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悔九二-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客看中一件衣服,摊贩开价30元,顾客拦腰斩一半,还价15元,摊贩再跟你讨价还价一阵子,然后故作心疼地卖给顾客。
等顾客离开后,摊贩却开始偷着乐,因为他还赚了不少。
原因就在于这个年代的商品利润并不薄。
所以在这个年代做实业的,只要产品质量过硬,销售渠道畅通,想赚钱并不是一件难事。
国内很多后世闻名的大企业,就是在这个年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开始崛起。
别说现在,就算是再晚几年,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仍然给了许多飞速发展的机会。
在食品行业来说,春都火腿肠是一个例子,后来闻名全世界的双汇火腿肠又是一个历史,而96年才开始起步的老干妈更是一个例子。
所以吴大厨食品的热销,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毕竟它是由吴小正这个重生者在把控,它直接走的是一条方向正确的捷径。
难怪这次连忙得要死的吴敏霞都没太多怨言,自然是产品的热销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和动力。
吴小正也同样高兴。
既然产品这么赚钱,那么他的很多计划又可以加速了。
不过因为现在正在会议期间,他按捺住内心的兴奋,继续听蒋丽华的汇报。
蒋丽华的汇报中规中矩。
“生产这边,因为产品热销,我们的人手已扩充到接近20人,可就算是这么多人,我们的产量还是有点跟不上,为此,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在加班加点了……”
蒋丽华边说还边忐忑地看着吴小正,生怕自己这边的进展不能让他满意。
这也比较符合她小心谨慎的性格。
吴小正点了点头,暂时没有做任何评价。
至此,进展汇报阶段已经结束,会议进入第二个流程:摆问题,说困难。
终于到畅所欲言的时间了,憋了很久的吴敏霞长长出了一口气,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开始一条条的往下说。
全都是吴敏霞自己拿不定主意的问题。
在吴小正看来,这些其实都算不上什么大事,只不过也不能怪吴敏霞,因为她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这些问题,一时没有主意,生怕犯错误而已。
不过吴小正并没有急于表态。
作为一个上位者,他需要全面掌握所有的情况,综合分析后才能给出意见。
又轮到刘志军了。
他也早已有所准备,早就把问题记了下来,现在也一口气倒了出来。
倒是蒋丽华这边,她倒没太多问题,只是提了一个人手还不够,产能跟不上的问题。
接下来,按理说应该进入第三个环节了,可一直在只听不说的吴奶奶竟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小正,村里人说你答应公司开业就大摆筵席,唱三天三夜人戏,放三晚电影的,问你什么时候兑现。”
吴小正乐了。
要是吴奶奶不提,他还差点就忘记这个承诺了。
看来,上次买地时他答应这事之后,四组人已经把这消息放了出去,结果村里人都惦记上。
这不算事!
那就先解决这个问题。
吴小正说道:“吴敏霞,你改天就去找一下刘支书,让他帮忙去组织人手来办这事,戏班子让他安排人去请,电影放映队也请,再摆三天的流水席,费用我们来出,人手让他组织村里人一起来操办。一个原则,咱们只花钱,不收礼。”
吴敏霞还没表态,吴奶奶却开始心疼了。
“啊?不收礼啊?那得花多少钱啊?”
按照乡下的风俗,谁家有大喜事,就会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和乡亲,而来吃宴席的人是需要随礼的。
一般来说,一场宴席摆下来,主家会很辛苦,但礼金一般足够支付所有开支,甚至还有盈余。
现在吴小正竟然说不收礼,吴奶奶自然会心疼花掉的钱。
三天宴席摆下来,再加长唱人戏、放电影的钱,成本可是不低,普通人家一两年的收入都不一定够。
吴小正笑道:“奶奶,咱们来算一笔帐。”
他开始列起开支来。
“宴席以猪肉为主就可以了,每天准备两头猪,一头按500元算,一天就是1000元,三天就是3000元,再加上鸡鸭、鱼、蔬菜等其它乱七八糟的开支,宴席的成本6000元就差不多了,再算上人戏、电影等的成本,满打满算7000元搞定。”
“7000元现在只是咱们工厂一天的销售收入,这个钱咱们花得起。我们家在这里,我们的工厂也扎根在这里,工厂开业这种大喜事,确实值得庆祝。所以咱们还不如不收礼,让全村人也跟着一起高兴一下。”
按照乡下的风俗,这种流水席一摆起来,全村人都会过来帮忙,并且还不要钱,人工那一块基本就省去了,真的不需要花太大的开支。
这也正是吴小正让吴敏霞去找村支书刘石泉出面组织的原因。
他只管掏钱,而不用操心那些琐事。
而且,在这个年头,大家的生活水平还不比后世,有吃不完的肉就足以让大家开开心心,这个钱工厂完全掏得起。
他这么一算,吴奶奶也不再反对了。
想想也是,现在工厂一天能收入七八千元,这个收入已经把吴奶奶给吓坏了,她从没想过吴家会有这么一天。
见吴奶奶不再反对,吴敏霞提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时间定在哪一天开始呢?”
吴小正说道:“农商合作计划的启动仪式不是定在三月一号吗?那这一天也当成是咱们工厂的正式成立日吧,流水席也就在这一天开始。”
按理说,按照乡下的风俗,摆喜事应该看黄历,挑个好点的日子办会更好,不过在吴小正看来,没有哪一天比3月1日更合适了。
能把工厂的正式成立日跟农商合作计划启动仪式捆绑到一起,这也是食品加工厂的荣耀。
问题还没开始解决,喜庆的事先定下来了。
第226章 制度与人性
甩手掌柜其实并不是很好当的,如果真的一点事都不管,公司很快就会失控,乱成一团麻。
所以为了当一个合格的甩手掌柜,吴小正必须立规矩,并把控最关键的事。
“从今天起,公司高层每周固定时间开一次碰头会,把所有事情理一理,时间不用太长,但问题要协调好。这个碰头会我有时间的话也会参与。”
“生产、销售这边每周也自行组织开会,及时总结,及时解决问题,把事情理顺。”
“会议形式可以参考今天的模式。”
吴小正其实还有很多规矩想立的,不过这得慢慢来,太急了的话大家消化不了。
关于企业的管理,吴小正在前世曾经听过很多的培训课程,其中就包括港台地区一些著名培训导师的课。
在这方面,他比较欣赏港台企业的一些比较主流的观点。
其中一个主流的观点是关于企业的管理模式的。
企业的管理模式分为三种,一种是人性化管理,一种是制度化管理,还有一种是兼而有之。
主流的观点认为,一个从零开始起步的企业,其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在管理模式上必然会经历人性化管理,到制度化管理,再到二者综合管理这样一个过程。
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发展壮大。
吴小正觉得这是很有道理的。
就拿现在的食品加工厂来说。
按照一般的思维,既然吴小正有这方面的经验,那他应该一开始就应该把公司的各项制度完善起来,严格按照制度来正规运作。
但吴小正知道,这未必是好事。
这是因为制度是死的,一方面它能规范公司员工的行为,但另一方面却会限制员工的创造性发挥。
以销售为例,处于起步阶段的食品加工厂,产品是新的,市场也是新的,连吴小正自己都在摸索着前进,如果他把前世的某些制度生搬硬套地搬过来,就未必适应现在的发展。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办法就是把他交给刘志军,让他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后逐步来规范和完善,那样出来的制度才是真正最适合于食品加工厂的制度。
还有,在现在销售人员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因为刘志军的存在,他完全可以凭他的威望和情分就能将这帮人管好,如果硬拿制度来套的话反而会影响兄弟之间的情分。
这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因此还不如出现问题后再来完善制度更有效果。
这就是公司发展前期的人性化管理,人管人比制度管人更灵活、更有效果、更温情。
当然,当人数多了之后,人性化管理就会出现局限性,会导致管理者顾不过来,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引入一定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大家都按制度来办事。
就好比蒋丽华的生产部门。
在员工只有三五个人的情况下,她可以用人管人的人性化方式来管,但人多了之后,她就管不过来,这时候就必须开始分组,然后引入制度,通过制度来管人。
虽然这两个例子只是涉及到食品加工厂的销售和生产的部分环节,但也足以说明公司在起步阶段管理方式的变迁。
简而言之,在人数少的情况下,人性化管理可能更有效率,更能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但人数多了以后,人性化管理就会管不过来,这时就需要变迁到制度化管理。
但制度化管理也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冰冷、死板、没有人情味。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就需要企业文化、人情味来凝聚员工的归属感,让大家有主人翁的感觉,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时候又需要引入人性化管理,形成人性和制度的综合管理,才更有效果。
当然,食品公司离这个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吴小正还有的是时间来慢慢考虑。
“下面开始正式开会。”
吴小正把思绪从制度与人性的考虑中转移到了本次会议上来。
“我知道大家有很多事情想说,但为了保证会议的秩序和效率,我们分三步走,一是汇报各自的最新进展,二是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三是协商和解决问题。”
吴小正先把会议的流程和形式敲定了下来,大家习惯这个程式之后,以后的会议就会变得有序和高效。
因为很多天没管事,吴小正需要了解的事情很多。
还是由吴敏霞先说起,她毕竟是公司的总体负责人和执行者。
吴敏霞已经憋了很久,相当不容易。
可按照吴小正定下的会议步骤,她还是只能从第一步开始。
“公司的执照已经办下来了,工厂用地的手续也正在走流程,农商合作计划也在和镇政府紧密配合,已顺利起动……”
吴敏霞负责的是公司的整体运作,因此她这一块,在前期主要是跑公司执照等一系列琐碎但又很重要的杂事。
总的说来,她这一块的进展还是非常顺利的,甚至比吴小正所想象的还要顺利。
当然,她还有一大堆问题憋在肚子里没说出来呢。
轮到刘志军了。
“销售这边,自从李翔翼等四人进来之后,市场的拓展还算顺利,代售点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到目前为止,城区的五个大市场,每个市场都已经拓展了5个以上代售点,一些小型市场我们也已经拓展进去。”
“除此之外,乡镇市场的拓展我们也已经开始启动,现在看来效果相当不错。”
“从销售业绩这一块来看,这段时间的销售额已稳定在了6000元以上,昨天更是突破了7000元,今天应该还有所增加,如果生产那边的产量能跟上的话,这个数字应该还会大幅度的增加。”
……
刘志军是笑着汇报完的,然后他看到了吴小正脸上惊愕的表情。
吴小正确实很惊愕。
他记得,在他上学前的那几天,每天的销售额大概是两千多的样子,没想到几天过去,竟然一下子就增加了这么多,这远远出乎他的意料。
看来,这个年代的钱确实是太好赚了。
第228章 吴小正又疯了
终于轮到大家所提的问题了,这也是大家最关心的。
其实这都不算事,只不过因为大家都没经验,都在摸索着前进,遇事会缺少方向感。
在这个时候,大家自然会把希望寄托在吴小正这个主心骨身上。
稍作考虑后,吴小正准备逐条来解决这些问题。
他不仅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培养大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决策的能力。
不过他并没有从吴敏霞的问题说起,而是先提起了刘志军最关心的问题。
在三驾马车里面,吴小正现在最欣赏的其实是军哥,因为他是三人里面最早进入状态的一个。
刘志军不愧是军人出身。
在吴小正把销售的主动权交给他以后,他已经开始主动去考虑问题,并有了一些相对大胆的决策,只是在关键问题上,因为涉及到运作的成本,他还不敢自作主张。
他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配送跟不上了的问题。
随着代销点的不断增多,现在的配送已经成为了一个大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食品加工厂现在的仓库是在响水村,并且由于条件限制,现在的配送方式是人力三轮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配送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市场的发展。
这也是吴小正所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主要原因在于市场拓展太快,快到出乎他的想象。
不过这个问题也并不是很难解决。
“咱们现在不是开始赚大钱了吗?那就干脆在县城租一个仓库和一个办公场所,整个公司除了生产部门以外,都搬到那边去。”
“然后先租一两台运输车,从工厂往那边仓库运送产品,再从那边仓库往代销点配送。配送距离近了,配送跟不上的难题自然就解决了。”
他的这个方法,其实是很多企业惯用的方法,那就是公司和工厂分离,工厂只负责生产,而经营事务交给公司去运作。
吴小正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要走到这一步而已。
关键还是市场拓展速度太快。
“啊?那这又得多花不少钱啊。”吴敏霞又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她这段时间虽然有进步,但还是不够沉稳。
吴小正有点不满地瞥了她一眼,说:“钱赚了就是用来花的。再说,花钱是为了解决问题,好让公司去赚更多的钱!”
吴敏霞识趣地不说话了。
吴小正又思考了几秒,说道:“干脆这样,如果钱够的话,公司干脆去买一到两台农用三轮车,来承担工厂到销售仓库那边的货物运送。”
这确实是一个更为稳妥的办法。
按照现在的销售规模,不管会不会在县城那边租用销售仓库,用人力三轮车已经没法解决配送问题。
而配送对公司来说,这是天天都必须的事,既然如此,与其去租用别人的运输车辆,还不如自己买,免得被动。
按照吴小正的想法,如果现在资金足够的话,他现在要买的不是农用三轮车,而是轻卡。
可现在公司真的还很缺钱。
并且在这个年代,汽车真的是一个贵价东西。
轿车就不用说了,一台普通桑塔纳就得20多万,一台天津夏利得6…7万,就算最便宜的天津大发面包车,也得3万多元。
至于卡车,最便宜的轻卡也得2万5左右。
农用三轮车倒是便宜多了,一台只需要四五千块,而运力比轻卡差不了多少,进市场还方便。
当然,长远来说,卡车也还是要买的,尤其是拓展外县市场之后,而刘志军显然已经有了这个想法。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了,不过又衍生了新的问题。
刘志军问道:“在县城租哪个位置比较合适,得租多大?”
看来,最早进入状态的刘志军也还存在同样的问题,决策的胆子还不够大,主动思维的能力也还不够。
吴小正没好气地回道:“这个问题得问你自己啊,你得看哪里更方便,至于场地大小,我建议你胆子再大一点,市场的发展远比你想象的要大、要快,不租大一点,过不了多久又得折腾。”
因为是公司会议,吴小正可没顾忌刘志军的师哥身份。
被小师弟怼的刘志军显然还有点不适应,他尴尬地说道:“那我去县城转转,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
一直在旁听的李翔翼,他犹豫了一下,然后举起了手,示意有话要说。
吴小正忍不住笑了。
这种感觉很像是在课堂上,一个学生想向老师发起提问,有有些胆怯的样子。
这也不能怪李翔翼,因为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会议。
他发现,上次那个在聚会上笑容满面、看似人畜无害的吴小正,现在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