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钢铁时代-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他关键是要得到结果,至于结果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不重要。…。
“看来你明白了,
氮气的事情,交给你了,能不能合成出来!”
“可以!”里克斯点头说道:“不过,我没有高压密闭容器,要分离,需要一定的压力条件下,普通容器是不行的!”。…。
“这个,本文来源:,我等下就可以送过来!”高压密闭容器,是哈比去德国,解决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最大达到200立方的密闭容器,也已经制作完成了,当然了,密闭容器这玩意,越大越不容易做,表面张力,峰值压强等等,都需要考虑,反倒是小的,更容易做,只有一个立方左右,实验室使用的密闭容器,是作为附送的,给弄过来了,一共20多个!
里克斯兴奋的点头,作为一个工程师,化学方面的爱好者,里克斯其实是有一定的野望,分离氮气,合成氨,改变整个世界制作硝酸的方法,在紧张的意外越来越明显的这个时代,必然是光芒万丈的。
里克斯兴奋,杨元钊也没有打断他,因为这个荣誉,不可能属于他的,他晚了一步,虽然德国方面,没有宣布,但是哈伯的功绩,也没有人能够抹杀掉,要知道哈伯的诺比尔奖,就是因为合成氨项目的巨大突破造就的。
在杨元钊的全力支持之下,几乎有求必应,里克斯和其他的几位工程师,也相当的出色,很快,就设计出一个完善的方法,首气用碳消耗掉空气中的氧,然后借助着70个大气压的压力,因为不考虑高温情况,常温情况下,钢瓶的大气压指数可以上升,可以把氮气跟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分离,最终得到了混合了少部分惰性气体的氮气。。…。
在得到了氮气之后,里克斯再接再厉,利用电解水得到氢气,把氮气和氢气,按照杨元钊的步骤,一步步的加入到了反应密封罐之中,50个大气压,500度的温度,加上催化剂的铁,开始了反应。
所有人都盯着这个反应罐体,等待着实验的结束,虽然这里面最高等级的,不过是一个大学讲师,其他的也多是一些工程师之类的,可他们从事的是化学相关的行业,很清楚,这个实验,会对整个世界,带来怎么样的改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
第一百八十三章 种植任务完成()
进入到了10月,伴随着600多台拖拉机,日夜不停的耕耘,包头600多万亩的土地,完成了耕地的过程,大部分的土地,都在40cm的爬犁之下,细细的犁了一遍,哪怕是对包垦公司包下了他们的土地,让他们失业,感觉到异常不满的农民,看了这些土地,也忍不住惊叹,深耕的效果果然很强。
这些农民,都是靠土地刨食的人,很清楚深耕的好处,一些肥田,上田,之所以能够有那么好的收成,土地肥沃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深耕绝对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措施,有劳力的家庭,往往会把田犁上七八遍,为的就是让这个犁地的深度达到标准,让产量更高一点。
现在,拖拉机轻轻松松的达到标准,一个人开着拖拉机,相当于几十头牛,几百个人,还深浅差不多,这不能说是神迹,极大的缩短了时间,谁都知道,深耕之后,各种作物种上之后,效果会非常的好。
大量的化肥被弄出来,600万亩,暂时,没办法全部兼顾,如果按照标准的话,就是30万吨,这个数量,除非是一体机的级别,再上升几个档次,5级都不行,说不定要到7级甚至是8级,一天产量,达到300吨以上,这样,全力以赴,也要100天,才能够生产出这么多的东西。
不能足量的施肥,平均下来,杨悦拿出一个解决方案,土洋结合,包头现在。已经是几十万人的城市,集中的厕所和化粪池。有人专门收集这个,现在。整个包头的土地,都归于包垦公司了,这一点,就由包垦公司负责,又前往草原之上,收集大量粪便,这些作为基础底肥,用于土壤肥力的提升,又准备了360万公斤化肥。平均每一亩地,可以得到3斤的化肥,这已经是杨元钊尽可能的调整的结果,3600吨的化肥,一天200吨左右的产量,足足花费了接近20天的时间,甚至连拖拉机的生产都延误了,之前几乎所有的产量,都放到了一体机上。
化肥和粪便。按照一比二的标准,全力收集之下,也只能够有这么多,这还是好多天之后的成果。好在,只要花功夫收集,未来能够收集到的更多。其中粪便也进行了发酵,让肥力更强。均匀的放入到农田之中,作为基础底肥。这也是没办法的结果,一体机生产,面对着庞大的面积,有些杯水车薪了,这还只是一个包头,未来,控制的面积更大了怎么办,硝酸工厂的建设,已经不单单是完成硝酸工厂的任务了,已经变成必须要解决的,不然,只是一个化肥的问题,足以让人跳脚。
农业实验室,最大的玻璃温室,还没有最终的完成,在已经建成的那个小温室之中,现在是人头攒动的,包括杨悦在内,6个农业科学家正在紧张的忙碌着,在他们的周围,还有上百年轻工人,他们都是从包头挑选出来的,12…14岁孩子,他们都是比较聪明,手脚比较灵活的,他们负责在几个科学家的指导下,对于小麦种子进行浸泡,当然了,在外面,做这样工作的人更多,差不多有千人。
用特殊的溶液,浸泡小麦种子,这在后世,已经是非常成熟,甚至是例行的步骤了,可是在这个时代,却是一个创举,杨元钊只是根据道听途说,却被杨悦听了进来的,并且在过去的几个月之中,做出了初步的研究,约翰和约瑟等人到来之后,他有了更多的人手,可以更加认真的工作,基本上,找出了合适的比例,经过浸泡之后的种子,出芽率,生长状况,还有抗病性,等诸多方面,都会有相当的提升。
600万亩的种子,首先需要的是挑选,在留作种子的小麦之中,进行一番挑选,从中间挑选出来,颗粒最饱满的,也最适合的,这个过程,过去农民们都在做,现在不过是选择余地更多一点,也更加的认真。
庞大的人力保证了这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在麦种经过了浸泡之后,开始种植到了麦田之中,粮食重要,基础的改革,从最开始就开始进行,小麦也是一样。
因为有了棉花丰收的,引得众多大地主投入到了包垦公司的怀抱,剩下的自耕农就很少了,大多数,也被置换出来,让包垦公司大部分的土地,都连成了一片。小麦跟棉花不一样,棉花总要卖出去,才能够得到钱,可是粮食,从古到今,还真就没有什么时候多的,粮食多了可以酿酒,可以做别的,甚至可以饲养牲畜,只要人活着,就要吃粮食,粮食的增收,对于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都是极为重要的。
那些把土地交给包垦公司的,也没打算奢望粮食能够提升多少,粮食不贵,哪怕翻上几倍,获得的利益也不多,最多是能够养活更多的人而已,关键的还是棉花,20多银元的收入,哪怕粮食翻几倍,也绝对没办法比得上,不是因为没办法种,这些人说不得要种两季的棉花。
整个播种的过程,几乎都是在杨悦的要控制下进行的,借助着100多个灵活的学生,还有数千熟练的农民,按照农业科学院的要求,从最根本处改革,使用了许多科学的方法,改变了以往的陋习,这就是粮食高产的基础。
底肥足够,未来,在从10月到明年5月的生长期之中,还会有几次的追肥,这其中只能够一部分依靠一体机,剩下的,大部分的情况之下,还需要化肥厂的成功投产。
冬日的包头,显得有些清冷,麦子却顺利的种植下去了,整个种植过程差不多用去了七天,先种下的已经开始发芽了,后种下。还是一个麦种,甚至还有一部分。还没有种下去。
杨元钊一直都关注着一体机,一体机之中。有关小麦发芽的任务,一直都是杨元钊监控的重点,在过去的日子之中,这个出芽率一直都在上升,因为是整体6万多顷土地的平均出芽率,故而,每发芽一部分,就会统计一次,相对于整体提升。把这个数据给记录下来,再参照一些包垦公司的记录。
刘澍那边,每天都记录着他们耕种的麦田的数量,跟这边对比而言,杨元钊也算是掌握了部分,每个部分的出芽率都没有低于过90%,这在这个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也没人敢这么想。一般能够出芽7成以上,已经是天照顾的结果了,很多的种苗长的也不好。
现在麦田之中,这些出芽的。基本上都是长势极好,也就是说,种子得到了特别的照顾。吸收的营养也不足,剩下的少部分没有出芽的。要么是种子出了问题,无法发芽。或者就是被别的影响的,长得弱势一点的,几乎没有。
科学可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更可以让产量更高,之前的棉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杨元钊丝毫不怀疑,他可以实现,只不过,跟之前微微有些不同的是的,这一次的土地数量,实在太过庞大了,当数量扩张到一个巨大的程度,很容易会出现一些问题。
6万顷的土地,要全部达到一定的标准,全部精细的种植,出芽率别说是90%了,就算是95%以上,都没有多少问题,大规模生产,存在着许多不可确定的东西,比如说种子的问题,种植的问题,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保证,前段时间,就出现了有人员疏忽大意,造成半亩地的麦种没有发芽的事情,虽然一亩半亩的,对于整体的影响不大,但是如果这个一亩半亩的多了起来,任谁都不敢说出芽率保持稳定。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一点,谁都知道,此次此刻,没有人敢泄气,甚至是刘澍,也日夜监控在田间地头,各种的奖励,也是直接兑现的,一次鼓舞忍心。
经过了差不多半个月的努力,特别是后半个月,几乎是在咬着牙坚持之下,终于,完成了大部分的土地的种植,三五天的时间,出芽率就可以统计出来,
不过,一体机,照例是早就获得了汇报,这个任务又完成了,杨元钊在最后一颗麦种种下去的第二天,就已经得到了最终的结果。
累计总体的出芽率在92%左右,当然了小数点后面,有一排长长的数字,一体机的精确度,是小数点之后的30多位的,对于他而言,后面的那些数字,完全是没有意义的,远高于这个时代的出芽率,最关键的是不用补种了。
这一次,选择的是相对的密植,92%的出芽率,除了少数地方,还需要进行调整,向其中种植一些植株之外,剩下的就是管理了,让麦田之中,植株不是那么的密集,肯定会铲掉部分的植株的,保证的小麦都可以得到平稳,甚至是不错的生长,阳光,肥料,水,这是小麦的三种要素之一,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也是农业研究所,特别的腔调的。
麦子种下了,大部分都已经发芽了,出芽率良好,杨悦还在地头,包括他的5名同学,40万公顷的土地,算下来,差不多就是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交给他们来处理,而且是机械化的生产,数以十万计的工人,仿佛是一个大会战一样,在半个月不到的时间之内,完成了一个冬小麦的种植,其中需要记录的数据,各种实验资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洗礼,这是在美国,在耶鲁大学,都不曾得到过的待遇,钟爱科学的他们万分珍惜着这个机会、
每一个农业技术人员的身后,都跟着最少三四个的农民,他们会在技术人员的指点之下,对比较弱一点,或者是太过集中的麦苗进行处理,虽然是机械化的大生产,可包头拥有让人羡慕,充沛的人力,这种情况之下,任何人都喜欢,精耕细作会产生更多的产量,相对于美国,中国低廉的人工,哪怕是杨元钊给的工资水平,也足以支撑起精耕细作,要知道,棉花所使用的人工,可比小麦高太多了,为了保证棉花时候的人手,省的到时候去招募,小麦这边,就可以更深层次的精耕细作。
去除一些弱势的麦苗,保证强势的,就是一个方法,还有就是根部浇水,甚至是保土保墒,这些都需要充沛的人手,杨悦准备这一段时间,都放在小麦上,在彻底进入腊月之前,让小麦的长势稳定下来。
之前的底肥,用去了大量的农家肥,发酵之后,混合了化肥之后,暂时足够了,农家肥还是要收集,甚至是发酵,使用的数量,数倍于化肥,600万亩,仅仅靠包头这么点人,根本就不够,好在,在化肥厂没有最终投产之前,杨元钊这里,会每个月,提供3600吨的化肥,虽然说相对于整体而言,有些杯水车薪,平均每月3斤,到5月小麦收割,7个月的时间,不过是21斤,跟之前棉花消耗的,相差太多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要真的让农田变得高产,每一亩地,化肥的使用量,应该在50公斤左右,也难怪这个世界,很少有人使用化肥,一公斤0。5美元的价格,让化肥使用太多,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化肥,只有把价格降低下来,才会有足够多的人使用的。
92%相对于80%的出芽率,提升了不少,完成度也达到了优秀,提升了50%的奖励,3点的任务点,让这一次的任务完成的比较顺利,这是仅次于之前发电机的任务完成的速度,那个三天就完成了,是完全不能比的。这一次,重新刷新出来的任务,等待的时间稍稍长了一点,这点,有发电机任务完成的先例的情况之下,杨元钊并不在意,只是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
小麦种植下来,大部分人都安静了下来,包垦公司的人员,继续在田间地头,除草,捉虫,浇水,这些都需要得到杨悦的认可,基本上,是按照最科学的方法实行,短时间看不出成效,未来的一个月左右,所有的农民们都是心悦诚服的,他们种了一辈子地,也不知道,原来,在种地上面,有这么多的学问。(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 合成氨工厂()
种植完成了,下一波的任务还没有最终出来,杨元钊有功夫关注包头工业上面的发展,硝酸交给了史密斯那边,包头这边,也没有停下来,里克斯虽然没有完整的方案,大体的方案,还是可以做出来,在包头的一角,工业区的下水处,还有下风处,这就是未来,合成氨工厂的位置,合成氨是一种重要的原料,他可以直接主导化肥厂和硝酸工厂的生产。
所以,周围的两块土地,也被规划出来,一片小一点的,是未来的硝酸工厂,而另外一部分大的,是化肥厂。
化肥厂,会在以后包头工业园之中,占据着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大化肥项目,是必须要上,中国一直以来,保持着农耕的习惯,在长达千年的农耕之中,农民们会采用休耕,或者是轮更的方法,可是千年的消耗,对于中国的土地而言,土地的肥力被慢慢的透支了,粮食产量也会逐年下降。
化肥,确切的说是尿素,在后世,因为过度的使用,造成的土壤板结,在这个时代,暂时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耗费过度的土地,急需要化肥的帮助,所以化肥在中国的效果,是非常惊人。
只是包头周围,6万顷的土地,600多万亩,耗费的化肥,就会超过3亿公斤,也就是30万吨,这样使用量,一体机根本满足不了,一天200吨,要生产出适合包头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化肥,需要10年的时间,未来。当一体机升级,会缩短到5年。甚至是2年,可是一体机。不能够都为化肥的生产服务,对于杨元钊来说,一体机最重要的功效,还是放在成品率或者是良品率不高的产片之上,比如高倍的光学镜片,显微镜,还有未来的电子产品这些东西上面,钢铁和化肥,只是应急的使用。
这个化肥厂的项目。上的有些匆忙,在上海的史密斯实验室,还没有彻底的研究出来之前,就已经做了筹备工作,不过是为了减少一点的时间。
杨元钊却接到了上海的电报,用了几张电报纸,简单讲述了他们最终的结果,当然,更加详细的过程。会在由专人,通过船和火车的接力,运到包头而来,杨元钊无数次的怀念后世的网络和传真机。可惜那些,都是在电话真正普及之后,才会有的东西。现在,有些太早了。
化肥厂的上马。不是秘密,杨元钊也没打算把它作为秘密。只不过没有想过要跟别人合作一样,可是没等他安稳几天,杨悦就找过来了。
“季堂兄,怎么有空过来的,小麦的事情,做的怎么样了的!”
“小麦生长的都不错!”杨悦简单的说了一下目前小麦进展,然后就转到了化肥厂上面了。
杨元钊一听就知道杨悦的目的了,伴随着化肥的应用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面,化肥已经成为了西北农业能够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