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宴席除了海鲜干货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季宣和在前院和下属们把酒言欢、谈古论今,邵云辰则在后院和官夫人们闲话家常,两边看起来都颇为和谐。
    宴席不过就吃个把时辰,准备工作却要做上许久。亏得邵云辰是主子,他只需要动动嘴巴,自有仆妇动手完成。
    后院这边吃得快,邵云辰他们撤了桌子,茶都喝了两轮,前院才算散席。
    将人都送走,季宣和才回到后院。方才他吃席的时候不觉得,如今清静了,身上沾染的酒味,就有些让人难以忍受。季宣和舒服地泡了个澡,洗去一身酒气,才觉得浑身舒畅。
    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季宣和想着事情。他来西林县也有几个月了,一切都风平浪静,结合他这次莫名其妙就任西林县知县,想来是身后之人说了什么,不然不会有这么和谐。
    无论在哪里,都少不了争斗,权利金钱美人,无一不让人为之眼红,为之奋斗,从上到下拧成一股绳的几率小之又小。
    看来幕后之人确实无恶意,只是这是为何呢?对方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这么做,凡事都有目的,信息太少,季宣和想不通,他只能静观其变。
    夜渐深,困意上涌,季宣和闭上了双眼,静静等候周公的召唤。
    请宴过后,季宣和夫夫又休息了几天,之后则继续没完成的地图制作。地图大部分已经绘制完毕,所剩已然不多,两人一有闲暇就忙着这事,没过几天就收了工。
    看着眼前详实的地图,季宣和很有成就感。地图很大,摊开至少能铺满两张书桌,季宣和小心地将之收好。这东西不方便见光,不收妥当他不放心。
    年前,季宣和没有采取行动,年后,他就不再顾忌,开始按自己的想法行事。
    县衙正堂。
    “周全,你准备一下,带上捕快,将街上寻衅闹事之人都给抓了,那些收保护费的也一并撸了,都送到西山开荒地去,不开够一亩就不准他们回家。”季宣和语气温和,说出来的话却如炸雷一般在堂下众官员耳中炸开。
    一时间,整个大堂内鸦雀无声,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知道知县打的什么主意。
    周全任西林县县衙总捕头,如今被派了这么一个差事,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接下。他倒是想反对,只是看着夏县丞没有动作,便作罢。
    “大人,您这是?”主簿方立对季宣和的这道命令不解,开荒地是要做什么?总不能开出来的荒地记在大人名下吧?这有些太过明目张胆,季大人又不傻,不像是会干这种蠢事之人。
    “他们不是精力旺盛没处使吗?我就给他们找点事情干,也好让他们收收心。”季宣和慢条斯理地开口说道,“至于开出来的荒地,就用来安置一部分乞丐流浪汉,或者雇佣百姓耕种也成。收获的粮食,一部分作为官员的福利发放下去,其余部分就收进官库,修路修城墙……,干什么都行,实在没地方花,就作为官差衙役的辛苦费。”
    堂下众人听了,一个个埋头思索。这样做对他们而言,并无什么损失,反而还能捞点好处,纷纷表示赞同:“还是大人英明,这么简单的法子,我怎么没想到?”
    见无人反对,周全便领命而去。
    一时间,西林县治安比之前好上不少。城内捕快四处巡视,见有那闹事之人,毫不手软,见之就抓。短短几日工夫,周全就往西山送了十几人。
    这些闹事者都胆敢在街上寻衅,哪会那么服帖?开始他们还反抗来着,当然不是对捕快动手,他们还没这个胆子,只是消极抵抗。衙役让他们开荒地,这不是让人看笑话吗,他们才不干。
    他们以为这么做就能让知县低头?真要这样,那季宣和就成笑话了。不服?那就先饿个几顿,等见到个窝头都眼冒绿光的时候,看他们还服不服。如此一来,闹事者都消停了,饿肚子的滋味实在不好受,不就开一亩荒地吗,还能难倒他们不成?
    不光是这些闹事之人,他们的家人也四处托关系上下打点,就指着能将人给放了。
    这次周全是铁了心,半点情面不讲。与衙役关系不错的,之前就收到了通知,让他们收收心,不要闹事。明知道还犯的,怪得了谁?至于其他人,那就更不在周全优待的名单中,自是该如何就如何。
    闹事者的家人看没法子,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锄头一鉄楸的在西山开荒地。
    有了前车之鉴,接下来还敢顶风作案的真没几个。
    “大人,抓到一个小偷,也往西山送吗?”周全扭着一人进了县衙大堂,神色略带兴奋。他这几天抓人抓上了瘾,荒地开的越多,他们能分到的银子也越多。皂隶的俸禄很低,周全作为总捕头,俸禄也高不到哪去。他要照顾一大家子人,就算偶尔有些油水可捞,手头也一样不宽裕。
    “偷了什么?偷窃不比闹事,需按律办事。”季宣和看着眼前的小偷,年纪不大,面色泛黄,一看就是家贫之人。同情归同情,他却不会心软。
    “偷窃没有成功,当场抓获。王威,把证人和受害人都带上来。”周全早有准备,之前抓闹事之人也是走这一套程序。
    季宣和怕衙役们胡来,就算只是抓寻常寻衅闹事之人,也定了规矩。之后还派蒋青齐山去打听,他可不想好心办坏事,那样就是他的罪过了。
    将事情来龙去脉全部弄清楚,确定属实之后,季宣和低头思索,偷窃没有成功,这种案子可小可大,最后他下了决定,看其情节较轻,服刑改为劳动改造,也就是去西山开荒地。
    季宣和说的开荒地,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并不需要他们精耕细作,那样花的时间就太长了,犯事之人怨气太大对他没什么好处,其间的分寸必须拿捏妥当。
    有了这个开头,季宣和便想起牢房里的犯人。他翻开案卷,将一些情节轻的犯人提出来,一并送到西山,带上脚镣,派衙役看着,等刑期满了再准时放人,省的他们在牢房里白吃白住。
    至于那些重刑犯,季宣和没有动,他怕一个没看好,让他们跑了,甚或暴起伤人,这就有违他的初衷。
    因着这些荒地开出来后是作为县衙公产,劳力的每日口粮本该从公帐上出,季宣和不欲留人把柄,就自己先垫付了,等粮食收上来之后再从中扣除。
    季宣和不是无偿提供,以后是要县衙还的,负责此事的周全便没有大方行事,伙食比牢房的要好上一些,但也仅此罢了,想要敞开肚子吃那是不可能的。
    又一日,周全带了一堆人进衙门。
    季宣和眼含疑惑,经过周全解释,他才弄清楚状况,这回他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你道为何?周全身后那一堆衣衫褴褛之人,有些是城内的乞丐,有些则是家里三餐无以为继,本欲进城碰碰运气,无人雇佣估计不是沦为乞丐,就是自卖自身。
    现在好了,听说县衙在抓人开荒地,还供应饭食,他们干脆装作闹事,被周全带人给抓了。
    季宣和让人将他们送去西山,考虑着之后该如何行事。这样的事也许不会是第一桩,季宣和准备想想法子,免得其他人也和这批人一样的打算。
    季宣和想了想,最后决定出钱雇佣他们干活。他不是冤大头,除了供应三餐,工钱开得很少,有点家底的百姓都不会愿意干,季宣和打的就是这个主意,要是工钱开高了,人都往西山涌,这就有些不像话了。
    想要去西山开荒的乞丐都来自城西,城东的一个都没有。季宣和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城内所有能下地的乞丐都弄到了西山,城东的更是重点照顾,未免城东的乞丐闹事,他让周全将人打散,吃住都在西山。
    西林县城一下子变得清静许多。
    “唉,你说知县大人怎么想的?他这么一动作,弄得我们生意都差了。”人牙子脸带愁容,他就没见过这样的官员。
    “去远一点的村子,一样能买到人。现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咱们西林县不是附近最穷的县,却也没好到哪去,卖儿卖女的每年都有不少,你有这个工夫抱怨,还不如去村里走走。”
    “你说得也是,只是得跑断腿了,往年坐等上门都有不少生意,今年看来是不成了,人都奔着西山开荒地去了,哪还会光顾我们这?”
    “成了,有口饭吃,谁愿意卖身为奴?咱们干这一行的,什么样的没见过?奴婢可不是那么好当的,没点运气,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
    西山原本没什么人光顾,如今却是人影幢幢,不少人在山脚下一大片荒地中忙碌。西山离县城并不远,还能有荒地存在,那是因为这些荒地土质不好,即使开出来也是下等田地,只零星一些能称得上是中等田地,这样的荒地自是没人看得上。
    西林县人少地多,境内荒地不少,照理百姓日子应该比较好过才对。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开荒地也是要交银子的,荒地开出来之后收成如何,谁都不能确定。因此没有点魄力的百姓,都不敢冒险,生怕好不容易积攒的银子打了水漂,那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不要因此就瞧不起他们,没准这么想的人也和他们没什么区别,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不信?现代那么多工人,那么多农民,一代代还不都是这么一成不变的过日子。就算上了大学,那又如何?安安分分做个白领,温饱是解决了,想要过好却未必。
    这和受教育程度关系不大,就看一个人有没有野心,有没有这份胆量,八十年代最先富起来的多数人可不就缘于此?
    季宣和不知道他这么做是好是坏,但只要他一天还在任上,他就不会让下面的人将好事变坏事。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这样的事,季宣和不允许在他眼皮子底下滋生。
    西山人烟稀少,住房都是临时建造的茅草房,保暖性并不好。屋内一溜都是通铺,好在给砌了炕,不然晚上太过难熬。除了被捕快抓来的闹事者,其他人倒是人抱怨,能来这里的,有顿饱饭吃就已经非常知足。
    时间匆匆过,闹事者已经被放回家,留下的都是轻刑犯和后来雇佣的百姓。
    季宣和没让他们继续开荒地,当下已临近春耕,刚开出来的荒地要精细打理,种子种下去才能有所收获。
    随着荒地越开越多,县丞主簿等下属官员没好意思让季宣和一人垫付银子,每人都拿了一些出来。季宣和当然不会推辞,反正这些钱以后要从县衙公产上扣除,用谁的都一样。
    望着一大片新开垦的荒地,季宣和不得不感叹人多就是力量大。这要是让百姓自己开荒,一个人一年都不一定能开出一亩。
    这些地大多数都是下等地,又是第一个年头,收成自是好不到哪去,光指着田地的出息,估计会令人失望。季宣和决定匀出一部分田地种植牧草,以用来喂养牲畜。
    草原牧民之所以老要搬家轮牧,主要还是野草天生天收,牧民根本没有种植牧草的习惯。要是他们有这份心,就算是粗放型撒种,牲畜也能多养活一些。
    
    ☆、第45章
    
    新开垦的这些田地,季宣和并不打算记在任何人名下,而是直接记在挂靠县衙,一半作为县衙官差的福利,一半用来给本地赈灾和铺桥修路。虽然西林县并没有这样的先例,但不妨碍他来开个头,没准说不定以后会有人跟风。
    春耕快到了,季宣和的县务也随之多起来,不再像之前那么清闲。
    西林县比较缺水,大部分种植的都是耐旱的作物,麦子玉米之类种的很多。因着这个缘故,本地人多吃面类食物,米饭百姓基本是吃不起的,只能偶尔买来打打牙祭,甚至很多人吃惯了面食,并不喜爱吃米饭。
    这样也省了不少事,毕竟对百姓来说,喜欢吃米饭,反倒成了他们的负担,不爱吃更好。
    季宣和事情变多了,家里的事物基本由邵云辰接手。之前气温低,又是初来乍到,季宣和就没有动手,马上春耕就将到来,他带来的玻璃,现在总算派上了用场。
    在冻结实的田地有了软化迹象时,邵云辰就让人在大庄子建造房舍,一等建好,他就让庄户们全都搬了进去。安置好庄户之后,邵云辰随即将他们投入到建造温室大棚的行列之中。季家拥有两个庄子,一大一小,庄户们的家就安在大庄子上,温室选址自然就放在了这里,方便庄户们随时照看。
    西林县并无玻璃卖,要买玻璃就要到临州府。邱伯去给闵知府送年礼时,正好将玻璃一并买齐了。如今季宣和手头的玻璃差不多能种五分地的样子,种多了也没用,西林县消化不了。这里除了官员有这个能力之外,富户并不多,况且多数自家有,只是都和季宣和想的差不多,只种够自家吃的,余下极少部分就拿来送人。
    并非所有官员都种了大棚蔬菜,不少官员家里并不富裕,收到下面送上来的反季蔬菜,他们也是非常乐意的。
    季宣和一直在物色房子,没什么别的要求,就是地方要大,房子很差都无所谓,邱伯一直在为此而忙。眼看春耕都到了,季宣和要的房子还没着落,邱伯往外跑的更勤了。
    天气渐渐回暖,去田地里忙活的农人日益变多。很多人家根本买不起牛,一个村子里就那么些牛,不少农户只能用人力耕种,这也是导致人均能种的田地不多的原因。
    季家自是没有这个困扰,邵云辰早让人买了几头耕牛,忙完自家田地,还能往外租借。因着田庄不大,这回季家没有雇佣佃户,都由自家庄户们耕种。以现在庄户们的数量,农忙时分,只要不是天气过差,需要短时间内忙活完,就不需要雇用短工。
    西林县和锦朝其他县差不多,百姓更习惯从土里刨食,很少有人大量养殖牲畜,就算西林县离草原并不远,也没能改变他们自古以来养成的习惯。
    在杨家埠时,季家就和旁的地主不同,养殖的牲畜数量明显要多上不少。来了西林县之后,邵云辰决定继续贯彻以前的方针,牲畜要养,还要多养一些。
    肉类和蔬菜不同,牲畜宰杀之后可以制成各种肉制品,价格高,体积小,运送起来也方便。
    反季蔬菜则因种种因素,并不容易往外销。一个是尽管价格高,受众却小,百姓们是不会为此多花银钱的,再馋反季蔬菜他们也不会买,买蔬菜哪有买肉划算?另一个则是和西林县的情况类似,再穷的县,富户依然能自给自足,只有如同康平县那样繁华的县城,中等人家才能消费得起。
    耕牛邵云辰是一早就买了,其他用来养殖吃肉的牲畜,则要再等等,等到田地泛绿,不缺草料时,邵云辰就打算采买一批。
    季宣和同邵云辰吃惯了牛肉,肉牛是必定要养的,且还要多养一些。牛肉制品需求比较大,光季家这点量完全不用担心会没有销路。
    季家的田庄并不在岚河边上,水稻是不能种植了。等季家从杨家埠带过来的稻米吃完,季宣和夫夫以后想吃就得花银子买了。
    “主君,老爷说了,他最近没空,家里的事情都由主君决定。老爷要找的房子已经有了眉目,主君随老奴去看看。”邱伯为此忙活了许久,总算有了消息,他也轻松不少。
    邱伯看中的宅子不小,住房虽只有两进,房子后面却有很大一片空地,以前是个花园,后来一部分种了蔬菜,剩下的那部分花园也荒废了,房子也有些破败,一看就是家道中落。
    季宣和买宅子的目的,邵云辰是清楚的,这个宅子正符合季宣和的要求,他便定了下来,剩下的事情邱伯就能搞定,邵云辰便直接回府忙自己的事情。
    自家主子就是知县,邱伯很快就办完宅子买卖的手续,并按照季宣和的意思给宅子挂上了‘季家工坊’的门匾。
    宅子到手后,邵云辰就安排人手进行修葺,并将土炕重新砌了一遍,改成大通铺的样式。
    待一切处理妥当,季宣和趁着休沐的时候,将县城里剩余的乞丐全都弄进季家工坊。知县老爷的意思,乞丐哪敢不从,一个个都小心翼翼的,忐忑的面对未知命运。
    季宣和没有多解释,只是让所有乞丐弄干净自己,并请了大夫为这些人看病,以防他们身上有什么不妥。
    季宣和将他们分了组,年纪小的在县城里四处闲逛,将听到的各种消息定时汇报给齐山。年纪大些的则做手工,季宣和绘制了一些图样,都是一些精致小巧的玩意,比篓子筐子之类的值钱,还好卖。这些东西做好了,称它们为工艺品也不为过。女乞丐则做些绢花络子之类,绣品暂时她们还做不了,等以后请绣娘上门教会她们再考虑这些。
    除此之外,季宣和还打算聘请师傅教孩子们各种手艺,随后根据各人意愿,将人送进各家作坊铺子,愿意留在季家工坊的也成。等这些铺开之后,季宣和在西林县无根无底、势单力孤的局面就将不复存在。
    跟着邱伯过来的还有康平县城两个铺子的掌柜伙计,季宣和自不会让他们长期闲着。邱伯在找好房子之后,又连着买下两个铺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