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晋名人小传-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建康宫中的显阳殿。
司马聃死后的谥号为穆帝。
司马聃…生平年表
公元343年,司马聃出生。
公元344年,晋康帝病死,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
公元346年。桓温率军沿长江西进,灭掉成汉*。
公元349年,桓温第一次北征。
公元354年,桓温第二次北征,收服洛阳。
公元357年,司马聃开始即位。
公元361年,司马聃病逝。
司马聃死因之谜
《晋书》没有讲司马聃有什么不良嗜好,也没有讲皇帝死前有什么先兆,皇帝说死就死了。八卦的史书竟然不讲八卦事,再加上这事发生在政治恶斗十分激烈的东晋时代,就显得更加蹊跷了。
换上新皇帝的第一年,桓温上了一道奏章,提议中央政府迁回刚刚被桓温收复的旧都洛阳。洛阳这时早已成为东晋与北方各国拉锯的地带,一会儿属你,一会儿属我,几经屠城之后,早已万物萧条,百姓星散,这时迁都洛阳,是极其不合适的,毕竟首都不是将军的中军帐,打到哪里,安营扎寨在哪里。如果迁都成功,整个中央都要依赖桓温的军事保护,王朝就要受制于桓氏家族。但是朝廷里没人敢提出异议。虽然王述说明同意迁都的理由,但这个理由毕竟过于不负责,不能作准。
皇帝之死和桓温迁都,两件事看起来没有瓜葛,但联系起来,意义就多了。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看看司马聃到底怎么死的:
第一种可能是桓温做的手脚,这个可能性很小。桓温虽然是前任皇帝的女婿,但势力还没有到达中枢,更何况宫闱。而且桓温作为既得利益者,皇帝换人,朝中势力重新洗盘,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
第二种可能是朝廷权臣政变,这个可能性稍高。小皇帝在位的十七年,刚好是桓温势力崛起的黄金期,皇帝不可能不受桓温的影响;另一方面皇帝的独立执政,等于削减了朝臣权力。但这个理由也讲不通,因为如果朝臣真有这心思,其后也不必立个20岁的司马丕继任,干脆再立个两岁的小王子更省事。
第三种可能就比较复杂。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大臣请皇帝决策,奏章其实是过场,一定需要事先的沟通,桓温的动议,其实是摸新皇帝的底牌,给新皇帝难堪。
两相比较还是朝臣动手的可能性高:第一,如果是桓温动手,那么以他的性格,他不会一下子就提出动议,显得自己巴不得前皇帝早死似的。第二,桓温这么早就提动议,显得他对新皇帝没有什么信心,而且他对前皇帝之死也有点小道消息,拥护新皇帝的人,一般跟前皇帝之死脱不了干系,所以如果有人胆敢公然反对桓温,那么他就可以借题发挥,追究司马聃之死,甚至可以“清君侧”(后来,这个皇帝没当多久,果然被桓温给废了)。
………【第二十二篇 司马德文】………
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东晋的末代皇帝。为晋孝武帝之子,晋安帝之弟。司马德文最早封琅邪王,之后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领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职。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陵。
桓玄之乱后,刘裕当政,司马德文知道刘裕有篡位与杀害晋安帝的企图,而且晋安帝本人不辨饥寒,司马德文便随侍于晋安帝左右;直到有一次司马德文因病出宫,刘裕才派人杀害晋安帝。刘裕本人有意自称皇帝,但由于图谶所言“昌明(晋孝武帝)之后有二帝”,于是刘裕为符合图谶所言,便于418年改立司马德文为皇帝,次年改年号为元熙。
420年六月,司马德文禅位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司马德文被封为零陵王,421年九月,刘裕便派人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司马德文享年三十六岁。司马德文死后葬于冲平陵。
概述
398年,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对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等不满而领兵反,司马德文不得不杀王国宝来平息这场风波。399年,王恭、庾楷协同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再反,叛军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抵御,王恭被杀。与此同时,在浙江、江苏一带孙恩的叛军也非常昌盛。400年孙恩攻会稽,401年攻浃口、临海、广陵,晋军多次战败。402年孙恩直接威胁建康,建康被封锁,城内饥荒。
403年司马德文亲征桓玄,司马德文数次战败。桓玄自封为丞相、太尉。同年孙恩为临海太守辛景所败,自杀身亡。404年1月29日(十二月庚申),桓玄杀司马道子,从此成为东晋的主宰者。他于同年秋又自号楚王、大将军。最后于同年12月31日,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贬安帝为平固王。
405年1月19日,司马德文被逐出建康赴浔阳。3月24日,刘裕举兵攻桓玄,桓玄军队大败。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6月19日(五月壬午),桓玄被杀,司马德文复辟为皇帝。但好景不长,6月26日桓玄的将军桓振又攻陷江陵,安帝被俘。406年3月2日(正月戍戎)安帝才再脱叛军之手。桓玄的叛变终于摧毁了东晋的皇权,刘裕成为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为南朝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从412年开始,刘裕在朝中独掌大权,排挤和迫害与他不和的大臣,矫安帝诏以令外地刺史。413年,高句丽和日本(倭国)使节到建康。415年,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和雍州刺史鲁宗之以逃犯刘裕为名举兵,但被刘裕战败。417年,刘裕再次北伐,攻入长安。
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同年,晋军不得不退出长安。419年1月28日(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安帝薨于东堂,葬在休平陵。关于司马德文帝的死因,历史上传说不同。《晋书》没有记载死因,似乎是自然死,《南史·列传第十四》中称刘裕命司马德文左右将他毒死,也有说被缢死的。
409年刘裕开始北伐,攻南燕,屡战屡胜,到410年俘虏南燕皇帝慕容超,灭南燕,占领山东等地,但同时广州刺史卢循又反,乘刘裕北伐之机向建康进发。到410年夏建康再次戒严。刘裕班师南下后才解决了建康的危机。411年,卢循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杀。
玄桓之乱
桓玄在权力之争中得势后,被晋安帝任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又兼扬州牧,领荆、江、徐三州刺史,独揽军政大权。
桓玄野心**,并不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权力。元兴二年(公元403年)九月十六日,他与其心腹现已升任散骑常侍的卞范之、侍中殷仲文密谋策划,逼迫晋安帝下诏,任命桓玄为相国,封楚王,领地十郡,加九锡。
桓玄称帝,把本来已经十分混乱的东晋搞得一塌糊涂。他骄奢淫逸,游猎无度。刚建十四年的宏大的冶城寺,被他下令拆毁,在宫城近旁修建了满是亭台楼阁的别苑(即今南京朝天宫),作为私人游乐场所。他身体肥胖,乘马不便,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有两百人在前后左右抬着走的巨型抬轿;还设计了“徘徊舆”、“施转关”,坐在轿内可随意回转,浏览四方。他游猎成嗜,每次外出,五六十里范围内,旌旗漫野,猎骑如飞。凡随猎将士让猎物逃脱的,一律捆绑起来处置。所以,桓玄篡位不久,就引起广泛的不满。反桓玄势力以刘裕为核心集结起来。
刘裕掌权
元兴三年(公元404年)二月,也就是桓玄篡位三个月后一天清晨,刘裕一伙闯进京口,杀了桓修;同一天,刘裕弟弟刘道规、孟昶、刘毅等在广陵下手,砍死了桓修的胞弟、青州刺史桓弘,然后南渡长江在京口和刘裕等会合,共推刘裕为盟主,进军京师,同时向各地发出讨伐桓玄的檄文。
刘裕兴兵伐罪的消息传到京师,桓玄吓得夜不能寐、茶饭无进。他任命扬州刺史桓谦为征讨都督,率兵抗击,却溃不成军。桓玄随即丢弃建康,顺长江西逃。路经寻阳,他还裹胁废帝司马德宗,退到江陵。回到他的起家地之后,又任命文武百官,演出了“迁都”江陵的闹剧。
刘裕占领建康后,把桓氏亲属全部捕杀,还宣称受晋安帝密诏,任命武陵王司马遵为侍中、大将军,暂行皇帝的一切权力。之后,刘裕同桓玄在武昌(今湖北市鄂城)的峥嵘州展开决战,桓玄大败被杀。桓玄从403年十二月六日称帝,到404年五月二十六日身亡,只当了一百六十一天皇帝。东晋的历史就这样中断了五个多月。
皇帝司马德宗是刘裕篡位的最大障碍。但是,他觉得要是从一个饥饱不知的白痴手里取得皇帝宝座,毕竟有失体面,就采取了阴谋暗害的手段。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十二月,刘裕加快了称帝的步伐。他私下派遣中书侍郎王韶之,勾结内宫侍从,打算用毒酒害死晋安帝。不巧的是,晋安帝的胞弟琅琊王司马德文每天从早到晚形影不离地陪伴着他,无从下手。有一天机会终于等到了,司马德文因病外出,王韶之乘机潜入内宫,凶残地将晋安帝活活勒死,时年三十七岁。刘裕同时宣遗诏,要琅琊王、司徒司马德文继位,史称晋恭帝。三十二岁的司马德文从胞兄手里接过皇位后,第二年改元“元熙”。
帝死之谜
晋恭帝司马德文,曾受封为琅蚜王。刘裕杀安帝后,见时机尚不成熟,就伪造遗诏,于同日立司马德文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熙”。
公元419年6月,刘裕见时机成熟,于壬戌日命令党徒傅亮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司马德文誊抄。司马德文强作欢颜地对左右说:“桓玄篡位,晋朝那时已经失国,多亏刘公(刘裕)出兵讨平,恢复晋朝,才得以再延续了近20年。今日禅位,我心甘情愿,没有什么怨恨。”说完,提笔抄誊诏书,交给了傅亮。然后,携同后妃等眷属凄伤出宫,被刘裕降封为零陵王,迁居秣陵县城(今湖北省荆门县),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监管。东晋灭亡。
司马德文皇后的兄长褚秀之、褚淡之,原封为晋朝的太常卿和侍中。这时见皇帝、皇后落难,他们就背叛求荣,甘当刘裕的走狗,协助监视帝后。褚皇后生下一个儿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刘裕命令,将男婴害死。刘裕也想暗害司马德文,司马德文因而日夜惊恐,整天和褚皇后共处一室,一切饮食也都由褚皇后亲自动手,使刘裕一时无法下手。
公元420年9月,刘裕命令琅蚜侍中张伟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回去又难以交代,就饮毒酒自杀。刘裕闻讯大怒。于丁丑日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命令自己的亲兵暗暗跟在后面。褚皇后听到兄长来了,出外相见。亲兵乘机越墙*司马德文室内,将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饮。司马德文摇头拒绝说:“佛教说:人凡自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兵士便将他挟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脸面,用力扼死,然后跳墙而去。司马德文被杀后,谥号为恭帝。
………【第二十三篇 司马德宗】………
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在位时间为397年11月6日(九月庚申)…419年。司马德宗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母亲是陈归女(后追封为德皇太后),387年9月16日(八月辛巳)被立为太子。397年11月6日(九月庚申)孝武帝薨,安帝继位,立皇后王神爱(王羲之的孙女)。
安帝继位时东晋皇帝的权势已经大大下降,朝外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内的权力也往往落在大臣手中。安帝愚笨,不擅长说话,据《晋书·帝纪第十》记载连冬夏的区别都认不出来,因此朝廷的权力实际上完全由当朝大臣出。安帝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主持。
398年,兖州刺史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对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等不满而领兵造反,安帝不得不杀王国宝来平息这场叛乱。次年,王恭、庾楷协同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再次谋反,叛军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抵御,王恭被杀。与此同时,在浙江、江苏一带孙恩的叛军众多。公元400年,孙恩攻会稽,401年,攻浃口、临海、广陵,晋军多次战败。402年,孙恩的叛军甚至直接威胁建康,建康被围困,城内爆发饥荒。
数次战败。桓玄自封为丞相、太尉。同年孙恩战败身亡。404年1月29日(十二月庚申),桓玄杀司马道子,从此成为东晋的统治者。他于同年秋又自号楚王、大将军。最后于同年12月31日,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贬安帝为平固王。405年1月19日,安帝被逐出建康赴浔阳。3月24日,刘裕举兵攻桓玄,桓玄军队大败。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6月19日(五月壬午),桓玄被杀,安帝被恢复为皇帝。但好景不长,6月26日桓玄的将军桓振又攻陷江陵,安帝被俘。直到406年3月2日(正月戍戎)安帝才再脱叛军之手。桓玄的叛变终于摧毁了东晋的皇权,刘裕成为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为南朝宋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409年刘裕开始北伐,攻南燕,屡战屡胜,到410年俘虏南燕皇帝慕容超,灭南燕,占领山东等地,但同时广州刺史卢循又反,乘刘裕北伐之机向建康进发。到410年夏建康再次戒严。刘裕班师南下后才解决了建康的危机。411年,卢循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杀。
从412年开始,刘裕在朝中独掌大权,排挤和迫害与他不和的大臣,矫安帝诏以令外地刺史。
413年,高句丽和倭国使节到建康。
415年,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和雍州刺史鲁宗之以逃犯刘裕为名举兵,但被刘裕战败。
417年,刘裕再次北伐,攻入长安。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同年,晋军不得不退出长安。
419年1月28日(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安帝驾崩于东堂,葬在休平陵。
关于晋安帝的死因历史上传说不同。《晋书》没有记载死因,似乎是自然死,《南史·列传第十四》中称刘裕命安帝左右将他毒死,也有说被缢死的。
………【第二十四篇 司马丕】………
哀帝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儿子。生于公元340年,卒于公元365年。终年25岁,在位三年零九个月(361…365)。史称“晋哀帝”。
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儿子,父亲与康帝是同胞兄弟,成帝死时庾冰出于私心,没有立司马丕,现在穆帝无子,禇太后反过来立了司马丕。也就是说康帝司马岳一门帝气已尽,那曾经私欲胜过理智的司马岳,想自己一门子孙永久嗣帝的幻想很快破灭。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岁月轮回,推陈出新,历史不可能永远定格在一个基准点上,它会变幻莫测。
哀帝五月即位,九月才立王氏为皇后。他无心春花秋月,也不管冬去春来,一门心事在寻访巫术、仙道。秦始皇,汉武帝的求仙之路,在他眼里好像没有完成似的,他要用他年轻的生命接着走下去:
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侍中高崧谏曰:“此非成乘所宜为;陛下兹事,实日月之食。”不听。辛未,帝以药发,不能亲万机,褚太后复临朝摄政(《资治通鉴》兴宁二年三月)。
蓬山远在天边,哀帝求不老之丹没有求到,服了二年的仙药,仙境难去而身体瘦骨嶙峋地躺在了病榻上,一个个恶梦,一次次惊恐,让他觉得自己离蓬莱仙山的路太遥远了。正因为哀帝是一个无心帝业的人,所以他没管燕国人,秦国人,凉州人,匈奴人,代国人和桓温;桓温也不客气,他毫不留情地清除异己:
徐、兖二州刺史范汪,素为桓温所恶,温将北伐,命汪帅众出梁国。冬,十月,坐失期,免为庶人,遂废,卒于家(《资治通鉴》升平五年十月)。
司马丕主要事迹
一、登上皇位
哀帝司马丕(341…365年),字干龄。性格懦弱无能。东晋第六位皇帝,成帝司马衍长子,穆帝司马聃之堂兄弟,司马聃死后继位。曾用年号:隆和(362)兴宁(363)
升平五年(361年)5月25日,司马丕即皇帝位,实行大赦。27日,改封东海王司马奕为琅邪王。
司马丕本应继晋成帝司马衍之后即位(344年),成为东晋的第四位皇帝,但是由于当时他尚在襁褓之中,只好由司马岳继位,司马岳死后,又由其长子司马聃继位。司马聃死后他才终于登上皇帝宝座。此时,司马丕已经21岁。
司马丕,咸康八年(342年),封为琅邪王。永和元年(345年)拜散骑常侍,永和十二年(357年)加中军将军。升平三年(359年)除骠骑将军。升平五年(361年)5月,穆帝司马聃崩。由于司马聃没有儿子,褚太后和会稽王司马昱便于同月庚申日迎立司马丕为帝。9月14日,立皇后王氏。穆帝皇后何氏称永安宫。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和”。但是大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