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老兵不死-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医生对他下了这样的命令:‘你不能再上工地了,这样下去很危险。’良善云淡风轻的回应:‘坐在办公室里,哪能搞好装备工作?’”

    汽车兵们听着,听着老首长所讲述的这个故事,忍不住热泪盈眶。

    军旅生涯让他们变得无比单纯,忠诚,已经刻到他们的骨髓里去了。

    他们喜欢忠诚的人,他们喜欢有信仰的人。

    他们嫉恶如仇,他们坚守底线。

    他们是共和国的第一道防线和最后一道防线。

    他们,不再迷茫。

    谨以此章献给那位扎根边疆的铁血军人。

0369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0369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

    【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

    【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

    【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盼望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孙为民不由自主地放起了一首歌,《天路》。

    这是一首西藏风格典型突出的歌曲。

    她重现了西藏人民渴望开通青藏铁路的愿望。

    也赞扬了我国铁路建设者们,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让西藏人民拥有通向祖国各地的铁路线,圆了西藏人民多年的梦想。

    看了孙为民一眼,王亮就知道自己的这个孙子要表达什么了。

    孙为民的父亲孙海泉,也就是当年的骑兵连连长孙德胜的儿子。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孙海泉参与了川藏线的建设。

    如今,当年为祖国的边疆奉献出青春和健康的孙海泉因为疾病常年卧床。

    当提及西藏这块圣地的时候,怎么不会引起孙为民这个当儿子的感慨呢。

    那个地方,有父辈遗留下来的痕迹。

    更有数不清的忠魂。

    【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

    【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

    【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一句句歌词钻入到王亮的心坎里,又是历历在目的往事。

    他不能沉默。

    王亮道:“从川藏线一路走来,你可以欣赏到美景,可你们又是否知道,这条路上,有多少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这留下血和汗?甚至是奉献了生命!”

    不是王亮矫情,一想到这里,泪如泉涌。

    因为有太多太多的烈士的英魂长眠在此。

    有太多太多英勇无畏的川藏汽车兵依然前进在路上。

    “百步之内有险情,十里之内埋忠骨。”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王亮下意识地说出了这两句话,由此,一段历史又被揭开。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整个西藏没有一公里的公路。

    在那个年代,西藏的所有的交通运输全都要依靠人力和畜力来完成。

    一九五零年,解放军接到解放西藏的命令。

    最高指令:“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于是,第一条进藏公路开始修建。

    “川藏线是历史上是茶马古道,现在是川藏公路、是川康公路和康藏公路的合称。川康公路建设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成都通往当时的西康省省会雅安的省际公路。”

    “一九五零年开始修建雅安至拉萨的康藏公路,在西康撤省后两条路并称川藏公路。”王亮介绍道。

    那个年代,在平原上修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是在海拔高达六千米,地势起伏大的高原上。

    可以说,那比登天还要难。

    修路,是从徒手敲石头开始的。

    对于当年修路的事情,王亮记忆犹新。

    他参与过规划,也参与过图纸设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施工时间里他还一直在高原上帮忙。

    王亮介绍道:“当时修路的标准已经放到最低了,三层路面,一层石灰,一层黏土,一层石子,然后轧平后形成公路。”

    但是,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是十四座终年积雪的雪山。

    以及前所未闻前所未见的恶劣自然环境。

    光是参与修路的第一期人员就达到了十余万。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工程技术人员、各族民工。

    工具:钢钳、铁锤。

    都是一些最最原始的工具。

    这一干,就是整整四年。

    “我们又何尝不想使用机械来修路,可当时在高原上机械设备根本就施展不开手脚,一切只能依靠人工。”王亮的表情显得有些忧伤。

    在悬崖边上开山筑路,谈何容易。

    几乎每推进一米都要造成大小不等的滑坡和塌方。

    王亮清楚地记得一个数字,仅仅是在川藏线施工的第一年就有不少于两千名解放军指战员和民工为此献出生命。

    换算下来,在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的时间里,平均每天牺牲的人数是五人。

    “我记得,雀儿山,就是一个小山头,光在那个小山头上,我们就牺牲了三百人。修筑康藏公路总共牺牲四千余人,如果要求一个平均数的话,每公里牺牲官兵至少一点五人!”王亮说出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

    当时仗已经打完了,新中国已经成立了。

    1950年当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苦出身的战士们都已经分得到了土地,有了土地,就意味着生活有了盼头。

    幸福的生活就要到了。

    他们没有牺牲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没有倒下反动军阀的子弹下,却。。。。。。

    “海拔五千米,气温零下三十摄氏度,开水沸点七十摄氏度,我们的士气一百摄氏度!”

    “请党和国家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前一天修的路,第二天就没有了因为山倒了!前一天趟过的河,第二天就没有了因为变成堰塞湖了!”

    “我们虽然离开西藏了,但是我们的战友们还在西藏,一路都有他们,每一公里都有他们。我们永远忘不了西藏。”

    “一个排的战士,拴上绳子坠到半山腰的一块巨石上打炮眼。忽然一块巨石从山顶滚落,整个排的战士连着那块巨石直接滚到帕龙江里了,整个排的战士都牺牲了。”

    这些话,都是当年参战的战士们说的。

    有豪情万丈的誓言。

    有所面对的客观现实。

    有锥心刺骨的痛苦。

    人生的酸甜苦辣,风华正茂时,在那年代里,都尝遍了。

0370 川藏线上十英雄

    0370 川藏线上十英雄

    王亮:“行路难,行路难,多崎路,今安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五十三师的战士们,当年,他们是怎么到那陡峭的悬崖峭壁上挂绳子的?人梯!用人梯!”

    【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

    【古树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

    【羊肠小道难行走】

    【康藏交通被它挡】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

    【解放军铁打的汉】

    【下决心坚如钢】

    【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

    【不怕那风来吹不怕那雪花飘】

    【起早晚睡呀忍饥饿】

    【各个情绪高】

    王亮记得,一九五零年二月份,十万筑路大军就是唱着这首二郎山开赴到雪域高原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官兵们用了四年时间,修通了长达两千公里的川藏公路,同时也付出了四千九百六十三名战士牺牲的代价。

    少有知道他们的名字,少有人知道他们的事迹。

    【开山挑土架桥梁】

    【人民英雄立功劳立功劳】

    【二呀么二郎山满山红旗飘】

    【公路通了车运大军进西藏】

    【开发那福源】

    【人民享案】

    【前藏和后藏呀真是个好地方】

    【无穷的宝藏没开采牛羊满山岗】

    【森林草原到处有】

    【人们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枪】

    【要开发福源先建设西藏】

    【帐篷变高楼】

    【荒山变牧场】

    【侵略者他敢来把他们消灭光】

    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每当王亮听到这首《歌唱二郎山》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出筑路工地上官兵们挥汗如雨的施工场面。

    耳边一波接一波地回响起热火朝天的劳动号子。

    从满天星斗到天空泛白,王亮的眼睛一直被泪水湿润着。

    经受着物资供应不足和高山缺氧等重重困难,在荒山野岭展开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筑路战斗。

    无数指战员倒下了,无数指战员又顶了上去。

    一九五零年四月份,开工修筑川藏公路,由雅安至拉萨。

    一九五四年的十二月份,川藏公路全线通车。

    一九五八年,川藏公路南线通车。

    一条公路,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成都军区联勤部所属的川藏兵站部。

    这支部队是在川藏公路通车的时候组建起来的。

    在后来漫长的六十年的时间里,六百四十七名官兵牺牲在这条公路上,两千多名官兵受伤致残。

    他们累计行程达三十多亿公里。

    王亮道:“三十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七圈半。每往前走一百米,都面临着生命的危险。一个不小心,粉身碎骨。”

    “在成都军区联勤部所属的川藏兵站部,先后涌现出被国防部和成都军区授予荣誉称号的‘川藏线上十英雄’、‘川藏线上的英雄汽车兵’、‘川藏线上钢铁运输班’、‘高原模范兵站’、‘川藏线上模范汽车连’等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

    王亮继续道:“今天,我就选川藏线上十英雄给大家讲讲。记得那是一九六七年的八月份。。。。。。”

    成都军区联勤部某汽车团三营副教导员李显文奉命带领十一连和十二连连执行战备运输任务,飞驰在千里川藏运输线上,驱车西进来到西藏迫龙山地段。

    谁曾想到,迫龙山地段刚刚发生了严重的塌方,道路被严重阻断,车队已经不能前进。

    在这个时候,身为**员的十二连副连长陈洪光站了出来,主动请缨带领三名战士冲进险区进行公路抢修。

    经过顽强件艰苦作业,他们从乱石堆中开辟出了一条临时通道。

    副教导员李显文站在最危险的地方,一边观察险情,一边指挥车队强行冲过了险区。

    十二连的车队刚刚通过不久,十一连车队紧接着又赶到了塌方地段。

    而就在这个时候新的塌方又发生了。

    只见山上山下巨石乱滚,吼声震天,公路又被严重堵塞。

    面对险情,十一连连长杨星春毫不畏惧,立即组织指战员抢修。

    但是,塌方越来越严重,不仅无法抢修道路,连部队的安全也受到威胁。

    连长杨星春兼任连党支部书记,他立即在现场召开了支委会。

    最终决定把车队撤到一公里外的安全地带,随时观察险情,以便寻机通过。

    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杨星春给战士们下达的命令是不准随便到险区去。

    但他自己每天却和连队其他干部深入到险区中去,迎着滚滚飞石,冒着生命危险观察和记录险情,研究塌方规律,随时准备带领连队强行通过险区。

    “时至八月二十八日,由副教导员李显文带领的十二连车队,在完成任务后返回途中又被阻挡在险区西端,为了探索塌方情况,十二连副连长陈洪光、副指导员谭仁贵,冒着生命危险,当天穿过阻区,同被阻在东端的十一连完成会合,共同研究强行通过的措施。”王亮道。

    第二天,塌方加剧,险情扩大,山上飞下的巨石掉入河中,溅起一两丈高的水柱,更大的塌方即将爆发。

    为了及时完成战备运输任务,汽车部队英雄们,完全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天中午,副教导员李显文首先只身从西端冲进了危险区。

    在外面给他观察险情的战士,看着飞石不断从他的头上呼啸而过,便大声呼喊:“副教导员,快回来!”

    他转头来,战士们把手摆了摆,示意没有问题,便继续向前走去。

    在险区东端的十一连连长杨星春、副连长陈洪光、副指导员程德凤、谭仁贵和排长曲月伦,从电话中得知副教导员李显文只身冲进险区的消息后讨论一致决定:立即去险区同副教导员会合,一起研究战斗方案,准备抢在大塌方之前组织车队通过险区。

    **员、班长杨庆忠、李荣昌,共青团员、新战士陈昌元和李兴富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要求一起到险区中心去勘察道路,并得到了连长杨星春的批准。

    王亮道:“于是,他们九个人一同从西端的安全区域冲进了险区。。。。。。”

0371 身虽已殆,精神永存。

    0371身虽已殆,精神永存。

    王亮只了解大概的经过,对于确切的情形,他不知道:“在十一连连长杨星春带领下的小分队从西端向险区前进,试图同营副教导员李显文汇合的时候,突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

    特大山崩爆发了。

    李显文、杨星春等十名在险区内的官兵壮烈牺牲。

    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如何走完自己最后的生命历程的。

    在险区内,他们到丢经历了些什么。

    我们只知道,他们献出了自己壮丽的青春。

    十位英雄长眠于川藏公路,他们的精神也闪耀在千里川藏线上。

    一九六七年,特殊的历史背景之下。

    当人们正深受那场大风波影响,迷失掉方向的时候。

    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为了能够把物资运上去,为了能够打开一条通道,他们,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

    为什么每每提及这些事情的时候王亮就感慨颇多?

    营副教导员。

    放在二零一八年的今天,这没什么。

    在很多人眼中,这连个官都算不上。

    就这个级别,转业安置一下恐怕连副主任科员都费劲。

    但在一九六七年,营副指导员、连长、副连长、副指导员、排长、班长,哪怕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都会备受敬重。

    那是一个无比崇军拥军的年代。

    无可比拟。

    家中有一位军人,那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

    不知道为何,王亮总是对那时候的事情记得特别清楚。

    川藏线上十英雄牺牲一个月后,我国第一代自行研制的岸舰导弹,首发点火发射成功了。

    川藏线上十英雄牺牲两个月后,我国第一台晶体管大型数字计算机109丙研制成功,字长四十八位,平均运算速度每秒十一点五万次;第一台自动化立体摄影机研制成功。

    或许,这就是特殊的历史情结吧。

    1977年,川藏线进行大范围改造,由三级路面升级为六级路面。

    1978年,川藏线改造因为缺乏资金而停滞,路况日趋恶化。

    1979到1984年间,年平均断通时间长达一百六十四天。

    1985到1992年间,年平均断通时间一百八十天,川藏线基本瘫痪。

    1996年,武警交通川藏公路机械化养护支队组建,但还是因为经费不足以支持路面修复。

    有多人人为了这条路奉献了青春和生命。

    王亮记得,祖国记得。

    王亮道:“武警交通一总队四支队,这是武警交通部队历史上第一支以养护保通为主要任务的部队,他们负责守护着川藏线环境最艰苦、海拔最高的八百公里路段。从川藏交界的竹巴笼到林芝境内的东久乡。”

    “那里,塌方、雪崩和泥石流发生最为频繁。其中然乌沟雪崩、冷曲河滑塌等堪称世界地质灾害之最!但在四支队官兵们的精心养护下,这段公路从原来每年不足六个月的通车时间提高到现在的十一个月!”

    川藏线全线一共有两百零九个道班、工区一共有三千三百名公路养护职工。

    这条公路通车四十多年,基本上没有大修过,但到现在仍然能保持通车,在世界筑路史上堪称奇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