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潘宏力年纪不小了,明年即将弱冠,他母亲已经在为他物色媳妇,是时候成家了。成家之后,虽说一样能潜心学业,到底与之前不同,总不能将媳妇摆在家里不闻不问吧?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潘宏力将自己的想法告知潘明杰:“爹,以我目前的学识,明年春闱取中的几率实在渺茫,我不打算参加,加之是时候成亲了,之后就不能一心学业,下一届会试时,我就二十有三,很难一次考中,我想不妨在这段时间内走走关系,看是不是能谋个官职。知县有点难度,县丞还是可以的。”
    锦朝从秀才开始就能当官,但那是经过特殊渠道,直接举荐进了国子监之后方才有此可能。举人当官的就多了,只是以举人入仕的话,不仅起始官职不高,升官也难,且若没有人上下打点,连县丞都很难谋取。
    潘宏力之所以敢这么说,也是因为他并非寒门举子,再如何,潘家都有一两门姻亲可借力。以往潘家后继无人,他们可能袖手旁观,可现在不一样了,潘宏力有了举人的功名,潘家也就有了再次立起的希望,在微末之时帮上一把,只要被帮之人不是那等恩将仇报之人,他们自能得到回报。
    除此之外,潘宏力还能借助表弟一家。潘家和季家是姻亲,他家和表弟关系又好,连带同季家都走得很近,他又和表弟郎君同窗一载,更是吃住都在季家,此等关系可就非一般姻亲可比。
    潘宏力并没有白吃白住,直接给银子不可行,不光邵云辰,连季宣和都不会接受。晓得如此,潘家人时不时就送些季家也需要买的东西过来,也许钱不足以抵消潘宏力在季家的花用,这份心意,季宣和夫夫却是接收到了。
    潘明杰是希望儿子能继续往上考的,只是想想他自己,也就释然了。他都一把年岁了,除开在荣金镇那几年,可说得上是没有漏过一届院试,可结果又如何,还不是连个秀才都没中?
    像他这样的还算好的,那些寒门子弟,因一人科举而拖垮一家人的事例也并不少见。他的儿子他自己清楚,是个有担当之人。在荣金镇之时,他家咬咬牙,供一个学子比起寒门子弟可要容易许多。可潘宏力没有这么自私,一边兼着帐房,一边还不忘做学问。是他耽误了儿子,他的学问也就够给初学者启蒙,再往上就不行了。
    潘明杰不由庆幸,要是当初他家和外甥不亲近,没想着要和外甥重新联系上,估计他们一家如今还在荣金镇待着,那他这一辈子就很难看到家族兴旺了。
    知晓儿子的性子,潘明杰没有硬逼着潘宏力继续考进士,他以后的路如何,就看他自己的运气,三年多时间之内能谋个官身,就直接以举人入仕,若不能,就继续在科举之路上拼搏。
    中举可是大事,杨家埠十几年都未必能出一个,就算季宣和同杨家埠村民往来不多,这宴席也不能免。
    康平县是个大县,不缺举人,对新科举人并没有那么热衷,况且季宣和排名靠后,上门拉关系的不多。季宣和落得个清静,倒也合了他的意。
    季宣和一回到杨家埠,就将自己中举的消息传给了文卓成,顺带告知给文府老太爷。自从去年进了趟文府,季宣和再不能无视外祖父他们。
    文卓成看着手中的信笺,笑得开怀,他是真心为这个外甥高兴。季宣和没有瞒着,将他的打算一并告知给二舅。文卓成想着明后年外甥的年纪就差不多了,虽说岁数上还有点小,却不乏前例为证,旁人想借口外甥年纪不足将人压住也得斟酌斟酌。
    从季宣和考上举人,正式决定走仕途那刻起,文卓成就开始将他知道的一些官场上的门道,以及各种与之相关的消息,都一一告知于他。
    除开二舅,季宣和身边还有甄老夫子。甄老夫子不仅学识渊博,官场他也是切身体会过,自有其为官之道。
    甄老夫子对于季宣和走上仕途是既欣喜又纠结,他的本意是回康平县养老,怎奈临老收了两个弟子一个记名弟子,一旦季宣和谋个一官半职,他岂不要跟着上任?不跟着走也不行啊,以前还无所谓,这身边时常有人照顾之后,想让他再过以前形单影只的生活,他估计很难适应。当初妻子孩子都没了,那段时间他的难受劲就别提了,他可不想再经历一回。
    算了,言之此事尚早,季宣和为官怎么也得要过个一年半载,到时候再说吧。甄老夫子不再纠缠于此,高高兴兴出门找老头子们闲聊。
    等一切重归于静时,选秀的日子也到了。
    这次选秀一改以往的规矩,当今自己只选了几个秀女,大部分秀男秀女都是为宗室官宦准备的,甚至连富商都没落下。
    圣上这一番动作下来,锦朝上层人士间的姻亲关系网变得更加复杂。措不及防之下,不少朝臣被打乱了之前的布局。
    原本打算让自家女儿孙女嫁给这家,结果皇上一声令下,就嫁到那家去了。这还不算完,家中有嫡出嫡子被选上的,更是一脑门子官司。嫡子与庶子受的教导是不同的,自家选择让嫡子出嫁的那还好说,更多的则是当今直接指明必须出一个,还不能用庶出嫡子凑数。
    原本不打算让嫡子嫁人的,自是培养他们为家族效力,能被选为秀男,年纪应当不大,饶是如此,知道的事情可也不少。一旦他们进了不在自家计划中的府上,弃之不顾舍不得,要与这些往日同他们干系不大的家族加深联系,那也不容易啊,这些人家真是左右为难。
    不仅有子女出嫁的家族为难,那些接收了这些人的家族也一样。好在圣上还没有达到丧心病狂的程度,并没让明显是死对头的两家结为姻亲,不然那些人只能成为家族的弃子,很难有第二种出路。
    圣上只这一招棋,就将棋盘上的势力打乱,想要重新变得有序,需要耗费不少时日。他还没死呢,哪容得儿子们结党营私,对皇位虎视眈眈?他清楚自己身体不好,可在下去陪祖宗之前,他还想安生过日子,可不想被儿子们拉下宝座。至于他走了之后,谁能上位,那他就不管了,也管不了。儿子们太过优秀,有时也不是好事。
    锦朝中宫无子,仁泰帝并未立下太子。历朝历代,以太子之位登基的,可谓是少之又少。
    季老太爷看着纸上的消息,脸色凝重。大孙女进了三皇子府,只是个侍妾,这也罢了,京城季府也有一女进了皇子府,却是大皇子府,还是个侧妃,这是要闹哪样?
    算了,已经这样了,以后的情形谁都难以预料,季老太爷没打算支持自己的大孙女,却也不愿意附和京城季府,现在情况尚可,他可不想立即断了大孙女的后路。
    这些季宣和自是不能当即就得到消息,他还是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的。
    季宣和不清楚他大姐的想法,有些人向往奢华的生活,即使身为侍妾,她也乐意,还为此斗志昂扬,势要搏出一条青云之路,有些人则不愿为妾,因着身份所限只能低嫁,她们也不反悔。
    不管乐不乐意,在这个皇权至上的锦朝,一切已成定局,无可更改,秀男秀女们只能欢欢喜喜接受,家族亦然。
    自从乡试之后,季宣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上午甄老夫子的课改了,更多的是讲述官场上的事情,潘宏力有这方面的需求,自是一同上课。季宣和并没让邵云辰回避,他虽然不能入仕,私下里夫夫之间却能商量,出出主意也是可以的。
    这点上甄老夫子很是满意,季宣和三人,资质最好的就是邵云辰,当初甄老夫子可是可惜了好久。有邵云辰在旁边陪着,季宣和以后的路能走得更为顺畅一些。
    季宣和空闲时间,看得最多的就是各府地志,多了解一些,对他以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自去年在京城开了铺子以后,季宣和就没再拓展家业,如今季家每年有一千多两净收益,扣除一家人的花费,能结余不少银子。这些就留着备用,以后用钱的地方不少,手头没有银子可不成。
    
    ☆、第39章
    
    潘宏力不比季宣和,他要做两手准备,便没有放弃继续学业。一旦他爹娘为他定下亲事,潘家就要开始托人为他谋求官职,那时他就没法这么清闲了。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就到了仁泰十九年。
    这一年,季宣和十五岁,邵云辰十八岁。季宣和发育比较晚,还没开始窜个子,不过已隐隐有了第二次发育的苗头。邵云辰如今已长成俊朗青年,因身份的关系,少了几分锐利,多出几分温和。
    邵云辰不再是之前的瘦高样子,身体逐渐变得精壮,穿衣显瘦,脱衣有料,足以撑起各式衣衫。
    阳春三月,难得风和日丽的好日子,季宣和携着邵云辰在庄子里策马狂奔。如今两人早就不是需要沈清齐山小心翼翼看顾的孩童,骑术早已出师,还相当不错。
    置身田野之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季宣和身心都为之一畅。再看着安静待在自己身边的邵云辰,季宣和发自心底愉悦着。
    季家在康平县城有府邸,因着季宣和在杨家埠住习惯了,就一直没搬到县城。乡下生活不如城里方便,更没有县城繁华热闹,邵云辰却从未曾表露出想住到康平县城的意思,一丝也没有,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
    季宣和本想着要是邵云辰更喜欢住在县城里,那他就搬到县城。这只是小事一件,他不需要邵云辰任何事情都听他的,以此来确定自己的地位,夫夫间有商有量方才有一家人的感觉。后来经他观察,邵云辰并没有不乐意,季宣和也就没提这茬事。
    “云辰,表兄要定亲了?”季宣和拽着马缰,任由红枣悠闲漫步。
    “嗯,已经商量妥了,大概过段时间就要定亲,定的是康平县城张知县家的嫡幼女。”邵云辰跟上季宣和,与之并肩而立。庄子上的道路不算大,两骑缓慢并行却无碍。
    “张知县家的嫡幼女?有什么缘故不成?”季宣和不是无知之人,一般情况下,光有举人的名头,还不足以让知县将女儿下嫁。
    邵云辰笑笑:“听大舅妈说起,两人有一面之缘。你也知道,表兄家是我的外家,当初你参加县试,在县衙里有备案,家世什么的可都一目了然。这些张知县一查就知道,综合起来一考虑,可不就同意了?”
    季宣和有些无语,他的家族居然在无意间帮了潘宏力一把。这也是好事,有了这么一个亲家,潘家也能省力一些。
    在锦朝,知县以上都要异地为官,县丞之类却不用讲究这些。要是康平县城有职位空缺,潘宏力就能在当地任职,这可是大好事。
    “这样啊,那表兄可得给我备上一份谢礼。”季宣和语带调侃意味。
    “嗯,回头我就跟表兄说,我们喝他一杯酒一点也不为过。”邵云辰笑得畅怀,清冽的笑声在田野中回荡,听了让人很是舒服。
    季宣和不想拘了邵云辰的性子,一直以来,只要符合规矩,他就不加阻拦。看着邵云辰笑得如此开心,季宣和也很有成就感。
    快乐的时光总是一晃而过,紧接着就是春耕,邵云辰便开始忙碌起来。
    随着邵云辰渐渐长大,也更有主意了。宁庄安庄两个庄子,每年种什么,种多少,都是邵云辰一手安排。每次到了秋收时节,邵云辰都能感受到那种满足的感觉。他就算嫁了人,也一样有用武之地。
    男子毕竟和女子不同,女子只有嫁人一途,男子能走的路就多了。自愿嫁人还好,像邵云辰这样并非自愿,若不能很好地转换身份,调节自身心态,十有八九会郁郁而终,更有甚者,遭夫家厌弃,生活困顿都还算好的。
    邵云辰就很能调节自己,他不自怨自艾,见事不可为,立马端正态度,努力去适应当下的生活。如今看来,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从小照顾到大的丈夫,并不将他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他得到的回报比他预想中的还要高,他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庄子还是那两个庄子,这几年气候也差不多,总收成却在逐年缓慢增长。这些都是邵云辰的功劳,也不枉他时常钻研农事。
    邵云辰留了几亩田地用来种植优质粮食,选的都是他和季宣和喜欢吃又不那么娇贵的。最初种的小香米,季家种了一年之后就没再种。
    在庄户们的精心照料下,这些优质粮食收成还在邵云辰的接受范围之内,当然不可能全部种植成功,损失了一部分,总体来看还算不错。
    季家收获的优质粮食并不往外卖,或供自家人吃,或用来送节礼,总共都没多少,并不惹人眼。
    春耕还没忙完,紧接着就是潘宏力的定亲宴。
    定亲不比成亲,宴席只请亲戚和要好的邻居好友。邵云辰作为潘家在康平县城最近的一门亲,就算谁都不请,他必是要请的。
    潘家在康平县城亲戚不多,与云州府城的族亲关系疏远,也就没请,算来算去,居然只有季家这一门亲。这也难免,潘家来康平县城只不过一两年的时间,亲戚离得远,大家都能理解。
    因着亲戚几乎没有,潘家就多请了一些邻居,定亲宴倒也办得热热闹闹。
    康平县城离京城只有两天的路程,就算以后张知县高升,因着张知县家在京城,女儿回娘家也不麻烦,要是换成边远地方,估计张知县就得再三考虑了,毕竟若是那样的话,说不准女儿这么一嫁以后就再难见面。
    对这门亲事,两方都还算满意。
    “老爷,你这期任满也不知道能否连任,咱们大女儿不在身边,小女儿又要留在这,我这心里总有些不落忍。”张知县夫人脸上带着一抹淡淡的忧愁。
    张家在京城很不起眼,就算让京城的老夫人帮忙,也不一定就能找到更好的人家。张夫人对未来女婿还是很满意的,以张家的家世来说,现在是潘家高攀,以后就说不准了。他们也就只能在未来女婿还处于微末之时才能尽着他们挑,不然等他以后发达了,能不能轮到他们家还真难说。
    这一点上,张知县也是非常赞同的。若潘家只是寒门出身,那潘宏力的前途就一片迷茫,谁都说不准以后会如何发展。问题是,潘家本身曾富贵过,还有季家这一门有力的姻亲,就算季宣和被分府另过,云州府的季府却也没少给予照应,他们能借到力的地方不少。
    靠山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根本不需要直接出手,只要表明季宣和有季府撑腰,旁人针对季宣和时就得掂量一二。有了季府这一层,层层传递,到张知县这里他还能沾上那么一点光。
    这还是在没有直接接触的情况下,要是以后张家有麻烦,只要事有可为,潘宏力这个女婿想不帮忙都不行。若潘宏力无法解决,最终不还是要落在季宣和身上?
    所以说,姻亲很重要。毕竟嫁出去的儿女那也是儿女,可不真就成了泼出去的水,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没有几家会轻易舍弃出嫁儿女。
    潘宏力在康平县城没有多少友人,顾笙越和孟陆是他唯二相交之人,两人自是成了潘家座上宾,旁边陪着季宣和。
    潘宏力作为甄老夫子的记名弟子,如今他定亲,甄老夫子也难得出山。因着潘明杰要招呼宾客,甄老夫子索性也同这几个小年轻待在一块。
    这次只是定亲宴,潘老太太只出面招呼一圈,就回了内堂,剩下的都由老大媳妇支应着。
    每逢喜事,潘淑琳总要回避,她自己倒没觉得如何,只老太太每回看了,喜气都要淡上几分。唉,她的两个女儿都没福啊。
    “娘,这都多少年了,我都不当回事,你倒替我伤心起来。咱家多少年没办喜事了,你可不能这样。”潘淑琳已经有了经验,驾轻就熟劝慰道。
    “大媳妇我不担心,只不知道这孙媳妇性子如何。上次相看时看着倒还好,只是内里如何不好说。要是不好相处,虽然不能怎么样你,膈应你倒是成的。”老太太也不是无的放矢,被休的姑娘回娘家住,日子过好过坏就全看娘家人的态度。
    潘淑琳刚想开口,就听到敲门声。
    邵云辰:“外祖母,外孙进来了?”
    “云辰,怎么不去你表兄那?”见是自己唯一的亲外孙,老太太还有些伤感的情绪立马从乌云笼罩变为艳阳天。
    潘淑琳看了,暗暗撇了撇嘴。见到外孙,她娘真是比吃了仙丹妙药还管用,这不就立即眉开眼笑了?潘淑琳抱怨归抱怨,对这个外甥,她自己也是欢喜的。她整天待在家里,见客的机会不多,外甥每次来潘家,都不忘看看她,时不时还能带着她出门逛逛。
    这倒不是潘家限制潘淑琳出门,只是每次跟着嫂子和侄女出去,总免不了被问来问去,再不然,也会受人指指点点。
    跟着外甥出门就不同了,只要带上帷帽,谁会联想到是她?没人在身边唧唧歪歪,她别提有多开心。
    可惜啊,外甥来康平县城的次数不算多,她也不能每次都厚着脸皮凑上去,边上还有外甥郎在,老是打扰小两口相处会遭报应的。
    “刚从表兄那过来,我来看看外祖母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