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温柔鼓声-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时,因为我们不肯安住在一无所知的疑虑、尴尬和痛苦中,所以一再地造作出一些愚昧的行径……”比丘尼佩玛·丘卓这么说。
企图排除自己面对痛苦的各种可能性,就好像把地球上所有崎岖不平的地面铺得光滑平整,这对生命而言,其实是一种侵犯。
当痛苦忽然来袭,如果不勇敢面对,只想逃走,痛苦反而会像细菌般的分裂。假装若无其事是没有用的,承认身陷于痛苦中,反而可以超脱苦楚。
我们都看过很多被精神上的痛苦折腾的人,也试图安慰过他们,但其实我们都晓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度过痛苦。我们只能做寒夜中那盏不灭的小灯,却不是他的麻醉剂和止痛剂。
回避才是最坏的方法
在我的经验里,愿意正面面对自己的错误和痛苦的人,比那些企图回避痛苦、假装没事、用谴责他人或抱怨命运来减缓痛苦的人可爱很多,将痛苦化为正面经验的可能性也大许多。
我自己知道面对痛苦是多么难的事情。在我终于感觉自己不再被痛苦威胁,我把以前所不能坦诚面对的种种人生问题写成《昨日历历,晴天悠悠》这本书,写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放了自己一马。
也有许多读者告诉我,看我可以那么勇于面对过去,他们发现自己也不必回避面对生命中必然有的苦辣辛酸经验。一位有亲友以自杀方式离去的朋友也对我说,他的家庭一直隐藏哥哥去世的事实,没有人愿意谈论此事、面对此事,在暗中互相责怪,而把一个家弄得阴阳怪气、分崩离析。现在他知道,最不想发生的事发生之后,回避才是最坏的方法。
酗酒是一种回避。嗑药是一种回避。耽溺也是一种回避。自杀当然是对生命的回避。
我们不想接受的痛苦因回避而永新且常在,还会扩大阴影。面对它,它也不会移除,但负作用力却会骤减。
“曾经在生命中发生的事实会一直存在,我们无法当做它不曾发生,或将其转化为其他形式。因为过去的历史,会一直凝视我们,并与我们的灵魂相通对话。”二十多年前的林宅血案震惊一时,二十多年后,林夫人方素敏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了这一句令人动容的话。
是的,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痛苦的原因。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还好我没有成为自恋狂
均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自恋狂的人生是失衡的。成功绝非来自于优秀成绩的护航,是在现实中反复淘洗,才练就“大风大浪我不怕”的坚定性格啊!
这是一个朋友的心路历程:
婉真从小一直都是班上第一名,就算失手,也不会低于第二名,在长辈眼中乖巧懂事又可爱。然而上了高一之后,课业对她来说却不再轻松,有好多科目都像在和她作对似的难以理解,自此她开始脱离优等生的行列,成绩一落千丈,意志也因之消沉,大*考考了三次没考上,求职时很不顺遂,几次谈恋爱也惨遭对方“无言的告别”。每次失败都让她感到无法原谅自己,关起门来大吼大叫:“为什么我会沦落如此?”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甚至想到以自杀结束失败的一生。
有一天,她听了一场演讲,演讲者的一句话“接受你的失败,在失败中学经验”才使婉真改变对自己的态度。她不再因失败而苛责自己,也学会一笑而过,认定“只要学到一点新经验,就不叫失败”。从此生命中才出现阳光,不再觉得自己活在世界上只是个耻辱。
生命中终于出现了正向的提携力量。
强中自有强中手
婉真并不是罕见特例,很多被认为“小时了了”的人,都曾面临这样的质疑。小时成绩好,长大若没有在社会上取得相对优势,好像都会有“无颜见乡亲父老”的羞愧感。
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经验:我这个中学毕业考全校第一名的学生,竟然在上了北一女后,第一次月考考了四十多名,难过得差点吃掉所有的考卷,拼命拔自己的头发出气,根本不敢把成绩拿回家给家长签名,患得患失了很久。
入社会时,失落了好些年,一直都没有办法得到足以夸口的肯定,更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智商退化了?失业时更惨,连家都不敢回,怕有人讥笑我。
成绩优良,让我自尊心强,自信心却有待磨炼而坚强。
为了一两分锱铢必较,是每个从小成绩优良的学生沉重的压力。
这种性格有时会持续到长大成人。各行各业之中,总会有一些人,看不得别人好,只要别人可能赢过他,就在背后不择手段进行诽谤与打击,以为只要把某个人拉下来,自己就可以挤到前面去。
事实上,也许中伤别人确实可以把他拉下来,但自己未必就能挤向前去。社会上的竞争不比考试上争排名,让排前面的人多扣几分,自己就可以更上层楼。
我们忘了,社会上的竞争都不是在争名次、争面子,只有实力能够长治久安,否则江山代有才人出,靠诽谤是诽谤不完的。
孩子从小总是前几名,父母当然会深感骄傲。然而,“小时候胖不是胖”,从小习惯于名列前茅的人,在面对挑战时,虽然比较有自信,但神经总是绷得很紧,个性往往缺乏弹性,对于小小的失败则过度自责。
后来想想,在念高中和大学时,有那么几次机会得到倒数几名,对我来说其实比拿第一名有正面意义,自此我知道自己以前的第一名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当大王”,强中自有强中手。
因此我没变成自恋狂。
自恋狂的人生会失衡
什么叫自恋狂?美国有个心理学家鲍梅斯特这么下定义:他们只想在镁光灯下表现杰出,只注重人前的表现,人后却夸大傲慢、难以相处,渴望他人崇拜,不在幕前时的表现则逊得像个隔夜的气球。
我听过很多在成绩上“求好心切”反而伤身的故事。
念北一女时,有学姐因为受不了功课压力而跳楼自杀;有位朋友的哥哥则从小成绩优异,只是因为没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自责甚深就住进精神疗养院里,从此没有再出来……
在社会新闻中也看过一个惨痛的例子:有一位退休的小学老师,晚景凄凉,因为他唯一的儿子念大学的时候念的是第一志愿,却因读书读到精神失常,不小心跌坏了脑袋,成为植物人。老伴照顾卧病在床的儿子几十年,身体受不了先离世了。他自己行动不便,没办法再照顾孩子,只好求助于社会。镜头扫到老先生家里,挂的全是孩子“品学兼优”的奖状,情何以堪?
均衡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人生,自恋狂的人生是失去平衡的。
不可否认,也有不少优秀人才是从小就脱颖而出,几乎一直都是第一名,然而他们的成功绝非来自于优秀成绩的护航,是在现实中反复淘洗,才练就“大风大浪我不怕”的坚定性格啊!
。。
不要叫我第一名
绷得太紧的弦总是会断在最脆弱的地方,一路往前冲的人,若不经一番领悟或病痛折磨,不会了解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已经过了头。
“这一次月考考第几名?”小朋友们只要开始上学,就会发现排名的压力很大,不但父母要问你第几名,几乎每个成人在与亲朋好友的小孩第一次见面时,都会顺口这么问。
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也常不知不觉地学着每一个年代的大人,把压力传递给小孩。
现在的孩子压力更胜以往,因为父母们都很重视教育,一进小学,竞争就非常激烈。不比从前,只要天资聪颖或肯用功点,成绩就不会太差。
有对朋友夫妇都是医生。他们深知从小要维持成绩优良,压力不小。本来不想给孩子太大的心理负担,但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后,这对父母的信念面临挑战。第一次月考,他们的孩子除了数学九十六、国语九十九之外,其他各科都是满分,看来分数已经不错了,但孩子的排名竟然是班上的第三十名!全部满分的就有十来个,少了几分的也很多,他们孩子的扣分都在重要科目上,排名就一直往后退。
本来打算给孩子快乐童年的父母开始忧心忡忡地讨论,以前他们俩都是轻轻松松就可以拿第一名的学生,怎会生出一个“中下程度”的小孩呢?是不是应该让念小一的孩子上“课后辅导”?
还好,最后这对父母讨论出一个理性的结果:如果撇开自己的面子问题,不要为“医生的孩子怎么考三十名”这样的闲话钻牛角尖的话,其实,孩子的表现已经很不错,才少了几分而已啊!而且往大方向来看,对人生而言,一次考试考得好坏并不重要,更重要的东西多得很哪!长大之后,谁记得自己哪次月考考几分呢?
第一名的副作用
从小就养成追求第一名的性格,是有很多副作用的。
比如,会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长大之后,我不曾记得自己哪次月考考几分,但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为了排名,我曾违背过良心。写错了字,老师没改到,我犹豫了一下:该不该自首呢?结果是,我偷偷把写错的答案改成正确的,蒙混过去,只因少了那一分,排名就会掉出三名之外,回家之后必然被责骂:“成绩退步了!”
追求名列前茅,可能造成“自责太深”的性格,习惯于*自己。有一次和罗文嘉聊天,谈到他小时候记忆最深的事情。他表示,从小成绩都是前三名,有一次退步到三名外,自己就心慌意乱得不得了,回家途中经过了一片竹林,就抽了一枝竹枝,拿到父亲面前,要爸爸处罚自己。那时他才小学二年级,根本还没读过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竟然就会这么做。长大后想来哭笑不得,真是早熟得可怕!
赛马们请放慢脚步
绷得太紧的弦总是会断在最脆弱的地方,一路往前冲的人,若不经一番领悟或病痛折磨,不会了解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已经过了头。
美国有一位席莱医生,专门研究人生压力的由来,发现大部分会把自己逼到精神崩溃的人,都属于“赛马”型的性格,一生都在比赛,喜欢超时工作,也会把工作提早做完,企图做得更多。
这样的人真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但自己的身体却受害无穷:每天跑在单调的跑道上,除了目标,看不到任何鸟语花香的美妙风景;总在跑不动时才发现,自己跑了大半辈子,都是为了让赌马下注的人开心,从未跑过令自己真正心旷神怡的小径。
。 想看书来
太乖实在很危险
有点叛逆并不是坏事,就让他自己学乖。人人都有一条自己的石子路要走,再爱他顶多只能给他一双好鞋,不能替他走路。
几乎没有爸妈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乖。
但我发现,人只要一过了青春期之后,就不希望被人家用“你好乖”做赞美。
为什么?
几个高中生告诉我:那根本不是赞美,好像在骂他笨、平凡、呆板、没创意、人云亦云、土里土气似的,如果真要赞美他,他宁愿接受“你好酷!”“你超可爱!”“你好聪明!”“你的EQ很高哦!”这些比较现代化的用语。
青少年们赶流行,忍肌肤之痛,穿鼻环、舌环、肚脐环、刺青,在成人社会看来好像是一窝蜂盲目赶流行的恶心行为。也有老古板们祭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古话,大骂他们愚不可及。说穿了,这个现象却也象征着:他们想证明自己不是那么乖,证明他们敢于耍酷,反正又不犯法,只是痛了点。于是,“一窝蜂”地想证明自己“与众不同”。
背后的心理因素,是好想让自己看来不一样,借流行的肯定得到一种自信。然而,想得到自信,是因为心里并无真正自信。想得到肯定,是因自己没法肯定自己。
有弹性的定义
“我希望他乖一点就好。”这样的话语不只出自青少年的家长口中,也常出自于控制欲很强的情人口中。
“乖”在一般人心里该是怎么定义的呢?
有某几种“乖”是正面的,比如:
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显得乖巧懂事又可爱,是公关高手。
该动时动、该静时静的乖,是自制力强。
对情人专一的乖,是自愿臣服于爱,所以温柔。
让父母感到受尊重,是孝顺。
把自己分内的事都做到完善,是有责任感。
脾气稳定,是EQ高。
这些比较有弹性的定义常被收网在“乖”里头,又远非乖字所能涵括。
然而,很多人口中的乖,是全无柔软度的,只是“不要有你自己的主见,乖乖听我的话就好,省得我麻烦”。
这种乖就很危险了。
太乖,抵挡不了坏
在报纸上,我们有时会看到记者去访问一个犯下滔天大罪者的父母或邻居,发现这个“××之狼”、恐怖分子或嗜血的家伙,在认识他的人眼中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些罪犯们常被形容为:很听父母的话、沉默寡言、斯文乖巧……他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月圆之夜忽然变成狼人?
事实上,长期被压抑的人,表面上好像都很乖,积压的郁闷却常默默地寻找着一个惊世骇俗的出口。
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理念的人,也被迫在自我密闭的回路里自言自语,所有的想法都在黑暗的下水道中累积。
惯于听命令的人,会像一个被绳绑缚手臂的傀儡,有一天碰到一个更强势的总司令,他就会依令行事,一点判断能力也没有,只能当应声虫。
太被保护在温室里的小乖乖,像没有免疫力的玫瑰花被移植到现实的森林中,完全失去招架的能力。我常看到父母心中乖得不得了的女孩,在所遇非良人时,被暴风雨般的爱情刮得东倒西歪、枝折叶朽,还不相信:“为什么他会那么对我?”头破血流还不肯逃开。
太乖,抵挡不了坏。太乖,被骗了还会帮人数钞票,实在很危险。
太乖和太坏都有危险。不同点在于,个性太坏的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就因吃足苦头而学乖,太乖的一辈子常都“学不乖”。
有点叛逆并不是坏事,就让他自己学乖。人人都有一条自己的石子路要走,再爱他顶多只能给他一双好鞋,不能替他走路。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被批评时如何不生气
如果可以接受,就要宽宏接受被纠正的不*;如果根本是恶意攻击、空穴来风的诬赖,我气死正合他意。
被批评时如何不生气?这是个自己找碴的题目,因为直至如今,我还是会生气。
当面诋毁式的批评会让人感觉自己像一艘被神风特攻队撞到的船只,即使是航空母舰,也很可能被击沉。
就算是建设性的批评吧!明知道他讲的有道理,但还是在纠正我啊!风度再好、再不刚愎自用,也会像要人一口水吞掉一把药物一样的不舒服。
用想象力骂人
能面不改色,或微笑接受,已经算是世界一流的表现。
我只能做到:不要那么在意,思考一下。如果可以接受,就要宽宏接受被纠正的不*;如果根本是恶意攻击、空穴来风的诬赖,我气死正合他意。
有三句话可以安慰自己:
“没关系,反正死狗是没人踢的!”自己干脆暂时躲进洗手间里,汪汪叫两声。
“任何一只瞎眼的猪都可以撞毁快倒下的篱笆,只有建筑工人会盖房子。”把攻击者想成四处嚎叫的瞎眼猪,用想象力骂人,画面既生动,又不会引起纠纷。同时安慰自己,我可不是快倒下的篱笆,别想撞倒我。
第三种方式就是对自己说:“他故意攻击我,只是为了显示他很重要。”开放式的座谈会中有时会出现这种人:抢得了发言权后,会用尖锐的言辞提出问题,问题本身就饱含贬低意味的攻击。
用坦荡的风度面对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名导演,近年来热衷于执导舞台剧,不太识相的记者竟在记者会中问他:“是不是你拍的电影不卖钱,搞不了大的只好搞小型的?”言下看低了舞台剧,气得导演当场发飙。
提出批评性问题的人并不想知道答案,只想示威一下,表示自己格调高、水平好,但在公众场合,观众的眼睛虽然也想看一场“发火的马相踢”的好戏,却也暗自为这样的攻击都打了负分。
这叫“自杀炸弹”式的言论攻击,损人不利己。
民初,有一位陈公博先生,对于“批评比做事容易”曾有个绝妙的形容。他是这么说的:在野政客好骂人,好像未出嫁的闺女,一身仙风玉骨,最爱挑剔人家长短,看当家的嫂嫂不顺眼,就在旁揶揄,看到侄子辈撒尿拉屎,就掩鼻而过。当他开始做了政客,就好像出阁做当家媳妇,早起晚睡、蓬头垢面,做个半死还有人不谅解;有委屈只能在被窝中向夫婿投诉;渐渐袒胸喂奶也不怕人看了;小孩拉屎在桌上,干脆用碗盖住……
过了半世纪,这些话还是能博君一笑。现今政坛的轮替,正印证了这个譬喻。
被批评、攻击,还能维持绝佳风度的,首推林语堂了。他和鲁迅因为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