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云的抗日-第10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斯福的这个建议,欧阳云有考虑过,可问题是牵涉面太广,他却不敢贸然开这个口。而现在罗斯福先提出,他就好讨价还价了。
丘吉尔和斯大林听了罗斯福这番话,立刻意识到这么做的好处,登时都不说话了,转而看着欧阳云。
第六百六十七章流星天降
许可证制度,这是因为美苏冷战才有的产物,美苏两国为了拉拢各自阵营中的国家,特别允许某些国家可以生产本国独有的高端武器,从而给这些国家学习甚至窃取高端技术的机会。欧阳云沉思了一会给出答复:“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如何保护输出国的知识产权呢?与这些武器装备相关的专利,并不完全归联合政府所有,我们总得给其它持有者一个交代。”
知识产权,这同样属于一个后世才有的名词。欧阳云提出这方面的要求,罗斯福等三人非但没感到不快,反而面露喜色——倒不是罗斯福还有丘吉尔、斯大林“犯贱”,实在是他们太渴望得到中国的高端武器了,而欧阳云既然肯提出这个问题,那至少说明,他是赞同许可证制度的。罗斯福、丘吉尔还有斯大林都不是第一次和欧阳云打交道,再加上三国情报部门早早的就建立了有关欧阳云的个人情报档案,所以对于欧阳云也算是有着一定的了解。欧阳云自己不知道的,在三国情报部门为他设立的档案中有关他的评价,那真是一个惨不忍睹。实在是三国政府在与学兵军打交道中吃亏太多了,乃至于虽然三国情报部门负责这项事务的官员并无交集,却心有灵犀的得出一致结论,认为欧阳云个性当中有贪婪性,而且擅长捕捉机会,很擅长雁过拔毛。
许可证制度还有知识产权的问题相对之前主次战场的划分还有战争资源的分配而言算是一个比较愉快的话题,最少罗斯福还有丘吉尔包括斯大林都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不知不觉间,又三个小时过去了,而罗斯福、丘吉尔还有斯大林皆无睡意,相反精神还不错。他们有理由高兴,因为在罗斯福一而再再而三的蘑菇下,欧阳云就导弹技术问题终于让步了。美英苏三国里面,美国因为金雕技术的转让,其实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导弹技术,不过这和射程可达一千五百千米的远程地地导弹技术而言,却实在是不堪一提。而或许正因为已经尝到了导弹的可口滋味,罗斯福对地地导弹技术也最渴求。在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加上后来丘吉尔还有斯大林都加入进来,欧阳云表示,转让地地导弹不可能,但是可以考虑出售一部分。
“这项技术我们也没完全掌握,所以抱歉,我们并没这个能力提供全套技术。1500千米的射程,想要确保一定精确性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以为远程地地导弹的实用性并不大,其投入实战的意义,更体现在威慑性上,”欧阳云很诚恳的指出地地导弹的不足,并善意的提醒罗斯福、丘吉尔还有斯大林犯不着花这个冤枉钱。
欧阳云这回说的还真是心里话,毕竟这事关国家声誉。然而奇了怪了,他越是如此,罗斯福和丘吉尔还有斯大林越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欧阳云最终也吃不消他们的轮番轰炸,无奈同意先向美国支付一百枚,向英苏各支付五十枚。
这件事情谈妥已经是凌晨三点钟左右,当陈佳瑶带人端上点心和稀饭的时候,欧阳云对罗斯福道:“总统先生,我曾经承诺过,要日本人为滋扰您重庆之行付出十倍的代价,请您拭目以待吧,今天白天,我会给日本人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罗斯福来了兴趣,问道:“总理阁下,您准备这么做?”
欧阳云微笑:“就让日本人来帮我们验证一下‘流星’地地导弹的威力吧!”
欧阳云用英语回答,罗斯福和丘吉尔没用翻译就听懂了,两个人眼睛一亮,罗斯福说道:“流星地地导弹?”
“是,我决定命名该款地地导弹为‘流星’,明天,我们就看看流星的远程打击能力。”
身为中国实际上的政府和军方最高决策者,欧阳云的话,现在足以当得上“君无戏言”一说。罗斯福闻言再无怀疑,他凝重的点点头道:“好的,那我就拭目以待。”
当天上午九点多钟,浙江象山县东郊,王老根正字啊地里劳作,忽然感觉到地面有强烈的震感传到脚面,他本能的以为地震了,心中大惊,脱口就喊:“不好啦,地震啦!”喊着,他就想往家里跑,然而,他这边才直起身就听见了沉闷的“打雷声”,他循声望去,眼睛里就多了一个正在迅速爬升的火球。“那是什么?”他惊呼道,看向不远处的同村村民王天峰。
王天峰比他胆大,见识也广一些,马上就联想到了前几天经历的一件事情,道:“也许是学兵军又在试验什么新武器吧?”
“什么新武器?这动静也太大了!”
“东京越大越好,才能早打败鬼子!”
两个王姓村民看到的正是流星地地导弹发射的情景。流星地地导弹,速度每秒钟5。6马赫,最大射程1500千米,而这一次运到象山县的一共有51枚,由最高统帅部直属特炮部队第一独立旅负责具体操作。这正是欧阳云兑现十倍报复日本人的具体行动。
受技术条件限制,现在的流星地地导弹尚不具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那么以距离象山大约1400千米的日本城市大阪为打击目标,也就成了不得已的选择。51枚流星,点火成功的有46枚,其中,只有31枚成功的砸中了大阪。成功率有点低,不过考虑到此乃流星地地导弹的首秀,这已经堪称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1400千米的距离,于每秒钟速度达5。6马赫的流星而言,也就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十分钟后,大阪,随着第一枚流星成功的击中一座钢铁厂并发生剧烈爆炸,短短五分钟时间内,先后又有三十枚流星从天而降,大阪,五分钟内一共腾起了三十一朵蘑菇云。
第一枚流星爆炸的时候,大阪城内的日本**多不明所以,只以为发生了地震。日本多震,所以熟悉了被震的日本人普遍不以为怪。而随着超过十枚流星在大阪周边炸开,大阪市的政府官员终于察觉到了不对。
第六百六十八章流星的威力
受军国主义者所拜,日本国内的战争气氛相当浓烈。之前名古屋遭袭,虽然日本官方严密控制,却依旧在日本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日本本土受天照大神保护不受侵犯的神话就此破灭,日本军国主义者掌权者也就不再遮遮掩掩,开始在全国推广战争意识。于是,日本人并非但没有因此感到惶恐或者畏惧,相反,男女老少,在东北大米、山东苹果、江南丝绸等等的诱惑下,皆拿出了十分的热情投入这场举国战争。日本本土遭遇袭击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其中最惨的莫过于长崎等造船基地和海军基地遭到学兵军空军的毁灭性打击。日本人现在对本土遭袭已经不再敏感了,而在军国主义掌权者的刻意策划下,在他们心中,“本土遭袭”和“邪恶的学兵军”之间实已经划上了等号。
“流星”从天而降并发生爆炸的景象,和陨石落地产生的视觉效果还真有相同之处,这令心中根本就没有导弹这个概念的日本人在亲眼目睹了这一过程以后,还真以为遭到了流星的袭击。一枚“流星”导弹弹头部分装药三百余公斤,目前用药都是常规的TNT。三百余公斤的TNT爆炸是什么概念?弹着点方圆千米范围内都会受到波及,而中心地带则一切瞬间皆成齑粉。
一团火球猛烈膨胀开来,随即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伴随着一声巨响,一朵蘑菇云冉冉升起,同时,弹着点中心,猛烈的气Lang形成暴虐的气流向四周肆虐。日本民居大多为木质结构,爆炸立刻引发大火,大火起,被吓到的日本人高声尖叫着四处奔逃,弹着点附近,登时一片末日景象。
关于这次遭袭,日本政府在第一枚“流星”着落前五分钟有受到中国官方的人道主义通告:“中国联合政府正式通知日方,为了报复日军在美国总统罗斯福访华期间对重庆发起的袭击行动,将会动用新式武器对日本城市大阪进行报复性打击……”
第一枚“流星”爆炸五分钟以后,山本五十六和近卫文麿同一时间接到了报告获悉了这份通告,山本当时就致电内阁,要求内阁立刻准备救援行动;近卫文麿却不太当一回事,因为他心中根本就没有远程打击这个概念,在他想来,支那政府如果想袭击大阪,那么就只能通过空军执行,而在长崎等地遭到袭击以后,本土已经加强了防空力量,支那人的战机根本就不可能悄无声息的飞到大阪上空。
这份人道主义通告,罗斯福、丘吉尔还有斯大林都有在电视上看到,三个人的反应出奇的一致,都立刻给手下布置任务,让他们去最高统帅部盯着,一有最新消息立刻报告。
欧阳云当时发誓要十倍报复,而事实上,31枚“流星”给大阪带来的是三十倍于那架日军富士山超级战机给重庆造成的伤害。这次袭击,令大阪一共有六千余栋房屋倒塌或焚毁,另,被炸死或者烧死的日本人多达万人,伤者则不计其数。而因为三菱重工的一家炼钢厂和一家飞机制造厂有被“流星”直接命中,引发殉爆造成这两个大型工厂瞬间被夷为平地,给日方造成的损失就无法估量了。
大阪受损的具体数据很快就被整理出来上报内阁和军部,近卫文麿还有山本五十六获悉以后皆面无人色,前者犹不相信这是真的——接到通告之前,本土防空部门没有任何发现,怎么才五分钟过去,大阪就会受到如此程度的攻击?支那人的新武器,又究竟有着怎样恐怖的威力?后者此时已经通过小泉敏一郎对“新武器”有了一定了解,而越是了解,心头的无力感便越强,乃至于他怔怔的看着面前的报告,居然产生了心死的感觉。
日本人在处理善后事宜的时候,一份经过修饰的袭击效果报告也被送到了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面前。从欧阳云的角度,他因为十分清楚“流星”的性能,知道凭目前的技术资料根本无法左右袭击效果,这次袭击能取得多大的成果其实更多取决于运气,因此饶是他有意夸大其词以壮国威,却也不敢太过夸大,以免将来真实情况一旦曝光而被贻笑大方。中方提供的袭击数据因此只及真实情况的三分之一,算是正好“十倍以还”。饶是如此,在罗斯福、丘吉尔还有斯大林看来,“流星”的表现依旧超过了预期,因此他们对于获得“流星”也就更加热切了。
这个插曲过后,会议重新开始,签署正式协议被提上日程,于中方来说,重头戏登台了。不出所料,欧阳云刚刚提出要将盟国之间签订的所有协议全部公开化,立刻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对。斯大林反对的理由也充分,认为这会影响苏维埃政府的威信,会导致苏维埃政权失去民心军心,其结果就是,就是中国愿意大举增援苏俄,可是苏俄内部先乱了,届时这仗还怎么打?
欧阳云用心良苦,罗斯福和丘吉尔这两个政场老狐狸岂能不明白,不过出于某种目的,这一次他们却不约而同的紧闭嘴巴,对此事不发表任何看法。
这种情况欧阳云有料到,斯大林敢这么做,不就是借苏俄战场的重要性想绑架这次会议,借大义之名耍赖皮么?他应对的办法也简单,那就是不在任何协议、决议上签字,同时命令铁林飞和周至柔让空军远东部门停止一切活动。
欧阳云也耍起赖皮,斯大林那边还在死撑,罗斯福和丘吉尔却先吃不消了。时值冬季,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苏俄战场的德军被迫暂停军事行动,所以斯大林尚等得起。可是在中东和北非还有太平洋,那些地方的气候正是一年里面最“宜人”的时候,德军和日军的行动完全不受影响,罗斯福和丘吉尔哪敢继续扯皮下去?
罗斯福和丘吉尔无奈,只得主动站到欧阳云一边附和他的建议。四个人开会,三个人一伙的,斯大林纵是真理在握,可除非他不想继续谈下去,否则又能怎么办呢?于是,在重庆会议进行到第九天的时候,盟国国与国之间协议公开化这条建议还是得到了实施。
第六百六十九章西方记者们
同盟国主要国家领导人都有参加的高层会议,当然有资格吸引全球媒体人的眼光。媒体人一词同样出自学兵军,之所以是媒体人而不是记者,盖因为就在这次会议上,专业的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出现了。如梅岚书,在众多头衔里面,比较醒目的便有这样一则:资深军事评论员。重庆还有中国对于美英苏三国政府高层来说绝对是陌生的,而对于来自这三个国家的知名记者来说,亦然。在西方民众眼中,因为这些记者或者学者的功劳,中国一度和野蛮、落后、贫穷之间是划等号的。而现在,因为中国在军事上的非常表现,似乎再用这三个词来形容有点过时了。那么,现在的中国究竟是何种模样?作为中国事实上的行政中心的重庆又是什么样子?这自然引起了三国民众强烈的好奇心。这些记者里面,不乏到过广州和学兵军特区其它地区的,他们早就惊诧过了,质疑过了,所以相对那些再次或者从未来过中国的同仁们而言,他们的态度要平和得多。和广州甚至宁波相比,无论是基建还是市面的繁荣度,重庆都算不上什么。因此,当面对同仁们强烈质疑的眼神,往往,他们便如此回答:“我想你应该去广州看看,去过广州,你就不会对中国的一切感到质疑了。”
不少西方记者出于惯性思维,刚到重庆的时候还是用老眼光看待中国,于是,当他们看到中国的同行,看到他们新式的相机还有一直追随左右的采访车,他们那种惊讶,无异于像看到了外星人一样。
形势使然,美英苏三国官方的目光都仅仅着落在中国先进的军事科技上,而事实上中国的先进是全方面的。而其中足以影响一个时代的,便是学兵军研发所领衔的电子工业革命。时至今日,电视机、电影及配套的播放设备已经不足为奇了,录像机、录音机等可以随身携带的个人娱乐设施才是中国青年们所热衷追求的。这些技术的发展,欧阳云并没有过多干涉,而因为其中牵涉到巨大的利益,所以,即使政府不干预,也自有一帮子民营龙头企业去发明创新,舍得在新技术上的研究上砸入巨量资金。重庆街头上,大一点的百货商场里面便有各种新颖的电子产品出售,而其中很多商品别说英苏了,便是在美国也不多见。
学兵军在美国有多家企业,其中就有和美方合资的电视机厂、收录机厂,而作为美国社会潮人一族的代表,美国记者们虽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但是他们绝对不缺少这方面的见识。然而在重庆,他们还是看到了很多叫不出名字或者不知道用途的电子产品。
藏富于民、发动民间的力量,这算是学兵军特区的一项执政传统,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一政策有受到学兵军高层的普遍反对。而现在,这一政策却开始开花结果,成为引领学兵军特区社会乃至中国社会积极向上的主力。
当前重庆给西方记者带来的震撼远不仅此。曾经的中国,轿车绝对是稀罕物,现在呢?就拿重庆来说,抛开军车、政务用车不谈,民间私人拥有的轿车也在五千辆以上。而如果是广州,这一数字还将成几倍的增长。西方记者来到中国,最担心的无外乎出行问题。而现在,只要在重庆的公交车线上,他们即使达不到的士,那最多登上半个小时,也就能搭乘到公交车。
这一切的一切给了西方记者们太多震撼,乃至于再有人说看到什么新鲜事物,他们都麻木了,浑然没有刚开始那种好像鲨鱼闻到血腥味的疯狂劲。
记者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向来是一等一的,来到重庆一个星期以后,他们不再动辄就大惊小怪,终于开始心无旁骛的投入本职工作。而这个时候他们所服务的各国报纸也早就对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国的新气象失去了兴趣,开始要求他们捕捉更有价值的新闻,比如说学兵军的新式战机、新式武器、会议的最新进展……
事情有点巧,记者们刚刚稳定了状态,焦点新闻来了。先是发生在宁波的中国政府针对日本的报复行动,然后是与会四国终于要正式形成会议决议了。前一条新闻,因为距离遥远而且没能获得更多的资料,所以各国记者虽然有向国内发回报道,但基本上都是一个标题了事,并没有太多噱头。后面的就不得了了——这些记者既然有资格随政府代表团行动,自然具备相当的政治嗅觉。《重庆会议》决议,这在一般人眼中或许没什么,但是在这些记者眼中,却与国家利益甚至民族未来息息相关,而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资料,甚至发掘出一些幕后,就成了考究他们工作能力的一次挑战。
《重庆会议》决议的签署,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