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好比他所在的杨家埠,离京城不到三百里,却是临海。杨家埠在京城东北方,季宣和记忆中这里是平原,可并不靠海。虽然地理风貌不尽相同,却也没差很多。
    季宣和没有多想,是也罢不是也罢,他既然来到锦朝,就得珍惜好不容易得来的第二次生命,断没有随意放弃的道理。要这样,他何必在末世中努力搏命。
    几日后,天放晴,难得的好日子,季宣和便携邵云辰去庄子上走走。
    北方冬天一派萧瑟,季家庄子上却泛着点点绿意。这些都是紫花苜蓿和紫云英,毕竟气温低,能熬过冬天的不多,却也足够收回种子。除了赶在枯败前收割一批作为饲料之外,其他的都任其自生自灭。
    能捱过冬天最好,捱不过也能用来肥田。相信明年有了这些草木肥,庄子收成应该会更好。
    今年天气反复,粮食收成有些微减产,影响却很小。等粮食收上来时,村民们都很庆幸。季家佃户也都及时交租,杨大山李二牛两家也将之前向东家借的种子给还上了。
    听张庄头说那两家已经从去年的灾祸中缓过劲来,如今日子还算凑合。
    “起风了。宣和,咱们回去吧。”邵云辰给季宣和紧了紧斗篷,将帽子捂得严严实实。
    “好,走吧。”季宣和不过就是出来放放风,对北方的冬天确实也没多少期待。
    “少爷,少主君,你们回来了。奴才正要去找你们,文二老爷派人给主子们送年礼来了。”邱伯微微躬身站在季宅门口,将季宣和夫夫迎进宅内。
    前院堂屋,段妈妈已经让人给上茶上点心,好生招待来客。
    “大表少爷,大表少主君,奴才姓常,是二爷手下的管事,这是礼单,请过目。”说话的人脸圆,身体也圆,又带着一脸笑容,乍一看都能将他错认为弥勒佛。其实细看他并没那么胖,只体重有些超标罢了。这样的身材在锦朝可不容易见到,想必他的日子过得不错。
    “二舅可好?还在外行商?”季宣和大致看了看礼单,随后递给邵云辰。
    “大表少爷,二爷到家已一月有余,一切都好。二爷本想亲自过来,碍于人多眼杂,至少表面上得一碗水端平,这些年礼还是二爷从自己庄子上发货的。奴才管着二爷一部分私产,出来不会引人瞩目,二爷才派了奴才过来。”常管事一言一行都很恭敬,丝毫没有看轻二爷两位年幼表亲的意思。
    看来常管事是二舅的亲信,不然不会这么说话。要知道锦朝可是奉行家丑不外扬的行事规矩,自家人再不好,也不会在外人面前表露出来。
    “常管事,我还得准备下回礼,可能要一两天时间。”季宣和将自己的打算告知常管事,随后吩咐下去,“邱伯,带常管事下去休息“”
    给文卓成的年礼,季宣和早前就有准备。近水楼台先得月,季家位于杨家埠,邱伯给村民打了招呼,捕到稀罕海产就送到季宅,他会按照市价收购。这样做的不独季宣和一家,村里其他地主也不予多让。
    这些较为稀罕的海产,不论是自用、送人还是拿来卖,都非常不错。
    季家是外来者,收到的自是没有其他几家多,不过只是用来送礼却足够了。邵云辰将要送的年礼一一誊写到单子上,看着下人将之一一装车。这些现成的直接拿出来就行,麻烦的是各种食材。
    暖棚蔬菜挑好的摘上一些,不能被压着,得搁在高处。鸡鸭鹅羊猪牛肉干货鲜货都不能少,普通海产更是要多带上一些,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装了满满一马车。
    邱伯将常管事送到大门口,季宅才又恢复平静。
    文卓成年礼送的比较早,季宣和的回礼到的自然也不晚。
    “二爷,常管事求见。”
    “请他进来。”文卓成正在盘点文府一年的账目,听到小厮的通报,便搁下笔,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随后放松身体靠在椅背上。
    “二爷,这是大表少爷的回礼单子。”
    “常三,说说宣和的情况。”文卓成没有看礼单,将之搁在桌上,倒是先关心起大外甥的近况。季宣和同他偶尔有通信,大体状况他是知道的,那也没有亲耳听听来得实在。
    
    ☆、第23章
    
    “大表少爷气色不错,和大表少主君相处融洽。奴才问了,大表少爷停药有段时间了,目前看来恢复得很不错。”常三将他所知一五一十告知文卓成。
    “他们还小,我就怕他们被底下人糊弄。你看他家下人如何?”
    “二爷,奴才看着还成,下人们对两位小主子服侍的很用心。对了,大表少爷家今年修了一座暖棚,这次年礼中就有新收的蔬菜。”常三顿了顿,又道,“奴才还派人去村里打听过,村里除了个别人家传些闲言碎语外,并没有流传对大表少爷不利的消息。”
    “没事了,你下去吧。”待常三离开,文卓成才开始看礼单。
    礼单上的东西对于文家来说不算什么,文卓成却看得很开心。人吗,付出了感情能得到对方的回应那是最好不过了。季宣和小小年纪,能将自己所能拿出来的都作为年礼送上,文卓成岂能不乐。要知道季宣和今年才不过七岁,能如此周到已出乎他的意料,能将田庄铺子打理好更是不容易。
    想想大外甥,又想想家里的那一摊子污糟事,文卓成脸色又阴了下来。算了,不多想了,今晚就用大外甥送的食材做一桌吃食,也好添添喜气,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季家人少,冬天季宣和同邵云辰就将书房搁置了,看书做账都在卧房内进行。夫子一时半会找不到,两人闲着的时间不少,只得看书打发时间。
    邵云辰有架琴,偶尔弹弹可以,以他那还不够精湛的琴艺,弹多了那就是污人耳朵。邵云辰毕竟还小,没人指点,琴艺很难有所寸进,他也是实在无聊了才会拿出琴来弹上一曲。
    “你不是说要买个大宅子吗?我算了算,咱们今年的入账加上之前余下的,足够了。”邵云辰将季宣和名下田庄铺子一年的账目清算完毕,突然想起之前季宣和的打算。
    “这样的宅子不好找,年后让邱伯留意留意,至少要三进院落,省得以后嫌小了还得再买。”
    “现在买宅子,咱们是要搬到康平县城住?”邵云辰面向季宣和,眼神透着疑惑。
    “两个铺子附带的后院太小,不太住的开。咱们又不缺钱,索性买一座宅子,什么时候想到县城住咱们什么时候就搬。所谓狡兔三窟,咱们也效仿效仿。”季宣和在末世待了十几年,思维一时半会还没转过来,老想着多些准备就多一条路,他又不缺钱,多置个宅子总没有错。
    “也好,康平县城房子不算太贵,我们手上的银子买个三进院落绰绰有余。”邵云辰表示赞同。
    冬去春来,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仁泰十二年春。
    “少爷,少主君,奴才让中人留意,符合少爷要求的房子有三处,这一座宅子最大,地段却不是很好,宅子后边都是小户人家,稍微有些乱。”邱管事边走边跟两位小主子介绍,边上的卖家和中人时不时插上一句。
    之后又看了另两家,一家不止提供房子,连屋内家具都捎带上,价格是最贵的。季宣和对家具不是很懂,都是邵云辰掌眼,据他所言,这些家具,木料和样式做工都不错。季宣和却将之排除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并不想用二手货。
    最后一家位置不错,周围不是官家就是家业已经做到一定程度的商家。价格居中,就是房子布局很窄,说是三进倒也没错,只是每一进都不大。卖主出的价格不算贵,能在这个地段用这个价格买到委实划算。
    “云辰,我看这家和最先看的那家都还不错,挑一个你喜欢的。”
    “那就这家吧,这里地段好,周围不是官家就是富商,常有衙役巡逻,安全性高。”季家人手不多,眼前的宅子足够了。
    “邱伯,决定了,就买这家。”
    谈妥价格后,之后的事情邱管事一人就能搞定,季宣和只需要签契约即可。
    又花出去一大笔银子,季宣和目光晦暗不明,他来到锦朝之后,手中总余不下银子,到手的钱总能很快就花出去。他也不曾缺过银钱,只是像个漏勺一样装不住,总令人不大愉快。
    今年开春晚了几天,却并未耽搁春耕。气候除了比往年稍稍冷一些外,其他一切正常。农户看着田间的绿意,黝黑的脸上似乎都能看出一丝笑意。
    季家两个庄子,宁庄和安庄有苜蓿做肥,庄稼长势比其他人家更加喜人,不出意外,今年会有个好收成。
    天公作美,这一年锦朝除开个别地方外,粮食都大丰收。
    安庄出产的粮食留够庄户三年的口粮,其他都卖了。宁庄只卖了少许,其余都留下。一部分放在杨家埠季宅地窖,一部分则收在康平县城季宅里,两个铺子后院也放了一些。
    丰收意味着百姓手中有余粮,日子自然过得比以往红火一些,季家两个铺子生意也因此更旺了。季宣和原本设想的蔬菜铺子最终没开成,暖棚出产都卖给了酒楼饭馆,价格没有零售高,却也是一份稳定的收益,还不用操太多心,没谁会嫌弃。
    季宣和同邵云辰想请个夫子,邱伯物色了好几个月后,终于找到一个告老还乡,年过半百,却仍孤身一人的甄老夫子。甄老夫子无牵无挂,身边只跟着一个书童,也不知道邱伯是如何说服他愿意来季家教两个孩童的。
    甄老夫子之所以肯来季家坐馆,并不是没有条件的。邱管事将他的条件告知季宣和夫夫,季宣和觉得无可无不可,邵云辰兴致却颇高。他知道嫁人后,仕途无望,多学一些知识却总归没错的,况且他自己也喜欢。
    甄老夫子也没什么别的要求,若双方都认可,那他就在季家颐养天年,老了由季宣和夫夫照看一二。
    教了几回后,两方都很满意。甄老夫子博学多才,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邵云辰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知识,季宣和虽志不在此,却也学得很是认真。
    琴棋书画这些技艺,邵云辰之前就有涉猎,有了基础学起来自然更快一些。季宣和则毫无根基,原身是太小,又一直病着,只简单学了几个字,其他一概不会。季宣和在现代从未接触过这些,学起来颇为吃力。他也不怎么在意,这些雅致玩意会了更好,不会对生活也没有妨碍。季宣和秉着能学多少是多少的原则,并不强求。
    甄老夫子教了两人几天,对两人的资质便心中有数。他捋了捋胡子,眼含可惜。邵云辰天赋很好,只是不能入仕,即使做个名士都不大可能。季宣和天资也还不错,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问题不大,甄老夫子却一眼看出季宣和心不在此。并非甄老夫子慧眼如炬,而是季宣和压根就没掩藏心思。甄老夫子教什么,季宣和就学什么,只不过学完之后他就没再深入。
    罢了罢了,人各有志,强求不得。进官加爵也未必适合所有人,甄老夫子并不拘泥于此,不然请他给家中子孙执教的大户人家多了,他何必选择季家?
    季宣和同邵云辰作为季家唯二的主子,不可能将时间都花在做学问上。上午甄老夫子授课,下午两人处理家中事物。
    因着季宣和身体已康复,季家最大的开销没了,家中存银渐多,日子过得是蒸蒸日上。
    主子们日子好过了,下人待遇也随之变好。看着季家上上下下都洋溢着笑容,季宣和却莫名有些烦躁。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季宣和并未忘记在末世中吃过的苦,对自身安危也格外在意。
    自从季宣和身体好了之后,便开始查阅家中的各种书籍。从一些蛛丝马迹中,季宣和发觉现在正相当于历史中的明末时期。具体事件他不清楚,却知道这个时期是小冰河时期,各种灾难不断,明朝就是在内忧外患之中灭亡的。他不得不未雨绸缪,他也希望自己是杞人忧天,谁都不想放着好日子不过,想体验一下兵荒马乱,挨饿受冻不是?
    这事说了也没人信,锦朝今年各地粮食都大丰收,各家各户都喜气洋洋,盼着来年也如此。
    季宣和没再多想,将心神沉进写手系统中,如今他已能日更三千。联邦文网作者众多,以他如今的收益来看,榜单偶尔才能排上,大多数时候仍旧默默无闻。就算如此,订阅仍一直在涨,涨幅不大,蚊子腿再小那也是肉啊!
    季宣和将存稿放入后台,他现在有能力一天码字三千多,余下的每天攒一些,哪天有事不能更新可以用存稿顶上,已经日更了,自然是能不断更就不断更。
    
    ☆、第24章
    
    仁泰十二年,锦朝上至圣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欢度年节。这一年年成好,百姓手中有余钱,家中有余粮,人人都带着几分喜色。
    连着几年都还算丰收,季宣和却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好兆头。锦朝版图很大,即使正常年份,也有不少地方会有各种各样的大小灾害,最近几年气候并不如同往年那样正常,却如此大面积长时间的好收成,在季宣和看来是极其反常的。
    想多了没用,末世生活太过艰辛,季宣和只想舒舒服服过日子,没有意外那是最好不过。锦朝传承到现在不过百来年,正是国力强盛的时候,比明末要好多了,纵使真如历史中的小冰河时期那样灾害不断,处境也比明末要好过许多,想要改朝换代估计难度有些大。
    杨家埠离京城不远,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在灾情没出现前,并不需要疑神疑鬼。
    康平县城中的季宅买了有快一年,因着短时间内没打算入住,只留一个仆役看着宅子。季宣和打算年后收拾出几间屋子,偶尔闲了可以进城住几日。
    仁泰十三年,季宣和九岁,邵云辰十二岁。由于从小体弱多病,尽管好吃好喝,季宣和个头却不高,比邵云辰矮了至少一个头。自从不用喝药之后,季宣和让邱伯托人从草原上买了奶牛回来精心养着,每天早晚一杯牛奶。
    牛奶解腥味之后,味道还是不错的,邵云辰不讨厌,正所谓有乐同甘,有难同当,他也和季宣和一个待遇。邵云辰本就身体不错,饮食又健康均衡,加之修习初级锻体术,常年累月下来,个头比同龄小孩要高出一截。如此一来,季宣和也就不算矮小。
    初级锻体术只能强身健体,季宣和不是不想买更高级的锻体术,只是一看那价格,他就却步了。写手系统里诸般好东西,他现在能买的实在有限,他也就懒得看了,免得自己禁不住诱惑,买了并不那么适用的。
    写手系统是季宣和的最后退路,不到万不得已,系统币他都打算存着,也许哪一天他就能用上了。
    今年的天气一如往常,并不算风调雨顺,百姓却并不担忧。也是,最近几年都是如此,收成却比气候正常的年份还要好一些,连续几年都如此,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并不像刚开始那样忧虑。
    季宣和听段妈妈他们讲起杨家埠的这些情况,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算不算是狼来了的翻版?
    杨家埠地处北方,一年只能种一季庄稼,人均田亩比南方要多。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收成不好,压力也比南方人要大。毕竟南方能种植两到三季作物,即使有一季歉收,还可以种第二季第三季弥补。只要不是长时间的灾害,南方百姓要比北方平民抗灾能力更强一些。
    明知如此,却也没多少北方人愿意背井离乡去南方讨生活。古代不比现代,若非实在过不下去,很少有人愿意离开故土。锦朝北部靠近边境处,有大片土地无人耕种,历代皇帝颁布诸多优惠政令,愿意前往的人却不多。一个是因为那里环境恶劣,另一个则是百姓们不想一家子单打独斗。
    锦朝百姓多是聚族而居,有不少村子半数以上村民都是同一个祖先。人多力量大,独门独户的被欺负了,都找不到人帮忙,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个人的力量太过弱小,同族间互相看顾正是适应环境的写照。如此一来,宗族的权利就很大。穿越前辈们推动了经济,却没有改变政治状况,不知是没法改变还是不愿意改变。
    季宣和夫夫并不常在村子里走动,对村子的情况却很了解,这都是季家下人们的功劳。杨家埠和其他村子一样,都奉行多子多福。这也难怪,家里男丁多了,其他人家轻易就不敢欺负,即使真被欺负了,族里也会看在他家子孙众多的情况下,更愿意为他们出头。
    从杨家埠的情况来看,女性地位真心不高,重男轻女的思想比比皆是。这一点季宣和倒没怎么惊讶,就算在现代,说是女性能顶半边天,但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处于高位的女性比例明显很低。事实胜于雄辩,光从数据上就可见一斑。
    这些和季宣和关系不大,只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罢了。
    由于连续好几年丰收,杨家埠村民生活日渐红火,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难见菜色。有些贫困户手里有了余钱,都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