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帝国风云录-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片土地上一一变成现实,而那个正在放声狂吼的疯子公子就是他们全部的希望所在。
    苍头缓缓走到宝鼎身后,眼神复杂,脸上更是挂上了一层淡淡的忧郁。回到秦国的确值得庆贺,但对于宝鼎来说,这却是人生的开始。他的人生注定了不平凡,但这个不平凡的人生注定了多灾多难。未来,他能否完成先辈们赋予他的使命,谁也无法预料。
    苍头非常悲观,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他都认为宝鼎的机会太少,扭转乾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
    =
    
    
第四十五章 你的心乱了
    两天后,他们走出山区。
    在那座狼烟飘起的地方有一座烽燧,戍守烽燧的只有两个苍头老军,但烽燧坐落在山地牧场上,狼烟一起,牧场里的楼烦人便蜂拥而至。
    苍头亮出了身份。老军不认识他的黑鹰令牌,但凭借多年的从军经验,判定苍头是个深入敌后探查军情的斥候,对他颇为客气,并用烽燧狼烟向广武要隘发出了讯息。
    当天晚上,苍头一行留宿于烽燧,吃饱喝足,舒舒服服睡了一觉。天亮之后,从广武要隘连夜赶来的一队人马抵达牧场,掌兵的是个百骑长,他仔细验看了黑鹰令牌,然后把苍头请到一边。两人窃窃低语了一番,这位百骑长的态度随即转变,对苍头非常恭敬。
    烽燧再度点燃狼烟,向广武要隘报讯。入暮之后,从广武赶来两百骑卒,并于第二天把苍头一行护送到要隘之内。
    宝鼎原以为马上就可以赶到晋阳,见到后世名垂青史的蒙恬将军,当然了,他更想去拜访一下王翦将军,但苍头声色俱厉的警告让他不得不打消了这个念头,然而,一行人在要塞内一待就是三天,而且严禁外出,憋得宝鼎火烧火燎的十分难受。
    苍头神龙见首不见尾,也不知他整天忙些什么,直到第三天晚上宝鼎才把他“抓”住。
    “表兄,我们何时去晋阳?”宝鼎急不可耐地问道。
    “我先把太子丹的事办好。”苍头眉头紧锁,面色冷峻,眼睛内更是露出恼怒之色。
    “怎么了?太子丹有什么事?”宝鼎好奇地问道,“你把他送到晋阳不就行了吗?”
    “你以为黑衣这么容易就放手?任由我们把太子丹劫走送到咸阳?”苍头冷笑道,“还有燕国人,太子丹的手下会不死不休地跟着我们,一直追到咸阳。”
    宝鼎忽然想到历史曾有记载,太子丹在秦为质子的时候因为不堪受辱,从咸阳逃回了燕国。看来帮助太子丹逃出秦国的应该是他的手下,当然赵国黑衣也有可能帮忙,毕竟赵燕若想结盟抗秦,太子丹的作用极其重要,不可或缺。
    “他们追来了?”宝鼎急忙问道。
    “我们翻山越岭,走得慢,黑衣和燕人有足够的时间偷越边境,深入到太原截杀我们。……”苍头说道,“我担心出事,所以到了广武要隘后,请戍军假装护送太子丹南下,结果车队在途中两次遭伏。”
    宝鼎脸色一变,这才知道苍头整天都在忙什么。
    “那怎么办?”宝鼎脱口问道,随即想到苍头的秘兵身份,于是调侃道,“这种事对你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
    苍头疑惑地看了他一眼,一时没有明白宝鼎的意思。
    “你设个陷阱,把追兵一网打尽不就行了。”宝鼎笑道。
    “嗤……”苍头撇撇嘴,对宝鼎的调侃嗤之以鼻,“这些人和我一样,干的都是见不得光的事,一个比一个狡猾。你以为有多少人像你一样,愿意舍生忘死,勇跳陷阱?”
    宝鼎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问道:“你就没有办法?”
    “你急着去晋阳干什么?”苍头一眼就看穿了宝鼎的心思,当即泼了他一盆冷水,“你现在出名了,大名鼎鼎的刺客宝鼎,走到任何地方都会引人注意。这和蒙恬将军的初衷背道而驰,你以为他还会见你?”
    “谁知道那刺客就是我?”宝鼎冷哼道,“你不说谁知道?天下叫宝鼎的人多了。”
    “蒙恬知道。”苍头严肃地说道,“蒙恬知道代城当时正好有个人叫宝鼎。”
    宝鼎被他哽住了,面红耳赤,半天说不话来。
    “我已经急书王翦上将军,请他从晋阳大营派兵来护送燕国太子。”苍头语气放缓,小声劝道,“河北正在激战,战局紧张,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有捷报传来,到那时我们再看看形势,千万不要轻举妄动,以免弄巧成拙。”
    宝鼎低头不语。
    “你的心乱了。”苍头走到宝鼎身边拍了拍他的后背,“一定要把心静下来,就象你当初假扮的痴儿,心如古井,波澜不惊,唯有如此,才能走得更远,否则这条路你走不下去。”
    宝鼎霍然心惊,蓦然意识到自己的心态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从得知自己的王族身份,获悉自己的身世秘密后,一天天在变化,变得焦躁不安,脑子里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倚仗自己的王族身份在这个时代建功立业,却忘记了自己至今不过是个因为谋反而被流配边疆的王族子孙,说白了现在自己还是待罪之身,还是个刑徒,就连离开发配之地的自由都没有,更不要说有其它的非份之想了。
    乌氏倮和老卓文为什么要把此事委托给暴龙?很简单,推脱责任,一旦咸阳追究自己擅离乌氏的罪责,他们可以一推了之,都推给暴龙。暴龙虽然在卓家做事,但他的背景是大漠马贼,这足以让卓家把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由此可以推及到自己处境之艰难,可以想像到三族昭雪沉冤之艰难,自己和自己肩负的使命对身处大秦权力层的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麻烦,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灾难,谁惹上都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被大风暴席卷而去。侥幸的是,自己遇到了苍头,遇到了一个来自黑冰台的表兄,在他的帮助下,自己知道了很多秘密,而这些秘密将给自己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提供不可估量的助力。
    然而,前世自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重生之后突然变成了大秦王族,变成了高高在上的权贵,这种身份上的巨大差异让自己的心态迅速失衡,并愈演愈烈。自己深陷其中,对其中的变化一无所知,但苍头却看得很清楚,他之所以改变逃跑计划,放慢逃亡速度,大概和此事有直接关系。他想仔细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然后判断事情成功的可能有多大。这或许是他的职业习惯,但对自己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宝鼎越想越是惶恐,浑身燥热,额头上更是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谢谢。”宝鼎诚心诚意地感谢道。
    苍头颇为惊讶地看着宝鼎,这位公子的智慧和悟性果然非同常人,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接受了自己的告诫。这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吗?这就是天赋异禀?
    下一刻,宝鼎回到自己房里,拿起刻刀,在木牍上练字,神情异常专注,专注到了近乎虔诚的地步。
    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睡觉,宝鼎就是练习武技,读书识字,再不出这道房门一步,对其它事情更是不闻不问,不知不觉就回到了痴癫之态。
    太子丹、赵仪等人都很吃惊,不知道这位公子又在玩什么花样,但暴龙知道,这位公子又要装疯卖傻扮痴儿了。
    =
    从广武要隘到晋阳有四百余里,这样来回一耽搁又是好几天。
    王翦对此事很重视,特意从晋阳大营调拨了两百骑卒、八百步卒共一千军队护送太子丹。因为人马众多,途中安然无事,太子丹顺利抵达晋阳,接下来的护送任务就和苍头无关了。王翦把此事交给了蒙恬。第二天,蒙恬派人把苍头请到了他的军营。
    蒙恬身高体阔,相貌威猛,刚毅的面庞上有两道漆黑的浓眉,一双眼睛咄咄逼人,顾盼之间一股骄横彪悍之气四溢而出。他的年纪大约在二十三四岁左右,或许是因为年少时便随父征战沙场,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言行举止沉稳有度,颇有大将风范。
    蒙恬于帐外相迎。两人曾在咸阳见过一面,蒙恬知道这位白头秘兵是黑冰台的得力干将,爵位很高,手握特权,因此在礼节上不敢有所怠慢。
    两人寒暄了几句。蒙恬虚手相请。苍头落后半步,随其入帐。
    刚刚坐定,蒙恬便从案几上拿起一个泥封铜管递了过去。苍头也不问,剔开泥封,拿出里面的羊皮书卷,展开细读。
    这是国尉丞蒙毅写给他的私人信件。代城发生的事,已经由潜伏代北的其它秘兵急报咸阳。刺客宝鼎的大名正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各国京都,秦国的雷霆一击震撼天下。咸阳关心的是这位刺客,他不是黑冰台的人,但赵国却信誓旦旦,一口咬定宝鼎就是黑冰武士。咸阳急于知道事情的真相,要求苍头马上回京奏报。
    不过,蒙氏兄弟知道宝鼎是谁,也知道宝鼎为什么出现在代北,但他们不知道宝鼎为什么行刺杀之事?这件事是谁指使的?目的又是什么?
    蒙毅和苍头私交甚笃,他清楚宝鼎和苍头是亲戚关系,为此他怀疑此次刺杀与苍头有关,不过现在此事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因为宝鼎的横空出世,咸阳局势有失控的可能。
    蒙毅在信中恳求苍头,以大局为重,以国事为重,抛开私利,先把此事的真相说出来,以便掌握主动,掌控局势的发展。假如苍头回到咸阳后再说出真相,那局势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
    =
    =
    
    
第四十六章 老秦人的愤怒
    苍头看完信,疑惑层生。蒙毅似乎谨慎过头了,要么就是故意夸大其辞。
    宝鼎的事从头至尾没有牵扯到咸阳任何一方势力,就算他的身份被揭穿,有人怀疑到大王身上,但因为此事一直在暗中秘密进行,善后之策也做得滴水不漏,咸阳完全有能力将其彻底掩盖,何至于如此惊惶不安?
    苍头把羊皮书信递还蒙恬。
    “公乘,请你告诉我真相。此事关系重大,如有失礼之处,还请谅解。”蒙恬面带笑容,客气地说道。
    公乘是秦二十等爵中的第八爵,也是中低层军官最高的爵位了。再往上就是第九爵五大夫,只有官长、将率一级才能授予。就黑冰台这个秘军机构来说,像苍头这样的中层军官升到第八爵公乘算是到头了,再想往上升,苍头就要积累军功,把官职升上去,比如出任黑冰台的正副长官。在秦的官制中,爵位名有时候就是官职名,所以在官员们的日常交往中,以爵位互称最为普遍。
    苍头犹豫不决。他是黑冰秘兵,蒙恬是统兵大将,两者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他把真相告诉蒙恬,等同于泄漏王国机密,依照大秦律,这严重违法,会受到严惩。虽然他本人和蒙毅的私交不错,又是上下属关系,但国尉府并不直接领导黑冰台,仅凭这份私人书信就擅自泄密,后果严重。
    黑冰台因为它的特殊性,秘兵只要拿到令符便握有相当大的特权,为了监督和控制秘兵的特权,所以它要接受三重领导,一是丞相府,这是行政上的领导;一是国尉府,这是军事上的领导;还有就是郎中令,这是接受君王的直接领导。郎中令是九卿之一,掌宫殿,掖门户,主管侍从郎官,负责皇帝左右的警卫。其长官侍从于君王左右,一般都由君王最为亲信的大臣担任,事实上郎中令才是黑冰台的直接控制者。
    现在的郎中令是谁?阳泉君芈宸,华阳太后的弟弟,秦王政的舅大父。
    假若苍头回到咸阳,首先要禀报郎中令芈宸,再由他转奏大王,同时向丞相昌平君芈启和国尉尉缭详细禀报。芈启和芈宸都是楚系外戚,显然,蒙氏兄弟有意抢在楚系外戚之前知道代北一事的真相,从而拿出对策,掌握主动。
    苍头心里斗争激烈,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蒙氏兄弟会不顾一切后果,率先找到自己,并逼迫自己说出真相。
    这真相能说吗?姑且不说真相的事,就说泄密一事,假如自己泄密了,那等同于自己选择了王系。这时候能站队?郿城“孟西白”是本土老秦人的中坚力量,无论在朝堂还是军队里,都是如此。如今咸阳斗争激烈,家族长者一再告诫军政两届的子弟,在形势没有明朗之前,不能站队,绝对不能站队。
    老秦人一系的势力相当庞大,但也是最不稳固的一股势力,势力中的各大家族派系因为各自的利益需要,常常会被其它势力所拉拢,继而影响到政局的发展。当年武安君一案就是典型的例子。武安君一案牵涉到老秦人当时两个最为显赫的家族,白氏和司马氏,结果在关键时刻,部分本土老秦人屈服于昭襄王的权威,帮助昭襄王支持以范睢为首的关东外系,导致武安君白起被杀,国尉司马梗被罢黜,老秦人一系遭到重创。
    这也是其后楚系外戚卷土重来,短短时间内便再度崛起的重要原因。
    老秦人一系在楚系外戚的打压下,义愤填膺,于是先后有了成蛟兵变和嫪毐之乱。
    成蛟算什么?夏太后这位韩国公主又有多少实力?嫪毐什么东西?赵太后这位出身赵国豪族的富家女在咸阳没有根基,上面还有华阳太后,她又有多大的权势?姑且不说成蛟兵变了,就看看嫪毐之乱中死了多少大臣就知道嫪毐之乱的根由了。当时有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多位大臣被枭首,其后秦王政要禁锢赵太后,断绝母子关系,结果又有二十七位大臣自寻死路,冒死进谏,被残酷处死,枭首示众。
    秦王政再残暴,也不至于为了大臣们的进谏而一口气连杀二十七位大臣,这其中所掩藏的秘密不言自明,这是一次清洗,一个派系对另一个派系的大清洗。
    可以想象一下,这些大臣的背景是什么?他们会是楚系外戚吗?肯定不是,两次平乱都是由掌权的楚系外戚发动的。他们会是山东外系吗?肯定也不是,当时最大的山东外系的代表人物相国吕不韦就是楚系外戚的中坚力量,由此可以推想到当时的山东外系大臣决不会参予叛乱。
    结果不言自明,两次叛乱的背后推动者都是本土老秦人,原因很简单,他们遭到了楚系外戚和山东外系的联手打压,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王国更是被“外人”所操控,这是老秦人绝对不能容忍之事。
    成蛟兵变,老秦人在军方的势力遭到清洗;嫪毐之乱,老秦人在朝堂上的势力又遭到清洗。二十五年之中,老秦人连遭三次重创,其实力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老秦人在昭襄王时期最为辉煌,随着白氏和司马氏的骤然败落,随着成蛟兵变和嫪毐之乱的失败,老秦人的实力日渐衰微。老秦人不行了,翻不起大浪了,楚系外戚和山东外系的亲密关系随即宣告结束,然后吕不韦自尝苦果,被赶出咸阳。权力需要制衡,三足鼎立未尝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可惜吕不韦的山东外系缺少了王权的有力支撑,当他配合楚系外戚重创了老秦人之后,马上步其后尘,饮恨收场。
    今日形势明摆着,王系孱弱,楚系外戚一家独大,山东外戚只能仰楚系之鼻息,老秦人则静观其变,再也不敢轻易出手了。
    =
    蒙恬很有耐心,坐在那里静静地等待。
    苍头的背后可是郿城“孟西白”,这个三氏同宗的大族是老秦人绝对的中坚力量,一个传承了三百余年的大家族,一个为秦国奋战了三百余年的大世家,即使在当今七国当中,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大王需要老秦人的支持,需要郿城“孟西白”,然而,自昭襄王一怒之下杀了武安君白起,老秦人和王族之间,郿城孟西白和赢姓秦氏之间的信任便出现了裂痕。随着楚系外戚的重新崛起,随着楚系外戚利用成蛟兵变和嫪毐之乱大肆清洗老秦人,双方之间的信任更是降到了最低点,甚至可能是大秦历史上的最低点。
    老秦人不信任自己的君王,认为君王没有统治王国的能力,把王国拱手让给了“外人”,而年轻的君王则认为老秦人恃功自傲,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君王的权威,无视大秦国的安危。双方的信任基础给一连串的政治风暴彻底摧毁,矛盾愈演愈烈。
    楚系外戚为了防备老秦人的反扑,把老秦人赶出了权力核心,年轻的君王放眼四顾,身边唯一能够信任的人也就剩下蒙氏兄弟了。
    蒙骜是齐人,文武双全,深受昭襄王的器重。因为出身问题,他自然被归属到山东外系,不过他是军方将领,尚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昭襄王驾崩,孝文王守孝一年,继位三日升天,庄襄王继位。庄襄王以吕不韦为相,吕不韦理所当然要重用蒙骜。在军方,除了同为山东外系的蒙骜外,他还能相信谁?
    蒙骜为上将军,为大秦征伐四方,立下赫赫战功。蒙恬蒙毅兄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吕不韦的特意安排下,成为秦王政的陪读。三个人年纪相仿,从小到大,十几年的友谊,彼此非常信任。
    蒙骜战死沙场,秦王政和吕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