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十二女皇-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会以一种至高无上的秩序和正义的面孔出现,对那么不甘流俗的生命进行道德上的批叛,乃至于在历史上记下许多莫须有或者是断章取义的事情。而对于男性的勃勃野心,我们总是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认为大丈夫立世,正当如此,并且总会有许多正义的附会。王莽事实上篡取了汉的政权,却被后人评论为生不逢时的改革者,一心为小民谋利的政治家;而对于有着自我追求的女性,倘若她们对自己的处境有些许不满,试图奋力抗争,身为道德规则的制 订者的男性们总是对此吡之以鼻,轻者被说是轻浮躁进,重者被说成是手段残忍,心如蛇蝎。宋朝的一代才女朱淑真,曾留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绮丽词句,因为不甘心被父母误许一个奇丑且无才学的男子,走上公堂,要求退婚。而这位旷世奇女子的结局却是被官府以不服教化,有伤风俗的理由被浸死。当她的诗句飘洒在时空中,激起我们无数的幻像和情愫时,又有几人能不临风洒泪,嗟叹千古呢?
而可怜的阿格里庇娜, 除了她那看似有缺的婚姻外,她固然向往权利,并且也不扭捏的以非常手段取得了权利。而有关于她谋杀亲夫的一段,到底是不是后世的历史学家杜撰的呢,或者在当时就被她的政敌们散布开来?关于她的历史记载并不多,却都将她描述成了美貌而歹毒的女子,我们甚至很少能找到对她的正面描述。阿格里庇娜或许对儿子的确曾起过杀机恶念,但她终于还是死在尼禄的阴谋下,她终于以一个母亲的身份犹豫地奔赴她亲爱的儿子所准备的最后的晚餐。武则天不就是曾被指责故意掐死自己尚在襁袍的女儿以嫁祸王皇后,又有传言说她嫉妒自己的长子,并用鸠酒将亲生儿子赐死。但是,这终究只是野史的记载,对此那些远处的古代,我们又有多少能够真实了解呢?历来评价武则天,总是对她的几个孩子的死亡颇有描述,却对其政绩一笔代过。而对于汉武帝可怜的太子呢,有记载的死于武帝的猜忌,我们所看到的,只是一个事实上军事空前高涨,民众水深火热的时代,一个穷兵赎武的所谓汉朝的伟大时代。不能忽视的是,自汉武帝时代过去后,汉朝迅速走向衰弱,曾经流脂的国家仓库早已空洗,中央政府的影响较从前大为减小。但是,没有人指责汉武帝对女性的喜新厌旧 ,对大臣的阴鸷狠毒,对儿子的暴力残酷。道德终究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罢了。
在阿格里庇娜流星般的岁月中,罗马在政治风浪中破浪而行;帝国骄傲地驻立着,淡淡星光,静静地倾泄在罗马城宏伟大的斗兽场上,直至她天才的儿子用一把火炬,将这座世界之都的所有梦幻燃尽在泪水之中。
。 想看书来
历史的镌刻
(19)
女人位居皇权的巅峰,在古代中国这个男尊女卑观念极其严重的封建社会,几乎可以说如登天之难。而在几千年浩浩青史之中,觊觎权力并表现出极大政治才干的女人却并不少见。她们或辅佐幼主,以太后之名稳定朝局,或乱党专权,狐媚朝政,这在每朝每代几乎都会出现,从汉朝的吕后、窦太后到清代的孝庄、慈禧,每一个人都是当时不可小视的政治能量,她们甚至以一己之力把握着中华民族的命运,书写着历史。女人当政,大多隐藏在垂帘之后,即使拥有再大的权威,她们也几乎不可能走到台前,正大光明地行使帝王般的权力。她们仅仅只是“准帝王”,一张幕帘,与皇位的一步之遥,使她们在与男权的斗争在最后时刻土崩瓦解。可是有一个人例外,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她,将永远鲜活,永远不会湮灭。
武则天,一个颇具历史魅力的名字;武则天,一个镌刻时空的女性标志;武则天,一个似传奇而又非传奇的历史人物。她是唐朝开国功勋武士的次女儿,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居然以女子之身亲登帝位,自称圣神皇帝,废唐祚于一旦,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中国历史上,称帝者564人,女皇却就一个武则天。她即位时已61岁,在位二十春秋,在帝王序列里也是个年岁最高的皇帝。历代皇室,南面天下只一人,后宫佳丽逾三千。而武则天作为后宫佳丽之一,可谓惟一的、最大的成功者,她是一个最与众不同的王者。
从开始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全面统治,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的历史功绩,昭昭于世,在中国封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评价:“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
至今中国有两块非常著名的无字碑。一块是西汉时汉武帝在泰山上立的,当时他到泰山封禅,登上山顶,一望上下天地,胸中激情彭湃,觉得泰山实在太伟大了,置于齐鲁平原中,他连声叹道:“蔑矣!尽矣!无以加矣!”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这种无限的崇拜,于是他立了一块无字碑。另一块就是武则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那是一块完整的高达七米的大石头,默默地矗立在关中平原,在很多男性帝王的陵墓群落之间。关于她立这座碑的目的,她自己生前并没有说明,后人猜测,一者认为是她觉得自己功劳太大,用语言难以表达;另一种则认为是她知道自已死后一定会引起沸沸扬扬的议论,那么就留着空白,留着一点神秘给千秋万代吧,让后世去褒贬,去评说,去刻下每一个人心中的碑文。武则天,真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集美貌和智慧与一身,又拥有万人不及的驾驭能力和雄才大略,怎样的褒扬对她来说都不为过。然而同时,她又是一个极富有争议的人,因为她的唯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历史不可复制,武则天只有一个。
千百年历史恍如云烟散去,一提起武则天,人们就立刻会想起那个男耕女织、丝路繁忙的煌煌盛世,那个色彩斑斓,线条丰腴的日月并耀的威威天朝。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少女入宫
公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武则天出生在唐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也有说法她出生于四川广元。她的父亲武士廱虽然也是唐朝贵族,但祖先却并不显要。武则天祖籍山西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当时武士廱做木材生意,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商人,在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并没有什么地位。后来因为正赶上隋炀帝大兴土木,结果发家致富。他是一个相当有眼光和才干的人,在做生意的过程中,经常和权贵们交往,因此得到了一个下级军职。
(20)
公元617年,李渊起兵反隋,武士彟以军需官的身份跟随效劳。最后李渊攻克长安后,武士彟因为战功被拜为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还被列入14名开国功臣行列。从此成为唐朝新权贵,社会地位也极大地提高。公元620年,武士彟的原配夫人病逝,通过唐高祖做媒他娶了隋朝显贵杨达的女儿,杨氏后来为他生了三个女儿,其中第二个便是武则天。
武则天的少女时代,是随做官的父亲在四川度过的,在今天的四川广元还留有皇泽寺和一大堆关于武则天的故事传说。《大唐新语》有记载说:“袁天罡,益州人,尤精相术。贞观初,敕召赴京,途径利州,时武士彟为节度使……。武则天时衣男子服,乳母抱出,天罡大惊曰:龙晴凤颈,贵之极也。转侧视之,若是女,当为天子”。公元1954年在广元皇泽寺出土的孟蜀广政碑,碑文云: “天后武氏其人也,事具实录,此不备书,贞观时,父士彟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
公元635年,武士廱不幸死在荆州都督任上,随后全家回到长安。武士廱的前妻留下的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和他们的堂兄弟武惟良、武怀运都不是宽仁厚道之人,他们对待杨氏刻薄无礼,处处与她为难。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孤女寡母四人在长安的生活并不怎么顺心。武则天自幼聪慧敏俐,极善表达,胆识超人。很小的时候,父亲深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识见,在十三、四岁时,她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成为一个颇具灵气和见识的少女。同时,她在诗词歌赋也奠定了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更是卓荦不群。在当时的长安上流社会,武家的这个女儿早早就有了不错的声名。
在成长过程中,除了父亲的亲自调教,母亲对武则天的影响也很大,杨氏是一个颇具魅力的女人,她出身名门,有着良好的家教,对事物的见地也不同与一般的世俗女性。但同时她也是一个矛盾附体的人。一方面她笃信佛教,修炼身心,但一方面却又内行不检,充满了欲望和机敏的心智。武则天后来的醉心权势,胸罗机谋,信奉佛教,乃至于淫乱自恣等诸多特性,似乎都来自于父母的遗传。
唐太宗辉煌的“贞观之治”笼罩着武则天比较幸福的童年,她能够有很好的物质条件和相当自由开放的生活环境,骑射、歌舞、音律、乐理、诗书,无一不学。武则天的家庭有一点暴发户的味道,这也使她大大不同与一般大家闺秀,她少了矜持和内敛,多了一些霸气和带有野性的艳丽。她属于早熟的女孩,年方十四岁便已呈现出女性“花解语、玉生香”的款款风情。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望。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难以启齿的低微的商贩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少年和青年时代的武则天,在这种优越和自卑并存的双重心态的影响下,武则天有心去证明自己,她更愿意去张扬去表现,她不甘埋没,不甘安于优渥的生活现状,她要去做一番事业,虽然她当时并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做什么。女人似乎是天生的政治家,女人有着独特的敏感、嗅觉甚至一旦被激起就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强烈的政治野心。武则天就是这样,家庭、社会、成长的际遇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以达唯我是从的欲望,和以冷酷而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一切的心理。这一点在她以后从政乃至于“南面称孤”的一系列###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为她一生功过参差的修养、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到了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历史上著名的贤德的皇后长孙氏病逝。 唐太宗十分伤心,非常怀念她,他曾在宫中筑造了一个土台,天天站到上面眺望她的坟墓,连朝政都有些疏于治理,。以讲直话闻名的大臣魏征看不下去了,他来到宫中,唐太宗请他也到台上去看一看亡妻的坟墓,魏征告诉唐太宗,他只看见了唐高祖李渊的坟墓。魏征的话使唐太宗从怀念的沉湎中惊醒,他不再去天天望亡妻的坟墓了,可又并没有排解心中的愁苦,看到过去的六宫粉黛,美女佳人,竟是兴味索然。这时就有一些善于逢迎的大臣建议唐太宗在天下再一次选美。
武则天在长安很有名,再加上家庭的地位,她自然成了选美的目标。有一天,唐太宗派传旨宦官飞马来到武家,当众宣读诏书:封武则天为才人,命她即刻进宫。杨氏听完诏书,又惊又慌,心想:皇帝妻妾众多,除正妻皇后以外,还有妃、嫔、婕妤、美人等级别,而才人的地位最低,如果得不到皇帝宠爱,那就要在深宫内院熬一辈子。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抱住女儿失声痛哭道:
“儿啊,想不到你父亲去世不久,家里就飞来横祸。你要是进了宫去,只怕我们母女再也没有见面的日子啊!”
十四岁的武则天却异常平静,反而笑着劝慰母亲说:
“母亲不必过分悲伤。依女儿看来,进宫侍奉皇上倒不一定是件坏事呢。”
“什么?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杨氏听说,很惊讶地问道。
“女儿此番进宫,只要事事察颜观色,处处小心待候,就能博得皇上欢心。到那时候,不但女儿享不尽荣华富贵,还能光耀门庭,给母亲脸上争光!”武则天一字一句地回答,显得很自信。
杨氏这才明白,自己的女儿是把进宫看成进身的阶梯。想到女儿自小聪明过人,八面玲珑,说不定真会得到皇上的宠爱。杨氏这才不再哭了。隔了两天,武则天拜别了母亲,高高兴兴地进了宫。
这段描写充满想象力,却是把武则天不同寻常的胆识刻画得淋漓尽致。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 14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才德出众入选宫中,受封“才人”。入宫之后,武则天行事干练,善解人意,再加上姿色娇艳,颇得太宗欢心,遂赐号“媚娘”。过了一段时间,太宗又发现她和其他妃嫔大不一样,除了美貌端庄,还有很好的学识,遇事颇有见地,并且懂得礼仪,知晓大体,随即便把她从侍穿衣着的行列,调入了御书房侍候文墨。这一变故使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涉及到政治领域,她因此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这段时间,她的眼界大大开阔了,再不是那个仅仅依靠姿色寻求机会的少女。从此之后,她也开始接触官场政治和权术,这些都为今后的权力之争打下了基础。
(21)
据说,武媚娘在宫里还跟学士学习了其他很多东西,不仅仅是简单的读书写字,她还和宫女们一起参加了儒学讲习。武媚娘学得很快,除了研究儒学以外,凡是能学到的东西,都贪婪地吸收。其中她特别热心学习的,就是王羲之的书法,据说,太宗对王羲之的笔法非常向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她那种婉转流畅的独特笔法、飞白,都有很大的进步。同时,她还主动学习律令及宫中的典礼仪式等,很快便成了个行家。
按照唐初后宫的制度,有所谓“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的编制,也就是说,除了皇后之外,还另有一百二十一位不同级别的妾侍。 “四夫人”是;贵妃、德妃、淑妃、贤妃。“九嫔”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妇”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妻”是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另外还有上千名没有名号的宫女。唐朝后宫编制严谨,只能依次升补,不能巧立名目,随意更改。武则天被封为“才人”,算起来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几位,以她十四岁的年纪,不算太高,但也并不算太低。 武则天是在贞观十一年的深秋时节被召入宫的,原本想有很好的升迁的机会,但她侍候唐太宗十二年,而唐太宗也对她宠爱有加,可是一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却始终未曾再予晋级加封。是什么原因呢?至少有两件事情,使唐太宗把武则天的身份固定在“才人”的地位,以阻绝她在后宫之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量。
第一件事是所谓“驯马事件”。有一次,西域进贡了一匹宝马名叫“狮子头”,能够日行千里,但却性烈难驯,多少年轻力壮的骑士,都弄得灰头土脸甚至伤筋折骨,就连过了半生军旅生涯,爱马若狂且骑术精湛的唐太宗也被它掀翻下来,无可奈何地望着这匹宝马不住摇头叹息。不料武则天却奏称:“只要给我三样东西,就能降服这马。这就是一支皮鞭、一柄铁锤、一把锋利的刀子。我要先用皮鞭打得它皮开肉绽,死去活来。还不听话,就用铁锤敲它的脑袋,使它痛彻心肺。如果仍不能制服它的暴烈性情,就干脆用刀子割断它的喉咙算了。”唐太宗也算是乱世中杀出来的英雄,阅人无数,但他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敢做敢为的女人,如此心肠坚硬,甚至可以说是残忍狠毒的女人。从这件事之后,唐太宗不得不对这个当时年纪还小的女子起了戒心。
第二件事源于民间传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对此,唐太宗垂询了太史令李淳风。得到的答复是:“这个人已经在宫中,三十年后,当有天下,杀李唐子孙殆尽,其征光已成。”唐太宗当时大惊失色,这毕竟是关乎国运的大事。他大肆排差,准备尽杀所有可疑的人。李淳风说道;“天之所命,人不能违,王者不死,徒多杀无辜;且自今以后三十年,其人已老,或者颇有慈心,为祸或浅。今天如果把她杀掉,上天或者更生出一个年轻力壮的来,肆其怒毒,恐怕那时陛下的子孙更加无遗类了啊!”英武绝伦的唐太宗曾怀疑到武则天的身上,在那个充斥着迷信、巫术的时代,虽然并没有要武则天的性命,但他自然也肯定要尽可能地限制她的地位和权势。这两件事使得唐太宗时代的武则天不甚得志,她空有一腔抱负,却找不到登天的阶梯。
少女入宫,豆蔻年华,十四岁的花容月貌。在佳丽三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