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云辰如此作为,季宣和自是默认的。其实最开始那些冰是季家所出,后来邵云辰说花用的是自己的嫁妆银子,才改成从邵云辰这边走账。
    炎炎夏日,对于季家主子们来说,影响甚小。上午,季宣和夫夫和潘宏力跟着甄老夫子学习,四个主子搁一块,人均冰盆消耗并不大。下午,潘宏力就待在书房,甄老夫子不是出去找人闲磕牙,就是窝在书房。邵云辰特意为甄老夫子在书房设了一张软塌,甄老夫子困了可以在书房小憩。季宣和夫夫长时间腻在一起,多数时候都是两人共用一个冰盆。如此算来,季家用冰的开支并不大。
    盛夏过后,很快就到了秋收时节。
    春小麦种的比水稻早,成熟时间也比水稻早上一些。宁庄和安庄已经做好秋收的准备,一等张庄头李庄头和主家商量好开镰的日子,庄户们就要甩开膀子狠狠干上一场。
    秋老虎不是白叫的,在田间抢收的人们,那是汗如雨下。这个时候人们却顾不上抱怨,日头高挂总比阴雨绵绵要好。此时一场雨,就能毁掉不少收成,人人都盼着秋收能平平稳稳度过。
    清早,邵云辰带着凉帽去巡视宁庄,即墨在后头为他打着伞。
    庄户们蹲在麦田里挥镰收割一茬茬的春小麦,就算穿着长袖衣衫,脸上手上却仍避免不了被麦茬子割出一道道红痕。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得可不就是当下的情况。
    同样是作为季家的下人,即墨的日子却要比庄户们好上太多。他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就连粗活都基本不用干,还能跟着主子蹭甄老夫子的课,除了身不由己之外,日子比一般小户人家都要过得好。能有如今的生活,即墨已经心满意足。
    邵云辰看过自家庄户,接着又去看了佃户。
    季家自己耕种的田地是统一规划的,同种作物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种在一起。佃户则不然,每家各顾各,连不成一片。
    这些佃户佃了季家的田地之后就一直种着,没有哪家想要放弃租子只收四成五的东家。百来亩地连在一起,佃户之间,只要没有龃龉的都相互帮忙,今天收我家的,明天就收你家的,大家相互帮衬着,秋收的效率提高不少。
    佃户在田间心无旁骛的忙活个不停,偶然抬头瞥见东家站在田埂上,欲起身上前打招呼,被邵云辰制止了。他只是过来看一眼,并不想打扰他们。
    今年的收成不说多好,但也不差。杨家埠村民看着金黄的麦粒晒干入仓,笑得连后槽牙都能看见。
    康平县城粮食收成还算可以,不代表其他地方也如此。锦朝幅员辽阔,就算是正常年份,局部地方也是大灾小灾不断。如今相当于明末的小冰河时期,受灾区域只会更大。
    杨家埠秋收时,河流水位下降了一截,对庄稼没甚影响,却掩盖不了缺乏雨水的事实。
    连并不缺水的康平县都如此,那些本就缺水的县府情况只会更加严重,粮食减产无可避免。
    总的来说,仁泰十六年还算安康,至少比仁泰十五年好上不少。
    邵云辰大舅就是赶在秋收时节抵达康平县城,季宣和夫夫带着潘宏力进城为潘明杰一行人接风洗尘。
    潘明杰看着在铺子里忙碌的田氏几人,微微颔首,略带风霜的脸上不由绽出一抹笑容。
    他将铺子里里外外都看了个遍,对此很是满意。铺子不算大,后面连着的宅子却能妥妥地住下潘家所有人,一看所费就不会少到哪去。
    铺子生意明显比荣金镇要好,就他所站这么一会,翠华就炒了两道小菜。
    邵云辰见大舅安然抵达,心中最后一抹担忧也尽去。有大舅在,往后他就不用为外家操心,只偶尔照顾一下就行。
    时间幽幽过,很快又是一年冬。
    “宣和,明年你跟着宏力一起去参加县试府试如何?能中最好,不中也没有什么损失,不过就是在考间呆上个几天罢了。”这话甄老夫子早就想说了,只是以前一直没这个机会,这不现下有个潘宏力做榜样,好歹劝着试试。
    季宣和也不是那不知好歹的,走不走仕途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锦朝讲究身份地位,有个功名傍身面上也好看一些,出门在外,旁人都能高看一眼。就像甄老夫子所说,于季宣和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得到季宣和的应承,甄老夫子胡子都抖了两抖,教书育人更是来劲。甄老夫子当初来季家,行礼中旁的很少,就书籍资料最多,除开经史子集,还有历年来他收集的考题以及位列前茅的答卷拓本。
    往年的考题只能作为参考,甄老夫子来季家好些年,这些年的考题他自是没有的。几年前的考题参考价值不大,甄老夫子只讲述解题思路,接着就让他们拿着优秀文章自己琢磨去。
    甄老夫子了解季宣和,授课重点始终放在潘宏力身上,对于季宣和,他并没有强迫,只将授课内容改了改,从原来的随意而为,变得更有目的性。
    潘宏力的到来,并没有改变甄老夫子上课的方式。那时,上午潘宏力都是跟着季宣和夫夫一起学习四书五经,轮到学习琴棋书画时,他多数时候都是回书房啃书,下午再单独跟甄老夫子做学问。
    如今季宣和答应参加明年的县试府试,甄老夫子便将上午的课给改了,琴棋书画照样,第一堂课讲的内容还是经史子集,只是侧重点不同,更加偏向考科举。
    季宣和都懒得说了,对于甄老夫子这点小心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没瞧见他的小动作。亏得潘宏力为人厚道,若换成个心胸狭小的,还不得暗中生恼?指不定埋下什么祸根。
    这种事未必不可能发生,好在潘宏力觉得能跟着甄老夫子求学,已经占了表弟夫夫大便宜,哪还能不知好歹索求更多?
    季宣和的生活照旧,考科举对他的影响不大,只是终归还是有那么点子影响的。他不是没心没肺之人,甄老夫子时不时瞟向他的小眼神,邵云辰偶尔对此流露出的开怀笑容,都让他意识到身份地位在锦朝人眼中是多么重要。
    季宣和不是真正的小孩子,他自然清楚身份地位的重要性,只是以前就算是在末世中,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十人狩猎小队的领头人罢了,大权在握的滋味他未曾尝过,也就不贪恋这些。他忘了,这里是锦朝,不是现代,这里不讲众生平等,这是个君权至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
    罢了罢了,就满足他们一回,他本身擅长的是理工科,文科上的成就有限,若像潘宏力那样发奋图强,还有望考中进士,像如今这样,顶天也就能中个举人。别看他是作者,就以为他在文学方面有造诣,他写小说只是因为他爱看小说,这和做学问是两码事,并不能混为一谈。
    让季宣和自己选择的话,他宁可去考武举,转而一想,他又放弃了这个还算诱人的想法。季家就他一人顶门立户,他没了,留下邵云辰一人,这份不算多丰厚的家业估计很难保住。季氏一族族人众多,季府并不是最兴盛的一支,到时候没了季宣和的庇护,眼红季家家业的不要太多。
    只要季宣和活着,无论他是病病歪歪,还是纨绔不事生产,季府都不会允许族人将手伸向季家。一旦他亡故,季府不会为一个分家守寡的孙君郎过多与族人置喙,帮个一次两次尚有可能,七次八次的谁会乐意管?
    潘宏力闷头埋在书海之中,这让同样要参加科举的季宣和看了颇不是滋味,他放着大好的资源不用,有些人却求而不得,他没好意思再到处溜达,下午有空时也会上几堂甄老夫子的课,这又让甄老夫子乐了半天。
    如此一来,季宣和闲着的时候就大为减少。他如今一天的行程是这样的,上午两堂课,下午处理事物,闲了就去听甄老夫子的课,晚上他得进写手系统码字,字数不多,保持每天一章更新就成,一周就休息的两天才能歇口气。
    邵云辰将一切看在眼里,常吩咐绉妈妈炖些补品给季宣和,顺手捎带上甄老夫子和表兄。季家就这点家当,天天燕窝人参的吃着,那是不可能的。邵云辰让邱伯寻摸的,多为品质不错、价格不算昂贵、营养又丰富的食材,补品不能乱吃,吃之前都让常给季宣和看病的李朗中验看过,免得虚不受补,将人给补出毛病来。
    时光匆匆,仁泰十七年二月。
    科举取士至关重要,要求考生家世清白,非奴仆之子孙,本身亦未犯案操践业,还需要有两名本县癝生作保,才有参加科举的资格。
    其他还好,要两名癝生作保却是有些麻烦。季宣和、潘宏力两人师从甄老夫子,与其他学子几无接触,哪里去认识什么癝生?
    季宣和同潘宏力的户籍都落在康平县城,两人有两种选择,要么在康平县城考学,要么回云州府城考县试。回云州府倒是省事,让季老太爷出面,癝生具保的问题很容易解决。只是季宣和不想为这点小事就去麻烦季老太爷。他在季府众人眼里,可是会妨碍他们的,能不出现在她们眼前自是最好不要出现。
    季宣和正在犹豫间,几年都没怎么动静的甄老夫子出手了。
    他让邱伯去康平县城打听众癝生的品行,从中选择了两个还算能入他眼的,然后让甄书递上名帖。甄老夫子也没做什么,只是说两人若愿意为他的两名学生担保,那他可以为他们指点一二。
    秀才前几名则为癝生,每月有一定的粮食可领。
    甄老夫子找的两个癝生,顾笙越和孟陆,其中顾笙越家境不错,交际更广一些,他收到下人递上的名帖,起初不以为意,当帖子上的署名映入眼帘,他才觉得不可置信,直到将帖子内容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才确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甄老夫子名应德,是有名的大儒,他早年为官,中年丧妻丧子,从此便无心仕途,辞官在江南的阆山书院潜心教学,十几年下来,也算是桃李满天下。后来他年纪大了,想着落叶归根,这才回了老家康平县城。
    只是甄老夫子从未正式收过弟子,帖子上说的两名学生不知是否拜了甄先生为师?顾笙越没再多想,按照他的意思是要登门拜访,只是帖子上说得清楚,不欲让他人知道,免得扰了甄先生的清静,便着下人准备了拜见礼,等到约定的时间,去茶馆见上一面。
    孟陆家境贫寒,消息没有顾笙越灵通,没能在第一时间得知甄老夫子的身份。能被甄老夫子看中的,必有其过人之处。孟陆将帖子里外翻了个遍,看字里行间的语气,甄应德应不是无名之辈。他便亲自出门打探,过后才发觉甄老夫子果然有来历。
    到了约定那天,顾笙越和孟陆先后进了茶馆丙字号雅间,此时,甄老夫子携着季宣和同潘宏力,早已在雅间就座。
    看着两人略有些拘束,甄老夫子率先开口打破沉默:“坐吧,不用讲这些虚礼。看来,两位是认识的,那最好不过。”
    “甄先生,帖子上说得都是真的?”顾笙越家境不错,却只是普通的商家,出了他这么个秀才,家中已是高兴万分,若能再进一步,那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孟陆也是两眼格外有神地看着甄老夫子,生怕他眼前的一切成了泡影,随风消散。他家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他能高中,家人押上了全副家当,可就指望他出人头地。
    “坐,别站着,老夫人都在这了,哪会拿这种事忽悠你们。来,这是季宣和,我的二弟子,这是潘宏力,算是我的记名弟子,你们几个年轻人好好聊聊。”甄老夫子说完才想起似乎忘了点什么,忙补充道,“以后你们两人在学问上遇到问题,可以写在纸上递给季宅的门房,我已经打过招呼,他们会收的,到时候你们隔几天派人去取回信就成。”
    顾笙越和孟陆听了都没意见,两人看名帖时就知道甄老夫子不想被盛名所累,能不打扰他就尽量别打扰。
    季宣和听了甄老夫子的说辞,很是诧异,心中腹诽道:这是吃定他不会在人前拆他的台?他什么时候成了甄老夫子的弟子?还是个二弟子,这称呼略有些微妙。是云辰成了大弟子,还是甄老夫子之前有收弟子?
    季宣和心中的想法,甄老夫子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小家伙能有什么好话?指不定心中怎么磕碜他。
    潘宏力听到甄老夫子认他为记名弟子,感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好似踩在软软的棉花堆上。他们来之前,甄老夫子大致讲了他的生平,具体多了不起他不清楚,但至少他知道康平县城的夫子是拍马也赶不上甄老夫子的。
    
    ☆、第35章
    
    将作保的两名癝生搞定之后,其他的事情就容易了,季宣和同潘宏力只要按部就班行事就成。
    因着被甄老夫子摆了一道,季宣和夫夫两人的拜师礼被提上日程。
    拜师是很庄重的事情,季宣和夫夫虽是被赶鸭子上架,却也是真心实意,否则这师不拜也罢。
    甄老夫子光顾着高兴了,后来回到杨家埠,才想起这个弟子排行貌似不大对劲。他原本打算将邵云辰定为大弟子,他比季宣和大三岁,这么算是没问题的,但一想到邵云辰的身份,这就有点不妥了。
    只是话已经说出去了,甄老夫子也不能往回收,他权衡再三,最终决定将邵云辰定为三弟子。自此季宣和夫夫身份确定,季宣和为二弟子,邵云辰为三弟子,至于大弟子去哪里了,谁还会当面盘问甄老夫子不成?就连季宣和追问,甄老夫子都是打着哈哈,给糊弄了过去。
    潘宏力是记名弟子,也要走一套程序,只是没拜师礼那么繁琐。
    拜师当天,邵云辰大舅出席观礼。
    季宣和同邵云辰送上六礼以及两人自备的私礼,六礼都有例可循,邱伯一早就备上了。本是应当送上束修的,只是甄老夫子早就教他们好几年,现在只是补上拜师礼,这一步就省了。至于私礼,季宣和送的是他自己编的一则小故事,邵云辰则是一幅画,礼物不贵重,却胜在心意。
    甄老夫子回赠了两人一人一方砚台,受了两人的礼后,拜师礼算是成了。
    之后就轮到潘宏力,简单的过了一遍,甄老夫子和季宣和三人的师徒名分算是抵定。
    文卓成收到季宣和的来信,大外甥向他抱怨甄老夫子为老不尊,强迫他和外甥君郎拜他为师。文卓成笑笑,与其说是抱怨,还不如说是显摆来着。甄应德,这人他似乎在哪里听到过。以往去看外甥,他也曾在季宅见过,那时看着就觉得这位先生气度不错,没想到还真有些来头。
    文卓成让人去打听了一下,确定没有问题之后,就搁置了。外甥没甚野心,有甄老夫子在旁鞭策一二,也能让他省心些。
    文卓成压根就没想过借着与外甥的关系,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甄老夫子门下。像甄老夫子这样不图名不图利,窝在小小的杨家埠季宅,一窝就是五六年,甄老夫子的心思再明白不过,他还是不要让外甥为难了。
    三月,县试的日子。
    这一天,康平县城辖下所有参加县试的考生都早早赶到考场。
    县官一一点名,考生挎着考篮,鱼贯而入,经搜查确定没问题后,领上考卷,按卷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座位,县试自此开始。
    县试有好几场,第一场为正场,过了之后就能参加府试,至于以后的那几场,由通过第一场的考生自行决定参加与否。若第一场没过,还有机会,他们可以参加之后的几场考试,越往后的场次,录取人数越少。
    县试每一场都只有一天时间,不算太难熬,黎明前进考场,只中午吃一顿自带的午饭,考完就能提前交卷,最晚掌灯前清场。
    县试不难,季宣和这点信心还是有的,要是连县试都不能过,他还是洗洗回家抱着云辰混日子吧。
    甄老夫子了解自己的弟子,于县试上并不为两人担忧。季宣和在充斥着众多体味的考棚内辛苦答卷,甄老夫子则悠哉悠哉去杨家埠找老头子聊天去了。
    要是让季宣和知道甄老夫子如此不上心,估计得恨得牙痒痒。
    季宣和参加县试对季家来说算得上是一件大事,邵云辰自是亲自陪同,段妈妈几人也一并捎上。县试之后他们要在康平县城待上几日,一直等到县试成绩出来为止,这几天,就由段妈妈掌勺。
    季宣和书法练了五六年,字还算能看。凡科举,无论是考哪一科,都需要用正楷答卷。就季宣和会的字体中,楷体排位前列,一手楷体还算能见人。
    如此长时间的考试,季宣和还是第一次尝试。若以前没有考试经历,尚还能忍受,当下有了对比,季宣和就觉得考试实在有些难熬。说是能提前离场,这离场的时间可也大有学问,走早了肯定不成,会给考官留下轻狂的印象,走晚了,他自己不乐意。
    好容易等到有学子交卷走人,季宣和又等了一会,才离开考棚。
    考场远离闹市区,如今门前却挤满了人。
    县试汇集了整个康平县城所有有志于仕途却还未考取童生的士子,小到十来岁,大到连孙子都有了。没亲眼见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