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零吃货军嫂-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小甜去焦大娘家找女儿秀琳的时候,顺便跟她聊了一会儿,并说自己明天还要去赶集,问她不去不去。
  焦大娘摇头:“哪个有那么多钱哟,我们家里基本上一两个月才去公社赶集,哪像你,男人是部队上当官的,每个月都有工资给你寄回来。”
  丁小甜见焦大娘说起这个话,索性就告诉她自己在婆家,丈夫寄回来的钱,她一分都沾不着,她婆婆把钱管得太紧,这趟回婆家来,就是不满意婆婆把钱管得太紧。
  她之所以要把这话说给焦大娘听,就是想通过她的嘴,把自己回娘家的真实原因传到其他村民的耳朵里。这样一来,村民们同情她的人就会更多一些,对于她在娘家立稳脚跟大有好处。相反,这些话要不了多久就会传到桃树村的那些村民耳朵里面,他们一定也会把这话带给婆家的人听,婆家的人听到了一定会感受到压力。
  要是搁在重生之前,她不会这样做,会把这种不满吞进肚子里。
  重生之后,她可不想再顾忌着大家庭所谓的面子,她要的是小家庭的实惠。
  她就是想让婆家人知道,自己不满婆婆把丈夫寄回来的钱全部捏在手里,如果她的婆婆坚持那样,她就不会回婆家去。就算丈夫回来探亲接自己回去,他也必须答应以后单独给自己寄钱,他愿意孝顺他爸妈,就另外寄一份儿钱去。她要让丈夫明白,小家庭才是他们两口子的家,而不是他父母的家。甚至,有可能的话,她想分家单过。现在不是以前,现在她有空间在手,可以大力发展种植和养殖,她有信心不用去挣工分,就有吃有喝,不用再依靠婆家的人。
  曾经,她也探过丈夫的口风,对分家的事情怎么看。
  何忠灿说:“还是不分家好些。因为爸妈不想分家,还有我一年只有一个月在你身边,要是分家了,你一个女人,还要带个孩子,家里家外的,肯定是忙不过来。跟我们家人在一起,他们多多少少会照顾你和孩子,我在外面才放心。”
  丁小甜听了,认为丈夫说的这些也并非没有道理,在孩子没长大之前,在挣工分的年代,一大家人在一起的确有利于降低生活成本,互相帮助,度过难关。
  只不过,这是对于那些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的大家庭而言。
  家庭不和睦的,就像丁小甜跟她婆婆和大嫂,她真觉得一大家人在一起带给她的坏处远比好处多。最让她耿耿于怀的是丈夫寄回来的钱,本该属于她的那一份,她的婆婆非得要去管起来,不给她一分。
  焦大娘听了丁小甜的诉苦果然立刻就同情起丁小甜,说没想到丁小甜的婆婆那么刁钻。
  然后她又对丁小甜说,如果她遇到什么困难,立刻过来找她这个邻居,她家里的人一定会帮她的。
  丁小甜重重点头,谢谢焦大娘关心自己。
  抱着女儿回去,给她洗了个澡,自己用水擦了擦身体之后,丁小甜哄着女儿睡了觉,然后再起来进入随身空间里头去把白天收纳进去的木板搬去红色的土地旁边分别搭在两个垒起的箱子上,她的简易厨房操作台就建好了。
  只要在上面放上菜刀,她就可以切菜,还有拿一口铁锅来,她就可以炒菜,放一个瓦罐她就可以炖汤了。
  现在她只是缺食材和一些厨房用具,不然她的简易厨房就可以做菜了。
  搭好简易的厨房操作台,丁小甜去看自己绿色土地里面昨晚种下去的那些蔬菜种子,惊喜地发现只是过了一天,那些种子全部都发芽了,从绿色的土壤里冒出了绿色的嫩芽。按照这种长势,丁小甜推测恐怕要不了半个月,就可以采摘了。
  她又走去蓝色的土地旁边看了看自己前天晚上放在那里的那碗稻种。
  啊!稻种也发芽了!
  这让丁小甜高兴坏了。
  比起蔬菜种子发芽长出嫩苗,丁小甜更在意的是稻种发芽,这意味着她可以在自己随身空间的水田里面不管什么季节,都能种下水稻。按照随身空间的光照情况,以及绿色土壤里的那些蔬菜种子的发芽情况,丁小甜认为,水稻的成熟时间也会比外面普通水稻的成熟时间更短。
  这样一来,她一年可以收获好几次水稻。
  普通的水稻一亩产千斤,脱皮之后,出米七百斤。她的这一分水田可以一次产米七十到一百斤。
  丁小甜之所以认为随身空间不到一分的绿色水田可以有七十到一百斤的产量,是因为她觉得随身空间水田的土质和水都非常好,栽种的秧苗,最后一定会结出更多更饱满的稻穗。
  正常的水稻从栽秧到成熟需要半年时间,随身空间里的光照充足,如果三个月一熟,就意味着丁小甜每三个月就会有七十到一百斤大米。她跟女儿秀琳一个月吃米最多也就三十斤,如此一来,她吃的米就能实现自给自足了。换句话说,她不需要再花钱去买米。如果她参加集体劳动,年底分的米就可以像赵家那样拿来换钱了。


第19章 
  今晚的丁小甜心情很爽; 在随身空间里面整理了下她收纳进去的箱子; 以及她放进去的东西。
  接着她又拿了红薯,埋到昨天烤苞谷的那块土壤下头,十多分钟后; 一个闻着喷香的红薯就烤好了; 撕掉外面烤得有点儿焦的皮; 丁小甜把里面软糯甜香的红芯儿吃了。
  一个烤红薯下肚,再喝上半壶清凉甘甜的泉水; 她觉得今天一天都完美了。
  从空间里出来,丁小甜刷了牙; 换了衣服,上床挨着女儿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第二天早晨六点多她就醒了; 下床开始了一天的日常。
  喂小鸡,看看她养殖的蚯蚓长得什么样了。
  小鸡仔们以肉眼看见的速度长大了一圈儿,这让丁小甜怀疑是不是用了空间里的泉水搅拌米糠给它们吃的原因; 所以它们的生长速度比一般的小鸡仔快多了。
  其实她在喂给小鸡仔喝空间里的泉水,以及用泉水搅拌米糠给它们吃时; 就希望它们长得快些。
  现在小鸡仔们也真是按照她的希望在长; 她当然会高兴。
  她又跑去看了看养殖的蚯蚓,接着发现昨天倒进去的一碗空间中的泥巴,已经完全消失了; 也就是说它们被蚯蚓当成“美食”吃干净了。
  那么它们吃了“美食”长得怎么样了呢?
  因为蚯蚓都是藏在土里面; 丁小甜一下子也看不到它们的生长情况。
  于是她跑出去找了一根小木棍进来; 轻轻地掀开罐子里的土层表面。
  结果。
  妈呀!
  她的棍子掀开土层表面; 底下全部都是蚯蚓,那些蚯蚓不停地蠕动。
  目测才两天,它们的数量已经增长了一倍不止。
  现在这个罐子对它们来说太小了,急需新的繁殖场所。
  看来,要赶紧买几个大瓦罐回来才行,这是她今天赶集首先要去买的东西。
  第一次赶集的时候,她是带着她四弟丁建国一起去的,让她四弟帮着拿东西。
  这一次赶集,她却不会让她四弟跟着去,因为她终于习惯了使用随身空间,有了随身空间,多少东西都能拿回家。
  四弟昨天给她订好的那些箱子,她全部都收纳到随身空间里面了。
  除了四个箱子拿去搭建简易厨房,还剩下十二个木箱。
  她把十二个木箱都整齐排列在空间中的小树周围。
  这样一来,她买的东西,以及看见的所有的有用的东西,她都可以放进随身空间的木箱里。
  小树周围的那些空地足够她放东西了。
  如果东西多了,她还可以找人定做货架一样的木架子放进空间里,除了起到陈列整齐的作用,还可以放更多的东西。
  今天她赶集计划要买的东西是当地集体作坊做的大瓦罐,还有菜刀,一个铁锅,一个烧水的铜壶,一个煲汤用的砂锅,还有一些日用品。
  早饭她煮了稀饭,把昨天晚上吃剩的炒豆渣拿来下饭。
  吃完早饭,她把孩子送去给她妈带着,自己去村头坐着老陈的牛车去了光荣公社的集市。
  她今天要买的东西绝大多数都在集市上的一个区域,那里的东西也是公社的作坊生产的,比如瓦罐菜刀铁锅砂锅。
  可是她只能一次买一样,然后拿着去一个没人的地方,再收纳进随身空间里面。
  于是,她来来回回跑了七八趟,才把她今天要买的东西都买了,还都收进了随身空间里。
  养殖蚯蚓的大瓦罐,丁小甜买了五个,一共花了五毛钱,这些大瓦罐一毛钱一个。
  铁锅菜刀和砂锅以及铜水壶,一共花了两块五。
  这样一来,她就只剩下十七块五毛钱了。
  丁小甜又花五毛钱买了一些草纸,两块肥皂,就去找到老陈,跟其他来光荣公社赶集的村民们坐着车回到了前进村。
  到的时候,快到中午了,她先去新屋那边把女儿秀琳接着,带着回老屋。
  然后,她从昨天四弟钉箱子剩下的几块木板里面,挑了一块出来洗干净当菜板。
  中午丁小甜做了干饭,蒸笼里同时蒸了个鸡蛋羹,用滚刀的刀法切了两根丝瓜,再切碎一个辣椒,几片姜,拍了一个蒜瓣。
  用蒸笼蒸的米饭从锅里端起来,铁锅里的水倒掉,锅烧干,放一丁点儿油,油热之后,分别把姜片辣椒倒进锅里炝锅,丝瓜倒进去炒几下,再放进去拍好的蒜。
  继续翻炒几下,等到丝瓜出了水,就在里面加一点点盐,这盘颜色鲜亮的素炒丝瓜就做好了。
  去把外面玩儿的秀琳抱进屋,母女两人吃了一顿算得上丰盛的饭。
  鸡蛋羹里面滴进去几滴麻油,倒一点点儿酱油,再把这鸡蛋羹和饭,是秀琳这样的孩子最喜欢的一种吃法。
  这碗鸡蛋羹,让小小的秀琳吃完了一大碗米饭。
  不过,喂秀琳吃饭的过程中,丁小甜还是给她喂了几块丝瓜吃,因为她觉得孩子不吃点儿菜不行。只是这丝瓜要在米汤里面涮一涮才能给秀琳吃,不然她会觉得辣,吃不下去。
  对秀琳来说辣的东西,丁小甜吃却是觉得很下饭。
  丝瓜是现摘的,非常新鲜,加了姜辣椒和蒜,炒出来后口味清新甘甜,却又绝不平淡。
  丁小甜就着这盘子炒丝瓜,连吃了两碗饭,喝了一碗米汤。
  吃完饭后,母女两人脸上都露出了满足的神情。
  夏天的中午,外面蝉鸣阵阵,丁小甜洗完碗筷刷了锅之后,就从空间里拿出来了装着温水的水壶倒水洗脸。
  这个装着温水的水壶是用她今天去赶集新买的铜水壶,洗刷干净之后,在空间的水池里面装了水放到红色土壤上的。
  那一块土壤的温度能够保证水壶里的水始终是温水,温度大概四五十度,在夏天出汗之后,用这个温水来洗脸洗澡最好。
  重生之后的丁小甜很注意在夏天不要贪凉,洗脸水和洗脚水都不用凉水,而是要用热水。
  总之,她认为女人不管在什么年龄在夏天都不要贪凉,否则将来老了,身体就会出问题,比如说风湿,比说妇科的因为湿气重导致的一些妇科病。
  随身空间里的红色土壤有各种温度,显然为她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她越来越习惯利用随身空间,改善自己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了。
  给女儿和自己用温水洗了脸,又洗了脚,丁小甜带着孩子去睡午觉。
  今天去赶了集回来,她也有点儿累了,于是就关了门,上床去陪着孩子,拿蒲扇先给孩子扇着,等她睡着了,自己扇扇也睡着了。
  一觉睡到下午三点多才醒,醒来一头一身的汗,看看秀琳,脑门儿上和鼻尖上也是一层汗。
  丁小甜从枕头下来拿出来手帕给孩子擦擦汗水,又拿蒲扇赶紧给她扇一扇。
  正扇着呢,外面有人“砰砰砰”地拍门。
  秀琳被这拍门声惊醒了,丁小甜摸摸她头,对她说:“幺女乖乖躺着,妈妈去看是谁来了?”
  说完,她下了床,穿上衣服,拿梳子梳了梳头发。
  丁小甜在生孩子的那一年剪了齐肩的短发,后来就没留过长头发,因此梳头很快。
  她去拔下门闩,打开门一看,只见外面站着一男一女,男的女的她都认识。
  男的名叫夏跃进,是前进村,也就是现在的第七生产队的队长。
  女的名叫韩爱华,是第七生产队的妇女队长。
  看到本村的两位“领导”出现在自己面前,丁小甜还有一点儿紧张呢,不知道他们两位怎么会来找自己。
  短暂的疑惑之后,她忙笑着对两人说:“夏队长,韩队长,快进来坐!”
  外面大太阳,夏跃进和韩爱华一头的汗,巴不得进个阴凉的屋里坐一坐。
  两人随即进了屋,坐到了屋里的那张小木桌跟前,丁小甜拿来两个碗,给他们倒了点凉水喝。
  夏跃进和韩爱华也不跟丁小甜客气,两人端起凉水就咕噜咕噜灌下去一碗。
  喝了水,丁小甜向夏跃进递过去一把蒲扇,向韩爱华递过去一把竹篾编的旧扇子,让两人扇扇,然后她找了个竹子椅子来在桌子旁边坐下,静静等着两人说话。
  说实话,丁小甜也拿不准两位生产队的干部到自己这儿来会是好事还是坏事。
  毕竟重生之前,她那几十年没有跟这两位打过交道。
  不过,她已经过世的爸爸以前倒是跟生产队长夏跃进打过不少交道。
  说起来夏跃进在她爸爸过世之后能当上第七生产队的队长,还要多亏她爸爸。
  在丁小甜的爸爸丁解放做村长,后来叫做生产队长的十几年,夏跃进是他爸一手提起来的村干部。
  一开始,夏跃进因为是个初中生,有文化,丁解放就让他做了生产队的仓库保管员,让他看守仓库并且记账。
  夏跃进当仓库保管一当就是七八年,直到生产队的老会计生了病不干了,丁解放就让他做了村里的会计。又过了几年,丁解放的老伤复发,干不了生产队长的工作了,就向大队的干部推荐了夏跃进做第七生产队的干部。
  大队领导考虑到丁解放是个老革命,他提出让夏跃进接班做第七生产队的干部,肯定错不了。于是上面让夏跃进接了丁解放的班,做了第七生产队的队长。
  丁小甜在父亲去世之后,没多久嫁去了桃树村的韩家,跟夏跃进这个生产队长没打什么交道。倒是她大哥大嫂,还有她妈妈,跟夏跃进有来往。
  逢年过节的,都在走动。
  按照丁家跟夏跃进的交情,似乎不太可能没好事?
  妇女队长韩爱华的爸爸做过大队干部,她嫁到前进村来,很自然就做了妇女队长。
  当时的生产队干部都是不拿工资的,队里有什么事,干什么活,都是他们冲在前面,干得最多。
  但是他们还是有一点儿权力的,那就是可以分配社员干什么活儿,挣多少公分。
  而社员挣的公分多少牵涉到年终能够凭借公分,分到多少粮食,这让绝大多数的队员,对于生产队的干部是比较敬畏的。
  生产队的队干部说什么话,不听的人很少。
  也就是说,生产队的队干部在普通的队员跟前还是比较有权威的。
  韩爱华用竹篾编的扇子狠狠扇了几下风之后,先说话了:“小甜啊,我听人说你跟你婆家闹得不太愉快回到了咱们村,又带着一个孩子,住到了丁家老屋这边,而且你短时间不想回去?”
  丁小甜点头,说自己的确是这样想的。
  同时,她还想,焦大娘真是有效率,这么快就把自己告诉她的那些事传得大家都晓得了。
  韩爱华听了点点头,又开始说:“我想,你们母女两人总要生活,又不能靠着你大哥大嫂,所以肯定日子过起来有点儿困难。我呢,就把这个情况对夏队长说了。夏队长恰恰才从公社开了会回来,他说到一个情况,那就是公社的小学校一个姓郑的数学老师怀孕了,肚皮里的娃儿怀得不稳,所以跟学校提出来了要暂时休息一段儿,学校领导同意了。现在呢,公社的小学就缺一个数学老师,小学校的周校长向公社领导反映了这个情况。公社领导就让去开会的各生产队的干部回去找有文化,愿意去公社小学代课一段时间的女社员推荐上去。我跟夏队长一致认为,你是我们这个第七生产队最有文化的女社员,年纪又合适。所以,你想不想去公社小学校做代课老师,代课一段时间?”
  “”丁小甜真没想到韩爱华和夏队长来找自己,居然是要说这样一件事。
  就在丁小甜目瞪口呆时,夏跃进补充道:“这个代课老师,公社小学校的标准是每个月三十一元,你只要上满一个月的课,第二个月初就会发工资给你,上几个月发几个月。另外考虑到你带着孩子,孩子又小,离不开妈妈。所以,我会跟公社小学校的夏校长说,把你代的课都安排在上午,这样一来,你下午就可以回家照顾娃娃了。考虑到从我们村到公社有点远,我这个当队长的愿意借给你自行车,你每天早点儿起来,骑着自行车去公社小学校上课,上完课,就骑着自行车回来。这样一来,工作和家里两不耽误,你觉得咋样?”


第20章 
  竟然有这样的好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