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吃货军嫂-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她倒进去嫩南瓜丝,继续炒几下,尝尝味儿,再加入少许盐,就起锅了。
  足足的两大盘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
  这道乡土菜最大的特色是食材新鲜,各种味道完美搭配,非常鲜美开胃。
  做这道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丁小甜并没有在里面放神奇树叶粉末。
  在她看来,也不是什么菜都需要神奇树叶粉末去调味。
  比如说这道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就不需要。
  田鸡自带鲜味儿,不用加入味精,这个时候的农村绝大数地方都没有用味精,神奇树叶粉末有给菜和汤加鲜的作用,如果丁小甜在炒田鸡里面加入神奇粉末,就会增鲜。
  可是丁小甜却没有用,她认为有些菜或者不那么完美,倒是能保持本味。
  她认为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这道菜就是这样,好像已经不用神奇树叶来调味,达到某种完美了。
  做好炒田鸡这道菜的时候,灶房门口出现了丁建国,他一出现就嚷嚷开了:“好香啊!”
  等到他走进来,走到灶边,看见灶台上两大盘子的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搓着手,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伸手,他就想去用手指捏一块田鸡肉吃,丁小甜却一手拍开了他的爪子。
  问他:“妈,还有大哥和大嫂他们呢?”
  丁建国却龇牙咧嘴说:“二姐好小气,让我吃一块嘛,简直太香了,闻着口水直流。”
  丁小甜:“一家人坐齐了,才能吃。我问你他们呢,来了没?”
  丁建国:“来了,他们在后面,我先跑过来了。”
  “那就去收拾桌子,摆好碗筷,还有去把你屋头的条凳和椅子都拿过来,我马上炒西红柿炒鸡蛋,炒好就吃饭。”
  “今天还有西红柿炒鸡蛋,哇,真丰盛啊!”
  “一会儿多吃点儿,快去!”
  “好,我马上去!”
  丁建国跟猴子一样蹿出去了。
  他跑得飞快,去自己屋里拿了一根条凳和两把竹椅子过来,摆放在丁小甜屋子里的桌边。
  然后擦桌子,摆碗筷,再去灶房里把甑子抱过来放在桌子旁的一张竹椅子上,接着又跑一趟去把瓦钵里的米汤端过来放另一张竹椅上。
  丁建国做完这些去厨房里端菜,一盘浅绿色凉拌的豇豆,两大盘红绿白相间的嫩姜嫩南瓜丝炒田鸡,一盘子红黄相间的番茄炒鸡蛋,还有一小碗泡萝卜。
  菜都摆好了,丁家人也到齐了。
  丁建军和李珍月坐一根条凳,丁小甜带着女儿和母亲坐一根条凳,丁建国和丁小兰坐一根,丁建军和李珍月的一双儿女丁鹏和丁燕坐一根条凳。
  一家人,连孩子在内一共九个人,大家端起碗,拿起筷子开始享受美食。


第34章 
  饭桌上,一家人吃饭吃到最后; 李珍月放下碗筷; 朝着丁小甜笑了笑,说:“二妹; 明天我跟你大哥要进城去,除了帮你取汇款,还想去县城供销社买点儿布做两件衣服。你大哥说,这次不但给我做,还要给妈和三妹做”
  “这是真的吗?”还没吃完饭的丁小兰一听就兴奋地问,连饭也不吃了。
  李珍月点头:“当然是真的。”
  唐玉香听了却说:“我有衣服穿; 不用浪费布票和钱给我买衣服; 我老了,旧衣服都穿不完。”
  丁小甜猜; 大嫂没说完的话是; 大哥手里没那么多布票或者没那么多钱,想要让自己想办法。
  果然,随后李珍月继续说:“二妹; 我跟你大哥手上没那么多布票; 还有钱”
  话没说完; 丁建军已经啪一声把筷子拍在了桌子上,他眉毛拧起,非常不快地说:“珍月; 你住口!我说过; 这个家我是顶梁柱; 给我妈和我三妹做衣服,由我负责!”
  李珍月好像已经下定决心,这次绝不退让,把没说完的话说完,她继续说:“二妹,你大哥就是倔脾气,明明手里没钱,却要穷大方,你就帮忙换十二尺布票,让你大哥拿去买了布给妈和三妹做衣服吧。”
  丁建军已经气红了脸,愤怒地盯着李珍月,眼看就要发作。
  丁小甜见了,赶忙说:“大哥,都是一家人,你别见外。我这里正好还有些布票,是上一次忠灿回来探亲时带回来的。我做了两件衣服之后还剩了几尺,下一周去学校代课,我找学校老师再换几尺,就可以给妈和三妹做衣服了。这样吧,三妹和妈做衣服的事情你就别管了。”
  丁建军断然拒绝:“二妹,不行,你回娘家带个孩子,要用钱的地方多,怎么能让你来买布。”
  丁小甜对于这个大哥的脾气还是很清楚,知道他是一个好面子,自尊心很强的男人。
  在父亲死后,一直以丁家的当家人自居。
  明明他现在经济困难,可还是要照顾到母亲和妹妹。
  说实话,丁小甜挺佩服这个大哥的,也想要帮他分担一点,虽然她现在也没多少钱。
  “大哥,别说了,这次就让我帮你分担一点儿,几尺布,做两件衣服,我还是负担得起。你不要再推辞了,不然我就不在娘家呆着了,我回何家去,我是认真的。”丁小甜说。
  “这”丁建军犹豫了。
  他看到二妹脸上的表情,很笃定的样子,知道她不是随便说说。
  “哎”最终他长叹口气说,“都是你大哥没用啊”
  “大哥,你在我心里可是最能干的大哥哦!”还在吃饭的丁建军停下吃饭抢先笑着说。
  “就是,大哥,我也觉得你最好!”丁小兰赶忙附和。
  听着弟弟妹妹说的暖心的话,丁建军脸上又有了笑容。
  不过,当他的视线转过去,看到李珍月时,脸上却没了笑。
  李珍月有点儿忐忑,她知道,等下从老屋这边回去,两人晚上又要吵架了。
  果然,吃完晚饭回去后,丁建军和李珍月就吵了一架,丁建军怪李珍月没跟自己商量就向自己的二妹提出布票的事情,甚至想让二妹把布也给你买了,这纯粹是太太贪心。而且,她那样做,让他在自己的弟弟妹妹跟前很没面子。
  李珍月却回嘴说,她那也是为了这个家着想,也不是全为了自己。
  她知道自己要是不主动说出来,丁建军就不会说,就是打肿脸充胖子,现在不管怎么说,妈和三妹的衣服有着落了,家里也不用支出那么大一笔钱,这到底有什么不好?
  吵了一阵儿,谁都占不了上风,各自气鼓鼓地去洗了脸和脚睡觉。
  丁建军一个人睡,李珍月却跟自己的两个孩子一起睡。
  早上起来,吃完早饭,丁建军准备进城,换了干净衣服,要走之时,唐玉香过去劝说儿子,夫妻之间没有隔夜仇。叫他还是去把李珍月叫着,一起进城去。
  丁建军最后还是听了母亲的,去叫李珍月一起进城,给她买布做衣服。
  老屋那边,丁小甜比平时起来得晚点儿,因为今天是星期天,她不用一早骑车到公社去代课。
  虽然到点儿就醒,但是丁小甜在床上陪着孩子玩了一会儿,看到钟上的时针指到八点了才起来,她给自己和女儿都穿好衣服。接着开始每天早晨的日常,喂鸡给老屋菜地浇水浇肥,做早饭吃饭。
  然后牵着女儿去队部借自行车,再载着女儿去老屋,把女儿交给母亲带着。
  “妈,我今天要晚点儿回来,可能要下午四五点才到家。”临走之前她对母亲说。
  唐玉香:“晓得了,骑车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丁小甜“嗯”一声,又嘱咐女儿听外婆的话,自己下午回来给她带糖吃。
  秀琳抱着她,亲了她脸,学着外婆的口吻,挥手:“快去吧,妈妈,早点回来。”
  丁小甜笑出了声,连忙说自己很快就回来了。
  骑着自行车离开生产队去公社的路上,丁小甜一直沉浸在女儿带给她的欢乐之中。
  到了公社,她去了信用社家属院,熟门熟路地找到了袁会计。
  袁会计则是带着她去了同一个家属院的另一栋楼,那一栋楼有三层,会计主任萧主任住在二楼。
  于袁会计住的筒子楼不同,萧主任家住的楼是每间房一溜排开,推开门是屋内的一个公用的“1”字形走廊,走廊对面是另一户人家,相当于隔着中空的庭院门对门。这种户型的房子一溜四间房。
  除了头一间和最后面一间不是门对门,中间的两间都是门对门。
  这种房子比筒子楼好一点儿的是中间两间房的窗户对着走廊,既采光又通风。
  一头一尾的房子是南北的窗户,都打开的话,会有穿堂风,也可以采光。
  这样奇特的户型设计,丁小甜还是头一次见到,别看她重生之前是活了六十八岁的丁老太,她也没看见过。
  萧主任就在这个户型设计的第二间屋见的丁小甜,当然,袁会计也跟着进去了。
  三人在屋里说话,窗户和门都是关上的,萧主任拧开了屋里的吊扇的开关,这样一来,大家在屋子里坐着说话也不会觉得热了。
  萧主任还给丁小甜倒了一杯凉白开。
  丁小甜也不客气,端起凉白开就喝,旁边,袁会计正在跟萧主任寒暄。
  她说丁小甜帮着自己用肥皂换了一些鸡蛋,挺不错的,所以她把丁小甜叫来跟萧主任亲自谈,反正基本情况之前她也跟萧主任说了。
  萧主任点点头,看到丁小甜放下手里的装白开水的茶缸之后,就说:“小甜同志,我有八十四张肥皂票可以买八十四块肥皂,十二尺布票,你拿去随便买什么布都行。我这个人也很干脆,之前我也对袁会计说过了,我要换鸡蛋,就跟她用肥皂票跟你一样的换法。布票呢,就按照一般的棉布价格来算。八十四块肥皂,换三百个鸡蛋,十二尺布票,换一百二十个鸡蛋。这一共是四百二十个鸡蛋。只不过,要是你一次给我送这么多鸡蛋来,我们家吃不完就不新鲜了。我想,要不你每次给我送二百个鸡蛋来,分成两次送,也就是过几天你给我送一次,再过两个月你给我送一次。你看这样行不行?”
  丁小甜听完算了算时间,如果自己过几天给她送二百个来,然后再过两个月送剩下的两百个,正好那个时候自己去部队探亲回来,也有时间送。还有,她认为萧主任考虑得当,因为在夏天,鸡蛋放久了的确不新鲜。
  “好,萧主任,就按照你说得办,这次你给我十二尺布票,以及二十八块肥皂票,我给你送二百二十个鸡蛋来,然后再过两个多月,我再上你家来取剩下的肥皂票给你换鸡蛋。”
  “那我这就你去那肥皂票和布票。”
  萧主任高兴地站起来,打开门去给丁小甜拿票去了。
  不一会儿,她走了回来,把丁小甜要的布票和肥皂票给了她。
  丁小甜就问她:“下周二我把鸡蛋直接送到您这里来还是袁会计那里?”
  萧主任想了想说:“你送去袁会计那里吧,她到时候会转交给我的。”
  丁小甜:“行。”
  从萧主任家里出来,袁会计称赞丁小甜很聪明,会说话和处事。
  丁小甜知道她什么意思,因为自己刚才那样说,袁会计就替萧主任跑了腿办了事,萧主任是袁会计的领导,以后肯定会对袁会计另眼相看,将来要是有升职机会或者加工资的评比,袁会计会比其他同事更容易获得领导推荐和评优。
  “哪里,哪里。”丁小甜谦虚地说。
  两人分开之前,袁会计说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她帮忙的地方,请丁小甜尽管提出来。
  丁小甜当然说好。
  公社信用社里面有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如果将来她要贷个款什么的话,也比一个熟人不认识要容易多了,就是不知道她将来会不会有贷款的时候。
  反正,能跟金融机构的人认识,对丁小甜来说有利。
  从萧主任家里出来还不到十一点,丁小甜去了公社供销社买布和买肥皂。
  十二尺做衬衣的花布,丁小甜买了六尺白底红花的,这是给三妹做衬衣的,至于给母亲做衬衣的,她选了六尺素净的鸭蛋青色的棉布,一共花掉了八块四毛钱。二十八块肥皂,十块零八毛。现在她的兜里只剩下一块八毛钱了。
  这还是她早上去老屋把孩子交给母亲带时,从她那里借了十元钱,加上她剩下的十一块钱,才把这些东西买了。
  不过,她也不着急,因为今天她大哥代替她去城里取了丈夫寄来的三十元后,她手上就松了。
  她的随身空间的篮子里有二百六十多个鸡蛋,后天送到袁会计那里二百二十个鸡蛋,她都还剩下四十八个。
  更何况二十八块肥皂还会给她换来二百八十个鸡蛋,加上原先剩下的,她有三百二十多个鸡蛋了。
  总之,她手里的硬通货鸡蛋是越来越多了。
  买了东西,丁小甜把它们都放到随身空间里,接着推着自行车去了公社集体的茶馆。
  星期天,茶馆的生意很好。
  偌大的茶馆里坐着不少人,男男女女坐在一起摆龙门阵,喝茶听评书。
  她把车子停在茶馆外头,进去茶馆里面坐着要了一杯茶,一个烧饼,一共花了五毛钱,坐在里面听评书,喝茶吃饼休息。
  她跟古老师约的是下午两点在供销社后面的巷子里见面。
  茶馆里面有个挂钟,可以看时间。
  看看已经一点四十了,丁小甜站起来,从茶馆里面出来,骑上自行车去了公社供销社后面的那条小巷子。
  她到的时候古老师还没来,等了一会儿,才见到她从小巷子另一头过来了。
  “丁老师,等久了吧?”古老师一见到她就笑着问。
  丁小甜说自己刚来。
  古老师带路,让丁小甜跟她走。
  十多分钟之后,她们进了公社钢铁厂的厂区家属院,一大片平房区。
  古老师带着丁小甜去了这片平房区的一排平房前,她在一间安装着纱窗的红色木门前停下来,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出来一个中年女人爽利的声音:“来了!”
  脚步声近了,门被拉开,门口站着一个剪着齐耳短发的四十岁左右的胖胖的中年女人。
  她一看到古老师,就笑着说:“小古快进来。”
  古老师没有立即走进去,而是指了指自己身后站着的丁小甜说:“巩姐,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我们学校的代课老师丁老师,她爱人是连长,家在农村”
  后面的话她没说了,因为丁小甜的情况她早就跟巩蓉说过,现在只需要稍微介绍一下就行。
  丁小甜把自行车停好,朝着巩蓉点头,接着喊了她一声:“巩姐。”
  “丁老师,快进来,我早就给你们泡好茶了。”巩蓉热情地招呼道。
  古老师带着丁小甜,跟在巩蓉身后进了屋。
  屋子里的吊扇正在转着,坐在底下的竹椅上,喝着茉莉花茶,丁小甜听古老师跟巩蓉八卦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不外乎是她们家里的男人和孩子亲戚间的事情,算是女人们聚在一起必谈的内容。
  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天,才说到了丁小甜希望说到的正事。
  那就是巩蓉都有些什么票,想换多少鸡蛋。
  巩蓉板着手指说:“有八十七张肥皂票,三十六块肥皂,布票二十一尺,胶鞋十五双,线手套布手套十二双,还有劳动布的工作服好几件”
  丁小甜听她这样一说,就知道被自己算准了,这位公社钢厂的车间主任的爱人家里这种劳保品一定多,只不过多到这个程度还是让丁小甜有些吃惊的。
  她不禁想,难道,这位巩姐和她丈夫是钢铁厂的双职工,不然这劳保福利也不会这样多。
  所以,她紧接着就试探地问:“巩姐,你家里的劳保这么多,是不是你跟你爱人都是钢铁厂的职工啊?”
  巩姐没来及回答,古老师抢先一步笑着说:“被你猜对了,巩姐在钢铁厂的职工食堂工作,负责给职工们煮饭打饭。”
  “原来巩姐在职工食堂工作啊,怪不得家里这么多劳保!”丁小甜感叹道。
  巩蓉说:“还是我爱人车间发得多些,我们食堂除了给我们在食堂工作的职工吃得好些,劳保要少得多。”
  听说巩蓉在钢铁厂职工食堂工作,还要换这么多鸡蛋丁小甜也是不太理解。
  丁小甜想,食堂工作的职工难道发的福利不该是鸡蛋这些副食品吗?
  当着巩蓉的面,丁小甜也没问,她只是向巩蓉说了下怎么换鸡蛋,跟古老师的价格一样,八分钱一个,巩蓉拿票给自己,她拿着票去买了肥皂等物品给巩蓉鸡蛋,巩蓉付出买日用品的钱就行。
  只不过,她为了巩蓉考虑,认为每两个月换一次好些,那样鸡蛋新鲜些。
  她呢,一次负责给巩蓉换两百个鸡蛋,然后巩蓉需要的话,她过两个月再来。
  巩蓉听了,说:“好,那就按你说的做。我去给你拿三十块肥皂,还有十二双胶鞋来,这些东西你拿去给我换成鸡蛋,天天堆在屋里,落上面不少灰,我看见都堵心。”
  她去拿了个大号的帆布口袋,把家里的那些堆了很久的三十块肥皂和十二双胶鞋装进去,简直有处理了垃圾的爽感。
  巩蓉把这个大口袋交给丁小甜,说:“我也不急,下个星期的星期日,你给我拿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