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中央行省正在稳步建设,中央官员也逐步到位,锦朝总算不再是个空架子,又有了锦朝该有的模样。中央行省的中心地带,锦朝的新都城——锦城,也在加紧步伐筹建之中。
    重新建一座城池,太过费时费力,又是战乱刚平,此法不可取,锦城便是选择了一座经过战乱的府城为基础,改造一番就成了新的都城。
    锦城分内城、中城和外城,内城只有五座王府,以后将住着五个郡的主人,中城则是官宦富户,外城才是人数最多的平民百姓。
    建设一座都城不是一时三刻能完成的事,时间不等人,一应官员之类都暂时安排在现有的府邸上,连安王他们都是如此。王府建成之后,安王他们一年中多半时间都要滞留在此,可想而知,王府的要求低不到哪去。
    眼见秋收快到,赋税问题提上了日程,旁的部门都可以慢慢组建,唯独户部不行。目的明确,时间又非常紧迫,新的户部很快筹建完成。为了配合新的权力中心,官员配置和以往不同,户部尚书一人,左侍郎两人,右侍郎两人,每个郡安排一个。
    如今的锦朝相当于有两套班子,中央行省一套班子,五个郡各一套班子。中央官员权利比以前的京官小了不止一星半点。就比如说户部,原先户部尚书官职最高,户部也是他说了算。眼下可不是这样,左侍郎和右侍郎官虽比尚书低整整一个品阶,实则权力上差别不大,户部不再是由尚书说了算。
    比户部成立更早的是户籍司,这个部门在谈判颇有成效时就开始行动。路引发放之后,就是由这个司进行核实。内战刚平息,要是哪个郡的王爷没安好心思,将探子之类的混在百姓和商户之中,这麻烦事就多了。
    王爷们看着一派和谐,暗地里都防着对手,生怕他们留了一手。你这么想,我也这么想,倒是让五人都达成了共识,户籍司的人很快就开始了高速运转。有路引的人,就成了盘查的重中之重。身份不明的,不用户籍司的人指出,各府各县先就将他们踢出了名单之中,剩下那些人,各郡官员就不管了,户籍司查出问题,就收回路引,换成其他人,没问题,就放他们通关。
    就像季宣和会担忧各郡的治安问题,各郡王爷对此更是上心。要是一个弄不好,让那些来自其他郡的百姓和商户在本郡出事,不但显得自己无能,而且更可能引起郡与郡之间的摩擦,好不容易才谈判成功,各郡王爷非常有默契地开始清理自己郡内的山匪路霸,力求务必减少抢劫之事的发生。
    这些事情,早在刚停战时就开始着手处理。关隘开放之后,抢匪就成了各地守军重点关注的对象。这些匪徒,有的是落草为寇,有的是逃兵,还有的则是被打散的敌兵。战时,谁都顾不上这些小打小闹的劫匪,战后,不把这些人处理掉,就成了影响各地的不定时炸弹。
    还有良知的,能招安就招安,不行的坚决予以消灭。对于那些冥顽不灵、为祸一方的,不用客气,剿灭才是最好的处置方法。
    上行下效,上位者态度坚决,底下官员也不好随意糊弄。一个不慎,顶上官帽可就要被摘了,战时都安然度过,没道理战后反而丢了官位。
    剿匪的事情,不归季宣和管,他现在正忙着处理府务。离开好几个月,虽说应州府大部分事情都被温同知处理地有声有色,但他也不能一点都不管不是?
    知县官职不大,一县事务基本全都归知县管。到了知府这个职位,府务就分得比较详细,季宣和不再所有事物一把抓,也由不得他这么做。不过知府毕竟是知府,他要过问一二,其他官员也得给他这个面子。
    就好比说刑狱,自有下面官员负责,定案后,最终却要经过知府同意才能往上报。若发生冤案,被人给查了出来,知府虽不用承担主要责任,连带责任却是逃不开的。季宣和又不能时刻盯着,若他真这么做了,直接负责人就该有意见了。但他也不能不管,这时,主刑名的师爷王元就派上了用场。由王元跟进各个案子,再加上季宣和抽空问询,小纰漏难免,季宣和只能保证尽量不发生重大冤案错案。
    季宣和一边处理府务,一边为世子编写术册,晚上还要在写手系统中码字,日子过得很是充实。人一忙起来,时间就如那沙漏一般,从指尖匆匆流逝,想抓都抓不住。
    府务是永远处理不完的,术册却有定数,最先完工的是它,也只能是它。拖拖拉拉一个多月才搞定,季宣和却不觉得速度慢了。这可是编写教程,要是没有脑海中大量的知识储备,要让季宣和自己编撰,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完工。只花了这么点时间,就将术数物理和化学入门教程编写完毕,季宣和自觉非常有成就感。
    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季宣和自是将术册尽量编写的通俗易懂。陈煜有基础,教起来就不用从头开始,就算这样,教材也是越简单越好。同样一个问题,表达能力出众的,轻而易举就能讲解明白,不擅表达的,磕磕巴巴,没准讲半天都是鸡同鸭讲。
    由此可见,先生的作用有多大。一个好的先生,能让愚钝之人开窍,一个不怎么样的先生,却能让资质优秀的学生泯然于众。
    锦朝又特别讲究尊师重道,怎么选先生就成了各家父母的头等大事。一旦选定,想要再改那就难了。特别是行了拜师礼的,那可真要将先生当成父母一样敬重。未行拜师礼的先生,还能解聘,行了拜师礼的,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至今季宣和还没听说有哪个学生敢判出师门的。
    季宣和给世子当先生,就是普通的不用行拜师礼的先生。对于陈煜这样的王子来说,一般都不会直接拜某个先生为师,身份在那摆着,什么样的先生他用不起?也只有那些安王都得给几分面子的老臣,才不用全数做为世子的先生。
    术册一编写完毕,王府护卫便不再耽搁,即日启程。王府护卫都被安排在府衙的空院子里,三餐由季家负责,其他时候,季宣和并不管,任他们在应州府城随意走动。
    应州府城西南就是大型山脉,王府护卫有时手痒了,就会集体出动进山狩猎。能作为王府护卫的,身手那是一等一的好,区区打猎难不倒他们。可惜了,季节不对,猎物只能做成各种肉干,还是非常干的那种,不然就得浸入大量盐分,否则即使做成肉干,放不了几天也得变质。
    安王手下护卫众多,这些被指派出来的,除了首领是安王的亲信,其他护卫在王府护卫中也只一般。比起王府普通下人来说,他们的伙食要好上不少,不过就算如此,也就每餐有荤有素,想要吃更好的,那只能自己花钱买。
    王府护卫平素都有任务,能出外自由狩猎的机会不多。这次碰巧赶上,就算时机不是最好,他们也舍不得放弃现成的福利。肉过于风干虽说不怎么好吃,那也总归是肉,给家人吃也是上好的美味,再说还有皮毛,那才是重头戏。皮毛不便宜,特别是在新的安王府,那边达官贵人多,皮毛贵着呢。
    
    ☆、第81章
    
    王府护卫返程,邵云辰让人收拾了一些应州府的特产给安王和世子带上,都不是什么贵重的,其中就包括,季家工坊出品的小巧精致的玩意,以及云记织坊出产的新品绸缎,都是自家产的,花不了几个钱,不过费些劳力罢了。
    多年下来,季家工坊和云记织坊众人技艺越发精湛。特别是云记织坊,到了应州府后,本地就出产丝绸,云记织坊就多了丝绸织品这个新品种。
    云记织坊新式织布机,在邵云辰的设计下,能织出的花样可谓是五花八门。锦朝时下流行的是各种刺绣,云记织坊出品的布料却自带图案,很多都只需要裁剪制成成衣就可以直接上身,省了刺绣这么一道工序。
    季宣和看了之后,没有出声。按照现在的发展,刺绣最终将会没落,至少不会处处可见。以后刺绣势必会成为奢侈品,时事所趋,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谁都无法阻止。
    织布机直接织出图案,并非从邵云辰这才开始,这一技术早就有了,只是先辈没有邵云辰那么看重,深入研究,将这一技艺发扬光大。到现在为止,云记布庄已经在应州府布料市场上占了不小的份额。脚步已经站稳,剩下的就是如何推广。
    从舒适度上来说,刺绣衣衫是不及裸面料的。虽说官宦富户还有所抵触,云记布料到底是打开了市场,总有些人不那么守旧,只要料子好,花样又好看,顾客就不会拘泥于过去。
    都说男人不该管后院之事,其实这是愚见。一家之主真要对后宅之事一窍不通,没准哪天后院的妻妾就能翻了天去。不要小看女子的作用,有些家族没落,起因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后院小事。普通家庭都是如此,王府就更不用说了。
    送礼是门学问,偌大的安王府,后宅自是由安王妃掌管,大部分时候收礼的却是外管家。先过了他这道关,各种礼才会送至安王妃手中或是安王的院落,至于礼品具体怎么分配,那就是安王夫妻之事,和其他人无关。
    安王府原先坐落在甘肃沧州,等到他的属地变大之后,安王府就挪了地方。锦安郡最繁华之地莫过于四川,问题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四川对于安王来说,并非最合适的地方,从行军打仗这方面考虑,安王便将四川排除在外,选定了甘肃东南部的昌宁府城。
    从应州府城到昌宁府城,比起沧州要近许多,路上所费时间却也没少到哪去。等王府护卫到达昌宁府城时,秋收都已接近尾声。
    “王爷,季知府那有消息了,宁护卫带着季知府编撰的术册和他送的礼回了王府。王爷,您看?”常福递上术册和礼单,恭敬地立在一边。
    “你下去吧,礼先别送到王妃那,待本王过目后再说。”安王此时正闲着,常福不是那等没分寸之人,趁空将这不算太过重要的消息报与安王知晓。
    安王掂了掂手中术册的分量,不重,一翻页数,也就数十页。打开术册,扫过目录,安王便心中有数。小小一本册子,内容倒是不少,包含了术数物理和化学。循着目录的提示,安王翻开至术数第一页,内容浅显易懂,还有诸多简易配图,看着倒挺有趣。之后看了物理和化学开篇,都是同一个风格。
    安王不由轻笑出声,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样的书册可比枯燥无味长篇大论的文章要吸引人多了,特别是刚启蒙的孩童。季宣和这是把煜儿当幼童看待了?不知道煜儿拿到这本册子,脸还能不能绷得住。
    安王这倒是冤枉季宣和了,世子都十岁出头了,古人本就早熟,更不用说是锦安郡下任最可能的继任者,他哪里会这么想。配上插图,不过是想让世子更直观地感受到,以便于加深印象,达到教与学相辅相成的目的。总之一句话,季宣和这么做,只是想减低世子学习的难度。
    插图看着简单,季宣和同邵云辰两人还是费了不少时间才绘制完毕。要是知道安王会这么想,算了,季宣和还是会这么做。既然当了世子的先生,能有简单的方法,季宣和就不会选择繁杂的方案。要么不做,做了就要做好,敷衍了事不符合他的性格。
    术册再薄,那也有几十页,安王没有那么多时间花在这上面,他大致扫了扫,就搁在一边,转而看起礼单。他倒是想看看,季宣和能送出什么礼来。陈煜给季宣和送了两回贺礼,因着没说明身份,季宣和也就没处回礼。安王这次收到的礼,还是季宣和第一回送,他有好奇心实在不足为怪。
    从送的礼中,大致就能看出送礼之人的很多想法。安王又是其中的翘楚,里面的沟沟坎坎,都瞒不过他。是巴结,是下官对上峰的寻常往来,还是以世子先生身份送礼,都能从中看出些蛛丝马迹。
    礼单当中,一开始都是应州府不甚贵重的特产,这些都很平常,没什么特殊,看到后来,就出现了一些小玩意,想必是送给煜儿的,安王没有放在心上,很快扫过,到了最后,礼单上写着云记棉布和云记绸缎,不是名声斐然的蜀锦,这倒引起了安王的侧目。
    “常福。”
    “王爷!”
    “你去拿上面写的棉布和绸缎过来,本王倒要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是,王爷,奴才这就去。”常福飞快退下。
    东西还没入库,就在王府前院,王爷有令,要提取很是容易。不过短短片刻时光,常福就办完事,领着小厮将布匹送到了书房门前。
    书房是重地,不是谁都能进的,小厮将物品同书房伺候的仆从交接完毕,就各归各位,这里不是他们能逗留的地方,若无必要,他们绝不敢踏入此地半步。
    安王从小耳濡目染,就算没有潜心研究过,布料好坏他还是能看出来的。比起那些贡品,这些布匹不算什么,胜在图案新颖,就算不刺绣也能上身,这就很是考究了。
    邵云辰这也是扬长避短,织布也是讲究技艺的,很多织法都是家传,季家底蕴不足,单织法上想要胜过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上千年传承的织坊,难度太大,他就在图案上做文章。
    简单的花样或者暗纹之类,早就有了,邵云辰就在此基础上深度发掘,用织布机直接织出各种图案。
    大部分布匹每隔一两丈图案就重复,极少部分布匹,从头到尾图样就没重复的。这样的布匹织起来费时费力,云记织坊很少生产,大多用来送人,或者放在云记布庄做镇店之宝。价格高昂,买的人很少,这正合了邵云辰的意。他开这个价,就没想着这些布料能卖出去,谁想竟然偶尔也会有人看中买走。
    布料大多数都很寻常,其中有两匹布就太有特色了,安王想要忽略都难。看料子颜色,应该是给世子的,一匹棉布,一匹绸缎,上面的图案与其他布匹格格不入,存在感极强。
    这是知道季宣和要给世子当先生后,邵云辰想出来的。这样的布料还没在市面上流通,这两匹算是试水之作。也就季宣和同邵云辰敢如此胆大妄为,还没被验证过的新品,没几个人有那个胆子,敢直接献给安王。
    身份使然,世子衣衫很是讲究,棉布多用做亵衣和中衣,外袍多是绫罗绸缎或是皮草。考虑到这点,棉布上织就的是异常可爱的各种图案,从水果到动物,应有尽有,整匹布就没有重复的花样。那匹绸缎上的图样就威武霸气多了,如果能忽略那扑闪扑闪的眼睛的话。
    安王看了,眼睛都有些抽搐。忍了半响,没忍住笑意,大笑出声。哈哈,这真是一份大礼,他真想现在就看看,煜儿穿上这两匹布料做的衣衫,脸孔究竟得有多扭曲。
    这些图样造型并没有出格,拜穿越前辈所赐,类似的图样早就出现了,只是还从没这样直接织成布料的。世子那是什么人啊,就算他小时候,王妃也不会给他穿这种可爱造型刺绣的衣衫。身份所限,从小就得培养威势,穿这种衣衫,不是漏气吗,王妃不同意,底下人哪敢?
    偏偏季宣和就这么做了,安王不但没有升起厌烦情绪,反而幸灾乐祸,就想看看自己儿子的糗样。儿子太过早熟,他作为父王凭空少了不少乐趣,现在有儿子的乐子瞧,他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常福,吩咐下去,给煜儿做几套衣衫,内外皆要有。做好之后,本王会亲自查看。”安王也是看出来了,这两匹布就是为煜儿量身定做的。图案虽都不同,每一幅却正好是世子一身衣衫的量。根据不同的图幅,正好包括了长衫短衫,夹袄长裤,正常规格的衣衫都包含在内。
    季宣和送的礼逗乐了安王,他自己却不知道。没准世子现在就在心中抱怨他,先生送什么不好,偏偏送这些,还正巧就让父王注意到了,这不是给他找麻烦吗?
    这些暂且不管,秋收已过半,季宣和要忙的事情还很多。
    因着粮食紧缺,春耕时,战乱还没结束,应州府大片田地种植的都是高产作物,譬如红薯玉米之类。现在战火已停歇,稍微有点余钱的百姓,就不满足于常年啃这些粗粮。奈何时机不对,想要改善一下伙食,也只能等到来年。
    在西林县时,季宣和还能控制粮价,到了应州府城,这法子就有些行不通了。他只能按部就班,能管就管,管不了的,不出格他就随商户折腾。要想囤积居奇,天价售粮,那对不起,商户们还是省省力气,季宣和不会干看着不管。这都关系到底下百姓生存问题了,他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而毫无作为?
    发战争财的在哪都有,应州府也只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不甚起眼的一粒沙子。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季宣和就允许这些人的存在。
    也由此,应州府百姓卖儿卖女,卖田卖铺子的人比其他州府少上一些。百姓们是感激了,季宣和得罪的人也不少。挡了人发财的道,可不就是得罪人吗?想要左右逢源,和所有人都处好关系,在季宣和看来,根本就不可能,别人他是不知道,至少他没有那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