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该走的程序都走了一遍,季宣和没有坐以待毙,他发动自己的人脉,至少要清楚谁在其中插了一手,若连下绊子的对手是谁都搞不清楚,他这十年官算是白当了,果真如此,还不如回家养孩子去。
    这算不上多大事,幕后人即使被查出来,也扳不倒他们,同样,这条放在季宣和身上也照样能应验,想据此事将他拉下马根本就不可能。
    季宣和有些被恶心到了,在末世中,更加残酷血腥的事情他都见过不少,他只是没想到和平年间,为了给对手找些小麻烦,官员就能如此大动干戈,罔顾百姓的死活,他算是长见识了。
    眼看就要到农户领粮种的时候,季宣和着急也没用。粮种不同于粮食,不是只要是粮食就能拿来种的。半数新粮种被如数发放下去,陈粮种也不能放着不管,不将它们利用起来那纯粹就是浪费,而且,想要一下子弄到那么多新粮种,难度很大。
    季宣和请教了府衙专门人员,又询问了一些经验老道的老农,得出结论,陈粮种不是不能种,只是要有同新粮种那样的亩产,每亩需要的陈粮种就得比新粮种多上几成。
    官府的效率很高,毕竟季宣和就任知府好几年,这官可不是白当的。其他派系的官员也没有闲着,真要把季宣和惹毛了,若他万一看谁不顺眼,拎他出去顶缸,他们就笑不出来了。
    上下一心的情况下,粮种很快被发放下去。鉴于官府势大,这几年知府大人的所作所为也得到了百姓们的认可,那些陈粮种也如数被农户们买走。
    陈粮种每斤的价格比新粮种低,府衙粮种入库是按新粮种来算的,这么一来,等于是有了亏空,如何填补这个亏空就成了府衙最近忙碌的头等大事。
    当官之后,不用触犯律法,就有正儿八经的油水可捞,粮种那多出的部分就是其中之一,当然不全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眼下因陈粮种一事府衙亏空近一成,就算将府衙官员来源于粮种上的油水全数填充进去,还有少许差额,需要从其他地方抽取。
    挪用府衙公款,季宣和显然不会这么干,那就只能从其他属于官差可自由取用的补贴中调用一二。此事的直接负责人自是逃不开,季宣和让这几人各自出了些银钱,算是给他们一个教训,希望他们以后做事能更加谨慎,像他这么好说话的上官可不多见。
    时间不等人,等上头派人下来查看时,粮种已然发放的差不多,留给他们的只有少部分陈粮种。上面的官员跟走过场似的,姗姗来迟,又收获颇丰的回去复命,至于调查结果,可想而知,证据都只剩丁点儿,还是那种不能证明什么的实物,结果自是不了了之。
    季宣和早就有了准备,靠人不如靠己,想要上面的官员维护他们,还不如他自己动手查探来得快。此事后不久,结合多方消息,对于下手的人,季宣和已然心中有数。
    季宣和派出了一名探子,照样不用他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取对手的消息,他的任务就是时时盯着对手,千万别被他抓到把柄,不然就有的他受的。
    季宣和不想这样的,经过末世之后,好不容易在锦朝安定下来,有了自己的小家,偏偏就有人不让他痛快,那他也不会逃避。能在末世存活下来的人,就算他心肠再好,该狠的时候绝对不会手软,那样的人早就被险恶的环境给淘汰了,能活到末世后十年的,没有一个好相与。
    小小一个计谋,就害的整个府衙原本能得到的油水被尽数刮尽,还赔进去不少,一时间,府衙被低气压笼罩,断人财路不亚于谋财害命,尤其是碰上季知府这样的上官,人人损失不少,还不能找人申诉,可谓是将府衙上下祸害了个遍。
    
    ☆、第101章
    
    季宣和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这次算是非战之罪,粮种负责人够仔细了,谁想还是着了道。有了这个例子在先,官差不想被连累的话,就只能更加精心办事,省得在有人针对时,稍不注意,又在其他地方出了岔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若多来几次,官差们就别想光明正大捞到油水,这岂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当官为了什么?还不就是为权为利,上有季知府镇着,想要在他眼皮子底下捞偏门,风险实在太大。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获取正经的油水,要是连这点都捞不着,那他们当官还有什么好处可言?经此一事,想到以后悲凉的情景,官差们一个个都紧盯着上头人派发的各种物资,不抽查个几遍不算完。
    忙过了春耕这段时间,季宣和稍微松快了几分。府务永远是处理不完的,端看处于应州府金字塔顶端的季宣和如何选择。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季宣和不怎么爱揽权,该他的权力他却也不会随意放手。为了能让自己轻松一些,季宣和没有死抓着权力不放,他将能分出去的府务都派给了底下官差,顺便提拔了一些自己人在各个职位上作为他的眼睛。
    “二舅,保重!”季宣和站在城门前,眼眶微红,二舅此去估计再难相见,饶是季宣和心性刚毅,也抵不住分别时沉郁的气氛。
    “保重!”文卓成眼含不舍,却毅然转身,登上马车绝尘而去,将送行的人全部抛在身后。
    直到车队的身影完全消失在官道尽头,季宣和才收回视线。他昂起头,眨了眨眼睛,将伤感的情绪赶出脑海。
    邵云辰静静地立在边上,等季宣和情绪宣泄完毕,才适时开口:“宣和,不出意外,二舅还能活很多年,到时候等你致仕,咱们可以在锦城定居,再请二舅过来时不时住上些时日,顺便捎带上我舅家,亲人间就不用相隔两地老死不相往来,你觉得我说的法子可行性高吗?”
    季宣和知道邵云辰是认真的,只是他说的太过遥远,几十年后的事谁能说的准?他拉着邵云辰步上马车,珍惜眼前人才最为紧要。等有序的马蹄声传进耳朵,季宣和又开始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
    二舅跟随商队而行,安全有保障,季宣和不用为此太过担心。其他都好说,各郡间往来只会更加频繁,理想的情况是各郡之间的关口完全开放,到了那时,锦朝才真正算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怕就怕鞭长莫及,二舅遭遇什么祸事,他也帮不上忙。
    算了,不想了,二舅快知天命之年,到现在都活的很好,想来以后也会如此。季宣和将不好的思绪揉成一团给抛到脑后,凡事向前看总没错的。
    回到家里,小家伙们围在季宣和夫夫身边,眼巴巴地看着他们。
    “爹,辛表哥他们走了吗,是不是以后都见不到了?”季宁悠大一些,已经知道什么是离别,他问出口更像是在确认什么。
    考虑到送行比较伤感,邵云辰就没带上两孩子。他控制好神情,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一些:“嗯,短时间内见不到小哥哥了,想见,那就要等你们以后长大了。”
    “哦,这样啊。”季宁悠轻声嘀咕。
    季宁然也鹦鹉学舌般,在后面叠声重复。
    季宣和好笑地看着两孩子,也不知道两人到底懂没懂他们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凝滞的气氛霎时被冲淡了几分。有孩子在身边,欢声笑语确实多了许多,他们夫夫总算是后继有人。
    京城靖王府——原先的皇宫,侧妃季氏所在宫殿,丹庆宫正殿。
    “啊娴,什么时候动身?”季大夫人面带关切,急于知道确切的消息。
    “娘,这个要看王爷的意思,目前行程还没定下来,据女儿估算,大概就在这个月内。”季锦娴生活优越,当了几年皇妃,威势已成,如今重新成了侧王妃,后天养成的气势却也没减低多少,饶是在亲生母亲面前,刻意收敛,边上伺候的侍女仍旧小心翼翼。
    季大夫人眼睛朝侍女那看了看,季锦娴挥手让她们下去,在宫里生活久了,别的不好说,至少察言观色等级修炼的很高:“娘,说吧,放心,外面有人守着,都是自己人。”
    “啊娴,这次你跟着王爷一起走吗?”这才是季大夫人关心的地方,虽然外孙都即将长大成人,俗话说的好,子以母为贵,在外孙不能独当一面之前,作为母亲的就得抓牢丈夫的心,这才不会失势。
    季家小有权势,大姑娘成了靖王爷的侧妃之后,实力更是有所提升,但在靖王爷众多妻妾中,季家的权势就不显了,反而还有些拖累自家女儿。要不是女儿自己争气,这个侧妃的资格可能都拿不到。当初初入王府时,季锦娴只是普普通通的侍妾,哪里有如今这般风光?
    知道娘家家世在众妃子中不显,季大夫人才担心女儿的将来。眼看靖王爷要常居于锦城,女儿自是不能被落下,和靖王爷一起上路才能显出王爷对女儿的重视,来自其他妃子的压力就会小上一些。宫中的生活看似锦绣荣华,却步步危机,无声无息消失的人多了去了。能在后宫中踏出一条生路的后妃,没有哪个是简单的,无谓的纷争自是能少就少。
    “娘,王爷身边从来不缺人,当初王爷去锦城时,侧妃以上的都没带,服侍他的侍妾可没见少,有几个索性就直接安置在锦城,压根就没回京城,就算女儿这次跟着王爷一起奔赴锦城,那也算不上是第一批。”季锦娴在后宫沉浮那么久,小女儿心思早淡了,如今争的不过就是王爷的宠,好让自己和儿子过得更舒适一些。
    “她们算不得什么,啊娴平时稍稍注意就行,关键是王妃和侧妃们,要是你落后于她们,想来啊娴自己面子上都过不去。”季大夫人对自己第一个孩子还是很上心的,大女儿是个能忍的性子,要不然,也不能从小小的侍妾,在没有娘家的帮助下,一跃成为靖王爷的侧妃。
    现在不比以往,各郡王爷侧妃名额很多。要知道,当初靖王爷还是个王爷时,季锦娴就从仅有的两个侧妃位中抢到了其中一个,显见她在对付男人上很有一套。
    季家能更进一步,还多亏了季锦娴。季大夫人原本就对大女儿挺不错,季锦娴得势后,她就更为关心了。
    锦朝分为五个郡,这点是谁都没想到的,更出人意料的是,锦朝重新定都,新王城座落在锦城,随之需要面对的就是靖王府和各部官员的搬迁。这是个浩大的工程,早在停战协议签订之后就有了端倪。
    只是令人想不到的是,牵扯会这么大。最初的设想是在锦城成立中央官府,各郡官府在原址处理政务。谁能想到,最终搬迁的大部队包括了各郡官府在内。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官府已经迁往锦城,京城安静了许多。
    大户人家的触觉都很敏锐,他们一早就嗅到了这是个机会,就看他们能不能抓住。很多家族都派人到锦城置家业,要是局势稳定的话,那么势必有不少家族会在锦城安家,争取分到第一杯羹。
    “娘,女儿要是没估算错误,这次应该全部家眷都随行,只一些完全不得宠的侍妾可能被留在皇宫中,这些人在平时都是个摆设,有没有她们一点都不影响女儿的前程。”季锦娴心里明白,她的对手从来不是这些透明人,她眼神幽远,仿佛透过宫殿在看其它各宫主位。
    “唉,不说这个了。宫里的事,家里能帮上忙的不多,最多不过送一两个可靠的侍人进来,其他的都要靠你自己。”季大夫人有些感叹,季家发展势头不错,和那些位高权重的家族却是没法比,“对了,那个病秧子派人走了趟季府,老太爷已经将分宗文书给了他,按我的意思,就该将他除族。”
    “娘,女儿知道你对大弟有怨,既然已经分宗了,以后可不要再做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了。”季锦娴对自己母亲大多数时候是很满意的,唯独在季宣和这事上,她母亲就容易冲动,尽做些让外人耻笑的事。
    就说上回收回季宣和在康平县的田铺一事,在季锦娴看来,这行事就太小家子气了,季家又不缺这点钱,大房掌家,这点小钱更不在他们眼中,这么做完全就是在发泄。
    “这个怨不得母亲,每次只要想起他,我这心中总有股邪火,死命压才能压得住。好了,知道了,以后母亲不再针对他成了吧?”季大夫人自己也清楚在对待大儿子的态度上,她有些过了,问题是她控制不住。
    季锦娴深知母亲的为人,只笑笑,没将她娘的话放在心上,这要能信,那人就不是她母亲了。人都有亲疏远近,季锦娴和季宣和之间没有多少交集,更谈不上有多少姐弟情份,自然是向着她母亲的,纵使她母亲的行为不当,撇开其他不谈,就光看在母亲是长辈的份上,她也会挺她母亲。
    季宣和就任知府的事没有大肆宣扬,只季老太爷问起时,邱成才如实告知,两地相距过远,消息不畅,季府其他人没有特意问起,季老太爷也就没说,导致季府其他人都不知晓,不然他们就得愤愤不平,心胸狭窄一点的,更是免不了要在背后说酸话。
    “说起这个,娘就一肚子气。这还真是个小白眼狼,送礼只送了老太爷的份,连我这个作为母亲的,他都没当回事,合该他独立支撑家业。”季大夫人自是看不上季宣和送的这点礼,她在乎的是季宣和竟然撇开了她这个事实。她清醒得很,在没有族人帮扶的情况下,一个人无权无势,想要立足可不容易。
    “娘,大弟历来如此,当初女儿成了靖王爷侧妃时,他也从没来王府上走动过,更不用说送礼了。谁家姐姐成了侧妃,作为弟弟的不来走亲戚拉关系的?数遍整个京城,这样的人也就大弟一个了。”季锦娴语气平淡,对自己这个没多少情分的弟弟,她心里淡漠的很。
    
    ☆、第102章
    
    “啊娴,你迁往锦城,娘不在身边,你自己注意着点。咱们郡是如此,想来其他郡也不会差太多。到时候锦城必将是五王齐聚,达官贵人遍地,你从高高在上的妃子沦落到要和其他各郡王妃们平分秋色,心态放平点,这样自己也能好过一些。”季大夫人知道这种落差不好受,却也没什么解决的办法,事情已定,不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能随意改变的,不说是她,就算是大老爷,在这上面也没有置喙的余地。
    “娘,这点女儿心中有数。当初在潜邸时,女儿不过是个小小的侍妾,那时都熬过来了,现在也受得住。”季锦娴自己不担心,该担心的是其他那些一进王府就高高在上,或者直接是在王爷登上宝座时才进的新人,她们那样才叫心高气傲,和她们一比,季锦娴的那点傲气就算不得什么了。
    如今靖王爷不再称帝,对她们这些后宫家眷管束就没那么严。住在京城皇宫时还好,规矩在那摆着,想要进宫探望儿女,都得要先递牌子,经后宫之主同意才行。到了锦城后,规矩自是没有在京城时那样严格,和各郡王爷家眷往来也会逐渐频繁,往日的尊荣不在,势必有段时间会心绪不平。
    季锦娴看着自个母亲担忧的神色,想了想,说道:“娘,等女儿在锦城站稳脚跟后,咱们府上也可以过去啊。按现在的局势来看,锦城早晚会成为锦朝最繁荣的地方,到时候京城没落不可避免,云州府城同样会受影响,还不如早早就在锦城布置一手,也好与时俱进,不然就得被别人甩在背后了。”
    “嗯,你说的有道理。只是这是大事,需要老太爷点头才行,娘基本没有多少话语权。”季大夫人虽掌着家,到底只是个女人,有长辈在时,哪里轮得到她说话。这事牵扯甚大,不止要老太爷同意,还得说服族中元老才行。
    “不一定现在就搬迁,如今宫里管束比早前要松不少,女儿也能得些外面的消息,其他大户人家都是派遣家族子弟先行在锦城落户安家,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将重心放在锦城。咱们也可以学学这些人家,先派旁支子弟探探情况再说。”季锦娴不是无的放矢,对于自己所说相当确信。她说话细声慢语,很有条理,虽说都快而立之年,容色依然鲜艳,怪不得能长期得宠。
    “娘知道了,回头就跟你父亲说去。”季大夫人欣然接受了女儿的提议,她住在京城,为的还不就是京城的繁华?如今王城转移,可以想象,锦城即将成为锦朝以后的中心城,她哪里舍得下眼下的富贵荣华。
    “娘,爹没收到消息吗?”季锦娴有些纳闷,她爹虽然官职在京中不上不下,好歹也挨上了高官的边缘,怎么就没在此行随官名单上?
    从去年确定锦城为新的王城之后,被抽调为中央官员的人早就当即上任,随后,陆陆续续有部分单管锦文郡的官员也赴任,到现在为止,跟随靖王爷一起动身的官员家眷是最大的一批,过了这趟,还留在京城的官员就不多了,这些人要等靖王爷他们在锦城完全安顿好后才能出发。这时间就不好说了,快则几个月半年,慢则拖个几年都是有的。
    先不说别的,季锦娴是靖王爷的侧妃,后妃中品级在她之上的就王妃一个,其他侧妃最多就和她平起平坐,没道理会将她父亲留在京城。
    “这个啊,啊娴不是也不能确定什么时候走,有没有在这批随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