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家族遗传妻管严[重生]-第1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春雷乍响。
  夜半谢允川睡得正香,一只小手勾了勾他的胳膊。
  那个小小的瓷娃娃软软糯糯地说:“师兄,我怕~”
  瓷娃娃不仅小巧可爱,还温软香甜。
  谢允川把瓷娃娃搂进怀里,柔声安抚:“不要怕,我在呢。”
  本文又名《那些年挤过别人的被窝都是要还的》
  这是一对沙雕冤家,嫁/娶了白月光/朱砂痣的故事。


第150章 番外1
  三月三; 桃花开。
  京城出了桩离奇的案子,太后上城南护国寺上香祈福的时候; 在满山满谷侍卫的守护下; 刚刚登上金轮光顶; 玄袍鼓风,竟如玄鸟一般,振翅欲飞; 山间登时升起弥漫大雾。待雾薄,众人回过神来,金轮顶上的太后早已踪影全无。
  天子脚下; 皇城根边; 堂堂太后离奇失踪,哪怕是以德儒传名的皇帝也忍不住震怒; 年纪轻轻威仪稳重的脸上挂了几丝怒意。
  “太后在你们的眼皮子底下凭空消失; 人去了哪里?”话到极处; 将手边的玉镇纸猛然一掷; “给朕去找。”
  兵部尚书战战兢兢膝行到殿门口,“臣遵旨。”
  皇帝突然又叫住他,“让许卿来见朕。”
  许卿; 许刺,当朝右相,皇帝最看重的朝臣。
  亥时月明,冷冰冰地挂在树梢,阿刺身上的金蟒官袍面上结了半层薄霜; 小心翼翼进了殿。皇帝宫中的地火龙燃得熊熊,混着龙涎香的香气让人昏昏欲睡,他在摞得老高的折子后面紧锁双眉,“阿刺,你觉得这件事是谁干的?”
  阿刺不动声色,“回陛下,臣不知。”
  “哦?这天下,竟还有神武英断的许大人不知道的事?”
  阿刺点头,“当年老师送臣进宫的时候就曾说过,不该知道的事情就不要去打听。”
  皇帝听罢,嘴角噙了一抹笑意,“那如果朕要你去打听呢?”
  阿刺一个响头磕在地上,“臣在所不辞。”
  皇帝搁下手中的许砂笔,自袖中抛出半块青玉,“见玉如见朕,朕,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务必将太后找回。”
  “臣遵旨。”
  阿刺抬头望了一眼他,他浑身浴在暖黄的光泽下,身着明黄常服,负手而立,月光自窗外纠葛的枝叶间筛下,如在他的玄袍上用淡墨色描摹了千枝万叶。他的深情隐藏在淡月之后,望着案下规规矩矩站着的阿刺,目光微有闪烁,“朕和阿芍大婚在即,此事宜快不宜缓。”
  廊下起了风,殿中的烛影乱了两乱,阿刺一时梗在喉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容易才从嗓子眼里挤出干瘪瘪的几个字,“臣明白。”
  不过片刻,阿刺便从殿中退了出去。
  宋风凌帝看着阿刺离去时单薄的身影,那纤细柔弱的身姿竟让他心头一乱,记忆中鲜活跳跃的身影和那背影重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渐渐成了阿刺的模样,几乎恍然失神。良久才苦笑着摇了摇头,那个带着他在烟雨江南的画阁江畔躲避枪刀剑雨的人明明就是上官芍,怎么会是他的得力大臣许刺?
  ————
  大成的江山乱过两次。
  一次是四十年前,他皇爷爷还是太子时,皇子作乱,将皇爷爷逼至允州。
  再一次便是二十年前,他的五叔意图夺嫡,将他皇爷爷软禁。
  他还记得那天,本来艳阳高照的天突然下起了雨来,轻轻缓缓幽远,淅淅沥沥缠绵。
  宋风凌被迫离宫,在上官大人等耿耿忠骨的保护下来到江南。那年他六岁,还是个不知世事的孩子,隐姓埋名躲在一方黑瓦白墙的院落里。院中有一棵硕大的芭蕉树,雨落在叶上,胸口翻涌上来的伤感,令他黯然神伤。
  直到一衫鹅黄的小女子闯进他的视野,在他黑白灰的眼里抹上了一抹光彩,小丫头约莫五六岁,上官大人带着她走进他午休的画阁,手上还舞了一只花花绿绿的东西。他从午睡中睁开眼时,小丫头脆生生叫到,“你就是爹爹说的朗生哥哥吗?”
  上官大人在一侧含笑点头。
  他木然地点了点头,歪着头愣愣看着她手里的物什。丫头咧嘴笑了起来,伸手将糖人递到他眼前,“这是我娘做的糖人?你没吃过吗?”
  他又想起了他的母后,原本应该和他最亲近的人。雍容的,华贵的,像是精致雕刻的凤凰玉器,活得锦绣繁华的母后。她从来不曾抱过他,也没有亲近过他,就连教养也不常有,大军临城她都不愿和他一起离开。
  她不曾喂糖给他吃。
  他喉头蠕动了两下,冷冷地盯着丫头递来的糖人,终究还是推开了,极其淡漠地吐出几个字,“我不喜欢吃糖。”
  小丫头却笑得很甜,“那你喜欢吃什么?我让娘亲给你做。”
  他兴致寥寥地摆了摆头。
  后来小丫头常去他在的院子,聒噪得像是欢快的小黄雀,绕在他身边,叽叽喳喳讲些新鲜趣事。他目不转睛看着书,丫头隔他不过半尺余,他一页一页翻书过去,她一颗一颗剥着莲子。偶尔递一颗喂到他嘴边,他起初不吃。但那一次他偏过头咽进口中,悄无声息。
  丫头讶然侧头,狭长的眼眯在一处,“朗生哥哥你终于肯吃我的东西了?”
  他捏着手踟蹰片刻,嗫嚅开口,“你说市集上很好玩?我想去看看。”
  她抬头看了看院墙,又望了望他星子般的双眼,迟疑了良久,“可是……父亲说你出去会很危险。”
  他眼睫低垂,像一双栖息的蝶,“今天是我生辰。”
  最终小丫头不忍逆拂他的请求,狡黠地望了一周,还是领着他从偏门闪出院子。
  ————
  江南叶哨四起,江南过水处船影灼灼。丫头似是本地人,穿街过巷很熟悉,带着他上酒楼去听讲书先生的戏。说书先生正讲到不久前的大乱,如今他五叔登基,他父亲和皇爷爷下路不明,大成的江山怕是就要改旗易帜了。
  宋风凌年纪虽小,但也明白何为成王败寇,他狠狠拽住飘帘,骨节发白。
  听完一则戏,他脸色难看到极致,丫头悻悻地扯住他的袖子,落坐在街边的小食摊上,仍是满面天真,“阿娘说过生辰要吃寿面。”
  面摊的小贩飞快和面,支起的大锅里高汤鼎沸,他始终垂着脸咬紧牙关不言不发。他母亲在大军临城时抛下了他,往北方避乱去了,这世上大概没有比他更颓败的人了吧。小丫头见他不说话,撇下他往街的另一边,那头几个卖糖人的老头小摊前摆满了花花绿绿的彩色糖人,他看到她付过几文前挑了个喜庆地揣回怀里。
  糖人还没踹热,一群黑衣人踹翻了面摊,热汤洒落地到处都是。他们恶狠狠地揪起小贩的衣领,“刚才在你这吃面的小孩呢。”
  小贩哆哆嗦嗦,指向宋风凌刚在坐的地方。方才丫头所幸方才丫头见势不好,扭头拉着他躲在糖人摊后面。趁黑衣人不注意,他们绕过摊子,背离藏身小院的方向拔腿狂奔。丫头虽然年纪很小,但跑得飞快,她拉着宋风凌在四月杨花乱舞的江南一路狂奔,仿佛不知疲倦。宋风凌问她,“我们为什么不回家。”
  丫头抹了把头上的汗,“不能回去,如果让他们知道你住在什么地方会更危险的。”
  他这才发现,这小丫头有勇有谋。
  跑到半路下起了雨,泼天大雨簌簌落下,砸在身上生疼。他们害怕黑衣人还在集市上追捕他们,不敢回去。雨越下越大,丫头带着他跑到河边,岸上浅水处常年停了一艘画舫,供游人玩乐。他们爬上画舫,钻进甲板。小丫头熟门熟路,顺着绳梯一直爬到货舱里。
  小丫头将角落的地面用衣袖扫了扫,“朗生哥哥,你坐着吧。”
  宋风凌看了看,在地上坐下,他照着她的模样用衣袖在地上拂了拂,“你也坐。”
  小丫头仰着头想了想,大概是反应过来父亲不在,不用拘谨,于是靠在他身边坐了下来。小小的两个人一直躲在船上,因为害怕和冬寒,穿着湿衣瑟瑟发抖,她从怀里掏出个糖人给他,“喏,刚才给你买的。”
  淋了雨,糖人上的色彩渐渐退了,五颜六色混成一团,难看极了。搁以前,这种东西宋风凌看都不会看一眼,此刻他却将糖人塞进嘴里,是甜的。
  两个人疲累交加,靠在一起瑟瑟发抖。没多久竟然在货舱中睡着了。等醒来回到院子里已经是第二天的中午,上官大人急得仿佛热锅上的蚂蚁,看到他们回来长舒了一口气,眉眼中的焦灼和忧虑化成了一个重重的巴掌响亮地落在小丫头的脸上,“你这孽障,吃了豹子胆敢带……小公子出门,若是小公子有个三长两短,你就算千刀万剐也抵不了罪过。”
  她的脸上迅速浮起五行清晰的指印,她捂着脸,泪珠在眼眶中打旋,忍得鼻头发红,还是没有让泪水落下来。上官大人的巴掌又高高扬起,“你还不认错是不是?”
  宋风凌拦在她面前,“是我求她带我出去的。”
  闻言,上官大人叹息一声,终于还是放下了颤了几颤的手。
  行踪暴露之后,江南是再不能待了,五皇叔部下也许很快就能找来,反而对他不利。正巧彼时他姑姑南下避乱,上官大人便将他送去姑姑那里。
  他连当面向小丫头告别都没有机会,留下一张纸条便匆匆离去:日后,我一定会回来找你的。
  他郑重其事在末尾署上了宋风凌三个字。
  ——————
  次年一月,传闻中他死去的父亲竟死而复生了,还率领一支骑兵前往梅州支援他的姑父。
  再三月,大军攻回京师,他五叔被活活烧死在皇宫里。
  之后的日子便安稳了下来。
  当年秋天,他姑姑产下了儿子,皇爷爷就拟了退位诏书,禅位给他爹,专心致志给姑姑带孩子去了。
  听说姑姑怀小弟弟谢秋霆十分不容易,生他的时候更是折磨了姑姑两天两夜。故而谢秋霆一生下来就不受姑父一家待见,姑父更是连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皇爷爷起初也不喜欢他,但最后还是终日将他捧在掌心舍不得放下。
  小表弟自幼琴棋书画骑马射箭全是皇爷爷手把手教的,足见其受宠的程度。以至于宋清斓临走之时拉着宋风凌的手千叮万嘱:“你一定要防止你表弟谢秋霆。”
  宋风凌不懂,这个大傻子有什么好防的呢。
  姑姑和姑父为了清闲,早早交出兵权,夫妇俩拍拍屁股云游四海去了,一年到头也看不到人。过两年好不容易回来,竟是姑姑又怀了双生子回来。
  这回姑姑倒没受什么苦,顺顺当当产下一对双生儿子。
  生下儿子一年,姑姑姑父把三个弟弟往皇爷爷跟前一扔,又云游四海去了。
  可怜的皇爷爷,一国之君啊,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姑姑鞠躬尽瘁。
  他父亲在位十五年,便早早病逝了。
  他患有旧疾,每年冬天都会犯病。
  他在位十五年,从未祝祷祭天。起初宋风凌也不知为何,直到他父皇薨后,他才隐约从老宫人口中听得一二。
  五皇叔作乱那回,有个女子为了帮助父亲破除五皇叔的阴谋,血洒祭台,英年早逝。
  他探得那女子名叫月姿,是他父皇当年救下的一名孤女,颇重情重义。
  大成安稳了很多年。
  五年前西域蛮夷趁乱攻打边疆,势如破竹,在西北战场兴风作浪。新任命的镇远将军享了多年的和平清福,没有见过战场上厮杀血腥的场面,在对战时被羯族擒获,每日被倒挂在城门上,以致于边疆各城人心惶惶。
  阿刺就是在此时像一枚星子一样闪进众人眼中的,他以一身青衣布衫上朝堂,力辩群雄,将以江贤王为首的讲和派堵得一言不发,引他入宫的上官大人在群臣面前力保阿刺,他当着百名朝臣的面立下军令状,不平羯族之乱,势不还朝。
  他孤身出关,执云节仗。
  起初宋风凌也不觉得这个细皮嫩肉的少年在战场上能有所作为,可是战报频传,说阿刺如何英勇,孤入敌军,擒了敌首。又是如何聪慧,用妙计连败三将,没几个月就将羯族赶回了若水河的对岸。
  半年之后阿刺凯旋,宋风凌在庆功宴上又看了阿刺。他身量仍旧小小的,看起来瘦瘦弱弱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若不是听闻他在战场上的传奇,他也不肯相信眼前的人就是让野蛮羯族闻风丧胆的将军阿刺。
  他隔着烛光观察,阿刺脊背挺得笔直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苟言笑,别人同他喝酒他才撩起衣袍动一动,否则定然目视前方,宛如一樽安静的雕像。
  宋风凌举起手中的酒杯,道,“许卿平了羯族之乱,朕甚欣慰,如今爱卿凯旋,有何心愿,朕都满足你。”
  许刺起身走到殿中,整理官袍郑重跪下,两只眼睛一直望着宋风凌。他心中一颤,发现那双眼睛竟然出乎意料地眼熟,好似从前就认识。他毕恭毕敬重重磕了一个头,“臣只愿海清河晏,边境宁安,黎民乐业,陛下……康安。”
  宋风凌倚在龙椅上,把玩着手中的酒盏。他的愿望太简单,励精图治便可得,但他的愿望也太难,没人知道在这个皇位上坐着,他究竟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可这是他的江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基业,他只有努力地守着。
  他道,“朕,必当竭尽所能。”
  阿刺又磕了一个头。
  ——————
  宋风凌发现阿刺对别人的时候同对他的样子毫不一样。
  比如早朝的时候他可以笑着同朝臣共商国是,有时候还会讲几句诙谐的话调剂气氛,但私下对着他的时候又成了一丝不苟的阿刺。有一次他半开玩笑对阿刺说道,“许卿为何好像很怕朕?”
  他便连忙退了两步,扑通跪在他案前,“皇上九五之尊,臣有幸为皇上效命,丝毫不敢有所懈怠。”
  那段时间上官大人重病缠身,很多原本该他处理的事情都是阿刺在办,因此他们相见的机会相当多,如他所言,他当真没有丝毫的懈怠。其实宋风凌是经过两次国乱的帝皇,对于君臣之礼虽说看重,但并不拘泥于形式,他私下对于朝臣都很随和,偏偏阿刺绷紧了弦,像是害怕出什么岔子,小心翼翼。
  他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爱卿平身吧,以后私下可不必如此多礼。”
  阿刺又要再拜,他道,“否则朕真担心哪一天爱卿将我这地板磕破了。”
  那以后阿刺稍稍要好一点,虽然还是诚惶诚恐在对他,但说跪就跪说拜就拜的毛病总算是好了一点。上官大人带病进宫过一趟,在询问朝政之后又顺便问了些阿刺的事情,宋风凌照实同他讲了之后,他满脸的褶子都快笑开,病容也减了两三分。
  他一直以为上官大人不过病上十天半月就会好,直到深秋传来上官府派人传来噩耗,老丞相已经快不行了。得到消息的时候天已经黑得透了,宋风凌如蒙惊雷,换好衣服声势浩大去丞相府。他母亲对他很不疼爱,上官大人对他很和蔼,在他小的时候,他不喜欢念书,他会把他抱在膝头,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给他听。后来他长大了,他教他治国的谋略,给他讲做人的道理,在他母妃抛弃的日子里,他还辅助他没有放弃他。
  在宋风凌的眼中,上官大人既是他的严师,更如他的慈父。
  匆匆赶去上官府,老丞相躺在榻上,眼神已经涣散,苍老的脸因为宋风凌的出现浮起了几丝笑意,他已经说不出话,嘴巴开开合合,宋风凌将耳朵凑近他嘴边,只听到他吐出并不怎么清晰的几个字,“江南……女儿……好好……”
  宋风凌再要听他说了什么,上官家并着他带来的随从乌泱泱跪了一屋,“请陛下到偏厅休息,让老丞相安心走吧。”
  宋风凌心头一梗,他是君,老丞相是臣,师徒一场,他连为他送终的机会都没有。
  他不舍地撇下上官大人的手,转身大步向门外迈去。外面不知何事下了大雪,在雪夜细细碎碎落得白茫茫一片,门外雪地里立了一道笔直的身影,他仔细一看,认出来那是阿刺。他定定地站在雪中,身上落了不少雪,还是犹如一场雕像,动也不动,宋风凌有时候会怀疑他是木头做的,否则为何他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宋风凌向阿刺走过去,他从来最在乎礼仪,此时却纹丝不动。羊角宫灯的烛光洒在他的脸上,宋风凌这才发现平常活死人一样的阿刺脸上布满泪痕,纤长的睫毛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泪珠,脸早已被冻得苍白,神色中的悲恸不亚于今夜他看到的任何人。
  被他的情绪感染,一股热流涌上宋风凌的眼眶,他强忍住悲戚道,“许卿进去送老丞相一程吧。”
  阿刺的热泪滚滚直流,嗯了一声之后,跌跌撞撞向屋里走去,一路上东倒西歪好几次摔倒。
  那是宋风凌唯一一次看到阿刺的脸上有别样的情绪。
  ———————
  上官大人去世之后,阿刺的形容更加清瘦。
  司天监定的出殡的日子在初六,宋风凌去了葬礼,没有看到阿刺。但他看到了十年前在江南的那个小丫头,她披麻戴孝哭红了眼,带着上官家的家丁在门口跪迎他。宋风凌让她平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