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网游之全球在线-第6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各部补充完毕,还剩下不少兵员。

    鉴于此,为了加强非洲本土百姓对朝廷的认可,按欧阳朔的指示,非洲战区四大集团军将裁撤一部分部队,用于组建行省守备师团跟衙役。

    空出的名额,则用当地战俘补充。

    调整完毕,非洲本土战士非洲战区在四大集团军中的占比,达到两成左右,总兵员在二十五万上下。

    未来,这将成为一个通用标准。

    即都护府驻军,本土战士必须达到两成的最低标准,以维持稳定。

    这么做的好处,除了提升本土百姓对朝廷的认可,还能降低周边非洲国家对大夏的敌意,因为大夏军已非完全的外来者。

    …………

    炙热的阳光照进御书房,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就在刚刚,欧阳朔会同三位大臣,圈定了非洲都护府空缺的两位行省总督人选,决定任命大唐旧臣长孙无忌担任坦桑行省总督,升原岭南行省雷州郡守杨秀清为坦桑行省总督。

    长孙无忌出身河南长孙氏,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抚养成人,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结为姻亲。唐高祖李渊起兵后,长孙无忌前往投奔,并随李世民征战,成为其心腹谋臣,后参与策划玄武门事变。

    贞观年间,长孙无忌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封赵国公,在凌烟阁功臣中位列第一。在立储之争时支持高宗,后被任为顾命大臣,授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永徽年间,长孙无忌在《贞观律》基础上主持修订《唐律疏议》,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四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长孙无忌被许敬宗诬陷,削爵流放黔州,最终自缢而死。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

    这样一位文武大才,又对唐朝文臣武将有着巨大影响力,欧阳朔并不放心将其留在国内,“狠心”将其发配至非洲大陆。

    未来如何,就看长孙无忌的表现了。

    长孙无忌是发配,另一位总督杨秀清可就是获得重用了,从郡守跨越至行省总督,无论在哪个行省任职,看似一小步,其实都是鲤鱼跃龙门。

    更何况莫桑行省占地极广,又跟班图王朝接壤,战略地位重要,而且资源丰富,兼且恰逢非洲大开发,在莫桑总督任上,杨秀清实在是大有可为。

    杨秀清也算是皇朝旧臣,在平定太平天国时就归附。

    欧阳朔擢升杨秀清为莫桑总督,既是顾念旧情,更重要的还是杨秀清有这个本事,尤其是在其洗去身上太平天国的痕迹之后,实在是位不世之大才。

    坦桑行省跟莫桑行省总督人选好定,难的是关西总督。

    关西行省囊括秦唐两国,境内不仅有修罗城跟落叶城两座领地主城,更有咸阳跟长安两座王城,又经秦唐两国经营,根基之雄浑,非其他行省能比。

    关西总督,非大才不能胜任。

    按理,大秦旧臣李斯跟尉缭,大唐旧臣房玄龄跟高士廉,都是一等一的大才,都能胜任,可惜他们跟关西行省牵扯太深,不管是为了避嫌,还是别的什么,都绝不可能出任关西总督一职的。

    算来算去,还是从现任总督中调任一位最为合适。

    借此机会,欧阳朔盘点了一下几位任期较长的本土总督,包括辽金总督霍光、云南总督裴矩、岭南总督魏冉、江川总督、荆楚总督范仲淹以及东海总督西门大官人,合计六人。

    剩下的,都是在这一两年时间任命的。

    由此可见,大夏扩张速度是何等之快,人员更替频繁,不断有新人加入。

    六位总督中,是未来西疆都护人选,不宜调用;范仲淹跟西门大官人都是刚调整不久,也不太适合。

    甚至包括裴矩,都是在盖亚七年,刚由索马里总督调任云南总督。

    如此,似乎只剩下霍光跟魏冉两人可选。

    蒙古帝国还未平定,朝廷还需要霍光这位文武大臣坐镇辽金行省,也是不宜调动的。最后,似乎就只剩下魏冉可选。

    偏偏,欧阳朔最不属意的人选就是魏冉。

    魏冉有贪腐跟弄权前科,虽然在欧阳朔的警告下,已经有所收敛,可终究不可能彻底扭转过来,让欧阳朔无法重用之。

    这一下,陷入死胡同。

    张廷玉说道:“陛下,要不,就任命魏冉为关西总督?”关键人事问题悬而不决,是为大忌。在张廷玉看来,有时妥协一下,也不无不可。

    欧阳朔沉默良久,眉头紧锁,良久,方才开口说道:“有些事,是不能妥协的。这样,还是将裴矩调任关西总督吧。”

    对裴矩,欧阳朔还是十分信任的。

    寇准跟张廷玉两位大臣互相对视一眼,若有所思,魏冉的劣迹,让他失去再上一个台阶的机会,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陛下用人之执着,原则性之强,可见一斑。怕是从此以后,魏冉都无法获得进一步的重用,一生都要止步于此。

    姜尚眼中却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他想的,跟寇准跟张廷玉两人又有些不同,陛下摁住魏冉的升迁,是否也有魏冉女婿白起光芒太盛的原因呢?

    姜尚不敢细想,唯有保持沉默。

    “帝王心术,本就深不可测。”姜尚有时,都摸不透陛下心思了。

    裴矩调任关西总督,空缺的云南总督一职,经寇准提议,由大唐旧臣高士廉出任。如此一来,大唐一下就出了两位总督,确实是人才济济。

    高士廉早年曾是隋朝治礼郎,因受斛斯政牵连,大业九年,被贬为朱鸢县主簿,被交趾太守丘和委任为司法书佐。

    武德五年,高士廉归顺唐朝,以为雍州治中,后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

    贞观五年,任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奉命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二年,改封申国公,世袭申州刺史,迁尚书右仆射。

    十九年,拜为太傅,辅佐皇太子李治监国。二十一年,卒于任,追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文献,陪葬昭陵,配飨太宗庙庭。

    由此可见,高士廉出任云南总督一职,是完全能胜任的。

    商议完关西总督人选,跟着就是对李斯、尉缭以及房玄龄三位文臣的安排,这又是一件让人十分头疼的差事。

    尉缭且不说,声明不太显著,李斯跟房玄龄可了不得,就算放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也是一等一的大才,均位列华夏十大名相之列。

    问题是,大夏似乎没有他们的位置。

第一千两百五十三章 帝国战略

    朝廷编制有定数,以李斯跟房玄龄的才干,至少也是署长之位,就算位列四大臣,乃至请入内阁,都是可以胜任的。

    奈何这些职位,眼下都调整不了。

    就连没有固定编制的内阁,欧阳朔也不准备新增阁老。眼下内阁已经有一位首辅,三位次辅以及两位兼职次辅,足够了,再多,就显得臃肿。

    可不安排又不行,总不能让这样的大才闲置吧,那实在“暴殄天物”。

    正在欧阳朔犯难之际,姜尚站了出来,道:“陛下,微臣以为,该到了为三大都护府配备长史跟录事参军的时候了。”

    作为一区域总领衙门,都护府自然不是空架子,除都护之外,还有两位最核心的属官,就是姜尚讲的长史跟录事参军。

    长史相当于都护府幕僚长,定位跟现代社会的秘书长类似;录事参军相当于都护府的参谋长,可视为都护的军事参谋。

    鉴于大夏在都护府依然实施军政分离,长史地位要远高于录事参军。

    按大夏制,都护府划分为大都护府跟上都护府两级,因为在军中,上将军位列大将军之上,故而上都护府也位列大都护府之上,跟唐朝制度有别。

    上都护位列正二品,跟鸿胪寺卿、御史大夫以及首席**官同级,品级高于四大院副大臣,低于四大院正大臣。

    相应的,上都护府长史位列正三品,跟行省总督同级。

    大都护位列从二品,跟四大院副大臣以及京兆伊同级,品级高于行省总督。大都护府长史则位列从三品,跟四大院下设署长同级。

    前番调整,京兆伊由正三品提升至从二品,彰显京师战略地位。于此同时,大夏银行作为央行,行长更是由从三品直接擢升至从二品。

    大夏商业银行跟大夏农业银行的两位行长,则延续从三品定位。

    南疆都护府下瞎五大行省,自然是上都护府,因此完整叫法应该是南疆上都护府。北疆都护府仅下瞎三大行省,暂时还只是大都护府。

    在攻陷非洲九国之后,非洲都护府也顺理成章地晋升为非洲上都护府。

    姜尚在此时提出,为三大都护府配备长史跟录事参军,一是加强都护府建设,好好辅佐都护;二则也暗指,该对都护给予相应的制约与监督。

    欧阳朔听了,若有所思,笑道:“爱卿所言甚是。”

    “陛下圣明!”姜尚欣慰。

    事情就是这么巧合,李斯、房玄龄以及尉缭三人,都算是谋臣出身,均能文能武,甚至还有过担任长史经历,刚好对应三大都护府。

    商议之后,决定任命李斯担任南疆上都护府长史,房玄龄担任非洲上都护府长史,尉缭担任北疆大都护府长史。

    相较而言,非洲形势最是错综复杂,李斯应该是合适的非洲上都护府长史人选,只是欧阳朔考虑到,一则木兰月年幼,怕驾驭不住李斯;二则也是白起在非洲战区任职,为了避嫌,同为秦臣的李斯也不能前往非洲任职。

    好在房玄龄也足智多谋,兼且性情敦厚,颇有长者之风,想来会成为木兰月的得力助手,辅佐木兰月成为一名为朝廷镇守边疆的大员。

    至此,该轮人事调整就告一段落。

    离开之前,寇准问:“陛下,关西行省治所,选在何处?”无论是长安还是咸阳,充当行省治所都绰绰有余,就是如此,才不好办。

    选哪一座,都容易让另一城的百姓不满。

    欧阳朔却是轻拿轻放,笑着说道:“先来后到,就定咸阳吧!”

    “诺!”

    寇准叹服,这样的话,想来长安无话可说。

    …………

    送走姜尚三人,欧阳朔的事情还没忙完。

    安置好一班文臣,调整完相关人事,只是此战善后的第一步,跟着是如何安置一班武将,以及周、宋、秦、唐四**队。

    降将之中,秦有王翦、王贲父子,唐有李、侯君集、尉迟敬德以及程咬金四将。其中又以王翦以及跟李靖并称的李最强,足可堪当集团军统领一职;王贲、侯君集次之,尉迟敬德跟程咬金再次之。

    尤以王翦之才,就是当一个战区统帅,也能胜任。

    再就是四国降军,其中周军六十五万,宋军三十八万,秦唐各五十万,合计两百零三万大军,除宋军稍次,其余皆可称之为精锐。

    如果全部裁撤,实在太可惜。

    问题是,随着中原一统,现有大夏军都要经历一**裁撤,以削减开支,充实府库,更遑论在此时设立新的军团或者集团军了。

    如何处理这两百万大军,成了一个大难题。

    下午三时,张良、贾诩以及杜如晦三位大臣,被请到御书房议事。

    “诸卿以为,该如何安置四国之军?”欧阳朔问。

    见此,依然是张良第一个出列,回道:“陛下,微臣以为,安置四国之军不该是一件孤立事件,应该跟接下来的大裁军一并考量。”

    “爱卿的意思是?”

    张良道:“随着中原一统,帝国战略由内转外,此番大裁军,不该像前几次那样简单粗暴地裁撤兵员,而是要根据帝国战略方向,以战定军,对现有军队结构进行一次彻底的精编重组,根本目的还是提升全军战斗力,而非削弱。”

    自秦唐归附,大臣们非常有默契地,将“皇朝”替换为“帝国”。是啊,以大夏如今之疆域,虽非帝朝,却绝对当得上“帝国”之称,名副其实。

    旧称皇朝,反倒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对此,欧阳朔是默许的,不管怎么说,帝国可比皇朝听起来有气势的多,这也是一个新兴崛起的强国,该有的自信。

    张良所言,涉及的已经不是两百万大军的问题,甚至不是纯粹的大夏军问题,而是直接上升到帝国未来两三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战略问题。

    问题很大,却又无法回避。

    欧阳朔就是一笑,张良不愧是战略大师,欧阳朔很乐意从善如流,“好啊,那诸卿就先谈一谈,帝国未来的战略方向该如何确定?”

    又是张良站了出来,“晋升帝朝的前提条件,是要获得亚洲霸主地位。如果从在这一点出发的话,西南方向的天竺,西面的波斯帝国,北面的罗曼诺夫王朝,都是不可回避的大敌,应该作为帝国战略重点。”

    张良没提东南亚的爪哇国以及北面的蒙古帝国,不是他疏漏,而是以帝国如今之实力,两国不过是纤芥之疾,已经不足以当做主要对手来对待。

    “再远一点,就是已经取得成效的非洲大陆以及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美洲大陆,都是帝国战略重点。至于是否介入欧洲大陆,全凭陛下圣裁。”张良说道。

    不知不觉间,大夏已经有了一个全球霸主的大框架,触角几乎遍布全球,只是这框架还很脆弱,需要不断夯实根基。

    欧阳朔表态:“欧洲大陆,暂且不纳入战略考量。”

    在欧洲,大夏目前仅有一个基点城,想凭一城之力撬动欧洲大陆,无疑有些异想天开。更重要的是,在欧阳朔的长远规划中,欧洲不该是大夏的死敌。

    未来,未必就没有结盟的可能。

    “明白!”

    张良点头,他也认为放弃欧洲是个明智选择,摊子不能铺的太大。

    就在此时,杜如晦站出来说道:“微臣以为,对外扩张固然重要,可也不能因此放弃本土防御。不管怎么变,中原都该是帝国中枢之地,不可松懈。”

    欧阳朔点了点头,总结说道:“中原、南亚、西亚、北亚、非洲以及美洲,六大战略方向,每一个都无法忽视,都有强劲对手。由此可见,帝国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正如子房所言,此番大裁军该好好谋划一番,如何在缩减绝对兵员数量的基础上,保障甚至是提升全军战斗力,是重中之重。”

    “下来之后,军机处、枢密院以及资政阁,应该细细谋划,尽早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裁军方案出来,争取年前完成此**裁军。”欧阳朔下令。

    “诺!”三位大臣齐齐领命。

    眼下已经是七月中旬,到年底也只剩五个月时间。

    按常理推测,此轮裁军涉及全军,最起码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此也就意味着,留给三大机构制定裁军方案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此之前,还得解决两百万大军的安置问题。对于此事,贾诩倒是有一个计划,正想呈报陛下。

    只是此计甚毒,未必就能通过。

第一千两百五十四章 绞肉机计划

    “陛下,微臣以为,在大裁军之前,应该先将吐蕃跟爪哇两国解决,如此才能不留后患,安心裁军。”贾诩说道。

    “臣附议!”

    杜如晦跟着点头赞同,说道:“眼下非洲战事停歇,中原一统,美洲暂无动静,正是抽出精力,彻底解决两国的最佳时机。”

    张良也参和进来,进谏说道:“天竺阿育王朝是帝国称霸亚洲的最大障碍之一,此番更是悍然吞并吐蕃王朝,损我华夏之威。当此之时,帝国绝不能妥协,必须以铁腕兵锋,给予坚决回击,将阿育王朝赶出华夏领土,捍卫华夏荣耀。”

    欧阳朔默然,还是看向贾诩,“爱卿可是已有良计?”

    “正是。”

    贾诩按捺住心中忐忑,将他命名的“绞肉机计划”和盘托出。贾诩说完,整个御书房的空气都为之一寒,直接降了十几度。

    “这……”

    欧阳朔眉头紧锁,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走动。

    张良跟杜如晦两人,则是用既敬畏又惊疑不定的眼神,死死看着贾诩,谁也没想到,贾诩竟如此之疯狂。

    阿育王朝强,强在其四百五十万禁军。

    贾诩的“绞肉机计划”,就是针锋相对,建议将两百万四**队悉数派往吐蕃战场,在西北战区的统一指挥来,来一场惊天消耗战。

    让整个吐蕃王朝,变成一个巨大无边的绞肉机。

    “如此一来,既消耗了阿育王朝的禁军,又解决了两百万大军的安置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只有战场上的幸存者,才有资格被编入大夏军。”

    贾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