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钢铁时代-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机器,可以增加效率,可是没有一个高效配合的队伍,机器什么的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甚至会做无用功,产生巨大的浪费。
今天跟往日不同,中午十分,下了一场雷阵雨。雨的清爽,让夏日的燥热稍稍的减退的,偶尔还会有一股不知道从哪里吹来的小风,让人感觉到比较适宜。巨大的厂房车间之中,传来了巨大的轰鸣声,水泥厂的全部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分别的试运行也开始做过了,现在,是集中了全部的机器,进行整体的试机。
这一项试机工作很是关键,关系到了水泥能不能顺利和平稳的生产出来,也决定着产量的高低。从李明生到杨元钊都非常重视,亲自的出现在了试机的现场,负责操纵的工人,除了150个老手师傅之外,还有新近招聘的80个左右的机械工人。通过系统培训脱颖而出的70个工人,总计三百人,形成了一个完善而的完整的班组。
这是目前水泥厂最优秀,也是最有经验的班组,这个班组也会作为整个水泥厂的固定班组,未来当水泥厂满负荷运行的时候,他们会分成了4班或者5班。保证水泥厂24小时连轴转的生产。
类似的机器空转和带料的实验,之前的一周时间中,分别进行过十多次了,几乎每一次,都是在场的这些工人,工人对于生产的步骤。相对比较的熟悉了,不过,大师傅到普通工人,脸上的表情,都略微的有些凝重和紧张。
这一次。跟以往分别的试机不同,是全机测试,加上了足够的材料的,在生产线的末端,还有准备好水泥桶,到时候,可以直接的装桶和封装了,跟日常生产没有任何的区别。
蒸汽机是早就启动,水泥厂所需要的动力,相对比较的庞大,一共有36台大型的蒸汽机共同的工作,此时,只是一个生产线的试运行,制动用了8台,巨大的轰鸣声响起,卷起黑烟阵阵,顺着特制的烟囱,排到了空气之中。
杨元钊尽可能的考虑过蒸汽机的污染问题,这个时代,暂时没办法解决,除非当电力的应用获得突破,用更加清洁和强大的电力,代替蒸汽机,这需要在电动机,变压器,电容等诸多的方面,都去的了相当的突破之后才可以,眼下只有用污染换取发展速度。
好在,杨元钊来自于后世,后世对于燃气发动机等方面的研究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制作这些蒸汽机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把许多用在后世上面节约排污,减少污染的方法,比如,用更好的无烟煤代替原来随便使用的煤,以山西这个煤炭大省的底蕴,找到这里,不会提高多少的成本,污染还是可以接受的,又参考了后世内燃机的一些特性,加上一些防护和过滤措施,看起来黑烟阵阵的,这只是开始,当机器运转起来,各种的设备都发挥作用的时候,黑烟明显的减少了许多,声音也没有原来那么大,这个蒸汽机的污染,远没有看起来那么的大。
蒸汽机轰鸣,转速和水蒸气的产生,都达到了一个平稳的状态之后,动力轴挂在了机器之上,本身静置状态的巨大设备,在机器的推动之下,缓缓的运转起来。
整个生产线,采用分段式的设计,传动装置,使用了两台单独蒸汽机的,强大的马力,匀速的运转,让履带和传送带平稳的向前,粉碎机和磨机,分别占据了另外的两台蒸汽机,剩余的四台,则用在了混料上面,巨大的混料室,一次可以容纳几十吨,甚至是上百吨的材料,只有强大的动力,才能够推动他们运转起来。
庞大的机器开始运转了,车间之中的分贝,明显上升了,却还在可以承受的程度,传送履带之上,巨大的石灰石,被传送到了进料口,这里没有选择帆布的履带,是钢履带,所有的履带的钢材,都是后世带来的,不但柔韧性极好,承重能力也是相当的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巨大的,显得分外不规则的石灰,都以平稳的速度,向该去的地方而去。
石灰和粘土,都做了一定的处理的,最大也不过是二百多公斤,在机器的强大之下,缓缓的越过15米高的粉碎机的顶部,进入到了进料口,石灰石落到了粉碎机里面,巨大的声音传来,这是石灰石撞击着粉碎机壁的声音,巨大而响亮。
大部分的工人,都感慨着传送带的强悍,不到15分钟。最少有上百吨的各种材料,注入到了粉碎机之中,它们都处于粉碎机上面的位置,然后。会根据重力的推动,经过下面的粉碎区域,在那里有锯齿状的齿轮,错综复杂的横杠,在强大的蒸汽动力之下,冲向石灰石,这些横杠和齿轮,使用的都是后世带来的超硬合金钢,就硬度和速度,远比这个时代的钢材要好很多。一阵的机器推动之下的,加入的石灰石和粘土,都已经变成了碎块。
这是第一波的粉碎,主要是打碎超大的结构,为下一步的磨机奠定基础。这里的噪音极大,未来,在这个车间工作的工人,会得到特制耳塞,防止噪音过大造成的伤害。
下面,巨大的刚筛子,把符合需求的碎片。都筛到了下面,通过传送带,进入到下一个步骤中型粉碎机,而剩下不合格的,会通过另外的一个传送带,重新经过刚刚的步骤。直到它们符合要求为止,整个分拣基本上不需要人力,只有两个工人,会在筛子上面积累的材料过多之后,用机器控制钢棍。对它们进行敲打,保证分筛和转运的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个粉碎机稍稍的小了一点,各种的设备更加的细密,他会对上面加工过的碎块进行进一步的粉碎,机器控制下的巨大的之论和钻头,在动力的推动之下,如同巨人一样,发挥着巨大的力量,原料一旦进入到粉碎机之中,就变成了细小的石头,然后直接通行下一个粉碎机。
这样的粉碎过程,分成了三次,一次的筛子比一次的小,往复不已,最终会形成比较细碎的小块,这些最后加入到了机械磨机之中,由奥地利磨机,经过了一定的改装,扩大了它的磨面,增强了材质,用后世的合金,替代这个时代的钢材,在耐磨性和粉碎性上,比原产的要强得多,在专门设计的进料口和磨制效果,把每一个小块,细密的磨成粉末,粉末化和混合均匀,才是水泥生产的关键。
终于,大块大块的材料,最终变成了细密的粉末,这中间,一个传送带送来了一堆红褐色的东西,同样是最细密的粉末,跟其他的水泥厂截然不同。
这些粉末是李明生在杨元钊的提点之下,才加入到水泥之中,是李明生的研究成果之一。
杨元钊对于水泥只是一知半解,却也听说过,水泥标号的提升,最根本的,就是其中添加的材料,铁矿石粉末是最普通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添加剂,随口就这么的跟李明生说了一下,并且告诉他,添加一些铁矿石,会增加水泥的强度,让通过水凝之后结合起来的水泥,更加的坚固。
坚固性和凝结性,是水泥的重要指标之一,李明生从事水泥行业几十年,最近的几年,因为面对着洋品牌的竞争,也为了增加启新的竞争力,他开始进入到水泥研究之中,虽然没有多少专业知识,对化学也是一知半解,可是丰富的实操经验和几十年如一日经验,让他真的取得了一些成果,启新洋灰场的新产品,就是在他跟两位英国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的,不但整体的性能指标,超过了英国进口的水泥,成本上也有一个不小降低。
基于行规,李明生没有提供这样的新产品,可是思路和步骤,他极为清楚,杨元钊提供的机器设备,又远比启新厂更加精密先进,唯一的不足之处,恐怕就只有时间上了,时间很紧,任务很重。
添加铁矿石,是水泥生产之中,一个很平常,切很高效的方法,李明生按照这个来研究,几乎在第一次,就出现了很好的效果,某些方面的性能,超过了启新厂的新产品。
这让李明生大受鼓舞,继续添加,几次的小规模实验之中,总共实验了35种不同的比例,其中只是铁矿石的添加种类,就有21种,基本上摸清楚了铁矿石的添加比例,目前,通过传送带而来的,是专门从武汉弄来铁矿石,在炼钢上面,硫高一点,会影响到钢的品质,可是在这里,完全没有问题,通过精确的计算 ,是最佳的添加剂,可以让水泥的硬度,膨胀系数,粘合力等诸多的方面,有较高的提升,这些都是最关键的步骤。
因为铁矿石的坚固程度远比石灰石要高,加上使用的量不多,杨元钊没有选择直接购买铁矿石,而是弄了一个小型的磨机,在原产地粉碎,运过来的,都是粉碎好,切混合均匀的成品,这个成品,又经过了磁选分拣,可以说,纯度和精确度都相对较高。
两个大师傅上前,分别计算粘土,石灰的数量和比重,然后分析这个铁矿石的添加量,这些铁矿石需要最后添加,李明生亲自计算出的添加比例,添加一定比例的情况下,才会对于水泥的成品,有着巨大的效果。两个大师傅专门负责这件事情,亲自的盯着这个,还有三四个书记员,从添加材料就开始计算,铁矿石粉末的添加,不是随便的添加的,必须要达到某一个含量,这个刚开始生产,众人对这个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添加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清楚!
“好了,停止!”一个大师傅大声的说道,传送带停止,赤红色的粉末就这么停在了传送带之上,李明生走上前去,略微的询问了一下数据,然后点点头,几个工人上前,调整传送带,从原来的位置上,连接到了混料室,接下来,只要机器开动,传送带,就会向混料室之中注入材料。
输送其他的两种原料的履带,早已经做出了调整,巨大混料室连接着三个不同的传送带,在动力的推动之下,缓缓的前进。
轰鸣声传来,有一个大师傅检查之后,然后下达命令,动力轴再一次的接到传送带上,传送带在轰鸣之中,再一次的运转了,所有工人都到达了指定的位置,水泥的整机试车,通过了第一个步骤粉碎,圆满的完成了,开始进入到第二个步骤混合。
nbsp /p
第一百二十五章 生产成功()
三个履带,携带着三种不同的材料,顺着不同入口,进入到了混合室之中,石灰是最先到达的,然后是粘土,最后还是赤红色的铁矿石粉末,它是最后一个送入到混料室内的,位置就在混料室的最上方。
铁矿石粉末因为比重较大,所以在混合的时候,必须放在上层,现在的动力结构,很难让混合室保持不规则,甚至是上下的翻转,只能够以恒定的速度,向着一个方向,或者另外一个方向旋转,比重高的放在上面,有利于这个混合的过程。
水泥的好坏,一方面是原料,比如添加铁矿石等添加剂,比如石灰和粘土的煅烧温度,可原料相同的情况之下,混合的是否均匀,就是决定着水泥最终质量的关键,这一点,无论是杨元钊,还是李明生都是非常清楚的,混料室,可以说是李明生和杨元钊关注的重点,从水泥厂筹建到现在,几乎每三次实验之中,就有一次跟混料室有关。
可以说,不同比例的混合,实验的次数,是50次,剩下的不同的添加剂,不同的材料混合,不同的晃动和搅拌方法,加起来怕不是有上百次之多,这样严谨的实验,是为了这个混料,看混料是否均匀,这是水泥的最重要步骤之一。
现在的,已经是十几次的改进之后,最终形成的样子,一个巨大有些类似于后世搅拌机混料室,不过体积大了许多,差不多有五六十个立方的巨大混料室,里面分成了十几个不同的舱室,会在机器运转之下,进行匀速的转动,舱室之间,会混合的比较到位,然后。当一次偏转之后,所有的材料会互相的混合,然后继续前面的步骤。
这种混料,避免了中心位置。或者是比重比较大的材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极大的节约了动力,按照实验,最多两个小时均匀旋转,一次百吨的材料,就能够混合均匀,不用变换转动方向,或者是速度的方式。
石灰石,粘土。加上后来添加的铁矿石粉末,通过了几次粉碎添加,已经基本上到位了,三种材料,还有其他的一些添加材料。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进入到庞大的混料室里,这个添加的过程,足足进行了半个多小时,混料室有了七八成满的时候所有的入口封闭的。
几个工人上前,在葫芦吊帮助之下,把一个粗大的钢筋。跟混料室的主轴连接在一起的,在动力的推动之下,托起庞大的混料室,开始做往复的运动,哗啦啦的声音,在里面不停的响动。这些材料,会在重力和螺旋转动的力量之下,均匀的混合到一起。
这样的运动,连续不断的一个小时,这样的混合。考虑过了重力和平衡的问题,混合成功的材料,会非常的均匀,达到生产水泥的标准。
这个在别的水泥厂,最耗费人力的活动,要知道,水泥的原料,经过粉碎之后,需要混合在一起,以中国最大的启新洋灰厂为例,他们只有一个可以机器推动容器,可以做一个规则的往复运转,要想混合,需要大师傅不断的添加,用眼力和劳力,让材料混合,一般而言,整个容器也不大,不会超过1个立方,毕竟,太大的话,混合起来,有些推动不了,一般情况之下,都是十来个同样的机器,在一个大师傅和20个左右的劳力的帮助下,人工的来混合,耗费的人力太大,切混合的效果完全依靠大师傅的水平,这也是启新洋灰厂的生产量不能放大的根本,精心培养起来的大师傅,就那么几个,要增加,很难。
李明生非常清楚这一点,在设计的时候,也跟杨元钊细细的讨论过,杨元钊回忆了一下后世类似的混料室,没见过真正水泥厂的,混凝土搅拌的混料室,还有化工的一些混料室,多多少少给他一点提示,一个眼光一流,一个实操一流,两者结合,杨元钊的机器和李明生的设计,变成了最省力的步骤。无论是传输材料,还是混合的过程,基本上不用人力,人所要做的,就是依靠着眼光,观察混合材料均匀程度,一旦有结块,或者是堵塞的时候,用机器控制,进行干预,打碎这些块状,或者是其他的处理方法。
可是这样的机会,几乎不太可能出现,之前,在水泥厂的兴建之中,没有进行过全生产线的整合试车,单独的混料试车,几乎是没有停歇,在上百次的实验,和最少300个小时试车之中,人工干预情况,只出现了一次而已。
这样的设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切生产效率家,一小时完成混料,一次最少是40个立方以上,以水泥的比重,这就是一次百十吨的干料,这个环节满负荷运转的话,一天就足以制作出1000多吨的干料,这样的效率,不能说高了,简直是让人难以想象,这个最薄弱的环节,补强之后,变成最强的环节,混料再也不能制约水泥厂的生产了,反而成为整个设计之中,唯一必须要满负荷生产的步骤。
一小时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整个生产线都在等待,正常的生产,不会存在一个环节等待着一个环节的事情,一次混合完成的一百多吨,足够半天,甚至是更多时间的生产了,所以,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也只有这样的试机运行,才会这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来做,看起来缓慢,这是新的生产线,里面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不少,看似动静大,实际上非常的小心,全机测试,更多的是一个分步骤的整合。
混料完成,干料混合均匀,水泥也来到了生产的第三个步骤,李明生专门的去混料室做了一下抽检,被多方试验过的机器,表现的非常出色,混料均匀,却干湿度达到标准,几乎不用静置,就可以进入到下一个煅烧的环节。
一般而言,按照水泥厂生产的经验。混料之后,还需要静置,让混合更加的充分均匀,这样水泥的质量会更好。可惜今天时间有限,李明生检验大部分合格之后,一挥手,接下来进行煅烧环节。
煅烧炉,还是参考着之前杨元钊设计的那样,已经有这不同了,为了增加流体的温度,做出了一些设计,这些都是李明生根据经验,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一点点的改进出来了,之前的几次试运行,效果就非常的好,煅烧非常的充分,产生的水泥质量也叫好。
大火燃烧。使用的不是后世常用的焦炭,或者是重油,使用的还是煤,是无烟煤之中的精品,在无烟煤之中挑选出来的却是热量较高的煤。
传送带,运送着材料,进入到煅烧炉之中。按照之前的设计,铺一层煤炭,加一层粉末,一层一层的,如同三明治的样子,在每一层。都有专门的通风口,保证着火焰的温度。
在后世,高炉最重要的,是氧气,无论是氧气吹顶。还是氧气灌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