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帝、文臣和太监-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在贿赂刘瑾的监察官员中,有两名最倒霉,他们不幸碰上了刘瑾想作秀的时候。
侍郎张彩靠巴结刘瑾得官,并成为刘瑾的亲信。他知道因为刘瑾索贿太厉害,天下臣民怨声载道,就劝说刘瑾:“公公知道收纳的银两从何而来吗?它们不盗自国库,就是从老百姓那里盘剥的。官员们借公公之名中饱私囊,公公得到的不到这些人得到的十分之一,而天下怨恨都归公公一人,这样的话你如何对待天下人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刘瑾当权时的监察官员(2)
刘瑾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真是为自己好,便决定暂时拒收贿赂。两个倒霉的监察官员监察御史欧阳云、工科给事中吴某刚从京外巡察回来,哪知道刘公公正准备立一块清廉的牌坊,便照旧例以厚礼贿赂刘瑾。刘瑾便说欧阳云二人有贪污劣迹,并试图贿赂自己,罢免了二人的官职。
我估计,当年大明朝有关反腐败的总结报告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刘公公会带头讲述,自己当年拒收贿赂多少多少银两,令天下官吏效法之。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矿产越丰富百姓越穷困(1)
按照现代社会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哪个地方矿产资源丰富,当地的地方经济应当较为发达,当地居民也多多少少沾一点好处。许多地方政府对开矿乐此不疲,以为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因此也带来矿难、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可看明代的历史,发现一个今天看来很奇怪的现象:当时哪个地方矿产越是丰富,当地的居民负担反而更加沉重,百姓和地方不但从矿产中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累。
在《明史》和《明通鉴》等历史著作中,有关因开矿激发社会矛盾的比比皆是。
浙江的温州、处州,福建的浦城等地,明代有银矿,每年朝廷在此征税。税额逐渐增多,到明代中期福建银矿增加到三万两,浙江增加到八万两。地方财政为此枯竭,百姓苦不堪言。
明英宗继位后,下诏令封闭矿山的坑道。但是政府不开,一些所谓的“奸民”私下里偷开矿山。大约和前些年遍地开花的小煤窑一样,私开小矿,上面征不了税,管理成本也很低,自然利润丰厚。于是蜂拥而上的“奸民”,因盗矿相互斗殴,死伤不断。
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福建参政宋彰,浙江参政俞士悦针对私人盗开银矿的种种问题,上书请求“重开银场,使利归于上而矿盗自觉”。这两位官员的建议不是没有道理的,与其让朝廷的矿产资源这样浪费和流失,还不如直接由官府开采。但当时的浙江按察使坚决反对,他的理由是:重开银场虽然一时得利,但开采的各种器用由民间出,恐怕有关部门横加科派骚扰,祸患更深。不如选官看守,严加禁止,盗矿行为自然绝迹。
朝廷一开始接受了这位按察使的建议,可是没过两个月,福建、浙江的银场又重新开采了,这次是邢科给事中陈傅的提议。但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当时宫中的宦官和一些大臣争相附和,背后操作。最后规定了每年向银场征税,福建为两万一千余两银,浙江为四万一千两银,比宣德年间减少了一半,可却是洪武年间的十倍。而供应官府的费用,比税额还多得多。从此当地老百姓更加困苦,浙、闽之盗相继而起。
请注意,促成皇帝改变主意,重新开设两省银场的是宫中太监和一些大臣。这些人为什么这样积极?难道他们真是公忠体国,关心朝廷的财政收入?不是,他们是关心自己个人的利益,只有以朝廷的名义去开采矿场,他们才有牟利的机会。
明代派遣宦官充当矿监,是当时百姓的一大灾难。横行各地的矿监税使中,最为骄横的要数陈增、马堂、陈奉、高淮、孙隆等数人。陈增是万历年间的宦官,被派往山东任采矿使,陈增到山东后即插手地方事务,并与福山知县韦国贤发生矛盾。陈增诬告韦知县阻挠开矿,将他逮捕免职。山东参政万象春仅为韦国贤辩护了几句,竟也被停发薪俸。陈增随即在山东大规模地强行采矿,随意抽取壮丁,致使多人死在矿井中。陈增将少量所得送给朝廷,而将大部分归入自己私囊。——明代管理矿产开采的官员基本上如陈增这样跋扈。
其实开国不久,明太祖就认为“(矿)利于官者少,损于民者多,不可开”。也就是说,开矿对朝廷没多大好处,对老百姓只有坏处。朱元璋这个观点是符合当时事实的。如果放到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奇谈怪论了。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初期无一不是从办厂、开矿、兴办贸易开始的。独独在明朝为什么对朝廷和老百姓只有坏处,没什么好处呢?这就是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的区别了。中国古代无论是开矿还是给郑和舰队造船,或是架桥铺路,一直到清朝的洋务运动时期,都是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不分,用搞政治的方式去搞实业。具体到开矿,不是把矿作为一个企业来经营,该支付的成本必须支付,才能确保收益的稳定,皇帝派出太监替他去开矿,变成了一项谁也不能讨价还价的政治活动。如上文所说的陈增要报复当地官员,给他安的罪名是“阻挠开矿”。开矿是皇帝交办的政治任务,阻挠开矿就是反对皇帝,这种上纲上线罗织罪名的方式,在帝制社会里是百试不爽。
矿产越丰富百姓越穷困(2)
这样的体制下,管理矿产的官员因为是皇帝身边的人,便有无穷的权力,他能以公权力来强迫当地百姓几乎无偿给他劳动,也可不给当地支付任何成本而将矿挖走,“器用”都出于当地,可见起码的设备和运行成本都是当地承担。而大部分利益落到管理矿产的私下腰包里,朝廷得到的是很少一部分,对当地百姓则是百害无一利。
黄仁宇评价明代是内敛保守的政府,完完全全用管理农业社会的方式治国。这样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很难成长,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更不可能出现。在此情况下,国家对于矿产资源,越消极反而越好。就如明太祖和那位浙江按察使的主张一样:干脆不去开采,国家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老百姓负担会更轻。
一个假校尉的蚀本买卖(1)
近二十年内中学毕业的人大约都学过一篇课文《五人墓碑记》,笔者也不例外。但说老实话,我当时对这篇文章兴趣索然,主要是死板的语文教学方式害的,老师一味地让你总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把好好的一篇短文零刀碎割,糟蹋得不像样子,学生们记住的无非是在封建社会里面,劳动人民敢于反抗统治阶级的大无畏精神。
年岁稍大,开始能独立地看一些书,了解到明末东南文坛领袖、主持复社的张溥所写这篇短文的时代背景,更增添了对几位平民义士的景仰,也了解到明末的党争并非简单的非黑即白的二分法就可以概括的。
这个事件发生在明代天启朝,皇帝是那位木匠技艺直逼鲁班、治国之术逊于宋徽宗的明熹宗,大权由不识字的大太监魏忠贤独揽,东林党一些担忧国运、痛恨阉奴秉政的大臣自然很不爽,一再上疏参劾魏忠贤。——这几乎是向一个糊涂的家长告他儿女的状一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反招来魏党的疯狂报复。一大批东林党人被残害,包括为熹宗即位操心得一夜白发的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龙、左副都御史杨涟、左佥都御史左光斗、吏部尚书赵南星等高干。
引发苏州百姓反抗阉党特务统治事件的官员周顺昌(字景文,号蓼洲)级别并不高,但地位显要。他做过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明清两代,对人事最有权的两个司局,吏部是文选司,兵部是武选司。所有文武官员升迁的基本材料是这两个司局整理出来的,你说重要不重要?
周顺昌是南直隶吴县人(今属苏州),这个地方是东林党人的大本营,魏忠贤所清洗的文官多半出自这一带。本来周员外郎可以免祸,明代的野史《人变述略》记载:“周吏部之逮,在丙寅三月。吏部家故贫,直节亢爽,遇事敢言。初传有《天鉴》、《点将》诸录,盖逆儿所造,罗列诸正人斥为党,独未及吏部名,吏部慨然曰:‘此度辽有不与之耻也。’益奋发无所顾忌。”这位老先生真是可爱,当权的阉党罗列的黑名单中没有他,他觉得是一种耻辱,便照着黑名单的标准行事,终于他得以载入黑名单。曾经的巡抚苏州、松江十府的周起元因为抑制驻苏州的织造太监李实被阉党罢官——这个李实有点和曹雪芹祖先做江宁织造相若,是上面派到当地执行远不止监督织造的使命。周顺昌送了一篇文章给这位同姓同志,文中斥骂了阉党。接替周起元来抚吴的是魏忠贤的二十孩儿之一的毛一鹭,莅任之时,周顺昌竟然把这篇文章专门送给毛一鹭,显然故意给他难堪,有强烈的示威意味。于是,周员外郎被找了个理由,下令逮捕,当时周顺昌正闲居在老家。
魏忠贤抓人的缇骑(穿橙红制服骑高头大马的厂卫人士)来到吴县,巡抚毛一鹭、巡按徐吉拱陪着京城来的校尉来抓人。老百姓蜂拥而来,不下十万人,三秀才走上前问道:“周顺昌大人有事,为什么地方官员不知道?”巡按哑口无言,一校尉厉声呵斥:“今天的事情与你们这些秀才没有关系。”其他校尉拿着家伙殴打说话的秀才。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秀才是有豁免权的,见地方官可以不跪,非经学台褫除资格不能逮捕。这些校尉不讲规矩,打人是常事,如此激起了众怒。于是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五人跳出来抓住打人的校尉质问:“抓人的旨意从哪里来的?”这个校尉大概惊慌失措说了实话:“实是魏上公(魏忠贤)命我来。”——没有皇帝的允许不能随便抓朝廷命官,于是五人大喊:“让我们一起打这些伪造圣旨的人。”
顷刻,我们熟悉的一幕出现了,有如观众对台上不满意的歌星一样。当时正是雨天,大家穿着拖鞋携带者雨伞,明末野史《人变述略》载:“来者各以伞屐,喧声震地,堂下万屐齐掷,诸校尉抚巡按胁下曰:‘爷救我!’”巡按将这些“执行公务”的校尉藏起来对群情激昂的百姓说:“老先生毕竟是骂了上人魏公公呀。”这是后来官府报复的重要理由之一。
一个假校尉的蚀本买卖(2)
人民群众发怒了,后果很严重,大伙儿不依不饶,闯进府衙追索这些抓人的厂卫校尉。很不幸一个藏在梁上的校尉受到惊吓,摔下来死了。后来有人询问同来的人,得知这个死者叫李国柱,本来不是在编的校尉,向有关人士行贿五百两银子,才假冒校尉谋取这个同来的差使。
来执行一项抓捕朝廷命官的重大公务,竟然有自己掏钱来参加的“志愿者”,看起来是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五百两银子是好几个五品官一年的俸禄。这样高的投资自然有更高的回报。
那时候的校尉特别喜欢来江南一带“执行公务”,为什么呢?因为可以因此索贿。“江南即数见缇骑以为常,而缇骑亦视江南为熟游故道。”(同上书)翰林侍读缪昌期五十多岁才登科第,被逮捕后榨取的油水自然不大,校尉们也得了三千两银子,仍然不满足,急急忙忙离开去别的地方,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匆忙,回答是:“急着赶下一趟差。”《人变述略》说道:“凡此辈出,珰(魏忠贤)之儿孙及左右皆有贿,入则数十倍,利如市贩。”
到了明代中后期,许多政府特权都能用来交易。《喻世明言》中有一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给蒋兴哥戴绿帽子的陈大郎病在旅途,要快捎书信回家,给了一个送公文的差人五钱银子,便“自行由得我,官差急如火”,私信变成公文走驿站到了家。
而抓获朝廷大官这类重大的行动,都能用来交易确实令人目瞪口呆。东林之祸时,武进县有一个人送了一千两银子给魏忠贤的死党李实,请求他逮捕礼部尚书孙慎行,果然孙氏被充军。
崇祯十五年(1642年),御史杨学愿上疏,深表厂卫出京“执行公务”之害。他建议:“外臣获罪,但敕抚按槛车,送诣阙下,未为不可,若缇骑一遣,有资者家产破散,无资者地方敛馈,为害滋甚。”本来道理很简单,抓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官员,当地的巡抚巡按完全可以解决,非得由锦衣卫出马,无非是要借此中饱私囊。崇祯皇帝接受上疏的建议,下旨:“东厂所缉,止于谋逆乱伦。其作奸犯科,自有有司在。锦衣卫校尉,毋得奉差需索!”可这道旨意没什么实质性意义,因为离大明亡国,崇祯自缢于煤山只有两年了。执法活动公然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大明不亡真是没有天理了。
这个倒霉的假校尉李国柱,只是一个例外,他实在不走运,恰好碰上人民群众造反,谁想到一向被视为温顺的江南民众也会有受不了而奋起反抗的时候。
附:《五人墓碑记》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前,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当男人割掉最重要的东西后(1)
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有好几个江湖高手为了练成最高层次的武功,不惜自己去掉自己的那东西,变成一个阉人,如东方不败和岳不群。
“欲练绝世武功,必先挥刀自宫”,这是小说家演绎出来的一种武学上的因果关系,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这个现象却有某种象征意义,那就是男人一旦舍弃了他最重要的东西,他必然会专心致志去做一件事,希望在别的方面得到补偿,以证明他比一般的男人还像一个男人。《笑傲江湖》那些自我去势,变成不男不女的江湖高手,练就绝世武功的目的只有一个: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葵花宝典》的象征意义在于:男人要取得非同寻常的成就,必须压抑甚至牺牲最符合人性的东西。那么对男人的肉身和心理来说,舍弃性欲可算是牺牲了最原初、最本能的东西。生殖器承载了男人人生最高的荣耀和最重要的快乐。连这些东西都不要了,那么所希望得到的补偿绝非俗世的金钱能衡量的。
一种就是精神上的最高追求,留万世之名,成千古伟业。比如司马迁被汉武帝施以宫刑后,要洗掉这种耻辱,只能怀着孤愤痛苦,写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用他自己在《报任安书》中所说的那样:“欲以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还有一种就是权力上的追求,这就能明白为什么太监比普通人的权力欲更强,更善于弄权,得到权力后更加狠毒残酷。——他具有一种极强的补偿心理,阉割后失去了男人的尊严和功能,只有手握大权,让那些健全的男人匍匐在自己的脚下,心理上才能有一种平衡。就如东方不败和岳不群一旦统一了江湖,能号令天下的英雄,谁敢说他们不是伟男子呢?
魏忠贤,就是明朝熹宗年间的一位几乎练成《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
大多数太监,是还在孩童时被净身入宫,被动地当了太监,而魏忠贤不然,他是真正的挥刀自宫,进宫做太监的。杨涟弹劾他的二十四大罪状,第一条就是说他:“忠贤原一市井无赖人耳,中年净身,夤入内地,非能通文理,自文书司礼起家者也。”《明史·宦官传》说魏忠贤是河北肃宁人,“少无赖,与群恶少博,不胜,为所苦,恚而自宫,变姓名曰李进忠”。欠了一屁股赌债的魏忠贤,如果在老家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他不可能发达,将永远沉沦在最底层。此时,赌徒的性格让他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出的决定,自宫去做太监,开始他人生最大的一场赌博。——古今中外成大事的,多半有这种将所有本钱全部押上去以求最后一搏的赌徒性格。
魏忠贤最后赢了,他的赢和赌徒性格有关,也与偶然的好运气有关。——真正在赌场中大赢的人,超人的意志力和过人的赌技,以及好运气一个也不能少。
大字不识一个的他,人到中年才进宫,起点显然没有那些从小就当太监的人高,别人已经干到了相当的位置,而他得重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