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玩转八零年代-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筹资的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叶秋桐没有想到,短短几天,她就筹够了自已想要的钱,当王娟把15万元一摞摞的钱从保险柜里拿出来时,两个人光是点数和装袋,就用了几个小时。
叶秋桐把钱拿到银行存起来,换成了一张支票,方便携带。
她自已的二十万元,则打起了银行抵押贷款的主意。
现在说起来,银行的贷款政策极为宽松,国家还鼓励个人做生意,猫腻极多。
但是叶秋桐不想走不正常的道路,因为如果有一天生意做大了,包括迟生的官职提拔了,难保会有人清算她的过往。
她想到自已拥有的抵押物,就是西山煤矿,这个煤矿效益极好,虽然此前刚出了塌方事故,但是叶秋桐了解过后,知道又复工了。
她如果想要抵押,就必须得到另一个股东山熊的许可。
虽然股份抵押对山熊可能暂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万一她的生意失利,她拥有的另一半股份就得被拍卖。
叶秋桐打了个电话给山熊,表明自已生意周转现在需要钱,但是需要抵押一半西山煤矿的股份,不知道山熊允许不?
叶秋桐没想到,山熊这么明理,他一贯做生意的,晓得抵押来去是资金周转的方式,一下子就概然应允了。
叶秋桐便回乡,约了山熊,带上相应的手续,到清河县城办理了抵押手续。
因为时间紧张,又怕家人担心贷款的事,叶秋桐并没有回家,又匆匆搭车回到了向阳。
才到厂里,叶秋桐就听到一阵泼妇骂街的声音传出来:
“王娟,你都几天没有伺候我儿子了?你都要嫁到我们赵家了,难道还不赶紧争取表现?
告诉你,我儿子虽然残疾了,不过只是缺了根手指罢了,他身上哪处零件不是好好的?
要不是儿子喜欢你,我们现在得到三万多元的赔偿金,成了万元户,随便到哪都能找到姑娘嫁进来。你别不知足,赶紧给我伺候去。”
“赵师母,你别得理不让人,我和小赵都是自由之身,也从没有答应过他的追求,你凭什么口口声声说我要嫁给他?
你这是毁损我的名誉,今天看在都是同事的份上,我原谅你。但是如果你下次再来,我就要报警了。”
王娟的声音虽然带着颤抖,但仍然表现了自已的硬气。
叶秋桐心里对王娟的表现连连叫好,她挤进人群,就看到赵师母满嘴喷着唾沫星子,正要拉扯王娟。
“住手,赵师母,我们敬你是小赵师傅的母亲,你可别让我们不好做人?”
叶秋桐上前,一把扯开赵师母的手,这才发现,赵师傅竟然也站在边上,不过却是低着头,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显然,是被他家母老虎逼来的。
叶秋桐无奈,赵师傅在她工厂成立之初给了她很大的帮助,但是事情发展到这里,她只能站在王娟这边。而且肯定要站在王娟这边发声。
“哟,我说是谁呢?叶厂长啊?既然叶厂长来了,这事就好办了,小赵是为了厂里致残的,你现在可要站在我们这边,好好劝劝这个不懂事的姑娘吧。
象她这样无情无义的姑娘,对象一出事就甩了人家,这样的品性,怎么还能嫁得出去?
这样的工人,你们厂也敢要?不怕她以后把厂子给卖了?”
赵师母胡搅蛮缠,说的话好象很有道理,但是却都是歪理,但是如果不明是非的人,却很容易被她迷惑。
正文 第二百零四章赵师傅的解决之道
“赵师母,王娟愿不愿意嫁给小赵师傅,不如我们当面问问她吧?不能你一个人一直说话啊?”
叶秋桐冷静地道。
“是啊,结婚这种事你情我愿,我怎么看着王娟不乐意呢?”
“之前是有听说小赵师傅对王娟有意思,可是两个人好象还没有开始谈恋爱吧?”
“既然没有谈恋爱,何谈婚嫁之事?”
叶秋桐散发出来当家人的气场,让厂里的工人们突然意识到,他们不应该站着看热闹,而是要维护自家人,于是大家纷纷质疑赵师母。
赵师母没想到之前还只是看热闹的工人们,在叶秋桐回来后,突然敢发声了。
她气愤地道:
“王娟是你们的同事,我儿子难道不是你们的同事。你们为什么都替她说话?”
“我们现在不是站在哪个同事这一边,我们是凭着良心和道德说话。你不能因为儿子残疾了,便硬要王娟嫁给他,用道德绑架他。赵师母,如果还是因为这件事纠缠,对不起,请离开我们厂,要不然,我就要报警了。”
叶秋桐正气凛然地道。
边上的赵师傅嘴唇嗫嚅着,却不敢说一句话。他的脸上一脸为难。看得出,他不敢忤逆赵师母。
叶秋桐的话,还是有震慑作用的,赵师母一看到大家对她虎眈眈的样子,知道今天讨不了好,但是败坏王娟名声的目的达到了,她也就心满意足地走了。
在她的盘算里,只要王娟名声不好了,没有人敢娶她,到时候她儿子再出面,王娟还不乖乖地骑驴就坡啊?
何况,儿子从保险公司及厂里拿了一共三万多块的伤残赔偿金,可是响当当的万元户了,多少姑娘掂记着呢,只是儿子把心思都放在王娟的身上,死活不肯和别的姑娘相亲,要不然,也不用她辛苦跑这一遭了。
赵师母转身气呼呼地走了,赵师傅故意的拉下了几步,经过叶秋桐身边时,停下脚步,低声道:
“抱歉啊小叶,以后这种事不会发生了,我都不知道她今天来厂里是闹这种事的。
你放心,我会处理好的。明天我就找厂里办内退手续,让儿子顶岗。儿子有了工作单位,她为了儿子的前途,也不敢来闹了。
如果再闹,你们就说要打电话给厂部。”
叶秋桐没想到赵师傅还有这一招,真是根正苗红的工人兄弟啊,相比方才不明理的赵师母,叶秋桐对赵师傅的好感度陡升。
她郑重地点了点头道:
“我替王娟谢谢你了。”
“小王是个好姑娘,只是我们家小赵没有福气。”
赵师傅摇摇头,遗憾地走了。
随着赵师母的离去,工人们也逐渐散去,回到工作岗位上。
倒是王娟一个人闷在办公室里,一脸颓废。
叶秋桐进到办公室,看到她神情憔悴,便心疼地道:
“没事了,赵师傅是个明理的人,他会出手处理。”
王娟眼睛忽闪了下,听到叶秋桐详细道来,简直是意外之喜,激动地道:
“太好了,这下我的恶梦终于可以解除了。你不知道,我最近这几天,脑子里都想着这件事,真是受不了,睡都睡不好。”
“安心工作吧。”
叶秋桐拍了拍王娟的肩膀。
这时候,李嘉明到访。
看到叶秋桐一脸斗志的模样,便猜到叶秋桐大抵解决了筹资的事,他不禁笑问道:
“秋桐,是不是钱都筹足了?”
“是啊,放心吧,十天期限不是还没到吗?到时候我一定会拿得出钱的。”
叶秋桐一脸得瑟。
在李嘉明面前,叶秋桐倒是有一种可以放飞自我的感觉。
在别人看来,几十万放到现在惊世骇俗,但是在李嘉明看来,这都及不上他存款的尾数。
所以,叶秋桐并不介意在李嘉明眼前谈钱。
“喏,去办一张港澳通行证吧!”李嘉明递过一张表格,“我都帮你把表格带来了。你只要填好,贴上照片,签名就可以了,其它我来处理。”
“港澳通行证?为什么?”
叶秋桐大吃一惊,她又不想去香港澳门,办什么通行证?而且现在办理这样的证件很麻烦,香港还没有回归,仍然是英国的殖民地,办理这样的通行证还要经过英国那么批准。
“确切说,不叫港澳通行证,应该叫商务邀请考察吧。我公司出函邀请你前往考察。这样会比较容易通过。”
“这个?”
叶秋桐还是没明白。
“你不是要买机器吗?难道不需要先过目一下吗?”
李嘉明微笑道。
叶秋桐这才恍然大悟,她可没想这么复杂,以为钱给李嘉明,然后让他把机器进口就可以了。
主要是,她心里也相信李嘉明。
“好吧,我填。能去香港走一遭也不错。”
叶秋桐重生前到香港旅游过,不过那时候香港已经不是现在内地人眼里的香港了,基础设施和建筑,看上去都不及国内。
倒是现在,香港还是世界的金融财富中心,值得期待。
叶秋桐填好表格,找出一张黑白一寸的照片贴了上去,正好上次办随军家属手续有剩,不然就得去现照了。
李嘉明把表格放进他带来的LV手包里,问叶秋桐道:
“你今天这会有空吗?”
“有啊,有什么事?”
手上的工作都处理完了,只要工人们正常生产就可以了,叶秋桐一听李嘉明的语气,就觉得他有事。
“嗯,咱们上次不是说要去虎邱买茶吗?走吧,趁兴而往,也不用另约时间了。”
叶秋桐一想去茶乡熏染下茶香也挺好的,当下便爽快地答应了。
李嘉明带了司机,他落落大方地和叶秋桐一起坐在后座上,还保持了相应的距离,让叶秋桐也觉得安心。
见车上洗得干干净净,之前小赵师傅喷上去的血都没了,叶秋桐这才放心,没有把人家的车弄脏,要不然,重新装修车又得花不少钱。
“师傅知道去虎邱的路吗?”
叶秋桐上车便问道。
“知道。”
司机简短地答道。
“他是本地人,知道路,放心吧,不会把你拐到大山里卖掉。”
李嘉明开起了轻松的玩笑。
叶秋桐却不知道,她上车的时候,被一个人正好看到了,见叶秋桐神态愉快地上了一辆豪车,这个人心内一酸,握紧了放在裤兜里的小螺丝刀……
“默默,你来看外婆啦?怎么来了也不吱一声?”
就在村部外面不远处,一个老太太从屋里走出来,眼睛一亮,高兴地招呼道。
正文 第二百零五章谙得三味
奔驰车稳稳地驶离向阳,两个小时后,车子来到茶乡。
虎邱有几个乡镇产茶比较有名,叶秋桐找了一个距离镇区最近的乡村,但其实也是在半山岭上,驱车而至也要半小时,山路坑坑洼洼,还好奔驰车的减震系统出色,让他们少了许多颠簸之感。
秋茶已经制好,这段时间,茶农们都在忙着捡茶叶。这也是一件繁琐的工作,需要把浮梗和茶片人工捡取,去除后才能打包装袋。
如今茶叶的包装还没有那么精致,大体是装在透明的食品塑料袋里,分为一斤装或者半斤装,再用铁罐子装起来,就算十分精美了。
李嘉明和叶秋桐随意在村里选了家看起来茶叶比较多的茶农家走了进去,一看二人的派头,茶农便知道这是来买茶的客商,便露出热情的笑容,招呼他们上座。
“今年有做什么好茶吗?”
叶秋桐闲适地问。
茶农用黄铜水壶将里面的滚水倒进盖碗里,把里面的茶叶进行第一遍冲洗,倒掉洗尘的头遍茶水,再倒入热水,这么二遍的茶水,才是可以入口的。
“我家的茶都不错,客人想要什么口味的?”
茶农问道。
“正做的,不要市场型的,削青的茶虽然看起来油绿漂亮,入口滋味也调得不错,但是没有发酵完全,对肠胃不太好,而且余韵不佳,茶尾发涩。”
叶秋桐的话,让茶农觉得她是个懂茶的,顿时也不敢再忽悠他们,说话间,偷偷又称了五克茶在另一个盖碗里,重新冲泡起来。
叶秋桐看出他的小伎俩,也不吱声,只是偷偷和李嘉明会心一笑。
李嘉明在香港那里喝的都是英式红茶比较多,回到祖地,才慢慢有喝铁观音和佛手这样的乌龙茶。
当然,或许是血脉的缘故,李嘉明一喝乌龙茶就被它的色香味迷住了。
不过,喝虽然喜欢喝,李嘉明却说不出象叶秋桐这些道道来,因此对叶秋桐的博学也不禁暗暗佩服。
李嘉明哪里知道,叶秋桐对乌龙茶的丰富知识,来源于她重生前曾经在茶叶店打过工,做过那里的销售。
要向顾客兜售茶,自已当然也要懂一些茶,再加上叶秋桐并不笨,在茶店打工三年,已经对如何品茶了解得七七八八了,当时她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只要喝了茶,就知道是哪个茶区产的,说到近在身边的乌龙茶产区,她甚至能知道这泡茶是源自哪个乡镇、甚至哪个制茶师制作的。
壶小乾坤大,小小的茶叶里,也能品得人生三味。
每一个乡镇的土壤营养物质含量不同,因此做出来的茶细品之下滋味也不尽相同,或醇厚,或单薄,或散发出花果香,或散发出浓郁的奶香。
只要有心,从这些滋味上,去判断茶叶源自哪个产茶区并不难。
再加上在茶店里能喝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茶,所以叶秋桐品茶亦算得上入门了,此次在茶农面前小露身手,茶农便知道眼前的这位客人不好欺负,乖乖地换上了他自家制作的最好茶叶。
以次充好,这是茶农惯用的伎俩,当然,欺负的是不懂茶的外行。另外,对于半懂不懂的客商,茶农则采用调茶的方式,即把不值钱的肉桂或者毛蟹调入较好的铁观音中,以欺骗顾客,赚取高额的利润。
但是看到叶秋桐这么熟络,品茶谙得真味,茶农自然不敢以次充好。
果然,这换过后的铁观音泡出来,滋味便不同了,虽是热茶,入口却不烫,有一股浓厚的牛奶香味飘逸出来,茶尾甘甜不涩。
叶秋桐扫了眼李嘉明,见他亦露出赞许的表情,便对茶农道:
“这泡茶要多少钱?”
“二十元。”
茶农想了下,本想说十二元,但是看了看停在屋外李嘉明那擦得乌光发亮的好车,便心一横,把价钱加了上去。
一斤茶已经是一个初级技工一个月的工资了,价格不可谓不高,但是对李嘉明来说,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
即便不是李嘉明,现在对任何一个香港华侨来说,他们一个月上千的月薪,二十元一斤的茶价,他们也能轻易买得起。
叶秋桐倒是没有还价,因为她知道,茶叶的制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属于一种随机性的运气加持的成品,几者结合,缺一不可。
不然,即便是手艺上好的茶王,也不一定能年年制出这样的好茶来。
所以叶秋桐觉得,他们来第一家茶农,就能买到这样的好茶,也算好运气了。
看到叶秋桐和李嘉明对视不语,茶农有点沉不住气了,他道:
“你们买多买少?如果买多,还可以算便宜点?”
“你手头这款茶有多少斤?”
李嘉明开腔道。
“有二十斤,你要全买走,我算你十八块。”
茶农一脸肉痛的表情。
“好吧,都打包好了吗?”
李嘉明懒得为这点小钱讨价还价,便直言问道。
“全部打包好了,每个茶罐都是一斤装的。”
茶农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个客人这么爽快。
“好,那就二十斤都给我吧。”
李嘉明痛快地道。
一个茶农家的好茶,一般也不超过二三十斤,因此,李嘉明等于把他的好茶全收拢来了。
茶农卖了个好价钱,亦是喜不自胜,边叫家人把茶叶装罐,边热情地又泡了杯别款的茶请他们喝,希望他们能再看上这泡茶。
但是李嘉明喝过之后,觉得比刚才那款茶差多了,便不表明态度,叶秋桐明白他的意思,只当闲散地喝茶,也不说话。
茶农无奈,自家只有方才卖出去的茶最好,这款现泡的要次一等,看来,这二位客商要求很高。奈何自家没有更多的好茶。
就在他们闲坐喝茶,等着茶叶装罐的时候,一个背上背着孩子的女人走了进来,看到叶秋桐和李嘉明,开口用外地腔的普通话道:
“你们是来买茶的客商吗?”
“是。”
叶秋桐看她一脸菜色,背上还背着个七八个月大的小婴儿,便点了下头。
“我们家有一款水蜜桃香的铁观音,你们要不要喝一下试试?”
女人还算比较大方得体地问道。
“去,去,这是我们家的客商,秀姑,你倒好,追到我们家来抢客人了。你这个阿北仔真是太狂妄了,再不滚出去,我叫你家新枝打你。”
茶农挥手驱赶。阿北仔是本地人对外地人的蔑称,看来这个女人在这里没什么地位。
倒是叶秋桐制止道:
“大哥,你们家的茶我们已经买了一款了,就算这位秀姑不来推销茶,我们也会去别家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