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俄国教父-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击勃列日涅夫的文章,就不会拐了一个大弯再次回到原点。
谢廖沙和耶利钦自然要亲自登门去向雅科夫列夫表示祝贺。而就在当天谢廖沙和耶利钦在雅科夫列夫那里正好碰到了戈尔巴乔夫总书记。
“谢廖沙,我们刚才还谈到了你的青年科技文化中心,你来了正好跟我们说说!”戈尔巴乔夫一见到谢廖沙就迫不及待的谈起了谢廖沙的青年科技文化中心。
“总书记,这个部门原本就是我们共青团内部的一个集体企业,能做出现在的成绩我也感到很意外,这主要归功于我们的共青团干部们在实践之中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谢廖沙不想过多的谈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的问题,因为这里面的生意大部分都是灰色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说白了现在就是在倒买倒卖,而尤利娅的录像带连锁租赁事业也是在和文化监管机构玩捉迷藏。就连那个研究录像机国产化的公司现在其实最大的利润来源就是将驯鹿的鹿角当作药材出口到亚洲去。
“不要谦虚,谢廖沙!总书记觉得你们的青年科技文化中心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值得去向全国各地的共青团组织中去推广。”雅科夫列夫用略带期盼的语气说道。
“真的要向区昂过推广吗?青年科技文化中心成立的时间还不长,我怕贸然的推向全国会不会带来什么负面的问题?”谢廖沙有些保守的说道,这个部门当初只是谢廖沙用来挖掘苏联的黑科技的,不过现在看来却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谢廖沙扶植下的一个属于共青团内部的商会。
“谢廖沙,经济改革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候,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在花在没完没了的研究和讨论上了。既然青年科技文化中心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那我们就不要再过多的顾虑了,勇敢的往前迈一步,去为我们的经济改革趟出一条新的道路。”戈尔巴乔夫用话语鼓励着谢廖沙,谢廖沙听在心里,明白这已经是戈尔巴乔夫决定的事情了,所以就不打算再推辞,但是要点好处还是可以的。
谢廖沙说道:“总书记,将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的经验推广到全国对于我们共青团来说有些困难,我们需要中央在政策和财政方面的!”
“好的,没问题!中央肯定会你们的!而且以后干出了成绩,我们无论从人事上,还是待遇上都会优先考虑共青团的同志们!”戈尔巴乔夫向谢廖沙保证道。
第二章 公开化讨论()
就在谢廖沙拜访了雅科夫列夫之后不久,雅科夫列夫向戈尔巴乔夫地上了他上任之后的第一份报告,要求政府在某写历史问题上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上放松管制,施行公开化,民主化的政治改革。 要看书 ·1ka书nshu·
雅科夫列夫的这份报告被刊登在了苏共中央的机关刊物《消息报》上,引发了官员们的普遍讨论。
雅科夫列夫是个不怕威胁的人,早在十几年前他宁可放着大好的前程不要,也要在报纸上公开批评勃列日涅夫的对外政策是大国沙文主义。
雅科夫列夫的文章犹如抛砖引玉一般,一时激起千层浪,在看到戈尔巴乔夫并没有处分雅科夫列夫的意思之后,许多更加过分的言论也出现在了报纸上。
谢廖沙很了解这一变化的背景是什么,这些年来苏联的最高领**层一直都在探索着改革的道路,可是领**人接二连三的逝世让的改革行为都仿佛走到了死胡同,现在在苏联的官僚阶层和知识分子阶层对于改革的道路越来越迷茫,大家对于今后经济和政治的改革方向一直争论不休。
雅科夫列夫的文章原本打算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的,但是他的观点实在是太过的激进,在加上戈尔巴乔夫并没有什么指责的言论出现,因此官僚阶层和知识分子们就把雅科夫列夫的言论当作了正确的道路,开始了模仿和超越,于是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越来越多的过激言论出现在了报纸上。壹看书·1kanshu·
戈尔巴乔夫把这一现象视为改善国内言论自由的一个开始,并且对此加以赞扬。他示意文化部门解禁了苏联国内著名的禁放电影《阿戈尼亚》,随后莫斯科的老百姓争相前往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一时之间大家仿佛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的风气。
谢廖沙对于这些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因为苏联高层对于文化产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尤利娅的生意也可以稍微的再放开一些手脚去做了,她亲自到莫斯科来向谢廖沙请求更多的投资,希望扩大他的录影带租赁业务到乌克兰各地,谢廖沙痛快的给了尤利娅一笔新的投资。
戈尔巴乔夫和雅科夫列夫的雷厉风行让谢廖沙不敢拖延关于青年科技文化中心向全国推广的任务。把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又能够最大了程度的利用戈尔巴乔夫给予的优惠政策,谢廖沙打算把青年科技文化中心以企业的方式再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由于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现在阶段更加类似于一所金融投资机构,因此必要的风险管控机制还是要有的,谢廖沙不希望因为推向全国而为青年科技文化中心引入一大批的劣质项目滥竽充数,所以他照搬了一部分类似西方商业银行中贷款业务的规章制度,作为青年科技文化中心招商引资的制度和流程。谢廖沙所没有注意到的是,他的这一个无心之举让青年科技文化中心成共青团内部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共青团内部也由于高层的鼓励而开始出现了更多投身商业的精英,而这些都是后话了。
由于有了商业制度上的保证,所以谢廖沙第一步就是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大城市的各个区一级的团委中开办了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的分店。霍多尔科夫斯基很快就从青年科技文化中心申请了一笔新的投资去开拓他手下的第二家从事不同业务的企业,而别列佐夫斯基的则投身于汽车零部件买卖的行业之中。
在苏联这种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市场内,作为先行者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和别列佐夫斯基自然是顺风顺水,谢廖沙不是那种见不得被人发财人,他现在还有些看不上这些小的生意,而且他的心思也没放在这一方面。谢廖沙现在在考虑如何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前,暂时性的借用一下外贸银行的庞大外汇储备,用于掏空日本的计划。
外贸银行的账目现在已经谢廖沙所信任的会计团队点算清楚了,这家银行现在所拥有的外汇储备有一万多亿美元,有了这笔钱,谢廖沙就不用去抵押全部身家通过杠杆的方式获取天量的资金了,不过谢廖沙可没有胆量动用全部的外汇储备去实施这次的行动,他打算先动用大概一千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前期的部署。这样的话就有一个问题摆在谢廖沙的面前,那就是如何把这一千亿资金从苏联国内运送到国外的银行系统中去呢?
中央银行对于外贸银行的资金监管是按照季度来的进行的,基本上每个季度都会派人前来清查账目,也就是说,谢廖沙如果要神不知鬼不觉的动用外贸银行的资金,大概要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在这个周期之内,谢廖沙必须保证这笔资金能够自由的进出苏联的国境和国外的金融系统。这是谢廖沙从没有处理过的一个大问题。
一时半会既然想不出什么好的主意来,那么谢廖沙就只能够先做些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了。就在这个时候,很久没有联络过的哈默同志忽然给他打了个电话。
“谢廖沙,我刚从中国回来,你们拜托我的事情我已经办成了,你想知道对方是如何答复你们的嘛?”哈默同志卖着官子在电话里说道。
“哈默老同志,既然有好消息就别卖官子了。快点告诉我如何能让我们的产品中国市场吧!”谢廖沙急不可耐的问道。
“他们同意通过香港作为贸易的中转点,你们的货物可以卖给他们在香港的国有企业,当然了,如果今后你们两国的关系得到改善的话,你们也可以直接打入中国的市场!”哈默向谢廖沙解释道。
“那真是太好了,万分感激哈默同志!对了你什么时候再来莫斯科呢!我们的戈尔巴乔夫书记还想再见见你呢!”谢廖沙热情的邀请到。
“等到天气再暖和些吧!”哈默随口答应道。
第三章 克格勃大裁员()
列宁格勒克格勃分局内部,平日里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已经被紧张的气氛所代替,大家不由自主的将目光集中在主管的办公室门前,希望自己不是下一个被叫进去的家伙。
“瓦连京·伊万诺维奇过来一下!”随着办公室大门被推开,一个中年人颓废的捂着面部往座位上走,那凄凉的身影让人都感同身受!
被点到名字的瓦连京·伊万诺维奇心怀忐忑的走进了主管的办公室,轻轻的关上了房门。
主管示意瓦连京坐在座位上,然后开口说道:“瓦连京,我很遗憾的通知您,你在克格勃工作的生涯要结束了,感谢你这些年来的贡献……”
“领导,为什么?为什么是我,难道我的工作有什么问题吗?”瓦连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感到愤怒,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丢掉在克格勃的工作。
“瓦连京,很抱歉!这不是我所能决定的事情,上级要求精简我们国内人员的编制和经费,我们的部门里大概要裁掉一半的人员,然后分流到各个企业单位中去!”主管耐心的为瓦连京解释道。
“我……我会被分配到哪里?”瓦连京失魂落魄地问道。
“大概是列宁格勒造船厂的安保部门吧!具体的事情会有人事部的同志来和你详细的谈,还有什么问题吗?”主管冷冷地说道。
“领导,我还有两个孩子要养,如果我被分配到了造船厂,我的收入是不是会和过去一样呢?”瓦连京最后不细心地问道。
“瓦连京,我很遗憾……”主管用一句遗憾,打破了瓦连京最后的幻想。
瓦连京靠在椅子上,失去了一份好工作的打击让他有些无法接受现实,主管看到瓦连京半天都不打算离开。虽然很同情,但是今天他要面谈的还有好几十人,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可不行。
“瓦连京同志,想开一点,也许造船厂的工作会更好呢?起码不像我们这里加班这么频繁,好了去和同事们告个别,我还要和后面的同志谈话呢……”
“嘣!”瓦连京忽然站起身来,一巴掌狠狠的拍在了桌子上。
“去NMD克格勃,老子在外面执行任务,连父亲去世都没有赶上的时候,你们怎们不开除我,啊!老子调查官员,家里被寄子弹的时候,你们怎么不开除我!现在,我连在这里坐一会儿都不行了吗?”瓦连京愤怒的指着主管的鼻子呵斥到,他觉得心里的委屈终于有个可以发泄的地方了,这辈子都没有这么痛快过。
瓦连京发泄了一通之后,一脚踹到了身旁的椅子,然后扭头走出了主管的办公室,狠狠的摔上了门。反正他也不属于克格勃了,自然就不需要在奉承下去了。
瓦连京发疯一般的离开了办公室,的同事都盯着他的背影感到有些悲凉,办公室里的气氛更加压抑了。
瓦连京并不是失业,当然瓦连京也是不可能失业的。因为苏联不允许有失业的现象存在。可是离开了克格勃,被打发到造船厂之后的收入可就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因为克格勃的外勤有很多灰色收入,比如从国外带一些畅销商品回来出售掉等等,这些才是大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如果离开了克格勃,这笔钱可就没有了。
瓦连京走后,主管站在办公室门前有些尴尬的看着大家,他环视众人,发现大家都无心做事。不对,还有一个人是例外。
“瓦洛佳过来一下!”主管突然说道。
弗拉基米尔被主管的声音所打断,他扣好了手上的钢笔,站起身来!缓缓地朝着主管的办公室走来。周围的同事们没有想到下一个被叫谈话的居然是他,弗拉基米尔。
弗拉基米尔这几年的业绩一直很出色,是这间办公室里最有可能获得提拔的。如果连他都要被迫离开克格勃的话,那么谁也不会对于自己被裁员感到意外了。
弗拉基米尔此刻心里也十分的忐忑不安,他现在和妻子居住在列宁格勒大学谢廖沙为他们留下的豪华宿舍里,暂时没有考虑房产的事情。可是列宁格勒的生活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当然你如果在国营商店里是感受不到物价上涨的痛苦的,因为那里的价格受国家控制,不过却很难买到合用的东西。而黑市里的商品品种丰富,琳琅满目却是国营商店里高几倍的价格。
弗拉基米尔轻轻的关上房门,他已经打定主意了,就算被调岗,他也不能丧失自己的尊严,大不了去找朋友们帮帮忙!谢廖沙现在已经当上副部长了,实在不行就走走他的门路。
主管叹了口气然后开口说道:“瓦洛佳,你可能也听到一些消息了,我们克格勃要求在编制和人员方面作出改革。中央减少了我们的活动经费,所以今后我们的国内业务可能面临着,有一大批从事国内业务的情报员会离开克格勃,所以……”
“领导,您放心,我一定服从安排!”弗拉基米尔用严肃而有力的语气说道。
“瓦洛佳,我和局长研究过了,我们想把你分派到东德那边去负责获做经济方面的情报分析工作,不知道你有没有意愿到国外去工作?”主管压低着声音小声地说道。
“啊……愿意!当然愿意,谢谢您领导!”瓦洛佳激动的说道,原本以为被叫进来是说转岗的事情,没想到却是落了个差事,到东德去工作。东德好啊!那里富裕,还是冷战的最前方,勃列日涅夫说东德是社会主义的橱窗,那边的物资供应可比苏联要好得多。
“瓦洛佳,最近是敏感时期,这件事情就不要和别的同志说了!这段时间先给你放个大假,安顿一下家里的事情。对了,像你们这样在国外长期从事情报工作是可以带家属一同前往的,把你太太的情况向组织报备一下,以便组织为你们安排在东德的新的身份……”
第四章 克格勃的尊严()
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瓦连京和弗拉基米尔的心情真可谓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弗拉基米尔收获了在职场上的大礼包,还平白多了一份大假期,而瓦连京就只能收拾东西走人了。
一周之后,尽管心里面毫不情愿。可是瓦连京也只能服从组织的安排,到新的工作单位去报道了。
列宁格勒的造船厂属于军工涉密企业,因此瓦连京的这个克格勃的履历在这里完全专业对口。可是在过去瓦连京可是坐办公室的人,偶尔出出差就算是幸苦的工作了。在造船厂却不是这样的,这里早中晚三班倒,瓦连京的工作就是带着手下巡视偌大的造船厂,保证这里不会遭到敌人的破坏或者是窥探。
这份工作瓦连京仅仅做了一个月就受够了,他感到有些委屈。从一个克格勃沦落到一个造船厂的保安头子,这份工作让瓦连京感到已经丧失了尊严。他羞于和过去的同事们朋友们打交道,也不屑于和新认识的同事搞好关系。瓦连京感觉自己承受着来自社交圈子的巨大压力,他觉得自己在造船厂兼职无法发挥出在克格勃学会的那些东西,再这样下去,作为一名情报精英的尊严要如何维护。
整日里苦闷无比的瓦连京想起了他曾经的一些搞到钱的门路。当初他在克格勃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参与一些国内的犯罪案件的侦破。有的时候会缴获一些从国外走私过来的高档香烟什么的。这些东西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单位内部的人私自分掉了,有的时候香烟太多,瓦连京就会去黑市上处理掉换点钱花。其实这种情况在克格勃内部很普遍,而且由于涉案金额不大,再加上政府的警力有限,所以黑市的存在在每个城市都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瓦连京家里有两个孩子要抚养,过去收入还不错的时候,瓦连京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他的孩子要上芭蕾课,艺术课。前几年瓦连京为自己在郊外买了一套度假别墅,他借了不少的钱,如果依旧在克格勃的话,这笔钱对于瓦连京根本不是问题,可是现在这笔钱却没有了着落。
干了这么多年克格勃,瓦连京想做点走私的生意还是搞得定的。他知道去什么地方找货源,也知道找什么渠道卖出去。对于一个老克格勃来说,这一切就是现成的,只是他原来碍于尊严不愿意做这些事情,现在却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做这些事情。
瓦连京找到的是他过去的一个线人,走私贩子安德烈。安德烈过去曾经意外牵扯到了一宗反勃列日涅夫书刊的走私案件之中,当时瓦连京曾经放过这个家伙一码安德烈欠了他一个大人情。这些年来,安德烈和瓦连京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友谊,两人除了工作上的事情,偶尔也会出来喝一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