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门外读论语-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一边成人之美,一边成人之恶,善恶看似冲抵,其实是作恶。把丑姑娘恶意推销给去年才俊,不是成人之美;把鲜花插在牛粪上,不是成人之美。男才女貌,成人之美;男贫女丑,成人之美。民间有一则故事,媒婆撮合一对残疾男女,男的瘸子,踩在门槛上掩饰(完全违背孔子“立不中门,行不履阈”的训条),女的独眼,捂住那只疾眼装作羞答答,媒婆说:“三人五眼看过来,以后不要说长说短。”既然艺术又职业道德。 。。
31、慧眼必察的好恶
人皆有所好,寡人好色,君子好德,孔子“好古”(),“好学”(),故而博学。求学的艰辛是可以想像的,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人有所好必有所恶,“君子亦有恶”,孔子憎恨紫色排挤大红,憎恨*乱雅乐,憎恨利口乱邦(),还憎恶乱唱颂歌的做法,憎恶诽谤的行为,憎恶*无礼的举动,憎恶固执的小人()。
好恶不是仅仅有态度就可以的,还得有水平,比如“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的现象(),我们都知道有,但在实践中要看透、甚至能预判就不容易。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立场往往由修养决定,立场不坚定的人,有时是学问浅,有时是观察力弱。子贡曾经问:“乡人皆好之,何如?乡人皆恶之,何如?”孔子说不能肯定,但告诉他:“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运用到当今,要鉴别优劣,就不要听追星族的翻炒,要听有良知的专家的意见。这是方法论。没有方法论就没有世界观。
所以孔子又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1)洪流之中,泥沙俱下,玉石俱没,不可不察啊。论语里各举了一个好恶的例子。
孔子听说卫国贤者公叔文子有口皆碑,向公明贾询问:“这位夫子不言、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答道:“告诉你的人说错了。这位夫子该说的时候才说,别人不讨厌他的话;快乐的时候才笑,别人不讨厌他的笑;该拿的时候才拿,别人不讨厌他拿。”()这就是众好之,孔子必须审察的例子。孔子以前就了解到卫献公的孙子拔,有下列官方宣传的先进事迹:曾经煮粥赈灾,曾经保卫过国君,曾经当国王的总理忠于职守,其余逸事则不见于正式媒体。
反例,商纣王大家都说他不好,众恶之。子贡学以致用认真审察,发现在西周文献中,纣王只是个酗酒的糊涂人;到了春秋末,他的罪名骤然增加了很多,达七十项,而且都是很具体的事实(顾颉刚《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
审察完毕,孔子和子贡是什么态度呢?孔子与人为善,不想正言质疑,寡淡无味地说:“是这样吗?真是这样吗?”子贡呢,当然不会去给纣王翻案,做千夫所指的事,他只是说:“纣王不好的地方,不如人们所说的那么厉害。”但借此告诫后人:“君子要避免居于下流,否则天下的坏事都会归到身上来。”(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从这里想到了那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引葛红兵语:“中国史学的繁盛不仅没能使前朝往事清清朗朗、大白于天下,反倒形成重重烟雾,使历史真相幽暗难辨。”
历史人物是任人婚配的单身汉。历史人物很少有女性,在文史合一的传统下,给文人骚客们提供了很大的婚配空间。貂蝉是虚构的,配给董卓和吕布;西施是虚构的,配给吴王阖闾;妲己是虚构的,配给殷纣王。献方施美人计,受方红颜祸国。因为是父系社会,男人是历史人物,那么他的事迹就是史实,女性在其事迹中,也就变成了历史人物,也就更加坐实了那些传奇故事,招安成人物传记。一塌糊涂。纣王也活该,历史不是失败者写的,其生酗酒糊涂,其死*倒霉。
32、阶级而治的政
为政的实质是什么?孔子说:“尽心供职才受取俸禄。”(敬其事而后其食),事实上也是劳资关系。
什么样的人可以为政?孔子在回答孟武伯和季康子的时候一一点评几位高足。子路果断(由也果),可以从政,总理“千乘之国”的军务(),能以片言只语断案(片言可以折狱)。冉有有才干(求也艺),可以从政,当大城市的市长(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以上两位是孔门公认的高才生(政事:冉有、季路)。子华适合当外交官(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子贡通达(赐也达),可以从政,但他的名气多来自商业领域,跟他喜欢下海货殖有关,而他在孔门的丰碑上是刻在言语这一栏。
儒家为政,无为而治()。孔子的无为而治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不同的,道家是不治而治,儒家是阶级而治。阶级而治是我的术语,意思是分阶层分级别而治理。孔子教导冉有说:事非政,家事不是国政()。阶级而治怎么做呢?在上者任用贤人(举贤才),教化民众,就无须辛辛苦苦事必鞠躬;孔子对季康子说:“举用善者而教诲无能的人,民众就努力。”(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先说任用贤人。孔子的举贤不是自下而上的选举,而是自上而下的拔举,所以需要拔举人的胆魄与见识,仲弓问孔子怎么举贤,孔子说:“举用你所知道的。你所不知道的,别人难道会遗弃他们吗?”(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现今的暴发户口出狂言道:“我要把天下精英一网打尽”,简直是梦呓。但人才是多多益善,孔子盛赞郑国的外交人才济济,“制定文书,由裨谌起草,世叔研究后提出意见,行人子羽修改,最后由子产润色定稿。”(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贤,不仅注重德行,还要顾及才干,否则不能胜任,孔子说:“孟公绰担当赵氏、魏氏的家臣绰绰有余,但不能当藤国、薛国的大夫。”(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德才兼备,才是人才。
再说教化民众。政,从正从文,文就是以教化脱离野蛮。孔子提倡以孝为政(),以德为政(),他指出法治与礼教的根本不同在于:前者治标,后者治本(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法制为了政令畅通,而礼教和谐为了凝聚民心,孰标孰本,一目了然(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要治标,多修监狱,选拔狱卒;要治本,多办学校,培养师范。
因此,为政也讲究岗位职责。孔子对齐景公说:“君主要像君主,臣属要像臣属,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1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否则乱套。又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职责分明之后就要敬业。孔子对子张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14)对子路也说过:“先之,劳之。无倦。”()岗位职责就意味着要敢于承担责任。先皇说:“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我有罪,请上天不要加害民众,民众有罪,请上天惩罚我一个人——何等豪气!周王也指天发誓说:“百姓有过,在我一人!”()民众不要这样的君主还要什么样的君主?
岗位职责就要求公务员起作用,不要这边自己尸位素餐,那边把民众做出的贡献窃取为自己的业绩。我经常听到一些人说某领导还不错,在位做了一些实事,有点好笑,哪件实事不是民众做出来的?换一千个有良心的人去当市长,那些事照样做得好。时势造英雄,三人行,必有冠军,问题是含金量如何。孔子说,哪些人不是德行高尚的官员(大臣),只是备位充数的官员(具臣);就像当今的文艺界,那么多大明星,其实是些小流星、白矮星。
在上者重要的是树正气。孔子说:“政者,正也。”(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3)“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18)“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19)将正直者置于邪恶者之上,民众就服从;否则就不会服从。(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还说过“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这就是教化的作用。
为政,继承先辈的遗产,吸收前人的成果,萧规曹随,事半功倍。在没有消化既得经验的情况下,创新是浮躁。鲁人改造长府的时候,闵子骞说:“按旧规制怎么样?何必改造?”(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深得孔子赞赏。
为政,藏富于民。鲁哀公在收成不好的年份,想加倍征税还嫌不足,有若劝他维持原来的税率,说:“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季康子想增收田赋,派冉有问孔子,孔子说:“以前的标准,先王认为足够了。如果他准备依照法度办,有周公的籍田法在;如果想违背法度,那就随便收好了,又何必来征求我的意见呢?”
为政,无能者实施*,“杀无道以就有道”(19)是无耻的借口。有能者仁德、教诲、先行、大器,他们必定屏弃四种恶习:不加教诲就杀戮叫做虐待,不加申饬就检视成绩叫做*,自己懈怠政令别人却要限期完成叫做贼害,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吝啬没气派。(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不要急功近利。政绩工程啊,形象工程啊,面子工程啊,都是急于求成浮躁的表现。子夏去莒邑上任,孔子教导他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7)子游也说过:“侍奉上司过于性急会招致耻辱,结交朋友过于性急会遭到疏远。”()力戒啊。
世上性急懒惰愚蠢的人还不少,鲁定公就曾希望孔子教他“一言兴国”,避免“一言亡国”,孔子委婉地告诉他“话不能寄予如此大的希望”。孔子说:“如果有称王天下的人,必须三十年才能达成仁德。”(2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这句话等于在我后脑勺猛击了一掌,所以谁要说秦始皇有仁德,李世民有仁德,成吉思汗有仁德,朱元璋有仁德,袁世凯有仁德,我是不会相信的;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之流,就更不用提了。孔子引用古语说:“善人治理国家一百年,就能克服恶行、去除刑戮了。”(1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大跃进,要不得;想*,礼教治国,标本兼治,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才能达成。
上梁不正下梁歪。成人轻率,童子也浮躁。阙党的一个童子在传达宾主的谈话,有人问孔子:“他是个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见到他坐在成年人的位子上,见到他与年长的人并肩而行。他不是个求上进的人,是个想急于求成的人。”(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最后一个问题,孔子在为政方面身体力行如何?古时的贤人都是观念家与事业家不分离,孔子在卫灵公不能用他的时候说:“如果有人起用我,不过一年就可以粗见成效,三年能有所成就。”(0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孔子在鲁国当司寇三个月,内把鲁国打造成恢复周礼的样板国(鲁一变至于道);外陪同鲁定公参加了与齐景公在夹谷的双边会晤,以勇者无畏的胆量,凭一己之力,捍卫了鲁君的尊严,并使齐国归还了早先夺去的汶阳三座城邑。
孔子以礼教治国的思想,生不逢时。
33、约之以礼的色
“食色性也。”这句不见于论语。子夏曰:“贤贤易色。”()就是敬重德行而轻视容貌。但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得到,孔子说没有看见“好德如好色”的人。孔子也不能免俗,比如学生里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因为“状貌甚恶”,孔子认为他学习条件不好,他就“退而修行”。这孔门又不是演艺培训班,都会出现以貌取人的事,后来澹台灭明弃偶像派路子而成为实力派弟子,孔子很内疚,那是后话。
人在世上太丑了不行,太漂亮了也不行。红颜是祸水,*也是祸水,孔子说:“假如没有祝砣那样的口才,却有公子朝那样的美貌,难以在当今的世上免祸害。”(不有祝砣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谁说孔子重男轻女。
再来谈女色。女色对男人来说就是刮骨钢刀了,从一个男人在女色与礼义孰重的态度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可不可以志同道合。齐国人赠送善舞的美女,鲁国执政者季桓子笑纳了,一连几天没有上朝,孔子就离开了(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别人好色管不了,孔子就教导学生们,在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色()。不仅肉体上要戒,语言上还要戒。孔子跟子夏师徒俩谈《诗经》,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白色打底,再上颜色。”子夏说:“要用礼来制约吗?”孔子说:“亲爱的商啊,你领悟到我的用意了!可以开始和你谈《诗经》了。”(: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这明明是《诗经》里赞叹卫国夫人的美貌,她笑得倾城倾国,眼睛转得摄人心魄,孔子却用绘画来解释,子夏变本加厉地转到礼仪上去了,深得孔子赞赏。
视色而不见,如名士之遇朋友妻,眼观鼻,鼻观心。但人非圣贤,孰不好色,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在卫国随同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游之后所说。
南子除了美貌,还很*,前面提到的美男子宋国的公子朝,就是她在娘家的旧情人,南子成为卫国第一夫人后,跟宋朝藕断丝连,经常找机会幽会。卫国太子蒯聩(不是南子的儿子)有次到齐国出差经过宋国乡下,正是南子与宋朝又一次在洮地幽会的时候,宋国的乡民们唱歌给卫国太子听:“你们的母猪已经有了窝,干吗还不放还我们的小公猪。”蒯聩羞愧难当,视为国耻,命令家臣戏速阳杀了国之*。南子接见太子,太子三次回头暗示戏速阳按计划行事,戏速阳没有动手。南子感觉到太子眼中的杀机,一边哭喊“太子要杀害我”,一边逃到丈夫那里脱险了。太子蒯聩逃到宋国政治避难,说:“这都是戏速阳害了我。”那边戏速阳则说:“是太子想害我。太子没有道义,让我杀害他应该奉为母亲的夫人。我如果不答应,他就会杀了我;我如果杀了夫人,也要成为替死鬼。横竖都是死,因此我答应却又不动手,好让自己死得慢一些。民以信全身,我是以义为信啊。”
也不知道戏速阳是不是因为南子长得太美,怜香惜玉实在不忍心下手,保护了南子的性命,却维护不了她的名声。一个女人只是*,被人鄙视而已,但逼走了太子,就要遭人骂。孔子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再次被南子召见。孔子第一次出差去卫国,南子要见那个举世闻名的大学者,孔子婉拒了;这次是流亡到卫国的,人在屋檐下,那能不低头,孔子说:我的愿望是不见,但出于礼节应该答谢。所以就去了,去了也就去了,不该回来眉飞色舞地描述接待规格之高档。子路听得不高兴,孔子就发誓说:“我做得不对的话,上天嫌弃我!上天嫌弃我!”(: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34、尽善尽美的乐
孔子说:“所谓乐,就是指钟鼓吗?”(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乐(繁体字为樂),不仅仅指音乐,广义的文化内涵,包括《诗经》也不算离题吧。孔子评价《诗经》的开篇《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不仅是孔子评价一切文艺作品的标准,同时也是他对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孔子对乐很有修养,不仅自己能吹拉弹唱(取瑟而歌,使之闻之),还会配乐曲,《雅》、《颂》的乐章就是他修订的(吾自卫反于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加上他对《诗》的研究很有造诣,用现在的话来说,孔子是著名的词作家、作曲家、演奏家三位一体。
《论语》里有两处对音乐的正面描述。与鲁国主管音乐的官员交流那次,“开始演奏时,五音齐鸣;展开时,音律和谐,节奏分明,连绵不断,以此完成。”(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缴如也,绎如也,以成。)听大师演奏那次,“师挚奏乐之始,安排了《关睢》;演奏到最后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