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与你无关-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目录
目录

  题记代序

  第一辑 与人生有关

  读书:我的小学与初中

  读书:我的中学

  老师:留在记忆里的记忆

  同学:雾里看花花更浓

  梦:随心飞

  朋友:一杯酒

  家:多么亲切的字眼

  为公尽职二十年

  一段农村经历

  我的第一(上)

  我的第一(下)

  为母校诗歌爱好者作的一次演讲

  做新闻记者的体会

  我的爱好

  宫廷元其人其文

  我的一天

  第二辑 与文学有关

  关于男人

  无信之门(童话)

  相图说(童话)

  落日(诗歌小说)

  鱼语(新文学)

  鱼语一续(新文学)

  乡愁:什么时候成为我眼中两行热泪?

  等待梦中鲜花开(新文学)

  背后的目光(新文学)

  高原:我梦中的天堂(新文学)

  女人:一杯茶(新文学)

  为北京2008:歌唱!(新文学)

  你就是我的幸福

  我已习惯这样想你

  感悟:送我一双雨鞋

  你枪里有子弹吗?

  第三辑 与京城有关

  社长水平有多高?

  有一种时尚叫:伤害

  “*”是什么

  学京话:往外晃(之一)

  学京话:往外晃(之二)

  学京话:牛B

  学京话:我操

  学京话:溜弯儿

  学京话:加活了吧

  学京话:嘿,条儿挻顺!

  学京话:起夜

  在京城学说话(1)

  在京城学说话(2)

  京城时尚:养狗

  漂的感觉

  祝酒词

  在北京

  第四辑 与时尚有关

  意外发现:“粽子”到“汶川”之间的距离

  何三坡:有只《灰喜鹊》飞了……

  博客说是家,其实有点儿像妓院

  解读“韩寒语录”之一:一碗面与一碗水饺的故事

  解读“韩寒语录”之二:睡觉的规矩

  老海的“金字塔”:谁来伺服韩寒?

  徐静蕾说韩寒文笔好,全世界的猪都笑了!

  从一个流行词说起

  有这样一个流行词:泡妞

  第五辑 与营养有关

  奶酪:玫瑰花儿静悄悄地开

  男人如水果你喜欢哪个?  

  好男人必学的10道超级简单的菜 

  三种早餐:让你越吃越年轻

  厨房词语梳理

  山药瘦身:美女不怕寒冬

  对男人至关重要的7种营养

  是谁在享受葡萄酒?

  厨房技巧:70个简单方法让您的饭菜更美味

  男性不可少吃的 12种健康食物

  白领瘦身:一点随意二点笑 

  40条饮食语录  

  让男人更男人的三种营养

  第六辑 与爱情有关

  女人四十也温柔(爱情小说)

  第七辑 与本书有关

  《丰收&;#8226;大可作品专集》跋

  《月*人》跋

  《走进新世纪》跋

  真情诗人

  感悟:冷峻的命运神

  有歌声,就有倾听

  大可诗歌与诗人大可

  人性的光芒

  大可眼中的“丰收”

  听鱼诉说(诗代后记)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题记代序
走在回家的路上

  就有回家的感觉

  ——题记代序

读书:我的小学与初中
七岁那年,父母把我送进村里的小学校,由此开始了长达十四五年的读书生涯。

  刚上学,记得有位老师叫张进诚(取其音),上佐村人,他教我们的第一课是:

  毛主席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还有一篇课文是这样的:

  爷爷七岁去逃荒,

  爸爸七岁去要饭。

  今年我也七岁了,

  高高兴兴把学上。

  这篇课文对我印象特深。这并不是说,祖父七岁时候逃过荒,父亲七岁时候要过饭,而是这篇课文的形式,在无形当中,为我今后步入文学之路,埋下了很幼稚的一颗种子。

  在我记忆中,还有几位小学老师教过我,并对我有着至亲至爱的疼爱:一位名叫吴果花(在《我的老师》里面,有专门讲述她老人家的文字)。一位是本村人氏,女性,名叫邢忠贞,讲得一口太原普通话儿。记得她老人家教我们乘除法时,她让我上讲台算题,当时我没听懂,就上去胡写一阵,她老人家没有责备我,是我意料之外的。后来听说她老人家得了什么急病,人在中年就走了。

  还有一位,也是本村人氏,男性,他老人家名叫邢俏生,村里人都叫他小名:黑子(取其音)。我习惯称其为:邢老师。古人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我虽无法效仿古圣贤辈,但尊敬之心还是有的。

  一九六七年春天,我来到白石学校,读初中。一开始选班干部,因为我的学习成绩,也因为我在全公社的影响。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在白石上学的有好几个村子的学生,有白石村的赵文祥,邢素珍,赵银明等,有我村的邢金稳,邢林虎,邢成枝,张梅兰,邢亮福和我,有牧庄村的,有上河北村的,有南沟村的,有于条沟村的,一个班的学生有四五十人,本村的自然是选我,牧庄村的学生也是选我,原因我是牧庄村的外甥儿(我外祖母在此村居住),况且小村来了大村上学,他们一般不愿意选当地人来担任班干部,所以他们都选我出任班长。事后是班主任出面和我商量,唯一的理由是嫌我不会喊队,最后让白石村赵文祥担了班长,我是学习委员,还兼任劳动纪律委员。

  在白石村读书第一年,因为我还是少先队员,学校选我担任少先队总队长,每星期活动一次,第一个任务就是守在学校大门口,检查哪位学生没戴红领巾。还要检查班级环境卫生状况,还要定期出黑板报,写粉笔字。现在想起那时的神气劲儿,可说是风光无限。

  二年初中学校生活,对我影响并不太大。有几位老师,在我印象当中,留下了极其美好的回忆,一位叫邓松涛(在《我的老师》里面,有专门讲述邓老师的文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还有一位老师对我影响至深,她是一位女教师,名叫李彩清,老家在忻州城里,能歌善舞,人年青漂亮。记得她住得是学校一间西屋,因为我是班里学习委员,到老师办公室的机会,自然就比其它同学要多,那时我还是一个毛孩子,虽说长得清秀,但不成熟的最大表现,就是喜欢戴高帽,听顺话,不喜欢受批评。后来,学校组织文艺宣传队,李老师第一个点的人就是我,我嘴笨,说话又困难,别人是演戏,我只好和本村同学邢亮福说一段对口快板书,他一句,我一句,在课后排练了好几天,结果是没有正式演出。

  记得还有一次,学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会议内容我忘记了,会场就在学校大院,我的任务是坐在会场前面一张桌子那儿,做会议记录,也算是秘书的职责。

  就在这里,我们还根据当时的形势,学了一年农村会计基础理论。同时,学会打乒乓球。 。 想看书来

读书:我的中学
因为我的家庭成份不好,村里不让我上高中,那时是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上高中。我在村里一边劳动,父母给我请了一位村里的高中毕业生,每天下午教我二小时高中数学,这样教了几天,父母觉得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一个长远的办法,有没有效果是另外一回事情,关键是人家教了咱以后,今后该如何酬谢人家?父母和村干部同族兄长张润田说了一声,人家答应让我到下佐公社五七农技校半工半读,人家早就开学了,我才踏进校门。这个时间,应该是一九七六年春季。

  在这儿,我第一次尝到了远离父母的滋味。

  二年半的读书生活,对我来说,可谓全面发展:一是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二是身体得到了锻炼。

  据《忻县志&;#8226;大事记》中记载:“(一九七五年)秋,‘教育学大寨’之风开始在忻县盛行。推行所谓‘开门办学’、‘校队一体’的大寨经验,致全县高中猛增到六十七所,七年制学校(含初中)增为一百七十所。”照此推算,下佐公社五七农技校应该就是这个时期的“新生事物”。说它是一所学校,也只说对一半。那时的教育方针是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也就是为工农兵服务。因为学校设在农村,所学课程基本上与农村有些联系。比如修剪果树,比如学开手扶拖拉机,农闲时才学些高中文化课程。又因为学校刚刚兴建,没有教室,也没有宿舍,只好一边修建教室,一边上课。

  没有宿舍怎么办?只好由学校出面,暂住在附近村民的空房子里。最初我是住在西沟村一户人家的窑洞里,后来才知道,那户人家就是妻姐邢梅兰的婆家。大概在那儿住了半年时间,后来又转到上佐村后鸡(地名,鸡字取音为街与儿的混音)一户人家,在这儿也住了有半年时间。这时,学校的房子也盖好了,游动生活才划上一个句号。

  那时候的学习,也与当时社会形势有关。我记得有个运动叫“反击右倾翻案风”,整天起来写大字报。因为我在小学写过毛笔字,算不上什么书法,可也能贴在墙上。因此,老师让我写,我也有“能者多劳”的欣喜。如此书法将近一年,我的毛笔字却不见得有所长进:没有掌握要领,只是用钢笔来“画”字。

  第二年,劳动量有所减少,文化课程也随之有所增加。但还是以劳动为主,有时学驾驶手扶拖拉机的知识,有时学果树修剪,有时学农作物栽培技术,大部分时间却是农忙时期,帮助附近村民锄田割麦。也在南沟村修过水库,也在牧马河畔挖过豆砂,谓之勤工俭学。虽说有些苦,却感觉不到累,劳动一天,喝二三碗面,或吃二三个馒头,然后朝土坑上一躺,多会想睡都能睡着,还真幸福。

  在西沟水库(指下佐公社五七农技校。因学校建在西沟水库旁边,故代称之)上学期间,我曾给本村一位异族兄长传递过一封情书。收信人是我班一位女同学,人长得极其漂亮,身材又苗条,身后甩着一条又粗又黑的大辫子,是我们班所有男生“目不转睛”的对象。他不让我看,可我好奇,走在半路,我偷偷取出几页……

  啊!原来这就是情书!

  然后,我也学着写起情书。写给谁呢?记得上佐村有一位女同学,长得像《红灯记》里的李铁梅。还有一位是关城村的女同学,同学们叫她“胡子兵”,当时也是我崇拜的偶像。试着给她俩写了几个纸条,终究没有胆量放进人家的书包里,只好埋在土里……

  这是我的初恋。

  那时文化贫乏,课本也就那么三二本,课外书又少得可怜。所谓娱乐,就是拉二胡吹笛子。关城村郭文田是我同学,年龄比我大,身体长得瘦高瘦高的,不爱与人说笑,他老人家天生爱好乐器,拉得一手好二胡,吹得一把好笛子,我们这些毛娃娃就跟他学。一下课,人人抢那二把破二胡,起步先学《东方红》,然后再拉《绣金匾》,大有“既拉之,则为之”的气魄,虽说不专业,可也有那么一点小意思。别人听了,好像我们敲打破砂锅似的,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文田兄是这样安慰我们的:不要着急,慢慢来。

  事实是着急也没用,爱好与天赋是两个概念;慢慢来更不是我的性格,与其无望成为“大家”,还不如及早收兵回营。由此可见,爱好决定人生又是一条真理。但是,我对音乐与乐器还是非常喜爱的。

  如今,文田兄已失去联络。据他四弟郭玉田(好像与我是豆罗中学同学,但我没有印象)说,文田兄现在好像在太原工作,具体地址与联系方式,他也说不上来。原因可能是忙于生计。然而,每当我想起他老人家,那高昂明快激动人心的二胡独奏曲,以及他老人家激情投入的姿态,叫我至今都回味无穷,叫我至今都浮想联翩……

  在我快毕业的那年,也就是一九七六年,国家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一月八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同年七月,朱德委员长逝世。同年九月九日,毛泽东主席逝世。之后在第二年七月七日,国家恢复高考制度。

  那时,祖父尚在人世。虽然他老人家受尽“有文化”的罪,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依然是“传家万事皆宜俭,聪明常在读书人”的心理,他知道“知多世事胸襟阔,阅尽名书诗境宽”。于是,我转学来到豆罗中学读书,插进文科班二十六班。

  在这儿,有必要讲述一下三姑夫父亲。他老人家名叫寇黄厚,世居小豆罗村,曾担任过村里干部,与豆罗中学负责人有所来往,并且关系还非同一般。父母委托他老人家与学校校长(赵增卯,老家原平市人)交涉,交涉的结果是让我答了二份试卷:语文与数学。可能是我的分数还不错,也可能是黄厚爷爷“交涉”的因素,我才迈进豆罗中学的大门。

  当时豆罗中学有一千多名学生,而且闻名遐迩。学生来自豆罗公社、下佐公社、庄磨公社、西张公社、野裕公社、兰村公社,就连忻州城里的某些学生,也找人托关系来这里上学。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因为这里有许多好老师。因为我学得是文科,对文科老师比较了解,有*前毕业于天津大学的赵三寨老师,他老人家对历史与语文尤其精通,就是对数理化各科,也都有着很深的研究水平。后来他老人家调回地区教育学院,还是地区九三学社的支委。

  还有,后来担任原平市公安局局长的李银贵老师;还有调到忻州教育学院的米玉全老师,是忻州有名的英语老师;还有调到长治的高黄娥数学老师;还有辛二亮政治老师,薛银明语文老师,康维语文老师等等。

  我当时分在二十六班,班长就是内人,她还兼着校学生会主席一职。虽说我俩在同一个村子长大,但我们来往并不是很多。记得她给我捎过一次干粮,也是匆匆来又匆匆走。

  学校生活是幸福而枯燥的:每天早晨跑操。跑完操吃早饭。之后上课。之后吃中午饭。下午接着上课。之后吃晚饭。之后再进教室上晚自习。日复一日,天天如此。那时候的饭,其实是从家里带的干粮,让学校食堂给热一下而已。冬天还好些,一星期回家取一次。夏天就不行了,一星期要回二次家,不然干粮就起白毛毛。家境好些的同学,还从家里带些香椿咸菜。

  现在想起那时的生活,可真是“艰苦卓绝”。好在学校离三姑家不远,时间长了,还可以去她家吃顿好饭。那年我没考上,原因是多方面的。进了考场,圆珠笔就是不出油……

  之后,在豆罗中学三十一班(也叫高补班)复读一年。经过上次磨练,也经过上次打击,我只有发愤,我只有拼命。距高考前一月时间,根本没有回过宿舍,更不知道被褥与枕头的滋味如何,就知道爬在课桌上看书,背公式定理。累了,爬在课桌上歇会儿。醒来继续看书,继续背公式定理,继续听老师讲课。唯一走出教室的时间,一是去吃饭,二是上厕所。

  有一次,我想上厕所。找来找去,就是找不着那个该死的“地方”。我想找个没人的角落,小解即可。然而,周围站满了许多认识与不认识的人。怎么办?我就到处跑啊跑啊!跑到那儿,那儿都有人,就是没有方便之所。然后就那样憋着……终于憋不住了,也就尿出来了!这时候,才知道那是一场梦。慌乱中看见地下有一摊水,再看,自己裤子和鞋也莫名其妙地湿了。

  噢!原来是梦中情节。

  噢!原来是小便失禁。

  如此生活,带给自己些许安慰:那年秋,我收到忻县商业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同时,也给自己留下顽固不化的后遗症:神经衰弱。用医生的话说,就是神经错乱。用普通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晚上睡不着觉。

  期间还夹杂着另外一些病变,如年青人正常的生理现象:遗精。羞于开口的同时,也吃过不少补药。有医生对我这样说,我才不至于害怕:“结婚后,就没有事情了。” 。。

老师:留在记忆里的记忆
祖父一生从事乡村教育工作,授业解惑,释疑修身,可谓万人敬仰。后来,历史和祖父开了一个玩笑,政府和祖父开了一个玩笑,只可恨这个玩笑也实在开的太过分了。祖父身心所遭受的磨难,非一般人难以想象,就是他老人家的孝子贤孙,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无故的牵连。由此在我内心引发出来的种种情绪,又不能书写成文,只好记在心里。

  由祖父联想到老师,除过“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这个感受之外,其中又有敬重祖父的成份在内。只要一提起老师,我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祖父,想起他老人家慈善的面孔,想起他老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