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五零巧媳妇-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俩不是闹离婚么?这怎么又和好了?你个傻丫头想明白了?”老太太对巧莲的态度,似乎有所缓和,不像以前那么冷淡了。
  “娘,我俩是离了,连离婚证明都去乡里开了。不过后来又和好了,今天重新去乡里领了结婚证。
  维扬说,要找个日子摆酒席,就当我俩重新结婚一回,我们过来,也是想跟娘说一声,到时候过去坐坐。
  娘还没去石嘴子那边呢,正好过去认认门儿。”


第112章 态度转变
  听了巧莲的话,老太太没忍住,又用眼剜巧莲,“你就作吧,可劲儿作,你再作,维扬这样好脾气的也让你作走了。
  以前怎么就没发现你这个性子呢?都是维扬给你惯的,臭毛病。”老太太像模像样的训了巧莲两句,抬起头看着曲维扬。
  “维扬啊,这死丫头脾气坏性子拧巴,你别跟她一样儿,也别惯着她。
  两口家过日子,哪有说分就分,说和就和的?就是欠揍了。”老太太对曲维扬的态度倒是满亲切,含笑招手让曲维扬坐下。
  多长时间不笑了,一笑满脸都是皱纹,习惯了老太太板着脸耷拉眼皮的模样,冷不丁看她笑,还真是有点儿诡异。
  曲维扬和巧莲心里明镜,老太太这是知道曲维扬如今的身份了,知道巧莲有了丈夫做靠山,往后日子好过。
  所以才会改变态度,想要跟曲维扬夫妻打好关系,往后跟着沾点儿光。
  对于这一点儿,夫妻二人看破却什么也没说,毕竟是巧莲的娘家,关系太差了不好,既然陈家主动示好,他们也不妨平常心看待。
  “娘,巧莲挺好的,脾气倔性子刚强也是好事儿,不然这些年我不在家,她哪能挺起家把孩子拉扯大?
  是我欠她的太多了,往后我俩会好好过日子,娘放心就是。”
  曲维扬对陈家老太太也很客气,毕竟是巧莲的娘嘛,看在巧莲的面子上,曲维扬也不至于恶言相向。
  “好,好,你俩能好好过日子,我就放心了。你看看,还买这些做什么?这些玩意儿不少钱呢。”
  老太太明显很高兴,竟然还打开了包糖块的牛皮纸,抓了两块塞到嘉康佳媛的手里。
  “姥姥也没啥好东西给你们,那,吃块糖甜甜嘴。”
  嘉康佳媛俩娃见着这样的姥姥,还真有些不习惯,俩娃不敢要糖,都去看巧莲。
  巧莲一见这样,便笑了笑,“姥姥给的,就拿着吧,记得要谢谢姥姥。”
  孩子很懂规矩,巧莲满欣慰的,老太太难得大方一回,不要白不要。
  “谢谢姥姥。”俩娃高兴的向老太太道谢,然后拿着糖放在了兜里,谁也没吃。
  “娘,我们过来就是说说要办酒席的事儿,日子还没定,等着定了日子过来告诉你。
  家里没啥事儿吧,要是没啥事儿我们就先回去了,得忙活不少事儿呢。”
  巧莲不太喜欢陈家,每次来也只是坐坐就走,不会久留,故而说了几句话,便起身要离开。
  “这么快就回去啊?别走了,中午留下吃饭,等会儿你嫂子们都回来,让她们做点儿好吃的。
  维扬这是头一回来咱家,哪能一口饭不吃就走啊?”老太太今天格外客气,非得要留巧莲一家子在这边吃中午饭不可。
  巧莲哪能真留下?陈家那点儿事儿她最清楚了。
  这时候天气暖和了,大嫂她们肯定又是早晨做一大锅粥和饭,中午基本上不烧火做饭,回家来就吃点儿凉的。
  三个嫂子出去串门子,还不一定啥时候进家门呢,等着她们做饭吃,估计得饿肚子。
  “不了,改天再吧,等着不忙的时候再过来。家里也忙呢,娘,你别下地了,就在炕上坐着吧,我们走了。”
  巧莲没有留下的意思,跟曲维扬一起领着孩子便出门了。
  老太太装模作样的要下地穿鞋送,被曲维扬拦住了,于是就坐在炕头上,朝着窗户外看着,目送巧莲一家子离开。
  出了陈家门儿,嘉康没忍住就冒出来一句,“娘,今天姥姥好怪啊,竟然还给我糖吃?”
  这句话一出口,把巧莲和曲维扬都逗笑了。
  可不是?曲维扬见陈家老太太的次数少或许知道的不清楚,巧莲最明白不过啊,自打她爹出事之后,就很少看见母亲脸上有笑容了。
  她出嫁之后回娘家,也从来没见到母亲这么客气,很显然,人家冲的是曲维扬,是曲维扬的身份和前程。
  “姥姥今天心情好,所以给你们糖吃,既然给了就吃吧,娘不会生气的。”
  小孩子嘛,见到糖果比亲妈还亲,也是可以理解的,没瞧见嘉康紧紧地握着那块糖么?
  这娃也是馋了,只不过巧莲不发话,他不敢吃而已。
  得到妈妈允许,俩娃这下可高兴了,忙不迭就把糖纸扒掉,把糖块塞到了嘴里。
  甜甜的味道,让俩娃幸福的眯起了眼睛,笑的那叫一个开心。
  一家四口重新回到张家,巧娟预备了饭菜,中午在张家吃了饭,然后张文广帮着套了车,曲维扬赶着车,巧莲母子三个坐在车上,就这么一路往东打算回石嘴子。
  刚离开张家没多远呢,正好就看见王氏妯娌手里抓了把瓜子往回走呢。
  一见到巧莲和曲维扬,王氏眼睛瞪的溜圆,这俩人不是喊着要离婚么?这咋还一起出来,瞧这模样处的还挺好,哪里像是要离婚的样子?
  “呦,二妹妹回来了?妹夫也一起啊?这是来借车做什么?妹妹咋不回家里坐坐啊?”王氏笑呵呵的问道。
  一听王氏这话,就知道她到现在还没回家呢,这都啥时候了还不回家?看起来陈家中午少不得是吃凉饭了。
  多亏他们没留下来,不然就得饿着肚子等王氏他们了。
  “嫂子,刚才我们回去看咱娘了,另外,也是通知咱娘还有我哥他们,得空了去我那儿吃酒席。
  我和维扬领了结婚证,想要摆桌酒席,大家伙热闹热闹。”
  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巧莲巴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呢,故而没藏着也没掖着,直接摆明了说。
  王氏听见了倒是有些惊讶,长大了嘴看看这俩人,“这,这咋半天午晌的还领结婚证了?
  你俩不是早就结婚了么?费这个劲干啥?”王氏一时有点儿想不明白。
  不过,她也没纠结这些,有酒席吃那还不好?于是赶忙点头答应了下来,“好,好,到时候俺们一定都去。
  那啥,时候不早了,我得回去做饭,不跟你唠了啊。”
  巧莲哪次回陈家都不空手,王氏惦记着巧莲带去的东西,生怕回家晚了,老太太分给另外俩妯娌,哪里还有心情跟巧莲聊天?
  说着就快步往陈家走,一边走还一边小声嘟囔着,“这可真是有钱烧包儿的,还重新领证办酒席呢,真当自己是黄花大闺女出门子呢?”


第113章 做衣裳
  回家的路上,巧莲趁机会从系统里兑换了些布匹,她特意选了跟供销社里那些花布看起来差不多的布料。
  粉色、黄色、淡绿色的底子,带着各种细碎的小花,看起来果然很鲜亮水灵,要是做条裙子穿,一定不错。
  不过可惜,如今是在乡下,没什么机会穿裙子,做不成裙子做上衣也挺好啊,巧莲选了好几块,有的给自己,有的给闺女。
  不过这花布的价钱可不低,一米布竟然要十来个积分,幸好系统里的积分很多,巧莲并不在乎。
  更何况十来个积分还不够一斤大叶芹呢,这么一想,简直再划算不过。
  于是巧莲一买就多了,不光买了花布,还买了些浅色的纯色布,留着给嘉康和曲维扬做衬衫和裤子。
  买了这么多布料,巧莲都给放到了随身仓库里,等着到家之后,巧莲假装去翻箱子,借机会把布料藏到了箱子底下。
  “你看,我就说家里有布料吧?瞧瞧这颜色这质量,不比供销社卖的还好么?”巧莲从箱子里翻出来几块布料,放在曲维扬的面前,一脸得意。
  曲维扬虽说是个大男人不会做衣裳,可布料好坏还是能分得清楚,巧莲拿出来的布颜色更鲜艳,花色更精美,布纹更细密,比供销社卖的可强太多了。
  “还是我媳妇能干,啥时候攒下这些好东西?”
  巧莲满得意的笑笑,“我可是过日子的好手,哪能一点儿成算都没有?遇上划算的东西,肯定要攒一些的。
  等着我抽空给你和孩子们多做几件衣裳,我的针线活还行。”
  “先给你自己做两身好看的衣裳,我们的可以晚几天,咱们明天去县城看看,采买些办酒席要用的东西,后天或者大后天就办桌吧。
  别往后拖延太久,不然我的假期快要结束了。”曲维扬有些着急。
  一个月的假期看着长,其实一转眼就过去,他这次回家探亲,下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巧莲自然明白曲维扬的意思,点点头,“行,那就大后天吧,咱俩来算算,需要摆几桌,要预备多少东西。”
  这时候办桌,菜蔬是个大问题,菜园子里没啥菜,全指着野菜席面儿不好看,估计就得多买点儿肉撑场面了。
  “嗯,青菜估计买不着,不行还是进山去弄点儿野菜吧。
  大叶芹虽然有点儿要过季,不过刺嫩芽、猴子腿儿、刺柺棒儿这些正是时候,明天咱们去县里,后天咱俩进林子弄一些。
  鱼不用买,我这几天没事干编了几个篓子,下在河湾里了,明早晨去看看,估计能有收获。”
  曲维扬最爱做这些下河摸鱼上树抓鸟进林子打猎的事情了,别看受了伤,一样也没耽误他淘澄。
  有曲维扬在家,这几天家里还真是没断了吃鱼,巧莲甚至还晒了不少小鱼干呢。这些都可以用来待客。
  “等会儿我去林子一趟,下一些套子什么的,看看能不能抓住两只野鸡或者野兔之类,要是能弄到,又解决了一样儿。
  这么算的话,咱就去买些猪肉,多买点儿,这么置办出来的席面儿,应该不差。”
  曲维扬养伤的这些日子可没闲着,心里自然有数,这么一数算,应该能准备出很丰盛的酒席来。
  曲维扬的提议,跟巧莲的想法差不多,“行,那咱明天就多带点儿钱。
  去县里副食品店看看,有什么肉就买什么肉,回家来放到后院井里镇着,一天两天的坏不了。”
  这个时候,巧莲真的很想立即存够一大笔积分,然后系统就可以给随身仓库升级,奖励加热和冷冻功能,那样的话,多少肉买回来也不怕。
  其实巧莲也可以从系统兑换新鲜的肉,可曲维扬在家呢,那可不是嘉康佳媛人小好糊弄,巧莲可不想被曲维扬察觉到她的秘密。
  有一些事情,哪怕是两口子,也不能交底。所以没办法,就只能去县里买肉了。
  俩人商议过后,曲维扬就领着嘉康佳媛出门,去河边想办法抓鱼了。
  至于巧莲,则是在家里按照曲维扬的意思,裁了一块红色布做衬衫。
  之前巧莲做了一套衣裳打算换季了出门穿,都是崭新的一次也没穿出去,所以外套就不用了,只做件红衬衫就可以。
  巧莲心灵手巧,裁衣裳自然不在话下,三两下就把布料裁好了。
  棉布就是有一样好,不用锁边儿也不会起毛边儿,直接缝就可以。
  不过纯手工缝衣服还是太费劲了,这么一针一针的缝,不知道要缝到啥时候去?
  巧莲这时候真是万分惦记缝纫机,哪怕没有电动的,来一台脚踏式缝纫机也好啊,一会儿工夫就能把衣裳做好了。
  这多费劲啊,不知道一晚上能不能缝出来?
  可是想归想,巧莲可不敢直接从系统里兑换缝纫机,这东西太显眼了,曲维扬要是问,她可没办法圆全。
  得,还是忍着吧,等着曲维扬走了,她再找个机会,弄一台缝纫机出来,省的以后做衣裳还得手工缝。
  幸好巧莲的针线活果真是极好,一下午的工夫,就把衬衫缝起来了。
  巧莲做出来的衬衫样式比这时候的要好看些,腰身微微收了下,领口处钉了个蝴蝶结,衣襟下摆是圆的,穿在身上显得格外秀气雅致,比别人的衬衫好看多了。
  “别说,你这做衣裳的手艺,能开个裁缝店了,这衣裳的样子做的格外好看,不比外头卖的差呢。
  行,挺好的,穿着好看,明天咱去照相,你就穿这衬衫。”在外头忙了一下午的曲维扬,回家瞧见巧莲试衣裳,毫不吝惜的赞美道。
  “那个,我这么穿,会不会让人觉得不正经啊?
  我怕旁人说闲话,大家伙穿的衣裳都肥肥大大的,我这衣裳好像有点儿太合身了。”巧莲倒是有些犹豫。
  其实这衬衫并没有特别贴身,并不怎么显身材,可巧莲已经被人说闲话说的怕了,很担心这样的衣裳穿出去,人家说她作风有问题。
  曲维扬一听就笑了,“哪能啊?你没看外头城市里,好多女人都穿着布拉吉呢,你这算什么?挺好的,就这么穿。”
  听见曲维扬这话,巧莲才松了口气,其实她也知道,这时候社会上的气氛还没有那么严,很宽松,可就是担心。


第114章 去县城
  二十九这天早晨,吃过了早饭,曲维扬赶着车,巧莲搂着嘉康佳媛俩娃,一家四口就这么坐着车,往县城走了。
  从石嘴子到抚松有三十里多点儿的路程,马车走的快,一个小时多点儿就到了。
  其实这是巧莲第一次来县城,以前她总是借口去县城了,实际上根本就是出门转一圈回家。
  县城离着家太远了,她哪里放心孩子们在家?
  抚松,是长白山下的一个小县城,也是著名的人参之乡。
  宣统元年,也就是1910年1月,在长白山后岗处设立县治,因为当时在马鹿沟沟口处有两片大草甸子,所以最初命名为双甸县。
  因当时匪患严重,动荡不安,故而于1910年8月,改名为抚松。
  这是个比较有时代意义的名称,抚,有安抚抚慰之意,松,自然说的是松花江。
  抚松,就是安抚松花江上游的意思,蕴含着当时统治者的一种期望。
  清末,山东、河北大量流民涌入东北,再加上沙俄和倭寇虎视眈眈,统治者求治心切,东北很多地名,都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通化,“通归王化”;敦化,“大德敦化”;安图,“安定图们江”。
  所以从抚松这个名字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清代统治者对满族的龙兴之地非常重视。
  当然,眼前的抚松,还没有后世中外闻名的人参之乡那样气派,还是一个很小很破的县城。
  东边是大山,西边是大江,人口主要集中在盆地当中,各处也都是平房,看不见楼房,灰突突的模样,看起来并不鲜亮。
  当然,这年月不只是抚松这样,很多地方都是这般,百废待兴。
  县城不算太大,县政府啊,供销社啊,都比较好找,转两圈就找到了。
  于是曲维扬把车停在了供销社旁边的胡同里,找东西拴住,然后拿着车上的背筐,里头装着那张已经熟过的熊皮等东西。
  曲维扬多少会熟皮张,手艺还算可以,熟过的皮子柔软些,好拿,不然整张熊皮邦邦硬,他们咋往外拿?
  这时候也有收购站,但是归供销社下属,主要是面向百姓收购各类农副产品。
  如今虽然还没有出台统购统销的政策,可是对小商贩管理很严格,而且政府都大力支持向供销社销售农副产品。
  所以也有一些人,会把自己出产的比如鸡蛋鸭蛋,送到供销社下属的收购站。
  供销社收购和售货分两处,另外单开一个门儿,曲维扬知道这一点,领着巧莲和孩子,直接本着收购这边来。这边人不多,只有三两个卖鸡蛋的。
  一家四口排着队等了一会儿,就轮到他们。
  那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扫了曲维扬一眼,问了句,“同志要卖什么?”
  今天曲维扬没穿军装,穿着巧莲前几天又给他做的一套银灰色薄呢子中山装,料子很新一看就挺值钱。
  加上曲维扬的长相气质,哪怕是不穿军装,别人也不敢小瞧了他。
  “前阵子进山遇上黑瞎子了,几个人差点儿没了命,最后杀了。
  我这有一张熊皮,四只熊掌,还有一个熊胆,想要卖了几家人分一分,同志给看看值多少?”
  曲维扬从背筐里取出了皮张、熊掌和用手帕包着的熊胆。
  供销社管收购的人一看,赶忙站起来,“那个,这位同志对不住,我得先跟你说清楚。
  我们这里收购普通农副产品,同时受国营药店的委托,帮着收购一些药材。熊胆我们收,但是熊皮熊掌,咱这儿不收。”
  虽说熊皮也是比较好的皮张,熊掌更是上八珍,可是在这个连衣服都没得穿,饭吃不饱的年代里,普通百姓可穿不起皮衣也吃不起熊掌。
  供销社只收购农副产品,转手再卖给城里的工人,根本不收购熊皮和熊掌。
  至于说熊胆,因为抚松地处长白山脉,各种药材资源丰富,县城里从清末就有一家很出名的“积盛广”中药房。
  建国以后,对“积盛广”进行了改革和建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