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那些人那些事-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你没有父亲。”母亲说。
  为什么不给我认个爹呢?刘备在心里问母亲。卖草鞋的路上,累了,看到走过身边的高大男人,刘备就想上去认爹,然后把肩上的挑子交给这人。8岁的刘备认为,认个爹就不会这么辛苦了。
  刘备本来不该这么辛苦,因为他是皇族。刘备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是宅男,喜欢喝点小酒什么的,但是更喜欢成群的妻妾,皇帝不允许他做事,能允许他做的似乎就只剩下生孩子一件事了,最终统计他生了120多个儿子,其中20人封侯。公元前127年六月,有五人最先受封,其中一人叫刘贞,被封为陆城侯。陆城在涿县,于是刘贞来到涿县定居下来,刘贞一脉继承了刘胜生育能力强大的基因,三百年下来,他的香火一直延续,一直到刘备。
  既然是皇族,又怎么会沦落到卖草鞋谋生的地步?皇族太浩大了,刘胜只是汉景帝14个儿子当中的一个,而刘贞又只是刘胜120多个儿子当中的一个,再过三百多年,像刘备这样的皇族成员,可能比大桑树上的叶子还多。当今天子要是给皇族发红包,长城拆了,一人一块砖也分不过来。而且,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权力在外戚和宦官之间争来抢去,谁还有心思治理国家啊,搞得地大物博的神州大地民生凋敝。刘备出生的那一年,也就是161年,汉桓帝下令公卿以下的公职人员全部减薪,并向王侯借一半的租税,这样下来钱还不够花,第二年甚至连天子的虎贲营将士也接到了减薪一半的通知。入冬的时候,虎贲营的卫士们都抢着执行外勤,因为搞内勤的不发冬衣。公卿以下的官服本来是配给制,但是当年冬衣减半供应。这样的政权,正如一池绝望的死水,只等一场变革的风暴,掀起惊天骇浪。皇帝是泥菩萨过河,哪里顾得上遍布全国各地的本家?
  何况,皇帝就是要刘备这样的皇族如此辛苦地为生存奔波——连吃顿饱饭都困难了,还有能力夺权吗?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向来是皇族,所以皇族一直受到打击,日子反倒不如寻常百姓好过。刘备的老祖宗刘贞是陆城侯,爵位可以世袭,正常的话刘备应该是个小侯爷,又怎会摆摊卖草鞋呢?这是因为刘贞只做了15年侯爷,就被汉武帝找了个理由削为平民,从此自谋生路。
  但是,即使沦为平民了,难道只有卖草鞋才能活下去吗?就拿前街上的刘德然来说,与刘备差不多年龄,同样是陆城侯的后代,可是在刘备披星戴月向县城赶去的时候,刘德然却在被窝里睡得正香。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活得正起劲,对刘德然是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刘备却要天不亮就起身陪护母亲赶往县城卖草鞋。刘备的父亲刘弘在刘备很小的时候就死了。爹死了,娘就多了半个,因为娘要肩负起爹的责任。
  可是,即使是贬值的皇族,即使没了爹,刘备也不该如此辛苦,因为他也算是官二代了。刘备的祖父刘雄和父亲刘弘都在州郡里做官。刘雄还被举荐为孝廉,官至东郡范县的县令。这样的家世,即使没有皇室背景,即使死了爹,吃喝应该不愁,不至于沦落到卖草鞋的地步呀。“大耳朵啊,天下即将大乱,你作为皇族,怎能不有所作为?”母亲这样说。刘备生下来就长着一双大耳朵,据说他回回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刘备的手臂也很长,垂下来能超过膝盖。手臂这么长多少有点儿畸形,大耳朵则很有宠物的喜感,所以大家喜欢叫刘备为“大耳朵”。既然是皇族家的,那就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天下大势,从族里男人们的议论里,还有县城草鞋地摊前顾客的言语中,母亲知道天下即将大乱。也许,说大家盼望天下来次大乱才更准确一些。“要是编一辈子草鞋的话,岂不辜负了这双大耳朵!天下大乱的话,连草鞋也卖不成了。”这么辛苦地卖草鞋就是为了攒一笔学费,送刘备到一个名人那里读书,然后让名人把他推出去。政府选拔人才采取察举制,只有被推荐,才有可能当上官。和几乎所有中国家长一样,刘妈妈也把做官作为儿子的首要职业选择。是官就有出息,是官才有出息,小官小出息,大官大出息,现在的状况,是没法有出息的。
  乱世啊,快到来吧!刘备站在桑树下喊。乱世到来,他就可以不去卖草鞋了,刘备是这样想的。
  “乱世已经到了,看看来抢瓜的人就知道了。”扬州吴郡富春县城以南十五里的阳平山下,14岁的孙坚坐在看瓜棚里说。
  五 武圣之后和西瓜太郎
  “哈,小子,有人抢瓜就是乱世?”种瓜人问孙坚。
  孙坚说:“原来抢瓜的应该只是一些小痞子,但现在抢瓜的都是些打着皇帝旗号的人,这就是乱世了。”
  “小小年纪,怎么这么有见识!”
  “别忘了,我是兵法的传人!”
  春秋时齐人孙武,带着兵法十三篇(后世所谓《孙子兵法》)求见吴王阖庐,受任为将,战无不胜,攻入楚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孙武终老于吴,儿子受封于富春,于是,富春的孙家人就有理由宣扬孙武是他们的先人。好在其他姓氏的人懒得计较这事儿,于是孙武就成了孙坚家的先人。14岁,正是崇拜英雄的年纪,孙坚一有机会就强调他是孙武的后人,而且每次都要突出兵法。他对兵法有一种天生的喜欢,看来身上的确有孙武的遗传基因。
  阳平山下盛产西瓜,种瓜的人很多,偷瓜的人也不少。偷瓜因为馋嘴,有的甚至就是为了好玩儿,所以看瓜的人并无多少戒备之心,看瓜棚里的人都是很清闲的。14岁的孙坚来瓜棚,就是为了好玩。
  有的史料上说,孙坚的父亲孙钟是个种瓜人,孙坚则是西瓜太郎,这个说法的被认可度很大。但是有的史料上说瓜农孙钟只是孙坚的祖上,又有史料说孙家世代在吴郡做官。说法不一的史料,都指向一点:孙坚并无显赫身世,祖辈父辈最多是基层公务员,还是属于人民群众中的一分子,很接地气的,孙坚即使不亲自种瓜,那也有可能到看瓜棚里游戏。
  孙坚发现,最近抢瓜的人有很多是打着“皇帝”旗号来的。所谓“皇帝”,都是带头造反的人自封的,在官方文件里的说法是“贼首”。自从春秋战国土地可以自由买卖以来,土地越来越集中在权贵手中,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以京城为中心的数百万亩良田,被灵帝认的爹娘张让和赵忠等一干宦官霸占。士人虽然受到宦官压制很难出头,但是只要侥幸做上官,就与宦官比赛抢占百姓的土地。中国当时出现了土地分配上的“二八定律”:占人口总数20%的官僚、宦官、豪强及其家人,占有了80%的土地,占人口总总数80%的农民,却只拥有20%的土地。这直接导致了另外一个“二八定律”:只有20%的农民能够正常地靠土地生存,80%的农民只能去做奴隶、流亡乃至造反。“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前赴后继地造反,不是因为革命觉悟有多高,而是因为没有活路。造反的门槛不高,混不下去了,饿都要饿死了,还不如抄起锄头拿起镰刀,跑到大户人家抢劫,好歹能吃上一顿饱饭,死了也不至于当饿死鬼。可是,当吃饱之后,造反的人就想当皇帝了。据不完全统计,冲、质两帝一共在位不满两年,大的农民起义发生7次,桓帝在位21年,大的农民起义一共发生14次,灵帝即位后,一直到黄巾起义之前,农民起义一共6次,以上数据是有史可稽的,至于规模较小史书不载的官员瞒报漏报的,更是难以计数了。皇帝已经没有了公信力,大家都想做皇帝,纷纷让部下喊自己为“皇帝”。有时一个胡同里出两个皇帝,为了区别,其中一个就改称为“黑帝”;临街胡同里再造反,狠狠心。称自己为“太上皇帝”。想过皇帝比西瓜还要多的情景吗?这样的皇帝成色不够,也就是去抢几只西瓜来就填饱肚子的水平。不过,他们来瓜地时不说抢瓜,而说是“征瓜”。
  昨天来阳平山下征瓜的是“阳明皇帝”许昌,他和儿子许韶在句章(今浙江慈溪境内)造反,聚集了好几万人,声势很大。
  “皇帝多了,天下就乱了。”孙坚把箭搭在弓上,瞄准着前方的一只西瓜。和大多数的男孩子一样的是,孙坚喜欢射箭;和大多数男孩子不一样的是,孙坚很喜欢射箭。
  “天热了,吃瓜的人就多了。”种瓜人扇着蒲扇说,乱世不乱世的,先把西瓜卖出去再说。
  孙坚把箭射出去,箭急切地贯穿那只西瓜,然后精准地射死了那只躲在西瓜后面的兔子。“天下乱了,英雄就多了。”孙坚说完,把兔子扔给看瓜人,收拾起弓箭,翩然离去。
  射木高超的孙坚,是同龄少年玩伴的偶像。如果曹操这时候遇到孙坚,肯定也会拜他为大哥。
  六 从不良少年到争议干部
  亲娘死了,爹在京城忙着做官,忙着发财,不缺钱,却缺管教。青春期的曹操和几乎所有纨绔子弟一样,游手好闲,飞鹰走狗,耍枪弄棒——苍天啊,为何好玩刺激的活动这么少!
  大约10岁那一年,曹操再次带着小伙伴们到涡河边玩耍。腾地一下,一条大蛟突然从水里跃起,大家吓得四散而逃。“哈哈哈……”曹操站在大蛟前面,指着四散逃去的伙伴,笑弯了腰,夸张地喊道:“一群胆小鬼!”
  大家都是胆小鬼吗?所谓蛟,《说文解字》说它为“龙之属也”,是一种没有长角的龙。可是,自然界是没有龙这种动物的,蛟是一种鳄鱼,凶猛的动物。可是,这只鳄鱼一看到曹操站在那里,就很给面子地潜回水里不见了。大家聚拢过来,问曹操为什么不怕鳄鱼。曹操娓娓道来,讲述了前几天的一次亲身经历:他独自去河里游泳,一只不知好歹的蛟冒了出来,他奋力与蛟搏斗,最后败退的是蛟。
  “啊,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不说啊?”大家问。
  “嗨,多大一点事儿啊!”曹操做出淡定的样子。
  “哇——”所有人都崇拜地惊呼起来。
  这件事记载在梁朝人刘昭写的《幼童传》里,这是一本神童故事集。这个故事很可疑,倒不是说刘昭不可信,而是这个故事的来源不可信。曹操勇斗并击退大蛟,只有他本人口述,并无其他任何物证人证,哪怕是身上被蛟龙抓破的皮外伤也没有。按照常理,如果身上有伤,曹操肯定会亮给别人看,追求细节的故事记录人肯定也会记录下来。这则故事没提到曹操受伤,很可能是因为曹操根本就没受伤。一个10岁的孩子,在水里与鳄鱼搏斗,不仅获胜,还能毫发未损,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是很多人不信。当然,也许真的有奇迹,例如那一刻曹操被龙王爷附体,例如那只鳄鱼发现曹操是比它还要凶猛的动物。没有以上奇迹的话,那最大可能是曹操炒作自己,虚构了勇斗大蛟的故事。曹操发育迟缓,个子矮,不招人喜欢也没人疼,用这种炒作的方式来引起大家注意,这是很有可能的。
  父亲在京城,曹操成了缺少管教的留守少年。轻桃、贪玩、游荡、放纵……不良少年曹操引起了叔父的担心。叔父常常在曹嵩面前检举曹操,痛心疾首地说:“你再不严加管教,曹家就要出一个祸害了。”曹嵩面子上很过不去,再看到曹操时,就劈头盖脸地训他一顿,甚至会打板子。
  曹操决定自卫反击。这天,他在路上遇到叔父,突然间口吐白沫,嘴歪眼斜,浑身抽搐,叔父吓坏了:“吉利,吉利,你……你怎么了?”曹操的乳名叫吉利,寄托了长辈的愿望,但是现在吉利的样子很不吉利。曹操告诉叔父他中风了。叔父慌慌张张跑回家把曹嵩叫来,却发现曹操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曹嵩问:“吉利,你叔父刚才说你中风,怎么好得这么快呢?”曹操一脸无辜,说:“我从来没中过风呀!这是怎么说的?大概是叔父讨厌我,所以他才说我坏话。”曹嵩相信儿子,怀疑弟弟。以后,弟弟再检举曹操时,曹嵩就把脸一沉:“你这次怎么不再说吉利中风了呢?”叔父再次见到曹操时,便喊他“阿瞒”!曹操说:“你是叫我吗?我叫吉利呀!”叔父说:“你是最配得上‘瞒’这个名字的。”从此,“阿瞒”获得了公认,代替“吉利”成了曹操的乳名。三国时候,孙吴一方的人为曹操立传,书名就是“曹瞒传”。
  不良少年曹操并未成长为花花太岁,这是因为他有一个很好的习惯:阅读。可能是因为孤独,少年曹操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他读书很杂,不仅仅有那个年代的必修课——儒家经典,其他诸子百家的书也被作为选修课来读。当然曹操最喜欢的还是兵法,他抄写汇总诸家兵法,名为“兵法接要”。对于孙子兵法十三篇,他更是读了又读,并作了注释,流传后世,被称为“孙子略解”。当然他的这些成果是成年后取得的,但是显然是在少年时就播下了读书的种子。书是智慧,书是思想,书是精神,书能将躁动、叛逆、狡谲升华为任侠、激进、智慧。在书的熏陶下,不良少年曹操成了一个文武全才的佼佼者。
  172年,曹操18岁了。曹嵩让曹操来到了洛阳,进太学读书。太学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是公务员培训学校。太学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向往的地方,但并不是天下所有读书人都能进去的地方。太学招生实行考试加保送的办法。每郡都有定额推荐本地学子考试入学,这个有落榜的可能,远远不如保送来得保险。曹操就是走的保送的路。品秩在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可以送一名子弟到太学学习。大司农曹嵩是中二千石官员,他把长子曹操送进太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官员很多,官员的儿子更多,太学生需要不断更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大家才会都满意。于是,太学生一般两年就毕业,给后来者腾出位子来。太学的教师称为博士,太学生称为博士弟子,课程则完全是儒家经学。儒家经典,一句话就得琢磨半年,两年时间也就是刚刚入门甚至还没摸着门,但是大家进太学,本来就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混个就业的资格——进了太学,等于一只脚踏入了官场,因为选拔官吏博士弟子优先考虑。
  进入太学的,本来大都是一些读不进书去的官二代。因此,即使只有两年时间,太学生们也都不怎么读书。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不好好读书,必定会做出一些荒唐事儿来。一天晚上,曹操竟然潜进了被灵帝认作父亲的大宦官张让的院子里,不料被发觉了,卫兵们关上大门,准备来个瓮中捉鳖,曹操舞着手戟,以一人之力居然击退张府卫兵,最后翻墙跳走。估计是博士弟子们私下里议论张让为乱朝政,曹操听了后,抄起手戟来,跑到张让家里,想彻底解决问题。事后,曹嵩做了不少工作,说情,送礼,再说,张让想想自己都是皇帝的“父亲”了,和一个孩子计较也被人耻笑,这事儿就不了了之。很多人质疑这则故事的真实性,但是这则故事符合曹操的性格——心动就行动,想到便做到。
  除了翻人墙头,曹操在太学里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交友。与很多大学一样,太学里最大的收获不一定是读书,结交同学,积攒人脉,为将来铺路,是曹操在太学里最大的收获。曹操在太学里认识的很多人对他以后的事业有着这样那样的帮助。周颀、周昂,会稽郡周家的新生代,后来他们在关键时刻支持曹操;刘勋,后来担任庐江郡太守,在袁术灭亡后归附曹操;许攸,在官渡之战时从袁绍阵营投奔曹操,带去绝密军事情报,对曹操取胜起了关键性作用;张邈,曹操走出事业的第一步全靠他支持,但是后来他却反叛曹操,差点儿颠覆了曹操的霸业。
  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给曹操面子。太学里有一个优秀学生,名字叫宗承。曹操那一届太学生中间流传着一句话:不识宗承,太学白上。曹操想与他套上近乎,但是宗承讨厌曹操的为人,直接无视他。曹操多次登门拜访,但是宗承宾客太多,曹操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有一次聚会,曹操与宗承都在,曹操瞅准了宗承起身出去的机会,急忙迎上去,拉住他的手,与他套近乎,但宗承看他一眼,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曹操在太学里的言行举止总显得另类,宗承这类标准的好学生看不惯他,甚至看不起他。总的来说,曹操的太学生涯并没有像花儿一样开放。
  那时太学生就业就只有当公务员一条路。汉代选拔公务员采取两种方式:察举和征辟。察举就是推荐,“察”就是考察,“举”就是推荐,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主管官员将本人发现或民间公认的出众人才向各级政府推荐,经考察后择优录用;征辟就是海选,“征”是皇帝指名征召直接任为中央官员,“辟”是中央和地方的高级长官征聘任用为本署僚属。无论察举还是征辟,都要做到一点:有人推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