防御能力。艨艟体积很大,能容纳六七百名战士。艨艟,就相当于当时的航空母舰了。黄祖还富有创造性地用棕榈大绳系上石锚,固定艨艟。这样,两只艨艟固定在一起,每到战时,弓弩手从船舱里交替射击,飞矢雨下,连蚊子也飞不过去。很遗憾没有人说黄祖是航空母舰的发明人。黄祖把自己的“航空母舰”交给水军都督陈就指挥。
  战斗开始了。吕蒙率先冲了上去,他直奔陈就而去,亲手斩杀了陈就。鸟无头不飞,陈就一死,黄祖水军立马崩溃。东吴军队士气高昂,全力前进,攻下了汉口。没有了陈就水军,黄祖就没了本事,仓皇逃走,没多远就被一个叫冯则的人追上杀死了。
  “父亲,孩儿替你报仇了!”孙权仰天长啸,热泪盈眶。十八年前,正是黄祖的军队射杀了孙权的父亲孙坚。
  “这次取胜,是因为先杀了陈就。”战后表彰会上,孙权大声宣布。因为这一战功,吕蒙被拜为横野中郎将。名列“曹营五子良将”的徐晃,在去年才被拜为横野将军。之所以不直接拜吕蒙为横野将军,是因为周瑜这时也才是建威中郎将。官职上不能为吕蒙破格太多,孙权就另外赏赐了他钱千万。
  贫二代吕蒙,开始拥有了与周瑜面对面说话的资格。赤壁之战以后的江陵攻坚战,甘宁在上游的夷陵城被曹仁重兵围困,派人出城向周瑜求援。如果分兵救援夷陵,则造成江陵一线空虚,因此诸将的意见是不救甘宁。
  吕蒙反对放弃甘宁,说:“留下凌操坚持在江陵战场,我与你们前往夷陵,解围释急,定能马到成功。我保证凌统将军能在这里坚守十日,而十日之后,我们就能从夷陵赶回来了。”
  战略规划会因为甘宁一人而改变吗?吕蒙继续说下去:“派人用木柴阻住去路,曹仁败退的时候,只能是为我们丢下马匹。”曹操的骑兵天下闻名,曹仁攻打夷陵,动用了精锐骑兵。路上如果塞满了木柴,战马就寸步难行了,既能救甘宁,还能获得东吴最缺少的战马。周瑜赞许地拍拍甘宁的肩膀,下达了驰援夷陵的命令。
  一切正如吕蒙所料,曹仁部众损失过半,连夜逃遁。途中,遇到一堆一堆的木柴,曹仁的骑兵虽天下无敌,但是战马却不能在木柴上奔驰。为了逃命,曹仁只得命令骑兵舍弃战马步行逃跑。周瑜握住吕蒙的手,兴奋地说:“我们缴获了三百多匹精锐战马啊!”
  曹仁此次围攻夷陵,仿佛是专程来赠送东吴三百多匹战马的。从此,曹军再也不敢出击,最终在坚守了一年多之后被迫放弃江陵,东吴如愿占领江陵。
  战后,孙权按照功劳给大家升官,周瑜是偏将军,吕蒙也是偏将军。
  周瑜对吕蒙说:“哈,咱们平级啦!”要知道,二人的起点相差何止万里!
  “我只不过是寻阳令,你却是南郡太守。”
  “你不是还比我小三岁吗?我奇怪大家都说我少年得志,怎么没人说你呢?”
  “嘿嘿,你长得帅,又会弹琴,女人们喜欢。而女人是最会渲染消息的。”
  ……
  二人正火热地聊着,孙权的使者来了:“吕将军,主公有请!”
  吕蒙问:“什么事情?”
  使者说:“听说有重要任务要派给你。”
  周瑜诧异:“什么重要任务?我怎么不知道呢?”
  使者说:“听主公说,要安排吕将军读书!”
  吕蒙变了脸色,求救地看着周瑜:“啊,怎么会这样呢?这可该怎么办?这可该怎么办?”
  周瑜哈哈大笑:“你小子也有怕的东西!”
  吕蒙垂着头跟着使者走了,无比悲壮。
  应对“木桶效应”——
  和吕蒙一样被孙权安排读书任务的,还有蒋钦。孙权对他们二人说:“你们现在都担任重要职位,应该加强读书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吕蒙脱口就说:“我在军中,常常苦恼事务繁忙,哪有时间读书呢!”
  孙权说:“难道我让你做博士吗!”那时的博士,其实相当于今天的导师。“博士”是一种官名,战国时候开始出现,负责传授儒学经典。孙权要吕蒙读书,不是为了培养他为教授,而是要吕蒙承担治国大任。可惜吕蒙没领会领导意图,以为孙权说要他丰富业余生活。吕蒙这个工作狂,根本没想到孙权要他把读书作为重要工作。
  孙权很生气,说:“要说忙,你能忙过我吗?”孙权掰着手指头,数着自己小时候读过的书:《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吕蒙想说:“要是我像你一样出生在封侯拜相之家,我读书比你还多。”可是他毕竟没说,因为强者不会抱怨命运。
  吕蒙说:“我笨嘛,没听说别人都喊我‘吴下阿蒙’吗?”
  孙权看着他和蒋钦说:“你们两人天生聪明,只要是学习就肯定会有所得,你们为什么不学习呢?”
  孙权拿过一个早就列好的书目,指给吕蒙和蒋钦看,说:“这些书,你们要急读。”吕蒙抓过书单来一看,立即感觉头大了不少:《战国策》《史记》、《汉书》《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天啊,这么多书,哪辈子能读完啊?
  孙权鼓励吕蒙,说:“光武帝日理万机,手不释卷;曹孟德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为何不能自我勉励呢?”
  读书少,是吕蒙的不足。草根出身的他,更多草莽气息,拼杀疆场可以,但是要治国治军,就显得勉强了。孙权深谙“木桶效应”: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现在,吕蒙能发挥多大作用,不取决于他打多少次胜仗,而取决于他读了多少书。
  吕蒙何等聪明,他马上明白孙权要用他来治理江山了——打江山易,治理江山难。从此,他开始“奉旨读书”。
  既是“奉旨读书”,那就有国家拨款,再说他的个人年收入也不少,这时他的军职是偏将军,文职是寻阳令,年薪丰厚,再加上战功赏赐,可以说是个大款了。吴下阿蒙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读不起书的草根。
  他开设了西馆,招聘名师任教。虽有名师教授,但是吕蒙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进步太慢。这充分说明“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就是一句屁话。孙权要“急读”,可是读书总是不见成效,怎么办?吕蒙自有办法,他邀请学问好的人免费进馆学习,天天与他们探讨,在他们的激励下,吕蒙的见识一天天进步。
  人们经常见到,西馆门口的那个桥头上,吕蒙经常与学士们谈笑风生,很有学问的样子。在古代中国,读书成不了新闻人物,不读书才会成新闻人物,先前不读书后来读书的吴下阿蒙,就成了新闻人物。
  每当吕蒙从西馆出来,手捧着书卷在桥头读书,人们就感到很好笑:哈,吴下阿蒙也读书了,看那样子,真好玩啊!正好那座桥没有名字,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名字:西馆桥。西馆桥,就在苏州东美巷口一带。
  鲁肃听说了吕蒙开设西馆读书的事儿,认为是假新闻。“打打杀杀,吕蒙还在行,至于读书嘛,还真为难他……”鲁肃想。
  可是,没等鲁肃验证西馆桥的新闻的真实性,一则更让人怀疑的新闻传了出来:吕蒙当老师了,教人读书了!
  “教谁?”鲁肃问。他以为,吕蒙肯定是把不知哪里的白痴领到西馆里,过一把当老师的瘾。智商稍微正常一点的,谁会找吴下阿蒙做老师啊。
  “成当、宋定、徐顾三位将军的孩子,都跟着他读书呢。”有人对鲁肃说。
  成当、宋定、徐顾这三个人鲁肃知道,他们的防区与吕蒙防区相邻。在一次战斗中,他们三个人像商量好了似的,一块儿战死了。他们的子弟们都年幼,孙权就想把他们的部曲赐给吕蒙。吕蒙坚决推辞:“成当他们都为国事操劳一生,他们的子弟虽小,但是也不可废掉他们的军队。”孙权还是坚持,吕蒙就坚持上书,孙权无奈,才保留了成当等人后代的领兵权。这事儿鲁肃知道,当时鲁肃还对别人说:“这个吴下阿蒙傻乎乎的,但是心地不错啊。可是,他有没有想过小孩子如何领兵呢?唉,吴下阿蒙就是吴下阿蒙!”
  后来,鲁肃才知道,孙权当时对吕蒙说:“你不接受他们三人的部曲,他们的孩子如此年幼,如何掌管军队?难道就让这三个孩子和将士们过家家吗?”吕蒙说:“就让我来教育他们吧。”吕蒙亲自选了老师,教孩子们读书,有时间也会去西馆辅导他们。
  “不可能!不可能!”鲁肃听说了这些后,一个劲地摇头:“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相信吴下阿蒙能教书。”
  “大都督何不去亲自去见见吕蒙呢?”有人说。周瑜死后,鲁肃代替他做了东吴的大都督。
  鲁肃从江陵换防到陆口,中途要经过吕蒙驻扎的地方,有人建议他去拜访一下吕蒙,一来呢,卖吕蒙一个面子;二来呢,看看吕蒙是不是真的变得有学问了。
  “嗯……嗯……要紧的事儿太多了。”鲁肃刚上任,的确是事务繁多,他认为和头脑简单的吴下阿蒙见面,实在是浪费时间。
  “吕将军最近功名越来越显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了。您真应该去拜访他一下。”有人继续劝他。
  鲁肃是个老好人,唯恐让大家不高兴,就决定去看看吕蒙。
  热烈欢迎领导莅临指导工作!听汇报,看现场……鲁肃按照领导视察的程序走过场。就当是来吕蒙这里休息一下吧,鲁肃这样安慰自己。
  领导视察,照例是要留下来在餐桌上继续指导工作的。酒喝到酒酣耳热之际,吕蒙问鲁肃:“你接受重任,与关羽为邻,你对他采取什么策略呢,做好打算了吗?”
  “临时再想办法吧。”鲁肃敷衍说。策略,是要动脑子的,与吴下阿蒙谈策略,不是对牛弹琴吗?再说了,吴下阿蒙你替领导操啥心?
  可是,吕蒙却是铁了心要质询鲁肃,他对鲁肃说:“现今我们虽然与刘备结成一家,但是关羽像熊虎一样好勇斗狠,怎能不预先想好对付他的策略呢?”
  白日见鬼了,眼前这人是吕蒙吗?
  真的见鬼了,吕蒙掰着手指头:一,二,三,四,五……列举了五条对付关羽的策略方针。鲁肃揉了揉眼,对着吕蒙看了又看,才知道不是白日见鬼,而是智多星下凡。
  真是天上掉下一个智多星,终于找到对付关羽的人了。以冷静著称的鲁肃,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越过自己的座位,走到吕蒙身边,拊着他的背说:“吕子明,我本来以为你只有武略,现在看来,你的学识突出而广博,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话被今人收入成语词典,变成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本来只是一介武夫的吕蒙,刻苦读书,脱胎换骨。领导考察他的时候,他能慷慨地说:“领导,让我考察考察你!”而且,还顺便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成语。
  大会,小会,正式场合,私下场合,孙权经常把吕蒙和蒋钦当做学习标兵来表扬:“年龄大了而能再进步的,谁也比不上吕蒙和蒋钦。他们都拥有了富贵,声名显赫,却更能谦虚好学,沉浸在书传之中,轻财尚义,一举一动可以算作国家楷模了!”
  孙权这样说,大家都服气,因为吕蒙确实是有成果:濡须坞建筑规划。
  


第二节 创意无限
  一座违章建筑左右了历史——
  212年冬十月,58岁的曹操亲征孙权,号称四十万大军。第二年正月,曹操大军进攻濡须口。
  巢湖与长江之间通着濡须河,濡须河的入江口就是濡须口。曹操要是打算从巢湖水路进入长江,必须要通过濡须口。
  江东积极备战,将领们纷纷或情愿或不情愿地写血书,誓死血战。吕蒙也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莫非,他在起草请战书?不对呀,他应该把脚指头和手指头都咬破了来写血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被孙权宠着的吕蒙,最应该写血书的啊!
  有人凑过去一看,只见纸上是一个建筑规划图,有山,有水,有建筑。
  虽然吕蒙一贯搞怪,但是他这样做,还是不能让大家理解。大战在即,曹操的四十万大军马上就要杀过来,要是搞建筑的话,还是搞坟墓最有用,省得死了被扔到长江里喂王八。
  主公培养了我们这么多年,就是为了培养咬破手指头写血书的死鬼吗?吕蒙根本就无视大家纷纷举起的血书。
  吕蒙把建筑规划图拿给大家看,大家这才感觉到图上的一切似乎很眼熟。“咦,就是这里!”有反应快的兄弟指着前面的山说。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前面七宝山和濡须山对峙,中间就是濡须口,山形水势极其险要,守易攻难。大家再看看,感觉眼前这一切又和吕蒙图上画的不一样。
  哦,原来图上多了一个夹水而筑的坞,而且还是月牙形的。晕,大战在即,吕蒙搞这个建筑规划干什么!难道是有亲戚当了包工头,他打算申请项目吗?
  吕蒙说要在濡须口建坞屯兵。此言一出,大家都笑了:这个想法太弱智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原来是个传说啊。大家都说,渡江上岸,是为了击贼,洗洗脚就能上船了,建坞干什么?
  吕蒙却说:“作战有胜败,谁也不能百战百胜,如果打了败仗,曹操的骑兵追上来,来不及到水边,又怎么能上船呢!”
  勇气就像胸大肌,要有要大要强,但不能为了证明有而见人就脱下衣服来给人看。孙权任凭大家的血书被风吹进长江,他还是喜欢吕蒙那种低调的散发着草根气味的勇气。
  看到月牙形的濡须坞,曹操皱起了眉头。濡须坞就像一道闸门,把从巢湖来的船挡在七宝山下。本来,即使没有这个坞,从北方来的船要过濡须口也得费点周折。这里之所以以“口”命名,就是因为这里的地势就像“瓶口”,江面到此突然变窄,水流顿时变得湍急,加上大落差,这里就变成了鬼门关,屡有船翻。从巢湖来的船,需要拉纤才能过濡须口,而拉纤则只能在七宝山山腰处的那块揹纤石上。船只有过了揹纤石才算是安全了,所以当地有“船过揹纤石,家书报平安”的传说。现在,濡须坞建成,只要在坞墙上搭上弓弩,对准揹纤石,从北方来的船只就别想通过了,除非变成鱼虾。曹操很快得到可靠情报:东吴人在濡须坞配备了一万张强弩。一万张强弩足以把试图突破的北方士兵射成刺猬了。
  曹操试探着出击了几次,总是失败,最后只得命令队伍坚守不出,做起了缩头乌龟。倒是孙权,时不时让队伍从濡须坞出来,在曹操阵营前示威,一副“有种你就来”的架势。曹操是个老军人了,却遇到了新问题。要是曹军出战,孙吴的人立马撤进濡须坞,这时,濡须坞里的弓弩就会密密麻麻地飞向曹军。曹操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孙权军队阵列整齐的战船,寒光闪闪的武器,喟然感叹:“生儿子就要生孙权这样的,刘表的儿子就像猪狗一样。”孙权和刘表有一个区别:孙权有个叫吕蒙的心腹为他出谋划策,而刘表没有。
  有了濡须坞,就有了底气,就敢出来折腾。一个人,家里有房子,在外面怎么晃荡也不慌。要是没有房子,那天还没黑就得考虑晚上到谁家屋檐下凑合一晚了。草根出身的吕蒙,更懂得这一生存体验。
  伤不起的濡须坞啊!曹操耗了几个月,在濡须坞面前没找到任何机会。春天到了,万物充满生机和希望,曹操却绝望了。雨水绵绵,江水渐涨,江东的水军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在江上耗了这么久的北方人早已经疲惫。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曹操读完信,发现信里还附着一张字条:“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操说:“孙权不欺孤!”他下令撤退。
  伟大的濡须坞!伟大的江东!
  伟大的吕蒙!
  从此,濡须坞成了江东安插在江北的一个钉子,曹操一过来就碰钉子。217年正月,曹操再次越过巢湖,进攻濡须口,前锋部队到了,还没扎营,就被濡须坞的强弩打退了。打遍北方全无敌的曹操,在江东遇到了濡须坞,竟然找不到攻克的法子,一直到死。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有“四越巢湖而不成”的句子,一次次地来,一次次地无所作为,北方人对濡须口这个地方的记忆格外深刻。后来,人们干脆把这个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