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林县,县衙大堂。
    “方主簿,那几个几乎被屠戮一空的村子,你重新整理一下他们的户籍档案,抽调一些愿意前去定居的农户在那落户。”季宣和从案牍上抬起头,吩咐边上的方主簿。
    “大人,下官正有此意。”方主簿在季宣和手下做了三年事,对他的行事方针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抢先一步就开始安排此事。
    季宣和对此不甚在意,揣摩圣意也许会遭圣上忌讳,他一个小小七品官不用这么小心翼翼,只要不是把他从里到外都研究的透彻,他无需为此介怀。
    方主簿也是确定季宣和不会为此生气,才如此说的。不然他在主簿位子上坐了那么多年岂不是都白干了?要是这么没眼力见,估计他早就回家养老去了。
    西山庄子建成之后,真是好处多多。原来西林县县衙经费不是很充足,冬天在县衙办事,也就只有知县县丞这些上级官员有足够的炭火提供,其他下级差役,哪有这么好的待遇?通常都是很多人挤在一起烤火。
    现在吗,县衙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炭火虽说不是尽情用,至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抠抠索索,冻手冻脚的事再没发生过。
    这些都是季宣和上任之后才有的福利,西林县一众官差嘴上不说,内里是知道好歹的,特别是那些地位不高的皂隶,对季宣和更是感激在心。
    新皇自登基之后,对于不在他控制之中的州府,他便不再往下拨款。如今甘肃一众官员的薪俸都是安王下发。这么一来,甘肃实际上已经和独立小国没什么区别,当然其他和甘肃处于相同境地的州府也同甘肃一样。
    这也不怪文昌帝如此作为,不管他发不发官员俸禄,那些地方都已经脱离他的管束,发了也是白发,只是能在道德上占据制高点,不过文昌帝他不愿吃这个亏,哪有他出钱给别人养官员,养兵士的道理?
    这一决定有利有弊,文昌帝这么做,那么将彻底把脱离他掌控的地方官员将士推向各地的实际掌权人,想要再夺回这些地方就不难么容易了。好处也并非没有,官差的薪俸和养一支军队的费用非常庞大,少了这么一大堆负担,国库就不会吃紧。毕竟不管文昌帝发不发俸禄粮草,那些地方的赋税都是不会上缴给他的。
    新皇登基的消息也许安王他们都要尽量拖延,像这么给自己长脸的事,安王他们岂能不大肆宣扬?
    季宣和看着安王派发到县衙的薪俸,感叹真是变天了。
    安王没有做出改变,还是按照以前的规矩办。这对季宣和他们来说,什么都没变,只是换了个顶头上司罢了。
    可恰恰是这一点,才是最不容易令人忽视的。
    文昌帝这么做倒也不是没有额外的好处,这么一动作,完全就是让各地掌控者自立为王,相互合作的情况大为减少,方便他各个击破。端看谁动手快,谁不为眼前利益所惑,相互间形成利益集团。毕竟只有抱团了,才能对抗大势力的吞并。
    今年好冷,季宣和不由想到。从暖和的县衙大堂出来,走在回家的路上,就这么短短一段路,季宣和就感觉到了沁骨的凉意,这个冬天百姓日子难熬啊。
    救济一早就发放下去了,不会让人日子过得有多舒服,但至少勉强糊口,熬过寒冷的冬天应当没问题。
    “宣和,今晚吃火锅,东西已经准备好了。”邵云辰帮着季宣和掸去身上的落雪,脱下厚厚的斗篷挂在架子上,邱成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情形,对于抢了他活计的邵云辰那是视而不见,尽自忙着别的事去了。
    “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季宣和到锦朝十几年,对于吃还是同以前一样上心。经历过末世之后,这个习惯他大概是改不了了。
    “邱伯刚买了鲜鱼,这个时候鱼可不好买,趁着新鲜吃,味道正好,我就让段妈妈调了半锅鲜鱼汤底料,另一半锅则是香辣羊肉汤底料。这边鱼少,肉却是不缺的。”邵云辰将鸳鸯火锅的盖子打开,一股浓郁的香味直冲两人而去。
    鱼汤火锅清淡鲜美,羊肉火锅热辣爽口,吃火锅吗,放开吃最是畅快。季宣和将邱成他们都打发下去,两人吃起来就不用再有所顾忌,一时间两人那是吃得酣畅淋漓。季宣和同邵云辰都是风华正茂,对食物需求量很大,一大锅火锅下肚,热气从四肢百骸升起,最是舒爽不过。
    
    ☆、第58章
    
    吃饱喝足就容易犯困,季宣和顺应自己的需求,携着邵云辰,稍微休憩消食之后,便洗漱一番躺在软绵暖和的被窝中酣然入睡。
    一夜好眠。
    翌日是个大晴天,又正好是季宣和的休沐日,他便带着邵云辰去查看自己在西林县的产业,也许这些产业将是他唯一来钱的途径。
    想起落在康平县的田铺,很可能将不再属于他,不说邵云辰,就算是季宣和都有些肉疼。那里不仅有他自己筹办的田铺,还包括文卓成置办给他的,不知道现在还能有多少完好?
    两地相距太远,季宣和对康平县那边的家业真是鞭长莫及。就算有二舅和邵云辰外家帮扶,碰上这与朝堂争斗相关的,他们也是无能为力。
    对于康平县的家业,季宣和已经不抱希望,就当它们不曾存在过。如此一来,西林县这边仅有的一些田铺就得好生经营。
    之前邵云辰打理的很是不错,却一直没有扩大家业,只守着这些田铺,够他们一家在西林县开支就成。毕竟谁都没想到局势会如此风云变幻,连累季家遭受了无妄之灾。
    云记杂货铺和云记布庄都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的,所赚也有限。季家工坊因着季宣和同邵云辰两人,时不时会设计一些新奇样式的手工艺品,不仅在西林县有了些名头,连在临州府城也有固定的客源。
    西山庄子每年的出产,粮食是不卖的,直接下发给县衙官差,至于他们怎么处理,季宣和管不着。计入县衙公产的那部分粮食则都存在县衙粮仓中。这些粮仓是后来划分的,不是原来那些存放税粮的粮仓。
    因着西山庄子开垦才是第三个年头,到如今才将季宣和他们这些官员垫付的银钱还清,再加上每年救济贫困人家,储存在粮仓中的粮食并没有预想中那么丰厚。饶是如此,百姓们收到了实质的好处,县衙还能有这么多存粮,要是让其他县官员知道了,不知道得有多羡慕。
    县衙有钱,做事就不用束手束脚,很多事情就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如此下去,西林县只会越来越好。没看见有了西山庄子之后,西林县百姓冻死饿死的大为减少吗?你说为何还有人遭此不幸?西林县怎么说也是个中县,县衙就那么多差役,不可能全部都派往村子,总会有疏漏或来不及的时候,也不能全怪他们。
    这事季宣和他们这些官员已经在想办法处理,要真正处理好此事,必然要将部分权利下放给村长,里长和差役监督。只是这些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季宣和不是一言堂,村长的任命不由他负责,都是各村自己选举推荐。这么一来,村长的人品就良莠不齐,季宣和还真不放心将救济钱物交由他们负责。搞不好,最后这些东西没落到穷困人家手里,反倒肥了他们的腰包。
    有鉴于此,季宣和只有等差役打探清楚之后,才能将部分救急物资放心交给他们负责。
    别看救急物资不多,放在农村,那也足够引起村民眼红。多数村民日子也就凑合着过,能有更好的日子过,谁会不愿意?人多,是非就多,很多事情,就连官员都无法插手。家族的权力还是挺大的,某些地方当地官员都不能涉足。
    一旦插手,很可能引起当地村民的不满。有时候就是这样,明知道这么做不好,有人去破坏,却等于是挑战整个地区的习俗,挑战当地人的权威。没有一定的威慑力,官员轻易不会去打破这个平衡。
    之前,季宣和初来乍到,自然不好大动干戈。如今三年下来,他的地位已经很是稳固。季宣和也是看明白了,只要他不做有损安王利益的事,估计安王都会放任他自由作为。
    确定这点就好办了,现在甘肃完全在安王的掌控下,只要季宣和不犯安王的忌讳,估计任他怎么折腾都能安然无恙。季宣和这么笃定并不是凭空臆想,这是他三年来仔细观察思考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季宣和只是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他能管理的也就是西林县这么一个巴掌大的地方。既然地方有限,那么精益求精是必然的。不然,像西林县这样土地并不肥沃,物资也不算丰富的中县,季宣和不做根本性的变革,很难让西林县从一个穷县变成一个富县。
    之前季宣和只是按部就班,做些力所能及惠民之事也就罢了。现在情况有变,这回他是真有可能在西林县长久待下去,将自己管辖的西林县打理妥当很是必要。这还算好的,若是安王被剿灭了,季宣和都不知道他要何去何从。
    西林县城本就不如康平县城繁华,经历了被草原部族围城和新皇上位,甘肃与其他地区来往减少之后,大冬天的,看起来比之前更是要萧瑟几分。
    季家工坊院子里冷冷清清的,工坊众人都在堂屋和几间专门开辟出来上工的房间里做活。除了太小没有动手能力的孩童之外,其他稍大些的孩子学艺之余,都要参与手工艺品的编织。
    季宣和不可能养一群大少爷大小姐出来,必要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还是要做的。不过孩子越小,学习的时间越长。孩子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没有哪个会没有眼色的耍闹脾气。
    季宣和开季家工坊,最初的目的是让他们打探消息。现在工坊日益壮大,如今这个目的并不是唯一,却也没有被放弃,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听到任何消息还是会上报给齐山。
    消息有多重要,在小秋被拐的时候就得到了工坊众人的认同,就算季宣和要放弃,估计工坊众人也都不会同意。
    季家工坊众人都是自由身,不过都和季家签了契约。老人青壮年和孩子的契约区别很大,季宣和拟定了不同的契约,老人有两种选择,第一种契约是由季家养老,那么每个月只根据他们编出的成品总价值给他们发放一定的月例银子,三餐和疾病诊治都由季家包了。第二种契约则是正常的雇佣,该给多少银钱就给多少,其他的季家一概不管。
    青壮年则签的都是十年的活契,一种是只付银钱,其他季家什么都不管。一种是在季家上工期间,季家什么都包,只是这么一来,每个月能拿到的工钱就很少了。
    孩子则与以上两类人完全不同。季家负责养他们到成年,到时候他们无偿为季家干十年活,当然每个月基本的月例银子会给他们,身无分文可不行,时间久了会闹大矛盾的。
    待十年满后,何去何从,由孩子们自行选择。愿意留下最好,季家从不亏待人。不愿意留下也行,强扭的瓜不甜,不用担心季宣和会报复他们,他不是这么小心眼的人。
    这些契约是后来才拟定的,最开始,季家工坊也等于无偿照顾他们,后来人多了,再大的家业也经不起这么消耗,何况季家并不是家大业大,负担不起庞大的开销,订立契约不过是顺势而为。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没得选择,要么不进季家工坊,只要进了就得签唯一的契约。
    而老人和青壮年都是有选择的,多了没有,至少也是二选一。最早一批季家工坊人都是乞丐,他们遍尝生活的艰辛,毫不犹豫就选了依附季家,能保障他们正常生活的契约。后来人也是很明智的都如此选择,毕竟能进季家工坊的不是乞丐,就是流浪汉,无家无室的,一个人很难存活下来,和工坊众人生活在一起,不仅热闹,还很有安全感。
    季家工坊青壮年不多,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编织手工艺品正合适他们。三年下来,工坊人员不少,第二进院落已住了大半,看起来倒是充满了人气。
    白天众人都集中在几间有地暖的房屋内上工学习,晚上则各回各房,劳累一天,躺在暖暖的炕上,浑身舒泰,这日子跟以前简直不能比。
    能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过,谁都不想再回到从前,露宿街头,三餐不继。想想那时的生活,工坊众人不由打了个寒颤。
    别看季家工坊不是老就是少,人多负担大,季家却没在这上面赔钱,反而是盈利的,并且盈余一年比一年多。到现在,收益已经快赶上季家两个铺子。
    看过季家工坊,季宣和同邵云辰又查看了云记杂货铺和云记布庄。因货源都很普通,两家铺子收益自也不会有多好。季宣和对此并没什么不满,两家铺子定位就是如此,想赚出花来,本就不大可能。
    不过,比起同档次的店铺来说,季家这两个铺子还是要高出一筹的。季宣和是西林县知县,带来的隐形好处并不是没有,店铺生意比别家红火一些很容易理解。
    “宣和,铺子什么的都还好说,田庄我们再买一个吧。那两个小田庄已经不够季家众人吃喝,这两年要不是有西山庄子分到的粮食供应和杨家埠庄子运送过来的粮食,估计咱们家就得买粮食吃了。”邵云辰最关心的还是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只有粮食充足,做起事来才不用有所顾忌。如今杨家埠粮食可能断供,他不得不为以后考虑。
    “嗯,买个大一些的。家里银子不少,之前只是没想过要在这里安家,置办的田铺也就只够一家人吃喝。现在情况变了,再买一个田庄就非常有必要。”季宣和也甚是赞同。古代吗,没有粮食在手,就没有多少底气,估计一遇上灾年,就得忍饥挨饿。当然,季家有钱,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但粮食还是越多越好。
    
    ☆、第59章
    
    有了决定之后,邵云辰就开始让邱伯四处物色田庄。现在已近年下,最好赶在明年春耕前把田庄搞定,不然就要耽误一年的种植,那还不如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再买。
    西山庄子的出产多数都在收获的时候分配完毕,剩下小部分放在年前分发,不过是图个吉利。县衙放假时官差能领回一大堆物品,可不就让人身心愉悦?
    分配比例是一早就定好的,根据职位高低,官差分到的东西也有多有少。
    季宣和作为西林县级别最高的官员,分到的物资必然是头一份的,其次是夏县丞和方主簿。看着这三人领了一堆东西回家,其他职位低的差役看了,要说没有羡慕嫉妒恨,那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不过抛开这些私下的情绪不谈,县衙每个官差拿到自己那一份额外的物品,一个个也都喜笑颜开。
    官差分到的东西一年比一年多,也意味着他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过得红火。这可是正当所得,比拿那些昧良心的钱物要愉快多了。
    可惜,从明年开始,西山庄子就得交税了。避税的办法多的是,只是本来就挂靠在县衙底下,不交税容易被别人抓住把柄,遗憾归遗憾,交税免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众官差赞同归赞同,对于到手的东西再从手里漏出去一部分,该有的叹息还是不能避免。
    皂隶在锦朝虽然不属于贱籍,薪俸却不高,每年县衙下发的节礼是他们很重要的一部分收入。以往苏知县在任时,虽说没怎么克扣,东西也就朝廷规定的那些,贴补家用有限。现在时不时有西山庄子补贴,过年过节又能分一份额外的节礼,皂隶的日子比以往可要好过多了。
    年礼是最重要的节礼,季宣和让人去临州府采买了一些实用物品。县衙中官员不多,大多数都是皂隶,太过贵重的物品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还不如粮食布匹来的有用。
    “爹,娘,快看,今年儿子分到的东西比去年还多还好!”王威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就像个移动的小山包,人都快看不清路了。
    听到儿子透着喜意的声音,不只王老爹王老娘,但凡在家里的人都跑出房门一看究竟。今天可是县衙发放年礼的日子,众人可都盼着呢。
    “威儿,都分了些什么?”王老娘上前翻看,不忘让其他小辈帮忙将东西卸下来。
    “娘,喏,一小瓶芝麻油,一大瓶大豆油,还有猪肉一大块,鸡鸭各一只,牛肉五斤,肉肠一挂,精米白面各十斤,粗棉布一匹,细棉布一匹,粗粮几十斤,糖果糕点也有好几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老大一堆呢。”王威一边说着,一边将他说到的东西一一指给家人看。
    王威在周捕头面前是挂了号的,比一般捕快地位稍高一点,分到的东西也好上一筹。纵使如此,他得到的薪俸也非常有限。养两三个家人还好,再多就得省吃俭用了。好在王家人大多数人都足够勤劳,日子过得还算凑合。
    自从西山庄子开始有收获之后,王家的日子渐渐好过起来。因着苏知县为官比较清正,底下官差行事颇有些章法,仗势欺人的事至少不敢明目张胆的干,这也导致了差役油水不多,日子不比普通百姓好上多少。
    往日王家人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