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末之雄霸天下-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通听闻之后,不禁张口结舌,他只是对自己如何爱护姓,惩处贪官作了一些准备。关于朝廷体制的问题,他哪回答得上来。

    “这个……尊敬的药王,李某在这方面没多少研究,还是请另外几位诸侯回答吧。”李通知道,自己如果胡搅蛮缠说一通,恐怕别人的映象会更差,还不如干脆不发表意见。

    孙思邈眼中露出一丝失望之色,随即便望向杜伏威道:“不知杜王爷可有看法?”

    杜伏威亦是挠了挠头道:“俺只对带兵打仗有研究,这朝廷官制方面,只有回去和几位军师商量之后,才能作定夺……”

    而沈法兴、李轨、梁师都等人也都和杜伏威的回答大同小异。直到孙思邈问到了萧铣,这位荆襄之主方才正色道:“回药王,萧某以为,还是公九卿的官制较好。隋帝杨坚创立省六部制,目的是想巩固皇权,避免南北朝时期,掌握实权的大臣频繁篡位。于是便将官之的丞相一职废除,虽然客观上起到了避免大臣专权的情况发生。但结果却是君权无人制约,皇帝可以随心所欲行事。如果皇帝如隋帝杨坚那样,是个明君还好……”

    “可如果是杨广那样的暴君,便是天下姓的灾难。而且实行省六部制,只是避免了外戚和大臣专权,却无法避免地方官员和农民起来造反。而自隋炀帝征高丽以来,王薄、翟让、杨玄感、李密、窦建德等纷纷起兵造反。最后看似强大的大隋一样被推翻。所以,萧某认为,还是应该实行公九卿制才对!”

    萧铣的话音一落,当即便有不少诸侯赞同。因为隋朝实行省六部制后,仅二世便亡,这让许多诸侯都认为,这项官制并不合适宜。尤其是萧铣出身江南士族,南方人对于属于北方人的关陇门阀,制定的省六部制,一直便有排斥心理。

    不过,同属关陇门阀的李渊,却是显然听不下去了。因为这省六部制可非杨坚一人推行的,而是当时整个关陇门阀都参予了制定。

    当然,关陇门阀当年会一致同意废除丞相,实行省六部制,也是由于各大家族对于权力的分配争执不下之故。独孤氏、元氏、李氏、窦氏、宇氏皆盯着丞相之位。而彼此之间的实力又相差不大,任谁也压制不了谁。最后才只能商量出这样一个妥协方案,大家各自掌握部分权力,实现了相互制衡。

    客观点说,那时的隋朝,更象是一个公司,杨坚是董事长,关陇门阀的各大家族是股东,然后所有家族都在公司董事会中派驻了一名执行董事担任要职。而杨广在继任皇位后,便一心想摆脱关陇门阀的束缚。

    于是,他便实行科举制,招揽出身寒门的人才。同时还扶持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也加入董事会,想方设法削弱关陇门阀的权力。结果最后由于政策失误,不但逼反了关陇门阀,也让天下大乱,最后自己也成了亡国之君。

    而如今关陇门阀之所以一致决定支持李渊,便是因为他同意恢复杨坚建隋之初的制,让各大门阀均能分享朝廷权力。不然李渊哪能这么快就平定关中,打败薜举,饮马陇西、进占巴蜀。

    “梁王如此批驳省六部制,是否因为他是前隋所制定的,所以就不加考虑地予以否定呢?”李渊立刻反唇相讥道。

    他这时侃侃而谈道:“丞相一职,过位高权重,如果皇帝能力强,威信高,可以压制住丞相,倒还好说。可如果皇帝年纪尚幼,或能力稍差,便会被丞相架空,导致臣强君弱的情况发生。如果这时丞相起了篡位之心,那皇帝便毫无抵抗之力,改朝换代便在眼前了。如西汉末年的王莽、东汉末年的曹操,曹魏末年的司马懿等皆是如此。至于在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等朝,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四朝,皆是因为臣强君弱,而导致频繁的改朝换代,政局也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正因为公九卿制有如此大的弊端。隋帝杨坚才会实行省六部制,而从隋朝运转的情形看,的确避免了大臣篡位的情况发生。而隋朝之所以灭亡,并非省六部制不好,而是杨广个人的能力不行,横征暴敛,频繁对外用兵,激起了天下姓的反对,才导致隋朝灭亡。”李渊摸了摸自己胡道:“所以,李某认为,省六部制或许有不好的地方,但却是目前最好的制,将来统一天下的新朝,理应继续采用省六部制!”

    。。。

 ;。。。 ; ;
第471章 君主立宪制
    、、、、、、、、、、

    这下李渊和萧铣便有些针锋相对的意味了。而随后发言的诸侯,或赞成李渊的主张,或赞成萧铣的主张,但都了无新意,更多的是在重复李渊和萧铣的话。

    到了最后,孙思邈方将目光转向了宇明,微笑着说道:“下面,便该请我们最年轻的诸侯周王宇明发言了。不知周王对于新朝官制有何见解?”

    宇明早在李渊和萧铣辩论时,就已经想过这个问题了。他脑海中其实有很多比省六部制和公九卿制更好的政治制。但他也得考虑这个时代的人,能不能接受的问题。比如说提出什么共和制、人民民主专政制,那光是向别人解释一个没有君主的制就得费好长时间,而且别人也未必能接受共和制。

    所以,他思考了半天,还是决定将十九世纪,德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搬了出来。此项政治体制应该是这个时代的人,可以接受的限了。

    “其实,公九卿制和省六部制都各有优缺点。前一种体制有丞相,能够制约君权,但却容易发生丞相独揽大权,篡位自立的情况。而后一种体制分散了丞相的权力,使得篡位不是那么容易,但却将国家的命运完全交给了君主。这种情况下,君主是一个明君还好说,是杨广那样的暴君就成了天下****的根源!”宇明环顾了四周的诸侯和,侃侃而谈道。

    “所以,我便设计了一种新的政治体制,可以集合省六部制和公九卿制两者的优点,同时又可以避免它们的缺点。”宇明这时正色道。

    “哦?周王竟然设计了一种新的政治官制?”这下,不光是在座的诸侯和们,就连孙思邈也瞪大了眼睛问道。

    要知道,一种政治体制可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和搏弈,并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推行的。而且设计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东西多了。当年省六部制也不是杨坚一个人想的,也是经过了满朝武,乃至关陇门阀的各大世家群策群力才设计出来的。而宇明不过是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他就能设计出一种崭新的制?这也不可思议了吧。

    “是的!我设计的政治体制,叫做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结合了西域的罗马帝国元老院制,以及战国时期韩非提出的法家思想,既能做到制约君权,防止皇帝胡作非为,又能避免大臣专权,谋朝篡位。”宇明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道。

    “老夫愿闻其详!”孙思邈亦是一脸郑重地说道。他也听说过在大食国的西边,还有一个更强大的罗马帝国。只不过好象据西域来的商人称,这个国家后来又分裂成了东西两个国家,西边的那个国家被蛮族所灭。东边的那个罗马帝国还尚存。

    宇明这时方侃侃而谈道:“这君主立宪制,乃是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分立的体制。君主作为皇帝,掌握军权,同时对立法、行政、司法项事务都有最高决定权。这需要专门制定一部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进行规定。任何人,包括君主在内,都不能违反宪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立法权由议会行使,负责制订国家法律,讨论国家重要决策,同时行使监察官吏的权力。议会的议员则由各郡按人口比例,派出代表人员组成。”

    “在行政权方面,个人认为,国家应设立军部、外交部、教育人事部、内政部、财政部、情报部、科技部、国防部、监察部等九部。其中,军部由君主直接控制,监察部由议会指导工作。其他七部的部长则由议会讨论,报经君主同意后任命,君主可指定其中一名部长为相,代表君主行使行政权力。”

    “而至于司法方面,则在中央和地方专门设立法院机构,负责审理刑事和民事案件。这一方面,我已在自己的辖区进行了试点,在我大周的郡县里,单独设有通判一职,他们便是专门审理案件的。”

    宇明的这一番话如同石破天惊一般,让在座的所有人都不禁目瞪口呆。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周王竟然提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政治体制。

    他们一时之间还不能完全消化完宇明的官制新方案。人人都皱着眉头反复思考着。

    王世充便率先忍不住问道:“周王,您说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岂不是将君主和皇室成员皆包括了进去?可自古以来,便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是不是对君主和皇室、大臣贵族们约束大了?”

    “郑王,这是肯定的!我一直认为,对君权应该加以约束,不能让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别的不多说,单从杨广征高丽来说,当时在朝中讨论时,几乎人人都反对,赞同的几个人也不是真心赞成,只是迫于皇帝的淫威,违心赞面而已。郑王当时正好任兵部尚书,想必对个中情况更是清楚万分!”

    宇明这时正色道:“如果当时有对皇帝的约束机制,在大部分大臣都反对出兵的情况下,即使皇帝本人态再坚决,朝廷也不会通过远征决定。那大家回想一下,这样一来,大隋还会这么快灭亡吗?”

    众诸侯此刻都是一阵凛然,他们自然知道,如果大隋没有征高丽,那天下的矛盾就不会如此激化,就算有人起来造反,也得不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而且隋军没有在高丽折损那么多兵马的话,镇压各地叛乱也必然非常轻松。也许到现在杨广仍在好好的当他的皇帝呢。

    萧铣点了点头道:“周王你说的要约束君权之事,萧某也赞成,可难道你不怕如此一来,却让相坐大吗?听你的意思,这相跟原来的丞相,岂不是差不多了?”

    “梁王多虑了!其实相和丞相不光是一字之差,在权力上更有很大的不同!”宇明对于萧铣还是比较尊重的。他耐心解释道:“丞相是官之,可以有罢免、提拔其他官吏,甚至代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权力。可相只是朝廷九部中的一名部长,他只有管理自己所在部门的权力。被称为相,其实只是有召集并主持会议的权力。他无权任命其他部的官员,更无权干涉其他部门,以及议会、法院的权力。”

    众人听宇明这样一解释,方才明白过来,感情这相说穿了只是相当于原来大隋的六部尚书中的一位而已。

    “而且,为了避免官员专权,我还打算在官员中实行任期制,不管是议会的议员代表,行政各部的部长,以及法院的院长,都只有五年的任期,到期后便需要走一次重新任免的过程,最多只能连任一届,以避免某人在一个位置上干得长了,形成小团队,拉帮结派,导致**。”宇明又抛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制。

    李世民这时忍不住问道:“周王,实行任期制,的确可以避免官员专权的情况发生。可如果是那些才德皆备的官员,到了十年之后,却也不得不离职,这岂不是不近人情了吗?”

    宇明听闻之后,却是微微一笑道:“这其实不是什么大问题啊!比如说世民兄才德皆备,在内政部长的位置上干了十年,不能再继续担任了。但你可以去当财政部长,或者教育部长啊。而且就算行政官员做不成,还可以去法院、议会担任官员啊。怎么会没有用武之地呢?何况你当不成内政部长,并非就对内政部完全没有影响力啊。新一任的内政部长,对于有些问题拿捏不稳,也可以找你商议,并非就完全撒手不管啊!反正大家的目的都是让国家强大,民众安居乐业,不受外敌欺侮!”

    宇明的这一番话,让李世民也不禁深思起来,宇明虽然是他的生平大敌。但这些见解却也让他佩服万分。片刻之后,李世民也不禁拱手作揖道:“宇兄果然高瞻远瞩,世民自叹不如!”

    孙思邈见再无人就此问题发表意见,方又说道:“第一个问题就暂且讨论到这里吧,周王的独特见解,尤其是那君主立宪制,权分立制,让我们都大开眼界。下面老夫便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诸位有幸统一天下,将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对于这个问题,各诸侯的看法倒是普遍一致,认为分封制又会造成象周朝那样,变成群雄割据,天下混战的局面。所以自秦以后的历代朝廷,都实行的郡县制。

    只有汉高祖刘邦实行了分封制。但他却是只封他的孙为王,认为就算有封国造反,不管谁胜出,都是他的后代,是刘氏坐稳了天下。而后来,果然在汉景帝时期发生了七王之乱,在叛乱被镇压下去之后,汉朝皇帝便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削弱各地封王权力的措施,让这些藩王有名无实,再也无法对中央朝廷构成威胁。

    。。。

 ;。。。 ; ;
第472章 超越时代的见解
    、、、、、、、、、、

    但宇明在这个问题上,看法又有所不同。他虽然偏向郡县制,但却不完全否定分封制。他认为,可以在朝廷打下的,离都较远的新领土,实行分封制,封一些皇室成员去那里建立自己的王国。同时,允许他们建立军队,向外扩张,凡是打下的领土便是这个王国自己的。

    当然,这样做有可能会出现边疆的王国实力强过了中央朝廷,最后发兵夺取皇位的情况发生。

    但宇明却认为,如果真的出现这种事,那说明中央王朝已经衰落了。就算边疆的王爷不打进来,北方草原的异族,或者南方的蛮族、中原内部的叛乱者也会推翻中央王朝。与其让天下落入皇室之外的人手中,不如落入皇室的其他成员手里。

    这一论调又吸引了众的注意,虽然有不少诸侯不以为然,但孙思邈却是目光闪烁,显然为之所动。

    接下来的几个问题,宇明和其他诸侯倒都没有多表现,在财政、税收、内政等方面的回答,都算是中规中矩。相形之下,李渊由于出身关陇门阀,且又正式称帝,在这方面倒还表现突出,赢得了不少的认可。

    很快便到了最后一个问题。孙思邈喝了一口茶后,方正色道:“现在也到了论道会快结束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我中原王朝自秦统一天下以来,便外患不断。先有匈奴南侵,后有五胡乱华,在隋朝时又有高丽、突厥之患。如今高丽已灭,可西面的吐蕃,南面的南诏,北方的突厥,依旧对我中原虎视眈眈,意图南下。不知各位诸侯可有何良策对付这些异族?”

    这个问题是由萧铣先回答,他的答复没有什么新意,延续了当年裴矩就突厥的威胁问题,向杨坚的献策:无非就是送其礼物,安抚其领为主,然后挑拨其内部纷争,好由中原王朝坐收渔利。

    而李渊的回答则要强硬一些,认为可仿效汉朝,在初期天下刚统一时,不妨暂时委屈求全,待兵力强大之后,便组织大军反攻草原,消灭突厥的有生力量,同时修建长城,以防止突厥军南下。

    其他的诸侯回答都跟萧铣和李渊大同小异,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毕竟漠北的边患由来已久,草原各族都是全民皆兵,且全是来去如风的骑兵。中原王朝即使派大军前去追剿,也往往是疲于奔命,杀敌一千,自伤八。即使是在汉武帝时期,也没能灭了匈奴。

    而当轮到宇明发表意见时,他却郑重提出,不管是修长城防御,还是派出军队进攻草原,都是制标不制本的方法。

    “修长城其实是一种被动防守的措施。我国北方边境长达数千里,敌人从草原上调集大军攻其一点,我守军便往往因寡不敌众而被敌人突破,使长城防守形同虚设。而当我军调集大军前来支援时,敌军便早已抢掠完毕,回到草原去了。”

    “而象汉武帝时期那样,主动派军队深入草原腹地,打击敌人,虽然进了一步,但却仍然是制标不制本的方法。因为汉军当时攻克了匈奴牙帐之后,便军队撤回中原,将草原重新让给了匈奴人。他们虽然损失惨重,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之后,便会恢复元气,再南下。所以从汉武帝之后一直到晋末,匈奴都始终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最后五胡乱华之时,这些匈奴人还是其中的主力之一。”宇明详细叙述道。

    李元吉听到这里,却是冷哼了一声道:“宇明,你光是否定别人的作法,自己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