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家埠是个渔村,半数以上家庭还兼职捕捞海产,就算遭了这么一场天灾,日子尚还过得去,至少生活比纯粹的农户要好过多了。
    自从恢复正常秩序后,季宣和带着邵云辰在杨家埠转了一圈,发现一些年久失修的泥瓦房被雨水浇透,继而塌陷,这对村民来说算得上是雪上加霜。
    在富户眼中,泥瓦房不值钱,对普通村户来说,却要攒上不少时日才能攒够起一间泥瓦房的钱。房子和田地算得上是农户最重要的财产,村民想盖新房子,少说也得准备个三五年才能成事。幸运的是,并没有哪家倒霉透顶到房子全垮了。
    季宣和不由庆幸,自己出身不错,住的是两进的青砖瓦房,能经受住雨雪的考验。不然生在贫穷农户中,他还不得绞尽脑汁为生计奔波?
    季宣和记得二舅来看他的那一年,杨家埠就有几家被雪压塌了房子,现在又有几间屋子被雨淋塌,百姓们的日子真是太难捱了,生命受威胁的程度比之现代要大太多。
    现在气温正是一年中最高的时候,杨家埠村民抢着时间种植土豆红薯,蔬菜之类倒是能稍稍靠后一些。
    由于穿越前辈们的贡献,粮食产量比历史上的要高出一筹,锦朝又是建朝不过百来年,正是兴盛的时候,百姓们多是一日三餐。如今康平县辖下连续两年粮食减产一到三成,今年收成更是少,就算家中不缺粮,多数村民仍自发开始实行一日两餐。
    锦朝田地赋税不算高,碰到这样的灾年,对百姓们来说却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因着此次灾害波及范围太广,朝廷除了对于洪涝灾区,疫症重区进行拨款拨粮赈灾之外,其他地方只免了百姓们一半税赋,总不能让朝廷一年都不收税吧?
    本来田税应当由佃户出,邵云辰看着今年粮食收成实在是够呛,就让季家承担了一半的田税。季家两个庄子的佃户得到消息后,媳妇子纷纷拎着自家的山货海鲜上门感谢。
    一场雨下来,不说庄稼,连蔬菜都毁得差不多,佃户们手中唯一拿得出手的也就这两样。对于这些谢礼,段妈妈没有推拒,痛快收了下来,不收还怕他们心不安呢。
    季家有两架马车,一日季宣和突然想起要骑马。不知是没人想到,还是知道却没说,季宣和来锦朝近五年,他和邵云辰两人居然都不会骑马,这可不符合锦朝勋贵子弟的标准。
    既然这日想到了这个问题,季宣和便叫来沈清齐山两人,让他们从头教起。季家的马匹都是成年马,用来拉马车的,自然并非什么名贵品种,普通的很。
    由于季宣和才十一岁,人也就和马差不多高,不说段妈妈,连邱伯他们都不会让他冒险,最初只让季宣和坐于马上,由沈清拉着马缰,沿着宁庄慢慢踱步。邵云辰自是一样待遇,只不过牵缰绳的换成了齐山。
    傍晚时分,晚霞映得天空五彩斑斓,晚风徐徐,一日暑气尽敛,正适合出门散步。
    “沈清,你放开缰绳,在边上护着,齐山,你上我这匹马,仔细看着点。”邵云辰已经十四岁了,早熟得很,心智和成年人差别不大。他看着季宣和已经适应了马背,便让沈清齐山两人进行下一步,不放手季宣和就永远学不会骑马。
    邵云辰在齐山护持下翻身下马,来到季宣和右边。
    御马并非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一行四人沿着道路缓缓前行,夕阳的余晖洒在四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学了几日,季宣和夫夫就能驾着马慢跑。邵云辰不放心季宣和小小年纪就一个人骑马,每当季宣和想跑马,邵云辰就会和他同骑。季宣和在前,邵云辰在后,只要马不疯跑,邵云辰双手就从背后环在季宣和腰上,由季宣和控着缰绳自由奔驰。
    季宣和夫夫是爽了,累的却是沈清齐山两个护院。谁都不会放心刚学会骑马的新手自由奔跑,每当主子们跑马,两个护院都得轮流骑在马上为他们护航。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季家就这么两个主子,万一他们出点什么事情,季家也就倒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能任由这种情况发生。
    也是基于此,每次主子们要征用马匹,沈清齐山都要将马匹从头到脚检查一遍,一点纰漏都不允许出。
    邵云辰身体本就不错,练了初级锻体术之后就更加健康,身体协调性也更好,故没用多少时日就学会了信马由缰。季宣和毕竟人小了点,骑在高壮的马上气势不足,手短脚短,却也没慢邵云辰多少,稍后一步学会了稳稳控马。
    就算如此,每次季宣和夫夫出外骑马,身边必然跟着沈清或齐山。季家就季宣和一个独苗,实在马虎不得。
    季家只有两匹马,沈清齐山要占据其中一匹,季宣和同邵云辰两人想跑马除非同乘一骑,否则只能轮着来。这也太不爽了,季宣和想起自家二舅常出门行商,便让人捎了一封信给二舅,让他有机会就帮忙物色两匹良种马,最好是半大马驹,不用太好,比普通马好上一些即可。
    行商非常辛苦,文卓成一年中最多走两趟,往北还是往南全视情况而定。季宣和运气不错,文卓成收到大外甥的信时,正在准备行囊。他这次的目的地同季宣和刚来锦朝时那次一样,是长白山,本不会经过草原,却离得也不远。难得季宣和向他提出要求,正巧和他的目的地相距不远,文卓成断没有不满足大外甥的道理。
    疫情刚过不久,文卓成怕路上出事,除开自己府上养的护院之外,还另请了镖师同行。文家不缺这点钱,还是安全为重。
    一行人出发时,众多行商聚在一起,文卓成这一支人数最多。这都是惯例了,但凡大一些的城里都设有商行,目的地一致,出发时间相近的,只要自身愿意,就可以去商行报备,经商行统筹安排之后,一起出发,这样出事的几率就会小很多。
    文卓成出外多数时候只带自家护院独行,只偶尔有需要才会经商行之手。
    此行只有少部分行商比文卓成走得还远,大部分在中途就离开。各个行商返程时就不可能如出行那样人员众多,多半只能目的地相近的行商商量好归期,互相搭个伴。
    本来和文卓成一样走长白山的两家行商,听说文卓成回程时要拐道草原,两家负责人略一思索,便也决定走一遭,正好也能换几匹良马和草原特产。为此,这两家又重新置备了一些货物。不同的目的地,需要的货物也不尽相同。
    草原也爆发了疫情,牲畜病死了不少,今年并不是走草原的最佳时候,却也不妨几人回程时捎带上一些。
    疫情并非只发生在锦朝,但凡锦朝接壤的几个国家都没能幸免,所以也不用担心周边国家扰边。尽管锦朝受灾地方很多,朝廷官吏却只极少数人死于疫情。百姓们可能买不到药材,官吏自是不存在这种情况。他们会染病身亡,要么是体质太差,没能熬过去,要么就是运气不好,陷在新发疫症区,还没等到大夫们商讨出诊治方案就先一步亡故。
    如今一部分草原已经并入锦朝版图,那儿自也享受到了锦朝的赈济,这些部族的日子比其他部族要好过不少。正是如此,文卓成这些商人才会随意改变路径,不然就成了出国贸易,出边凭证都没那么好弄,他们也不会绕到跑这么一趟。
    扎营时,文卓成嚼着香喷喷的香辣牛肉干,很是得意的看着要与他一路同行到底的另两家负责人。这可是他大外甥孝敬给他的,看不馋死他们。
    对于负责外事的这些人来说,牛肉并不算稀罕,问题就在于今年闹了疫情,他们这些有优渥生活的人惜命的很,肉铺上的肉谁轻易敢买?至于自家庄子上的,一般都要等到下半年甚或年节前才会宰杀肉牛,去年的存货早就消耗干净,平常吃的牛肉多半都来自肉铺。如今唯一获得的途径都断了,这两人不眼馋才怪。
    显摆够了,文卓成分出一部分给两人,脸上笑眯眯地:“放心吃吧,宰杀之前请兽医看过的,不是病牛肉。”
    因着朝廷管束力依旧很强,北部百姓们流离失所的很少,浩浩荡荡一行人,直到文卓成到达长白山梁弯县都没碰到打劫的。文卓成来长白山,主要是交易毛皮和药材,再加上收购一部分当地特产。
    一路上少不了风餐露宿,众人都很辛苦,文卓成决定在梁弯县城里休整两天。常年外出跑商,他可不想拖垮自己的身体,该有的享受他一点也不会少。
    文卓成忙着同当地人贸易,季宣和却闲得很。
    季宣和没有入仕的打算,他在现代学的就是理工科,对于文科兴趣不大,到了锦朝,这一点自然也不会改变。只不过他也不排斥学四书五经、琴棋书画。知识学一点是一点,因着没有压力,读书自是轻松自在。也因为如此,甄老夫子才会同意季宣和提出的学五日休两日,且只读半日的方案,不然换成考学的士子,哪能这么悠闲?
    下午是工作时间,季宣和还小,还不能与人谈生意,季家包括邵云辰的嫁妆铺子在内总共就两家铺子,账目很少,每个月花个几天查查帐就没事了。季宣和如此,邵云辰也没忙到哪去。
    庄子上就春耕秋收时候忙一阵,其他时候偶尔去看看就行,邵云辰是主子,底下有的是人手,根本轮不到他动手,最多动动嘴皮子罢了,能忙到哪去?
    季宅里下人不多,邵云辰处理家事很快,季宣和夫夫下午最常做的便是习练初级锻体术和跑马,间或玩玩琴棋书画。若不是还有这些事情可做,季宣和就要闲的长草了。
    如今季宣和马术不错,通往宁庄的道路都被他和邵云辰反反复复跑了个遍,熟得不能再熟。
    这两天季宣和总觉得骑马爽是爽了,却似乎少了点什么。到底少了什么呢?季宣和别的不多,就时间多,他一直纠缠在这个问题上,突然电光火石间,他想起来原来是少了趁手的武器——马鞭和弓箭。
    锦朝武器管制很厉害,最多能在铁匠铺里买到猎弓短剑,军队用的制式武器不走后门,私人基本买不到。
    季宣和在末世里用的武器除了枪之外就是弓~弩。用枪所费甚大,他出外狩猎有近半时间都用的是弓~弩。季宣和不是笨人,自身又擅长理工科,到了末世后动手能力突飞猛进,他最擅长的武器弓和弩自是都能手工制作。
    季宣和想了想现下他能用到的工具,眉峰微蹙。他在现代,就算到了末世,还是有许多先进工具能够使用,比起如今的工具何止是好了一星半点?要用这么简陋的工具制作出精良的武器装备,季宣和有些佩服那些武器制作匠人。若换成他自己,岂不得磕磕碰碰,多番试制才可能制作出一把精良武器?
    弩比弓制作工艺更加繁杂,季宣和暂时不想挑战这种高难度,他果断选择了弓。弓的制作材料都是现成的,不用他自己想。家里没有制弓的趁手工具,季宣和准备跑一趟康平县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既然季宣和都出发了,邵云辰自也不能落下。
    季宣和秉承了他在现代的半宅男习性,无事都不大爱跑动,难得进一趟县城,季宣和夫夫准备好好逛逛。
    连年粮食歉收,今年又遭了疫情,康平县城不复以往繁华,街道两边的店铺略微有些冷清。
    季宣和决定先去看看自家两个铺子,杂货铺和布庄走的都是平民路线,货物价格不高,光看人流量的话,倒是比那些走中档路线的铺子生意好上一些。
    季宣和其实不怎么想做杂货铺生意,只是已经开了那么久,他就也懒得换了。杂货铺东西又多又杂,多数还不值几个钱,不少东西再穷的平民百姓都需要用到,货物销量比起其他经营单一种类的铺子要好上不少。季宣和看着杂货铺里人流量还算可观,不过赚的也就是个针头线脑的钱。
    当季宣和决定管理自家铺子时,对账目那是非一般的了解。尽管他嫌开杂货铺过于麻烦,进货太过于琐碎,收益却是实打实的。别看杂货铺一点都不起眼,每年盈利并不比其他铺子少。看着不错的盈利,季宣和越发懒得改动铺子了。
    杂货铺不同于其他单一经营的铺子,每样货物一个月销量并不大,进货由邱伯负责就成。邵云辰的嫁妆铺子云记布庄却得好好把把关,等季宣和再大几岁,契约必然要由他同供货商洽谈签订。
    云记布庄主要面对的是中低档次的顾客,因着布庄多为女客,季宣和同邵云辰在门外看了一眼,就直接绕道铺子后门。
    云记布庄经营的是康平县城附近的布料,竞争力自是比不过其他从南方拿货的绸缎铺。不过好在当初开铺子时两人就知道季家存在的困境,那就是季家没有走远门行商的能力。季宣和夫夫都太小了,邱伯也没有过这种经验,想组建起一个商队可没有这么容易,因此邵云辰一开始就打算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云记布庄开了好几年,如今本钱早已赚回来,这个铺子连带后院完全是纯赚的。季宣和没有太大野心,邵云辰不知是性子原就是如此,还是附和着季宣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比季宣和还要无所求。
    季宣和夫夫同其他夫妻不同,两人一天当中,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一起。当然并非都腻在一块,很多时候两人都是各干各的。五年下来,季宣和自认为对邵云辰了解最深的就是他了。
    季宣和觉得若当初邵云辰没被他的继母撺掇着父亲让他外嫁,估计邵云辰会有青云之志。邵云辰很会审时度势,知道出嫁已成定局,他就立马转换了思维。科举出仕这条路被最亲之人斩断,他丝毫没有留恋,更没有颓废。
    当初原主体弱多病,邵云辰嫁给季宣和没多久,又遭遇重击,被云州府季府扫地出门。邵云辰一样没有放弃,积极地过着他所能过的最好的日子。抄书赚取微薄的银子补贴家用,尽心照顾时常生病的季宣和,他将季家上下打理的井井有条。邵云辰小小年纪能如此沉着,季宣和不得不感叹古人早熟,自小当家的古人就更加如此了。
    邵云辰是见识过也享受过富贵的,如今季宣和并不缺银子,可同季府和邵府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能不被富贵迷了眼,季宣和由衷庆幸他能娶到邵云辰这样的人。
    家里有闲钱,季宣和却并不赞同铺张浪费。这是他在末世里养成的习惯,估计他这一辈子也改不了了,他也没想过要改。当然那只是面对自家人,对着外人,他也不会多言。
    这么一来,季家两位主子的餐桌上最多也就三五个菜,这还是两人份,自是不能和邵府季府食不厌精相比。邵云辰能吃得了苦,这是季宣和从原身的记忆中得知的。那时季家的银钱多数都花在季宣和身上,邵云辰为了多留点钱以防万一,吃食上多数为海鲜,连肉菜都要好几天才吃一顿。
    正因为邵云辰如此的个性,季宣和穿越到锦朝后,才这么容易就接受一个陌生人待在他身边。那时他可是戒备得很,但凡邵云辰稍微有点二心,以那时季宣和的状态,和离休弃都有可能。他不允许一个心不在自己身上的人伴在身边。
    责任心季宣和有,他承接了原主的身体,该他负担的他不会推卸,却也不会因为这样随便什么人他都能接手。季宣和断不会为了所谓的责任心就委屈自己,若他和邵云辰性格不合,即使他性子再好,他只会妥善安置好他,却不会随便将就婚姻。如今都这么过了五年,自是季宣和接受了邵云辰,若没意外,他将会和邵云辰共度一生。亏得季宣和也喜欢男人,不然连他都得替邵云辰叫屈。
    虽说如今由季宣和管着云记布庄,毕竟这个布庄算作邵云辰的嫁妆铺子,账目自也要邵云辰过目一遍。两人不常来康平县城,既然来了,就打算去看看布庄的库存。
    疫症之后,云记布庄进过一次货,如今仓库里堆着大半仓库的各色布料。布匹容易受潮,请来的掌柜本就有过经营布庄的经验,对于如何贮存布料颇有心得,几年下来从未出过纰漏。
    季家两个铺子一点都不惹眼,加之背靠季府,并没有哪个不长眼的捣乱。就算如此,掌柜们上下打点的银子也没少花。
    季宣和同邵云辰看了一圈仓库就出了云记布庄,开始心无旁骛逛起街来。
    如今已是深秋,季宣和外罩着湖蓝色暗纹缎面袍子,头上扎着方巾,看起来倒挺像个小小书生。邵云辰一袭天青色长袍,同样带着暗纹,袖口领口都绣着竹叶,头上挽着男子常见的发髻,插着两根簪子。
    邵云辰自从身量骤长之后,每次外出就会特意插上代表出嫁男的专用簪子,以免发生误会。邵云辰长相不差,这种事还真有可能发生,提前预防一下也能少些麻烦。
    沈清驾着马车,随行的只有即墨,季宣和让两人在铺子外面等着,他则和邵云辰先去买制作普通弓箭需要用到的工具和家里缺少的材料。
    箭头最利莫过于铁箭头,只是锦朝武器管制很严格,季宣和就退而求其次选择骨箭头或木箭头,反正他也就用弓箭来进山打猎消遣一二,不用那么讲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