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年头 谁还没点儿心病-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次,要善于培养彼此的情感沟通能力。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努力:对对方的优点,能及时肯定赞美;对对方为自己的付出,能及时表达感激;对双方发生的误会,能及时沟通化解;对对方的困难应及时发现,并给予支持。语言虽然是沟通情感的重要途径,但却不是唯一的方法。父亲和儿子之间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比如,父亲用眼神鼓励儿子,就会传达给孩子很强的力量感;儿子默默地为父亲倒杯水,父亲就能感觉到来自儿子的关心。多在非言语行为上做努力,对父子之间情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专家李玲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见异思迁”治心病
据一些临床精神专科医生分析,丧偶是女性一生中遭受精神打击最大的事件。而更年期女性则是其中的“重灾区”,因为更年期女性当中大约有1/3的人本来就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丧偶无疑是雪上加霜。为此,专家建议,家属和朋友要尽量打破她们原有的生活模式,使其脱离原来的环境,转移注意力,带她们到外面的世界感受新鲜的人生,这种办法简称为“见异思迁”。
北京精神卫生保健所副主任医师王振铎告诉记者,几乎每个更年期丧偶的女性都会不同程度产生心因性反应,熟悉的环境是诱发心因性反应最主要的因素。相当一部分女性在丧偶之后可以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摆脱心因性反应的困扰,重获新生。但是,还是有一些视野比较小、知识层面比较低以及社交面相对较小的女性不愿意向亲戚朋友倾诉丧偶的痛苦,有的人甚至自己惩罚自己,宁愿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号啕大哭、闭门思过,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得她们一蹶不振。
如果丧偶者陷入旧环境不能自拔,这种心因性反应不但不能消除,而且一旦持续6个月以上,就有可能从一种心理问题转变成为一种慢性精神疾病——抑郁症。值得说明的是,抑郁症不能仅通过咨询心理医生来治疗,因为这是一种慢性病,首次发作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足量用药,尽可能完全治好,否则如果复发,有可能终身服药。由此可见,亲戚朋友如果任凭丧偶者一意孤行,等过了6个月再帮她换环境,就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为此,王振铎建议,丧偶者的亲戚朋友最好及时将她带出原来的居所,到各个亲属家转一转、走一走,最好到远离城市的乡村和其他陌生的城市。如果再利用这个机会介绍给她一些新朋友,还可以帮助她掌握一些新知识和新技能,像学习一些全新健康理念,了解全新健身方法等等。大多数被人认为是天塌地陷的事情,在心理科和精神科医生看来只不过是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常规事件,如果周围的亲属实在说服不了丧偶者,可以亲自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进行咨询,请医生出出主意,或许医生提供的一些小技巧和小办法能解决大问题。
作者:健康时报记者李海清
支持专家: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副主任医师王振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老”患者要心身同治
“三老”患者是指“老板”(对机关领导的昵称)、老总(企业家)和老师(知识分子),这3种人士承受的社会压力比别人大,绝大多数处于亚健康和心身疾病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心理症状有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烦躁易怒、紧张、焦虑、恐惧、遇事总往坏处想和记忆力减退等。同时又具有躯体症状,如疲乏、头晕、头涨、头痛、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腹胀、口中异味、便秘、便稀、心慌气短、胸闷憋气、背痛、腰痛、尿频尿急、*减退等。但是做血压、心电图等理化检查往往正常,不能诊断成西医疾病。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社会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如心脏神经症、胃肠神经症、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神经性头痛等。它分为功能性心身疾病和器质性心身疾病两种,前者如心脏神经症,后者如脑梗塞。
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需要采用心身医学的心身并治原则,即“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采用中药加心理治疗的方法,使人心安不惧、心平气和、脏腑和谐,从而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
由于这些患者多是脑力劳动者,他们长期劳心劳神过度,不仅会出现失眠、抑郁、烦躁、焦虑等心理症状,还会同时出现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黏滞血症、肥胖、冠心病、胆结石、胆囊炎、脂肪肝、胃肠功能紊乱、脑供血障碍、脑动脉硬化等多器官躯体疾病。多种疾病并存一身,西医治疗起来比较困难,而中医心身医学采用心身整体综合治疗,着重抓主要病症治疗,主要问题解决了,次要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三老”患者要到中医心身科辨证论治的优势所在。
作者:健康时报特约专家赵志付
揭开催眠术的神秘面纱
提起催眠术,不少人会感到神秘莫测,其实,这主要是人们对这种现象不甚了解,加上有些人将催眠术吹得神乎其神的关系。
其实,催眠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当一个人全神贯注于某一活动时,由于精神的高度集中,以致对外周环境的事物一无所知。这种*状态就属于催眠的一种形式。
当然,作为起治疗作用的催眠术并不是像母亲为婴儿催眠那样使被催眠者入睡,而是使他们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这样,被催眠者与催眠师之间仍然保持着联系,使被催眠者按照催眠师的指令去做,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催眠的过程中,催眠师用语言不断地对被催眠者进行暗示。如果被催眠者与催眠师密切合作,相信这些暗示性语言,转而就会用这些语言暗示自己,变成自我暗示,从而慢慢地就进入了催眠状态。因此,从本质上说,所有的催眠都是建立在自我暗示的基础上,均属于自我催眠。
催眠术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治疗疾病、减轻疼痛。人类社会先有巫后有医。巫师经常运用催眠术的技巧来消除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彷徨所产生的焦虑,并增强安全感。18世纪维也纳医生麦斯默创造了一种轰动欧洲的“磁气”疗法,让磁铁里的“磁气”流过病人身体而治愈了许许多多病人。后来才知道,这根本不是磁气的作用,而是暗示所起的作用。
同样,某些气功也是通过这种心理作用而达到治病的效果的。大凡练功者在练功之前对气功必然有所相信,相信此种功法的效力。这其实是自我暗示的第一步。
练功之时,练功者在气功师反复不断的言语暗示下,心里也不断地默念“要进入状态”,也就是不断地给自己施加暗示,有意地使自己进入气功状态,于是乎或快或慢地进入了催眠状态,产生了飘飘然的感觉。在这种催眠状态下,暗示性更高了,产生了“我的病好多了”或者“我的病完全好了”的信念。那种盼望治愈的愿望,此时此刻似乎变成了现实,收功之后自然感到格外的轻松舒适。
在这种催眠状态下,不少病人将平时憋闷在心里、没有机会和条件发泄的情绪,通过喊叫哭闹或狂奔乱跳,得以尽情地抒发排遣。压抑在内心的郁闷和愤懑发泄出来,也能使病痛减轻。这种发作的产生过程及形式,与癔症发作大体相同。
也许有些容易进入这种状态的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认为自己在某些专业方面能力很强,且颇有造诣,不属于那种暗示性强的人。是的,我们不否认他们在自己专业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能力和成就。但是,研究表明,一个在业务上判断能力很强的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却不是那么有主见,他们也可能在一种特定的气氛中,由他人暗示加上自我暗示而进入被催眠状态。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授杨华渝
。。
精神病:越病越“休”只会越“休”越病
精神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甚至亲友、邻居、同事和朋友的工作和生活。一个人一旦患上精神病,单位往往主张一“休”了事,长“休”不止。这样便形成一个怪圈:精神病→住院→病休→生活工作能力减退→环境适应不良→生活中应激事件刺激→精神病反复发作。周而复始,陷入越病越“休”、越“休”越病的怪圈。
对于躯体疾病,适当地休息、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是完全必要的,但精神疾病的主要矛盾并非身体虚弱。其早期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后期表现为社会功能的退化。长期住院或在家长期病休导致很多恶果:1)丧失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使患者难以获取外界信息;2)终日无所事事,患者感到生活没有寄托,沉湎于病态的思考之中;3)使患者的工作能力退化,失去或减少经济收入;4)失去与朋友、同事、亲友的情感联系,感到孤独;5)觉得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感到自卑、自责,有的因此而自暴自弃,甚至自杀;6)失去社会和家庭最起码的尊重,影响婚姻和家庭职能;7)导致更高的疾病复发率,等等。
客观地讲,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不宜坚持上班,也不可能正常上班,症状控制后短期休息也是必要的,但长期休息是不可取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劳动就是治疗,娱乐也是治疗。精神病患者坚持工作和学习,其意义超过了工作本身。而且随着精神药物研究的进展,精神病的治疗效果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曾住本院的多位病人在国外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精神病人就是“废人”的观念应予以纠正和改变。
作者:湖北省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教授王高华
。。
拉个“圆环”治自卑
游戏对治疗心理疾病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尤其在治疗小儿精神分裂、癔病等精神疾患方面又有多大呢?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梁月竹说,小孩的本*玩,将治疗融入游戏之中,有辅助治疗精神疾患的作用。
梁主任列举了一个游戏:由一位医生充当指挥者,先让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环,并要求每个人都记住自己右边的人。之后,指挥者告诉小朋友们,你们可以自由活动了,但不要走得太远。于是,小朋友们就四散走开了,有的人紧跑两步,有的人互相嬉笑。1分钟后,指挥者大喊一声:“停!”十几名小朋友就像士兵听到军令一样,立刻停在原地不动。
这时,指挥者要求小朋友们在这个杂乱的环境中找到刚才站在自己右边的那个人,找到以后,要站在原地不动,用自己的右手拉住那个人的手。同时,被拉手的人也要看一看拉自己的人是不是刚才站在自己左边的人。当每个小朋友都拉到刚才站在自己右边的人的手时,大家就又连起来了,只是这一次由于大家的位置并不在一条线上,重新组成的圆圈就不像刚才那样顺畅,有的地方弯曲,有的地方凸凹。
指挥者又一次发号口令:“请大家要想办法恢复刚才那种顺畅的圆环。”于是,小朋友们就开始想办法,有的人向前迈步,有的人向后退,有的人左右移动。最后,通过大家的努力,这个弯曲的圆圈又变成了当初那个顺畅的圆环了。
游戏结束后,这些患有精神分裂症、情感病、癔病、情绪障碍、抽动秽语等疾病的小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医生问大家:“当你们心里想不开的时候,还会那么为难吗?”一名小朋友说:“不会了,想想这个游戏就会受到启发。”另一名小朋友表示:“只要努力,我就能把事情做好。”
梁主任说,这是一个通过潜意识层面来影响大家心态的游戏,游戏通过把一个杂乱无章的圆圈捋顺成一个规矩的圆环。游戏过程告诉参与者,不管刚才的局面多么混乱,只要自己努力都可以克服。游戏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此达到一种辅助治疗的效果。因为,一些康复期的患者往往会有自卑感,他们常常担心自己的疾病不能恢复正常,这时就需要鼓励他们,通过这个游戏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作者:王辉
支持专家: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梁月竹
。 想看书来
3成抑郁症患者被躯体症状掩盖
在中国医师协会惠氏杯首届杰出精神科医师奖评选表彰活动现场,来自美国纽约大学Norman Sus*an教授就抑郁症、焦虑症临床治愈的治疗策略做了专场报告,并接受了健康时报记者的采访。
Sus*an教授认为,有3成的抑郁症患者在获得恰当的诊断之前,已有5年以上躯体症状,而未获得适当诊断的患者经常因为其躯体症状而频繁就医,但疗效并不明显。Sus*an教授列举了抑郁症的情绪症状和躯体症状的综合对比,可以初步让您判断自己是否患有抑郁症。
情绪症状躯体症状
心境低落 头痛
*缺乏 疲乏
无望感 睡眠紊乱
低自尊 头晕
记忆力受损 疼痛
注意困难 肢体痛
焦虑 背痛/腹痛
愤怒/易激惹 性功能障碍
胃肠道不适 月经问题
Sus*an教授说,由于抑郁症是典型的慢性、复发性疾病,致残率高,而且抑郁和焦虑经常共患,所以情绪和躯体症状的快速、持久临床痊愈是治疗的目标,如恢复全部功能水平、重返工作、恢复业余爱好、恢复人际关系、情绪和躯体症状改善等。临床痊愈的表现包括:患者有积极的精神状况如乐观、自信,恢复正常的自我状态,总体上感到幸福等。
Sus*an教授强调,如果第一次未临床痊愈的抑郁症患者,第二次复发的症状往往比第一次重,而且用药的时间也更长。在美国没有得到临床痊愈的抑郁症患者,每年大约要在床上躺35天以上。因此,无论采取哪种治疗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达到临床痊愈。由于抑郁症是复发性疾病,即使达到了痊愈也有复发的可能,尽管复发率很低。所以,抑郁症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切不可见病情好转就擅自停药。
作者:何佳颐
支持专家:美国纽约大学Norman Sus*an教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胃肠出血缘于“心”
一天,急诊室打来电话,希望我抽时间去帮他们看一个病人。这是一个中年知识分子,因为消化道出血在内科留观,已经进行了六天输液,胃镜仅显示为浅表性溃疡,六天禁食使本来就不胖的他更瘦了。详细询问后,知道了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情绪紧张,工作压力很大,与上高中的孩子关系紧张,与妻子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较大的冲突,心里一直不痛快,最终有了这次的消化道出血。知道了病因,我建议他拔掉点滴,带上抗抑郁药物回家服药休息。两星期后,当他再次来复诊时,情况有了明显的改观。
但他不明白,为什么抑郁症导致了消化道出血。我告诉他,抑郁性反应可以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前者来势凶猛,是在大的应激反应之后的负性心理状态。急性抑郁求助于感情宣泄,在蒙受重大不幸时,成为一种必要的、求之不得的反应方式。急性抑郁症时间短,但病情严重,患者能直接体验到情绪的激变,一段时间之后通常可以恢复正常。而慢性抑郁持续时间较长。在长期的抑郁情绪的支配下,各脏器的功能状态处于受抑制或由于伴随了焦虑状态出现了功能失调,可以出现心血管系统的心律不齐、胸闷。慢性抑郁由于可能是一系列因素的总和,病人通常感觉“活得很累”,但又觉得就单个问题来讲,似乎不至于将他击倒,于是,躯体上的各种不适,诸如血压高、心慌、胸闷、头痛、头晕、失眠、消化不良、溃疡并浑身肌肉骨骼疼等,引导着病人四处求医,但最终仍不能获得最有效的治疗。
我告诉这个病人,假如不用抗抑郁药,按照消化道出血治疗,他可能也会出院,但他会遗留着“胃病的根子”,总会在情绪不好、心理压力超过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发病而解决了抑郁,才会从根本上改变他的生活。
抑郁的表现可以是情绪上的,也可以是以脏器的功能失调为表现形式,注意了这一点,就可以及时治疗一些以躯体形式为表现的抑郁症。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柏晓利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想出来的“脑血管病”
老李今年55岁,自从几个月前一向身体健壮的同事老张因为突然头痛发生脑溢血去世后,他就总感觉头晕、心悸、出汗,还老觉得胸口堵得慌,经常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于是他开始生活在紧张恐惧中,一个念头总萦绕在他脑海中:自己一定也是得了脑血管病了,这个病太可怕了!
但是,去了很多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的回答都是没事。但老张却认为自己的病太复杂了,一直没找对大夫,于是他开始了不断地求医过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